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2005.8

医学影像学 ( Medical Imageology ) — 总 论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2005.8. 影像医学的发展(一). ◆ 从单一的 X 线成像模式向 CT 、 SECT 、 PET 及 无辐射的 MRI 和超声的多元化发展,辅助诊 断? ◆ 从平面投影到分层立体显示,如 CT 、 MRI 及 超声多维成像. 影像医学的发展(二). ◆ 从形态学显示向形态、功能 和代谢等综合 诊断发展 —— 功能影像学、分子影像学 ◆ 从单纯诊断向诊断与治疗共存的综合学科发 展 —— 介入放射学

olymp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2005.8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eology) —总 论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2005.8

  2. 影像医学的发展(一) ◆从单一的X线成像模式向CT、SECT、PET及 无辐射的MRI和超声的多元化发展,辅助诊 断? ◆从平面投影到分层立体显示,如CT、MRI及 超声多维成像

  3. 影像医学的发展(二) ◆从形态学显示向形态、功能 和代谢等综合 诊断发展——功能影像学、分子影像学 ◆从单纯诊断向诊断与治疗共存的综合学科发 展——介入放射学 ◆从胶片影像向计算机图像发展——无胶片系 统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4. 平片 造影 CT

  5. DSA 介入治疗 MRI

  6. X线的发现 1895.2.22 第一张X线照片 (伦琴夫人的手) 1895.11.8 伦琴 发现X射线

  7. 医学影像发展史(一) 1895年X线,又称伦琴射线 (X-ray) 50、60年代超声 (ultrasonography,USG) 70年代单光子发射 (single photon emission)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

  8. 医学影像发展史(二)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T) CT、超高速CT、多层CT (computed tomography,CT; UFCT;MSCT) 70年代介入放射学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80年代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Diagnostic Radiology Medical Imageology

  9. X线的产生—三个条件 ◆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运行 ◆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靶面) 其中:1%以下→ X线 99%以上→ 热能

  10. X线特征 ◆穿透作用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电离作用 ◆生物作用

  11. X线设备 ◆基本构造 X线球管 变压器 操作台 检查床 ◆影像增强和电视显示 计算机化 数字化(CR DR) ◆通用型和专用型X线机

  12. X线成像原理 三个基本条件 ◆X线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被穿透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 获得显示不同层次组织结构的黑白对比图像

  13. X线影像特点 ◆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引入造影剂—造影检查

  14. 自然对比(举例)

  15. 人工对比(举例)

  16. X线检查技术(分类) ◆X线常规检查 透视(fluoroscopy) 摄影(radiography) ◆特殊摄影检查 体层摄影(tomography) 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 ◆造影检查(contrast examination)

  17. X线常规检查 ◆透视(fluoroscopy) 优点: 简便易行 动态、多轴位观察 缺点: 影像对比清晰度差,无永久记录 ◆摄影(radiograpy) 优点: 影像清晰 能显示细微结构 永久记录 可复查对比 缺点: 不能动态观察 操作程序繁琐

  18. 特殊摄片检查 ◆体层摄影(tomography) 特点:选定层面清晰,非选定层面模糊 作用:用于检查重迭、较厚、深部位的病变 目的:解病变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气管、 支气管有无狭窄、中断、扩张 ◆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 120-150kV

  19. 造影检查(1) ●定义 ●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 ●对比剂(造影剂) 阳性对比剂 硫酸钡—胃肠造影 碘 剂—泌尿、胆系、血管 阴性对比剂 空气、二氧化碳、氧气

  20. 造影检查(2) ●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法 口服法—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灌注法—钡灌肠、支气管造影 穿刺引入法—心血管造影 生理排泄法 吸收性—淋巴管造影 排泄性—静脉肾盂造影

  21. 造影检查(3) ●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 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碘对比剂过敏 过敏试验 过敏反应 抢救准备和措施 严重心、肾疾病和过敏体质者慎用

  22. 造影检查(4) ●造影剂的副作用 轻度反应 重度反应

  23. X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防护的意义 使工作人员、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损害 ◆X线防护的原则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X线的防护措施 控制照射剂量 机房的防护要求 X线机的防护要求

  24. X线诊断的新进展 ◆X线摄影的数字化方式 直接成像方式 间接成像方式 过渡方式 ◆模拟图像(Analogue Image ) X线透视 X线摄影 X线电视摄像系统 ◆X线摄影数字化 CR computed radiography, DR digital radiography,

  25. CR(computed radiography) 一、C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影像板(IP板) 代替X线胶片感光——潜影 ●主扫描仪 读取IP板上的影像信息经激光扫描成为数字信号 ●图像处理工作站 自动化图形处理输出和显示高质量和高清晰度的数字 化影像 ●激光胶片打印 ●存储系统 硬盘和光盘

