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45k Views
第十四章 p 区元素 ( 二 ).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14 .1.1 氮族元素的概述. 本族元素特点:. P→Bi +Ⅴ 氧化态的氧化性依次增强,即稳定性减弱; +Ⅲ氧化态的还原性依次减弱,即稳定性增强。 H 3 PO 4 非常稳定; NaBiO 3 +Mn 2+ →Bi( Ⅲ) +MnO 4 - H 3 PO 3 有较强的还原性, BiCI 3 稳定 As、Sb : +Ⅲ +Ⅴ. B Al Ga In Tl. C Si Ge Sn Pb. N P As Sb Bi.
E N D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14-1 氮族元素 §14-2 氧族元素
本族元素特点: P→Bi +Ⅴ氧化态的氧化性依次增强,即稳定性减弱; +Ⅲ氧化态的还原性依次减弱,即稳定性增强。 H3PO4非常稳定;NaBiO3+Mn2+→Bi(Ⅲ)+MnO4- H3PO3有较强的还原性, BiCI3稳定 As、Sb : +Ⅲ +Ⅴ
B Al Ga In Tl C Si Ge Sn Pb N P As Sb Bi ns2np1~3 ns2(n-1)d10np1~3 6s24f145d106p1~3 ns和np的钻穿效应差异增大,6s电子被稳定.
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N、P半径较小,可形成少数氧化数为-3的固态离子化合物。Li3N ; Ca3P2 ; Mg3N2等,但遇水强烈水解,溶液中无N3-,P3-离子。 电负性较小的Sb、Bi能形成部分氧化数为+3的离子化合物Sb2(SO4)3;Bi(NO3)3.但金属性很弱,溶液中强烈水解,阳离子是SbO+,BiO+,无游离的Sb3+,Bi3+。 SbCI3+H2O→SbOCI↓+2HCI
14.1.2 氮元素的单质 氮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单质氮 主以单质存在于空气中。土壤中含一些铵盐、硝酸盐,也是组成动植物体中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结构:∶N≡N∶与CO为等电子体,见表14-3
性质(非常稳定) ⑴与非金属反应 ⑵ 与金属反应 ⅠA 6Li+N2=2Li3N(常温),余不直接作用。 ⅡA 3Ca+N2=Ca3N2 (加热) B、AI 白热条件 2B+N2=2BN(大分子化合物)
制备 工业分馏液态空气:少量的O2可通过红热的铜丝或CrCL2除去,痕量水用P2O5吸收。 实验室:NH4CL(饱和)+NaNO2→NH4NO2+NaCL NH4NO2→N2↑+2H2O (NH4)2Cr2O7=N2↑+Cr2O3+4H2O (火山爆发) 8NH3+3Br2(aq)=N2↑+6NH4Br * 2NH3+3CuO= N2↑+3H2O+3Cu(除N2中的NH3)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
14.1.3 氮元素的化合物 1、氮的氢化物-NH3,NH4+及衍生物 工业: 实验室: 2NH4 CL+Ca(OH)2=CaCL2+2NH3↑+2H2O (NH4)2SO4+CaO=CaSO4+2NH3↑+H2O 氮化物水解:Mg3N2+6H2O=3Mg(OH)2↓+2NH3↑*
结构 特点:一个σ孤电子对,强极性,易形成氢键,最低氧化数(-3)。 同族氢化物中NH3具有最高的溶沸点、凝固点、熔解热、蒸发热. 介电常数大,溶解度大。
