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945 Views
热烈欢迎 新同学、新同事 加入大连化物所. 大连化物所简介. 所长 张涛. 2010 年 9 月 31 日. 1949 年建所. 1952 中科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4 中科院石油研究所. 1962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分建: 兰州化物所 山西煤化所 七机部 42 所. 大连化物所精神. 锐意创新 协力攻坚 严谨治学 追求一流. 所徽释义. 由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字;
E N D
热烈欢迎 新同学、新同事 加入大连化物所
大连化物所简介 所长 张涛 2010年9月31日
1949年建所 1952中科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1954中科院石油研究所 1962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分建: 兰州化物所 山西煤化所 七机部42所
大连化物所精神 锐意创新 协力攻坚 严谨治学 追求一流
所徽释义 • 由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字; • 标志的中心主体由代表原子的椭圆形三环构成,既突出化物所科学研究的专业特点,又蕴含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无限的探索力; • 中间一环分解为C、P两个字母,C为Chemical,代表化学;P为Physics,代表物理; • 三环联合既象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又表现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的综合集成;三环围绕着中心的圆点象征团队精神,表现出化物所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标志以蓝色为基本色,表明化物所坐落在海滨城市大连。
创始人之一:张大煜先生 1906年出生,1930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曾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 1949年在大连大学任化工系主任,同年9月任新成立的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研究工作。1961年兼任中科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和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11月,在青岛邀集部分高研座谈讨论,规划出大连化物所今后发展的六个学科领域,这个规划在长时期内指导了大连化物所的科研工作。 张大煜先生在大连化物所工作28年,对化物所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大连化物所研究系统设置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 燃料电池研究室 化学激光研究室 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 重大项目 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 精细化工研究室 应用催化研究室 现代化工研究室 生物技术研究部 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 应用研究 正在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重要研究单元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 重点实验室 国家催化技术工程中心 国家膜技术工程中心 国家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工程中心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 工程中心 工程实验室 中法催化研究联合实验室 CAS-BP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Samsung-DICP 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 MPG-CAS 伙伴研究小组 Lilly-DICP 联合实验室 DICP-QUEENS离子液体实验室 国际合作
大连化物所基本特点 • 科研学科涉及广 • 研究领域跨度大 • 科研经费渠道多 • 成果体现形式全 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对国家的贡献 集基础、应用及开发研究、以承担国家 重大项目为主的综合性化学化工研究所 主要代表成果 • 五十年代 合成液体燃料 • 六十年代 航空煤油、合成氨原料净化新工艺 • 七十年代 卫星姿态控制肼分解催化剂 • 八十年代 膜分离技术、高效农药 • 九十年代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化学激光 • 本世纪初 燃料电池、氢能、生物技术 C1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
中科院创新工程 • 1998.10-2000.12试点工程 • 2001.1 -2005.12全面推进 • 2006.1 -2010.12创新跨越 体制机制 目标凝练 创新能力
研究所近期的 重要创新贡献和影响
氧碘化学激光系统 2007年度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一项 第二完成人 三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三项 第二完成人 二项 2005年度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
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 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9年长江学者成就奖 F+H2反应中动力学共振的观测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在F+D2反应中失效 Cl+H2反应的非绝热动力学的研究 化学反应中的分波共振 Science 2007 Science 2008 201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Science 2010
航空航天催化剂 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获得中科院杰出成就奖
干气制乙苯技术 共转让17家单位,形成136万吨/年规模;至2009年底共有92万吨/年装置投产运行,为企业实现年产值超过80亿元。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 • 工业化进展 • 2008年9月开工建设 • 2010年5月装置建设完毕 • 8月8日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 甲醇转化率99.87% • 乙烯、丙烯选择性79% 神华包头18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 • 新技术发展 • 完成DMTO第二代技术工业性试验,乙烯+丙烯选择性85.68%、甲醇单耗2.67吨,催化剂消耗0.25Kg/t,各项技术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改进,标志着新一代技术开发取得了突破进展 50吨/天的DMTO—Ⅱ技术工业化试验 2008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纳米限域研究 J. Am. Chem. Soc., 2009 J. Am. Chem. Soc., 2008 Nature Materials, 2007 J. Am. Chem. Soc., 2007 J. Am. Chem. Soc., 2006 J. Am. Chem. Soc., 2006 J. Am. Chem. Soc., 2006 Angew. Chem. Int. Ed., 2004 J. Am. Chem. Soc., 2004 借助贵金属表面与单层氧化亚铁薄膜中铁原子的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界面限域效应,结合理论计算,构建了表面配位不饱和亚铁结构(CUF)。这种界面限域的CUF中心与金属载体协同作用,在质子膜燃料电池实际工作条件下成功地实现了燃料氢气中微量CO的高效去除。 