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70 Views
高中地理必修 II. 第二章 《 城市与环境 》 教学分析. 内容提示 :. 一、 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二、知识内容是“材”,把握要准 三、教学方法是“网”,使用在“当”. 一、 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1 、本章课标解读 : ( 1 ) 运用实例 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 解释成因 ( 2 )城市服务功能 (联系理论) 说明. 一、 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具体内容:
E N D
高中地理必修II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教学分析
内容提示: 一、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二、知识内容是“材”,把握要准 三、教学方法是“网”,使用在“当”
一、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1、本章课标解读: (1)运用实例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 解释成因 (2)城市服务功能 (联系理论) 说明
一、课标、意见是纲,把握要精 具体内容: 了解:区位与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理解:功能区分类及影响因素、中心地理论; 应用:具体城市区位分析、解释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 空间 结构 ▲1.城市区位分析 ①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②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c a ▲2.城市土地利用 ①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①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a b ▲4.中心地理论 ①中心地理论的含义及运用 b
一、课标、意见是纲,把握精 1、本章课标解读: (3)运用资料概括 城市化(过程、特点) 解释影响 (4)举例说明地域文化 城市
一、课标、意见是纲,把握精 具体内容: 了解:城市化含义、意义、动力及影响;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理解:城市化地域差异和成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应用:搜集、加工、分析信息,概括 、讨论城市化特点及问题。
城市 化过 程与 特点 ▲5.城市化 ①城市化的含义 b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①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7.城市化的特点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b b 城市 化过 程对 地理 环境 的影 响 ▲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a ▲9.城市环境问题 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c ▲10.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①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b
城市与外部环 境的空间关系 自然区位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城市区位分析(作 为一个“点”考察) 经济区位 政治文化区位 城市空间结构(作 为一点“面”考察)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建成区\郊区)----功能区空间分布 西方 中国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方格 井字 • 中心地 • 服务区 • 门槛 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 城镇等级体系 中心地理论 二、知识内容是“材”,把握要准
运用实例说明: 城市区位: 海口(自然)、武汉(经济) 深圳、珠海(政治文化) 莫斯科、纽约、东京、开罗(综合) 日本城市带 (应用) 地域结构: 西方早期城市三种结构学说:同心圆、扇形、多核心 中国古代城市两种结构形式:以皇权为中心的方格井字结构、以山水为依托的自由布置形态
服务范围 • 中心地概念 门槛 • 六边形图示 联系有关理论说明:
二、知识内容是“材”,把握要准 城市化概念与特征 城市化动力机制 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地域差异 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运动 城市对环境的改变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城市化趋势
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决定城市空间分布和结构,内部动力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反作用地理环境,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对环境的改变 城市化 合理 制约 措施 带来城市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现象和治理措施 2.了解当地城市环境问题 3.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是“网”,使用在“当” 案例分析法 适当: 什么方法? 方法要领? 过程调控? 效果如何? 调查法 讨论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 讲解法 ………… 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情景创设 问题设置 思考探究 发现知识 整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是“网”,使用在“当” 如:案例探究 用案例探究地理问题,探寻知识脉络。
问题设置:海口市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武汉市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 思考探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讨 论和探究。 发现知识:通过分析——探究,获得以下一些知识信息: (1)沿海、平原、河口等自然因素对海口城市区 位选择的决定作用。 (2)江汉平原的商品农业、长江与汉江的河口港、 铁路公路桥梁交汇等经济因素对武汉城市区位选 择的决定作用。
地形 自然因素 河流 海洋 城市区位 。。。 交通 经济因素 农业 。。。 归纳整理:
附:教学检测(命题设计) 测试题性质 1、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在性质上属于水平参照的测验,以《普通地理课程标准》为参照,检查学生经过必修课程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主要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水平,以及基本的能力水平和灵活性。 2、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在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测验的诊断作用,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反思自己教学和学习,促进教学的优质发展。
标准 测试内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l、以某自然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联系实际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以某自然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例,解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归纳推导地理环境的纬度、经度和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温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读“温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温带系统中,养分集中于;而在热带雨林系统中,养分主要储存于。 (2)图中箭头M表示; N表示。 (3)在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一般很贫瘠,主要原因是: ①; ②。
B B L L M S S N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生物量 L—枯枝落叶 S—土壤 圆环的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箭头的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多少 (1)土壤层中 植物体内(2)M:枯枝落叶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N:岩石风化释放养分 (3)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②高温多雨的淋洗