液氨是良好的极性溶剂 * 液氨能溶解碱金属、Ca、Sr、Ba等生成兰色溶液。将溶液蒸干,就可得到原来的金属。 氨合电子是金属液氨溶液显兰色的原因,也是它具有强还原性和导电性的根据。 氨合电子
化性 A 加合反应 : NH3·H2O ; NH3·H+ ; Ag(NH3)2+ ; *CaCL2·8NH3 ; Cu(NH3)42+ B 取代反应 : NaNH2 Ag2NH Li3N 2Na+2NH3=2NaNH2+H2↑(623K)
C 还原反应 4NH3+3O2(纯)=6H2O+2N2空气中不燃烧 • *2NH3+3CL2=6HCL+N2 检验CL2管道是否漏气 • 2NH3+3CuO=N2+3Cu+3H2O 除N2中的NH3 • 用途 • 工业上生产硝酸、铵盐(化肥)、尿素、染料、医药品和塑料等。做冷冻剂和循环制冷剂。
铵盐 r(NH4+)=148pm ;r(Rb+)=148pm ;r(K+)=133pm 铵盐在晶型、颜色、溶解度等方面都与相应的钾盐、铷盐类似。有相同的沉淀试剂,均为无色晶状化合物,易溶于水,强电解质。 ⑴ 易水解 强酸的铵盐水解显酸性 ⑵ 热稳定性差 受热易分解
固态铵盐→NH3↑+ 酸(或酸式铵) NH4CI=NH3↑+ HCI↑ NH4HCO3=NH3↑+CO2↑+H2O 挥发酸 (H2CO3 ,HCI) (NH4)2SO4=NH3↑+NH4HSO4 (NH4)3PO4=3NH3↑+H3PO4 难挥发酸 (H2SO4,H3PO4)
氧化性酸 NH4NO2=N2↑+2H2O NH4NO3=N2O↑+2H2O=N2↑+1/2O2↑+2H2O 2NH4CIO4=CI2↑+2O2↑+N2↑+4H2O (NH4)2Cr2O7 =N2↑+Cr2O3+4H2O
鉴定: (气室法,红石蕊试纸变蓝) 除溶液中铵离子:用热的硝酸和盐酸的混合物氧化铵离子成N2或NOx(还原性NH4+>NH3)
氨的衍生物 联氨(肼):N2H4。可看作是NH3分子中的一个H被-NH2(氨基)取代的衍生物。 物理性质:无色可燃性液体,吸湿性强,在空气中发烟,能与水或酒精无限混合。
化学性质: ⑴ 碱性: 二元弱碱(两孤电子对),碱性 N2H4<NH3 N2H4+H2O=N2H5++OH- K1=3.0×10-6 N2H5++H2O=N2H62++OH- K2=7.0×10-15 常见硫酸盐N2H4·H2SO4 ,盐酸盐N2H4·2HCI ⑵ 不稳定性 在空气中燃烧并放出大量热。加热即爆炸分解。可作火箭的燃料。 N2H4(l)+ O2(g)=N2(g)+2H2O(l)
⑶ 氧化还原性(类同H2O2) 酸中主显氧化性(慢)ψAθ(N2H5+/NH4+)=1.27V ψAθ(N2/N2H5+)=-0.23V 碱中为强还原剂 ψBθ(N2/N2H4)=-1.15V 4CuO+N2H4=2Cu2O+N2 ↑+2H2O N2H4+2X2=4HX+N2 例如:在硫酸肼中加入少量溴水溴水褪色,有气体放出。N2H62++2Br2=N2+4Br-+6H+
羟氨: NH2OH 纯羟氨是无色固体,不稳定,易溶于水 碱性:NH2OH+H2O=NH3OH++OH- Kθ=9.1×10-9 供电子能力的强度 NH3>N2H4>NH2OH 不稳定性:288K以上分解 3NH2OH=NH3↑+N2↑+3H2O 水溶液及其盐如[NH3OH]CI,[NH3OH]NO3较稳定 (氧化)还原性:NH2OH+AgBr=Ag+1/2N2+HBr+H2O
sp sp2 氢叠氮酸HN3(了解)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HN3 制法:N2H4+HNO2=2H2O+HN3 NaN3+H2SO4=NaHSO4+HN3 酸性:Ka=1.8×10-5 HN3+NaOH=NaN3+H2O
