170 likes | 415 Views
行動學習環境中實施探究式實驗活動 之設計與評估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所碩士論文 楊接期,潘威明 口試日期: 2007-01-16. 摘要: 設計並進行以 行動學習環境 為基礎的 探究式實驗 課程活動,評估該實驗活動對於學生的 科學學習態度 與 科學解釋能力 之影響。. 報告:朱玉婷. 一、緒論. 探究式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 資料與數據分析困難、無法充分運用資料、忽略資料求證的步驟。 探索式實驗活動強調: 手腦並用、活動導向、知識與態度並重。 教師的教學設計: 應該構築在學習者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上。
E N D
行動學習環境中實施探究式實驗活動之設計與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所碩士論文楊接期,潘威明口試日期:2007-01-16行動學習環境中實施探究式實驗活動之設計與評估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所碩士論文楊接期,潘威明口試日期:2007-01-16 摘要: 設計並進行以行動學習環境為基礎的探究式實驗課程活動,評估該實驗活動對於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與科學解釋能力之影響。 報告:朱玉婷
一、緒論 • 探究式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資料與數據分析困難、無法充分運用資料、忽略資料求證的步驟。 • 探索式實驗活動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向、知識與態度並重。 • 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構築在學習者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上。 • 行動學習環境(資料收集)-->獲得組織、分享、處理及解決問題能力提升-->自我認知建構-->提升學生探究式學習技能。
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構築於? 1.教師的專業 2.教師的興趣 3.學生的興趣 4.學生的煩惱
二、文獻探討 2.1探究式學習與探究式實驗活動-->科學探究與探究式實驗活動 • 科學探究:探究是科學的本質;探究是教學的策略。 • 探究的步驟:1.確認探究的問題(認知、理解)2.設計科學研究方法(應用)3.收集分析和解釋資料(分析)4.使用證據描述預測(綜合)5.找出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關聯(評鑑)6.與他人交流科學的過程與解釋(辯護) • 實驗式探究:根據擬定的實驗計畫進行操作,以發現最佳的假設或改良假設。
2.2解釋導向的探究與科學解釋能力 • 科學解釋是學生推理與批判思考的認知產物(能力)。 • 使用論證解釋發展學生的科學認知能力,也藉此統整學生的科學過程技能與科學知識。 • 科學解釋分為:功能性解釋、物理性解釋、理論性解釋。 • Z圖引導學習參考資料:探究式專題學習的Z圖設計—促進驗證的鷹架模式http://203.72.206.7/asp/resource/addcount.asp?dno=160&nfile=file/160.ppt
請問這份論文是那一所學校的碩士論文? 1.新竹教育大學 2.中央大學 3.中山大學 4.中正大學
2.3行動學習與科學探究 • NLII對於行動學習的定義:使用可攜性電腦裝(筆記型電腦、PDA、智慧型手機、Tablet PC等),配合無線網路進行的學習活動。 • 特徵:行動性、個人化、互動與合作、情境化 • 行動科技支援科學學習:應用行動科技讓學習者在情境化環境中學習,透過引導問題的課程內容,學習者實際進行探究,以完成自我的意義建構。 • 引導問題的設計讓學習活動得以串連並鷹架學習者的科學學習。
個人經驗 假設 結論 觀測資料 Z圖引導學習 • Z圖引導學習-協助進行科學實證的探究活動 • 由四個學習站(Stops) 和六個過程階段(Steps) 組成。 • 個人經驗1.各提觀點2.彙成假設 • 假設3.形成策略4.揀選變數 • 觀測資料5.轉化資料6.驗證假設 • 結論
上一張投影片中,提到什麼圖引導學習? 1.W圖引導學習 2.X圖引導學習 3.Y圖引導學習 4.Z圖引導學習
三、教學活動設計 • 實驗對象沒有探究式學習經驗,由完全開放式的探究修改成引導式探究,探究的問題由教師指定,學生由第二步驟開始操作進行。
四、實驗 實驗主題:活動內容為小六自然科「生物的生存環境」,設計「萍蓬草想要搬新家」活動單元,讓學生分析學校四個水池中那個一最適合萍蓬草居住。 4.1方法實驗學生為兩班六年級學生共68人,每班學生各分成六組,兩班各抽一小組接受觀察與訪談,實驗時間為期兩週共八節課。以具備相機功能的PDA為行動學習輔具,實驗過程以攝影機錄影做為後續分析,訪談也全程錄音,並轉為文字稿。 • 活動設計分為三個階段:1熟悉PDA操作、連結實驗表格之舊經驗2進行微型化(簡化的)探究實驗,熟悉活動步驟3進行探究式實驗。
本研究應用那一種行動設備? 1. GPS 2.筆記型電腦 3.桌上型電腦 4.PDA
蒐集的資料類別:自然科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五點式量表,引自吳穎沺2004)、科學解釋能力測驗(前後測,選14簡5,引自謝州恩2005)、教師與學生之訪談、學習過程錄影資料、教學現場觀察紀錄及實驗報告、學單等。註:李克特式(Likert)五點式量表,其答案選項為:「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很不同意」蒐集的資料類別:自然科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五點式量表,引自吳穎沺2004)、科學解釋能力測驗(前後測,選14簡5,引自謝州恩2005)、教師與學生之訪談、學習過程錄影資料、教學現場觀察紀錄及實驗報告、學單等。註:李克特式(Likert)五點式量表,其答案選項為:「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很不同意」 參考資料:國立中央大學博碩士論文 93524004 詳細資訊http://thesis.lib.nc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93524004
4.2結果 • 自然科學習態度 • 科學解釋能力
依照前後測的數據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正面影響?依照前後測的數據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正面影響? 1.有 2.沒有
4.3討論 • 前後測結果與相關資料分析,從幾個層面討論: • 較高的興致與投入 • 良好的互動與合作 • 文字解釋量增加 • 推理能力增加 • 使用證據能力增加
五、結論 • 本研究所設計的在行動學習環境下強調解釋導向的探究式實驗活動,的確能對實驗對象在科學學習的態度與解釋能力上產生正面的影響。 • 但由於實驗時間並不長,以致新科技的新奇效應並無法完全排除,應持續進行長期實驗。 • 依作者所畢業的網學所而言,研究重點應為網路學習之應用,但此研究沒有將行動學習環境設定為實驗之變數條件,如果能調整為一班使用PDA,另一班未使用PDA,所得研究結果才足以證明行動學習環境是否值得運用於探究式實驗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