Science 2010, 328, 1141 200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5kW/50k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离网供电系统在西藏成功运行100kW/200k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正在北京国家电网进行并网测试5kW/50k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离网供电系统在西藏成功运行100kW/200k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正在北京国家电网进行并网测试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2010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分别视察融科储能公司 获2009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1 21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微流控芯片平台 UV detector Electrophoresis, 2006 功能单元集成 生物医学应用 2007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分子筛膜与燃料乙醇/水分离 国际上第一套基于微波合成技术的分子筛膜中试装置 在浙江丽水千吨级工业生产装置上运行超过一年 2007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Co3O4纳米棒用于CO低温氧化 通过形貌控制,Co3O4纳米棒可优先暴露活性{110}晶面,其表面积可达40%,表面活性位显著增加,因而CO氧化活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是传统纳米粒子的10倍以上,其比纳米金粒子的活性还高。 Nature, 2009,458,746-749 24 24
2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催化剂 2009年5月开车成功,连续运行至今,活性和稳定性显著优于国外同类催化剂,年产值可达20亿元 2009年度中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2008年李灿院士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2008年李灿院士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 Angew. Chem. Int. Ed. 2008,185,129 J. Am. Chem. Soc. 2008, 26, 75 J. Catal., 2009, 266(2), 165~168 是国际催化理事会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当选该学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发展中国家科学家。
2009年度科技部共对25个化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部门实验室3个。日前结果揭晓,共评出4个优秀实验室。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名列其中。2009年度科技部共对25个化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部门实验室3个。日前结果揭晓,共评出4个优秀实验室。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名列其中。 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均获优秀
国际合作工作 2007以来,全所国际合作合同74份,到款10573万 Michel CHE教授荣获2008年度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2009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SCI论文数及在全国科研机构中的排名 2009年 总文章数 654,其中第一产权 433 (第5) (第5) (第5) (第6) (第4) (第8) (第8) 篇数 (第6) (第7) 年度 创新三期以来,在Science和Nature上共发表论文6篇
本世纪大连化物所SCI论文发表和被引用情况(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 2010.8.2)
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情况 2007年至今实现专利转移、转化185件,金额2.6亿元
2005年以来获得科技奖励情况 • 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 (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6项、国际合作奖2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 • 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励(第一完成单位)14项 •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4项
“二期”创新总结 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研究所综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 中科院38个高技术研究所中名列前茅
化物所科技发展战略 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能源研究路线图 太阳能 生物质能 氢能、燃料电池 CO2减排 石油替代(煤化工) 石油高值化 光解水、光解生物质、光解H2S、高效太阳能转换材料 生物柴油、生物制氢、催化转化制化学品 天然气氢站、醇重整、高效储氢 PEFC发动机、AIP电源、液流储能、CO2 DMTO、MTP、SNG、合成油、DME、DMM、低碳醇、高碳醇 干气乙苯、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汽油芳构化、重油裂解、油品脱硫
第二批国家实验室筹建试点名单 建设依据:国科基函[2006]42号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开放联合新机制 科技部、科学院及地方政府支持 国际合作 国际能源公司 国外能源国家实验室 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 (如BP等) 研究和开发 大连化物所 大连理工大学 科学院相关研究所 高校相关研究 国内能源机构 国内能源企业 中石化,中油, 中煤…… 以化学,化工和生物为基本学术基础, 并借助物理学和材料科学。
1、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 2、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已成立) 3、节能减排及能源环境工程研究部(已成立) 4、燃料电池及储能研究部 5、氢能研究部 6、生物能源研究部 7、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部(院中心) 8、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 9、近海可再生能源研究部(大工) 10、能源研究技术平台(刘景月,千人计划) 具有深厚学科基础、技术特色与优势 根据洁净能源发展趋势建设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基本架构
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 • 合成气转化化学研究组(新组建创新特区研究组) • 低烷烃转化与综合利用研究组 • 燃料油品清洁化技术研究组 • 高品质润滑油技术研究组(石油化工催化新材料) • 石油化工工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组
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 办公室 (质量管理与技术支撑) 合成气转化 催化新反应探索及基础研究 分子筛合成 烃类转化 催化新过程放大研究 工程化研究 甲醇及其衍生物转化 小试 集成 基础与探索 中试
燃料电池及储能技术研究部 立足我所学科基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超级电容器 二次动力电池 燃料电池工程研发平台 燃料电池评估检测平台
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部 • 太阳能化学光催化制氢 • 太阳能仿生光催化制氢 • 太阳能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 • 太阳能光伏硅电池 • 太阳能光伏敏化电池 • 太阳能新型纳米电池 • 太阳能光电材料的理论与表征研究 • 太阳能光伏器件研究
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 • 能源材料化学基础研究 主要包括催化材料、储能材料相关的共性基础和理论模拟 • CO2相关的基础研究 • 能源大气化学、燃烧过程动力学和机理 • 能源过程的模拟和优化基础 • 能源基础研究平台 主要指与大型国家研究装置,如同步辐射、中子源、自由电子激光等结合的相关研究 • 能源政策与经济 • 能源教育、科普和培训
国家实验室建设规模 • 规模 研究部规模: 10个研究部,下设40多个研究组或中心。 人员规模:约900人左右 固定研究人员200人 固定技术人员120人 流动人员(研究生、博士后等)5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