不稳定性: 2HN3=3N2+H2 2NaN3=2Na+3N2 Ag、Cu、Pb、Hg等盐加热易爆, AgN3=Ag+N2 氧化还原性:水溶液中歧化 HN3+H2O=NH2OH+N2↑ N3-性质类似于卤离子,是一个拟卤离子 AgN3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2.氮的氧化物 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 状态 g g l g g s 颜色 无 无 蓝 棕红 无 白 NO (CO,N2O)中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结构: 奇分子,有磁性 物性:无色有毒气体,微溶于水,但不与水作用,不助燃。 化性:还原性 2NO+O2=2NO2 加合性 FeSO4+NO=[Fe(NO)SO4] 硫酸亚硝酰合铁(Ⅱ),棕色溶液,不稳定。
NO2N:1s22s22p3杂化后形成3个杂化轨道 - - - - sp2不等性杂化 2个σ键 1个Π33
物性:红棕色有特殊臭味的有毒气体,易压缩成无色N2O4气体。物性:红棕色有特殊臭味的有毒气体,易压缩成无色N2O4气体。
化性: 易溶水、碱 3NO2+H2O=2HNO3+N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强氧化性 C、P、S等在NO2中易起火燃烧。 弱还原性 MnO4-+5NO2+H2O=Mn2++2H++5NO3-
sp2 杂 化 3.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HNO2及盐 结构 性质 ⑴ 不稳定性: 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浓缩或加热即分解。
⑵ 弱酸性 K=5×10-4 ⑶ 氧化还原性 2HNO2+2I-+2H+=2NO+I2+2H2O 5HNO2+2MnO4-+H+=5NO3-+2Mn2++3H2O 亚硝酸盐制备
亚硝酸盐的性质 ⑴ 稳定性ⅠA、ⅡA盐的稳定性较高。 ⑵ 溶解性AgNO2↓浅黄,余一般溶于水。 ⑶ 氧化还原性 ⑷ 配位性K3[Co(NO2)6] 工业用盐含大量NaNO2 (甜但不咸),亚硝酸盐大量用于染料和有机合成工业,均有毒,致癌。肉类加工中常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做发色剂。
硝酸及其盐 HNO3的制法 工业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2NO2+H2O=2HNO3+NO 实验室 NaNO3+H2SO4 = NaHSO4+HNO3 N:sp2 Π34 HNO3的结构
HNO3的性质 物性:纯酸为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易挥发。 溶解了过多NO2的浓HNO3常显黄棕色。 化性:⑴ 不稳定 见光受热易分解 4HNO3=2H2O+4NO2+O2 ⑵ 强酸性 稀酸在水中全部电离 ⑶ 强氧化性 HNO3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由HNO3浓度、还原剂活性及反应条件决定 HNO3→NO2、HNO2、NO、N2O、N2、NH3(NH4+)等
硝酸的氧化性规律 ⑴ 非金属中除CI2、O2和稀有气体外,都能与硝酸反应→对应高价氧化物或含氧酸+NO 3C+4HNO3=3CO2↑+4NO↑+2H2O S+2HNO3=H2SO4+ 2NO↑ 3P+5HNO3+2H2O=3H3PO4+5NO↑ 10HNO3+3I2=6HIO3+10NO+2H2O
⑵ 活泼金属(Zn、Mg等)+HNO3→ 可溶性硝酸盐 + NO2(浓酸) NO(稀酸) N2O(较稀) NH3(极稀) Zn+4HNO3(浓)=Zn(NO3)2+2NO2↑+2H2O 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 4Zn+10HNO3(较稀,2mol·dm-3)=4Zn(NO3)2+N2O↑+5H2O 4Zn+10HNO3(很稀,1∶10)=4Zn(NO3)2+NH4NO3 +3H2O