测试题类型 一、不同能力要求的试题 1.地理认知能力 2.地理思维能力 3.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开放性试题) 二、不同考试要求的试题 1.了解:识记、识别 2.理解:简述、解读等 3.应用:说明、分析、绘制等
首尔 曼谷 悉尼 渥太华 ① ② ④ ③ 例1、地中海位于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D.非洲板块内部 例2、下列图示所反映的四个国家中,目前城市 化进程较快的是 A.①④ B.②① C. ①③ D. ③④
例3、2004年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例3、2004年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到达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例4、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若甲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A.a>b B.a<b C.a=b D.a≈b
例5、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面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例5、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面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生物生长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和气温密切相关。本题主要考核学生根据树龄所反映的疏密状况判断出气候的变化规律 。
例6、案例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厄尔尼诺 海洋储存了大量的热量,对世界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海洋温度发生变化,会影响到该处的大气状况以及经过的气团,从而对邻近大陆的天气形势产生影响,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个重要和有趣的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例子是厄尔尼诺现象,它主要发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表面温度超过28℃,这给东南亚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东太平洋则是冷水上涌,洋面温度比较低,大气环流的结果使沿岸地区干旱少雨,出现大片沙漠,如秘鲁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4-7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因为厄尔尼诺正好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与一般情况相反,厄尔尼诺出现时,信风势力减弱甚至信风方向发生反转,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东和向南运动,使东太平洋上涌的冷水减少,抑制了秘鲁上升流,水温升高2-6℃,上升气流增加。而西太平洋即东南亚沿岸则下沉气流增加。这种变化使得秘鲁和东南亚的气候都会发生较大变化而造成气象灾害。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是增产还是减产,这是为什么? (2)厄尔尼诺年份,“秘鲁和东南亚的气候都会发生较大变化而造成气象灾害”。请说明秘鲁和东南亚分别出现哪种气象灾害(干旱还是洪涝),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减产,因秘鲁上升流受到抑制,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或水温升高,导致部分浮游生物以及鱼类死亡;浮游生物死亡会使得鱼类饵料减少)。 (2)秘鲁发生洪灾,因沿岸气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多,导致降水增多。 东南亚发生干旱,因下沉气流增多,降水减少。
例7、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简易测量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案(使用工具、过程步骤、结论等,必要时可画图说明)。例7、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简易测量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案(使用工具、过程步骤、结论等,必要时可画图说明)。 【参考答案】: 使用工具:标竿、卷尺、细绳、钟表等。 测量步骤: ①使用标竿、卷尺、细绳、钟表等工具确定标竿影子最短时的北京时间,此即当地正午时刻。 ②测量当地正午时刻的竿影长为A。 ③测定竿长为B。 ④如下图所示,可根据数学公式计 算得出当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tgH=B/A, H=arctgB/A
测试题内容设计 (1)明确测试目的(包括细化的要求); (2)内容确定(量和度的把握) (3)设问安排、形式(如何问?层次); (4)学生回答(从哪里取得解题突破口、途径? 预计会出现什么问题?)
右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回答:右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回答: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B;C (2)分析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 (3)分析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 C 海 B A 甲 B B (1)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 (2)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海运和河运条件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位于城市的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3)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又位于沿海,海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例A]下面是一幅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和月球的一半。在图中画出地球晨昏线及在A、B位置上月球的昼夜半球分界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 (2)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亮面,这一天是农历 初一 。 (4)当月球运动到图中A位置时,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部亮面,月相为 满月 。 (5)月球运动到图中C位置和 D位置时,在地球上正好看到月 球亮面的一半,其月相称 上弦月 和 下弦月 。 (6)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在围绕地 球公转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 置不同,月相就不同;月球本身不发 可见光、不透明,却能反射太阳光 。 C 太 阳 B A 光 地球 线 D
[例B]下面是一幅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例B]下面是一幅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按逆时针针方向画 (2)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和月球的一半。在图中画出A、B、C、D位置上月球的昼夜半球分界线,并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 背向太阳光的一面画阴影,表示夜半球。 (3)此时,如月球位于C的位置上,则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亮暗状况(即月相)如下所示C (阴影部分表示月球上暗的部分): A B C D (4)当月球运动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亮面,月相是新月,这一天是农历初一;则当月球运动到图中A位置时,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上的 全部亮面 ,月相为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 十五 。 (5)由上述知识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简述引起月相变化的原因
(1)重视测试 (2)适当测试 (3)用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