  26. 二、CR的优点 ●充分利用原有X线机 ●不用胶片、不用洗片 ●一台CR可配合多台X线机工作 ●摄影条件宽容度大 ● X线辐射量少 ●图像可储存和传输

  27. 三、CR影像特点 ●高灵敏度 ●高分辨力 ●高线性度 ●数字化输出和存储 ●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28. 四、CR系统的主要临床应用 ●CR在头颅及骨关节系统的应用 ●CR系统在胸部平片的应用 ●CR系统在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检 查中的应用

  29. DR(digital radiography) 一、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电子暗盒 扫描控制器 系统控制 器 影像监视器等 ◆工作原理: ●影像增强器将穿过人体后的X线转为可见光 ●光电摄像管将可见光转换为视频信号 ●图像卡进行模数转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数字拍片板 碘化铯硅阵列点阵(2048*2048) ●图像处理显示装置

  30. 二、DR的优点 ●具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 ●与CR相同,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较传统X线摄影,大大降低曝光剂量 ●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存储和传输

  3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基本设备 X线发生器 影像增强器 电视透视 高分辨率摄像管 模/数转换器 电子计算机 图像存储器等

  32. ◆DSA成像过程 X线发生器产生X线 影像增强器 人体 视频图像 X线图像 电子摄像机 DSA图像 电子计算机 数字信号 电子信号 模数转换器

  33. ◆DSA的基本原理 ●视频影像的摄取 ●对数增幅 ●数模转换 ●数字减影图像的形成 时间减影 能量减影 混合减影 动态数字减影体层摄影

  34. ◆DSA的成像方式 ●静脉法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DSA) 非选择性IVDSA 选择性IVDSA ●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 ●动态DSA ●三维DSA

  35. DSA 数字荧光成像模 数 转 换减 影 处 理数 模 转 换

  36.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定义 特点 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于一体 可重复性强 定位准确 疗效高 见效快 导向设备:电视透视、超声、CT、MRI

  37. 介入技术 成形术 栓塞术 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经皮穿剌体腔减压术 经皮穿刺活检 术 消融术等。 介入途径 血管介入技术 非血管介入技术

  38. CT (Computed Tomography,CT) 1969年Hounsfifld 设计成功 1972年用于临床 X线束对人体横断层扫描后,经计算机 处理获得重建图像 高密度分辨率 无结构重迭

  39. CT图像分析举例

  40. 基本概念 ●体素(Voxel)三维概念 ●像素(Pixel)二维概念 ●矩阵(Matrix)512×512; 256×256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密度分辨率(Density resolution)

  41. ●CT值(CT Value) ●Hu(Hounsfield Unit) ●窗宽(Window width) ●窗位(Window level) ●伪影(Artifact) ●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

  42. CT成像基本原理 X线扫描数据的收集和转换 扫描数据处理和重建图像 图像的显示及贮存

  43. CT机基本结构 扫描机架 X线管 探测器 准直器 模/数(A/D)转换器 检查床 高压发生器 计算机系统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操作台 激光相机

  44. CT发展历史 第一代旋转/平移方式 单一探测器 第二代旋转/平移方式 扇形探测器 第三代旋转/旋转方式 探测器 几百个扇形 第四代旋转—固定式 探测器 360度 第五代超高速CT (电子束CT) 螺旋CT(90年代) 滑环式旋转型扫描技术 螺旋扫描轨迹 1-4-8-16等多排探测器

  45. CT发展历史 平移-旋转式(1 个探测器) 平移-旋转式(几十个探测器) 旋转-旋转式(几百个探测器) 旋转-固定式(千 个以上探测器)

  46. 螺旋CT(Spiral CT) 旋转机架(Rotating Gantry) 滑环(Slip-ring) 容积扫描(volume sanning) 扫描参数 层厚(w)速度(s)螺距(pitch) 计算机 大容量球管 每旋转一次1000次采集 图像重建(Image Reconstruction)

  47. 螺旋 CT优势 扫描速度快 提高病灶检查率和CT值测量的准确性 多功能显示病灶

  48. CT检查方法 • 平扫 (precontrast scan或non-contrast scan) • 增强扫描 (post contrast scan或contrast scan) 造影扫描:脑池造影CT;脊髓造影CT

  49. 特殊扫描 薄层扫描 重叠扫描 靶区CT扫描(target CT scanning) 高分辨率CT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 延迟扫描(delay CT,DCT) 动态扫描(Dynamic scanning) CT三维图像重建(three dimensional CT,3DCT) 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ral endoscopy,CTVE) CT灌注成像(perfusion CT)

  50. MSCT的临床应用 问世:1998年 创新:探测器单排发展成多排 优点:扫描范围扩展, 速度更快(0.5S) 动态显示,实时成像 后处理技术更完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