(3)不活泼金属(Cu、Ag、Hg等)+HNO3→ 可溶性硝酸盐+ NO(稀酸) NO2(浓酸) 4HNO3(浓)+Hg=Hg(NO3)2+2NO2↑+2H2O 8HNO3(稀)+6Hg=3Hg2(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4)Sn、Sb、As、Mo、U等金属+HNO3→ 难溶氧化物或其水合物+NO(NO2)
(5)Fe、AI、Cr、Ni、V、Ti等在冷、浓硝 酸中“钝化” (6)贵金属(Au、Pt、Ir、Rh、Ru、Nb等)不与硝酸作用,但能溶于王水 3Pt+4HNO3+18HCI=3H2[PtCI6]+4NO↑+8H2O (7)有机物能被氧化成CO2,表现为硝酸对有机物的腐蚀性和破坏性。
: 硝酸盐 NO3-的结构 N:sp2 Π46
水溶性:大多为易溶于水的离子晶体,水溶液氧化性弱,酸化后氧化性增强。水溶性:大多为易溶于水的离子晶体,水溶液氧化性弱,酸化后氧化性增强。 热稳定性: (1)ⅠA、ⅡA及活泼金属的无水硝酸盐受热分解→亚硝酸盐+ O2↑ 2NaNO3=2NaNO2+O2↑ (2)活性位于镁、铜间的金属无水硝酸盐受热→金属氧化物+ NO2↑+ O2↑ 2Pb(NO3)2=2PbO+4NO2↑+O2↑
(3)活性较弱的无水硝酸盐→ 金属单质+ NO2↑+ O2↑ 2AgNO3=2Ag+2NO2↑+ O2↑ (4)带结晶水的硝酸盐加热易水解 Mg(NO3)2·6H2O=Mg(OH)NO3+HNO3+5H2O 4.王水 浓盐酸:浓硝酸=3:1,溶解Au、Pt 3Pt+4HNO3+18HCI=3H2[PtCI6]+4NO↑+8H2O
NBr3与NI3均为爆炸性固体 氮的卤化物(略) NF3 : 非常稳定 NCI3:黄色液体,易爆炸分解 NH3+CI2=NCI3+3HCI (2NH3+3CI2=6HCI+N2↑ HCI+NH3=NH4CI NH4CI+3CI2=4HCI+NCI3) 水解:NCI3+3H2O=NH3+3HOCI→NH4OCI+2HOCI
14.1.4 磷和它的化合物 自然界分布:矿物-磷酸钙、氟磷灰石。另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 2Ca3(PO4)2+ 5C = 5CaCO3+CaO+P4(g) 该反应吸热且△H很大,熵增但△S较小。 根据:△G=△H-T△S,高温下才可以自发进行。 所以引入某放热反应,降低△H,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温度T。
制备 2Ca3(PO4)2+6SiO2+10C=6CaSiO4+10CO+P4(g) 将生成的P4气体通入水面下冷却,即得到凝固的白磷(化学式:P4)。
磷的同素异形体及物理性质 白磷,透明蜡状固体,质软(用刀切),遇光变黄,剧毒.不溶于水,易溶于CS2.着火点40℃。 红磷,暗红色粉末,无毒,不溶于水和CS2 ,燃点约400℃.
磷的化学性质 白磷活性较高,红磷稳定 +氧化剂(HNO3;CI2)→H3PO4,PCI5 +还原剂→PH3 P4+H2→PH3(300℃以上) 歧化 P4+3KOH+3H2O=PH3↑+3KH2PO2 白磷 (膦) (次磷酸钾)
5.用途 烟雾弹或燃烧弹工业制磷酸 白磷中毒后的解毒方法: 11P+15CuSO4+24H2O=5Cu3P(Cu)+6H3PO4+15H2SO4
1.磷化氢 [膦-PH3 ;联膦-P2H4,(P2H)X等] 膦的结构
膦的制备 膦的物理性质 无色、大蒜臭味,剧毒,水中溶解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