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1.09k Views
述說這女人所行的 Told as a memorial to her. 馬太福音 26:1 -13. 今天的講道計劃. 釋經 讀經 文化背景 “這女人” 是誰 ﹖ 經文中的功課 紀念這女人所行的什麼美事 ﹖ 應用 - 行神看為美的事 結論. 讀經.
E N D
述說這女人所行的 Told as a memorial to her 馬太福音 26:1 -13
今天的講道計劃 • 釋經 • 讀經 • 文化背景 • “這女人” 是誰﹖ • 經文中的功課 • 紀念這女人所行的什麼美事﹖ • 應用 - 行神看為美的事 • 結論
讀經 • Mat 26:1-13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 (2) 「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3) 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裡。 (4) 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 (5) 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 (6)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 (7) 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 (8) 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 (9) 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 (10)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11)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12) 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 (13)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
讀經 • Mar 14:1-9 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 (2) 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亂。」 (3)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 (4)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5) 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 (6)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7)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8) 他所做的,是盡他所能的;他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 (9)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讀經 • Luk 7:36-39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37)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38)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39)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 Joh 11:1-2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 (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讀經 • Joh 12:1-8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 (2) 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3) 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4) 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5) 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6) 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7) 耶穌說:「由他吧!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8)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文化背景 • 哪噠香膏 • 價值 – 30多兩銀子 = 一年的工資 • Mat 20:1-2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 (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 • 十錢一兩 = 1兩10錢;10兩 =100錢;30兩 = 300錢 = 300天的工資。 • 哪噠香膏的生產
哪噠 Nard • 哪噠花產于印度與西藏一帶。 • 哪噠花長成約 1米高,開粉紅色的鐘形花。 • 其根莖(地下莖)可以經提煉成琥珀色的芳香濃油膏。
裝香膏的玉罐 (玉瓶) 迦南 2AD 埃及 1550 BC 埃及 BC 中東 3BC
文化背景 • 玉瓶 • 是罐子 (jar) 不是瓶子 (Bottle)﹔ • 你認為可能是那一個款式的罐子﹖罐口小的﹐才破罐容易倒。
文化背景 • 膏耶穌 • 承認在神面前的揀選﹐好像戴上皇冠 • 對受膏者的尊重﹐表示敬意 • 在大眾面前的舉止﹐而且是當時以色列人的習俗﹐並沒有任何曖昧關係。可能少有﹐但並非沒有這樣的若不在大眾面前才是曖昧。 • 好比帶花圈 - 不是用塑膠話﹔用最名貴的花﹐最稀有的花﹐最香的花。50 朵紅玫瑰
這女人是誰﹖ • 不是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 • 神學家有不同的看法 (Morris, Carson, Lane & Bock) • 有的認為是伯大尼的馬利亞﹐就是拉撒路的姐妹 • 有的認為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妓女﹖) • Luk 8:2 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他身上趕出來), • Mar 16:9 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他身上曾趕出七個鬼)。
這女人是誰﹖ • 結論﹕ • 馬太與馬可故意不提名字 (約翰在約翰福音連自己的名字都故意不提) • 我們不知道是誰﹐但是他的名字並不重要﹐而是他所做的事值得我們傚法。
經文中的功課 • 表現出對耶穌之尊貴榮耀的愛慕 • 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或是怎麼說他對耶穌的愛慕。 • 膏耶穌因為出於他對耶穌話語的靈敏 - 注意聽﹐聽到﹐聽進去了。客觀環境也使得這女人意識到耶穌所面臨的危險。
紀念這女人所行的什麼美事﹖ •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這位女性﹐女士﹐小姐﹐還有誰做了什麼耶穌要我們紀念的呢﹖ • 做得好﹐膏耶穌本來就是一件美事。 • 盡他所能的 • 在正適當的時候做事 • 安葬的意義 - 表示有紀念﹐有價值
應用﹕行神看為美的事 • 與神有密切的關係 • 知道神的心意 • 目的是﹕ • 求神的喜悅﹐滿足神的心。 • 愛慕神﹐尊貴神 • 願意做在神身上 • 愛行神的旨意 • 所羅門 2Ch 1:10-12 • 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Mat 25:34-40
結論 • 姐妹愛主的心可能勝於弟兄愛主的心。 • 由這個女人學習到愛慕耶穌的功課。 • 不是被動性地盡責或是遵守教條。而是樂意愛主的命令﹐積極主動的去尋求合神的心意﹐刻意的得蒙神喜悅。 • 讓我們在最適當的時候﹐以最盡我們的全力﹐為主耶穌做最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