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98 Views
國際物流運籌裝櫃零誤失 RFID 監控機制建置計畫 - 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學生: 碩專行流一甲 NA2D0001 蘇俊才. 報告大綱. 一、起源.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四、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五、效益. 六、結語. 一、起源. ▓ 就在準備下一個貨櫃時,突然有人大叫了一聲:「啊,還有這件,這也是要上那個貨櫃的呀,怎麼還在這呢?!」此時已經有人意識到代誌大條,急忙確認船是否已經離開了,沒想到,果然還是來不及了 …… 。 代價 :
E N D
國際物流運籌裝櫃零誤失RFID監控機制建置計畫-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物流運籌裝櫃零誤失RFID監控機制建置計畫-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學生: 碩專行流一甲 NA2D0001 蘇俊才
報告大綱 一、起源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四、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五、效益 六、結語
一、起源 ▓就在準備下一個貨櫃時,突然有人大叫了一聲:「啊,還有這件,這也是要上那個貨櫃的呀,怎麼還在這呢?!」此時已經有人意識到代誌大條,急忙確認船是否已經離開了,沒想到,果然還是來不及了……。 代價: 以空運的方式將貨品送出至對方的手中,代價呢?公司多支出了新台幣十萬元的現金,還要承擔商譽損失和公司信用降低的問題。 對策: 該如何改善作業流程,避免往後類似狀況的發生呢?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中央貨櫃倉儲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背景 成 立:於1973年, 主要業務:從事港對港(Port-to-Port)海運貨櫃的儲放、 轉運業務,因進出口產品多樣化而擴大至經營拆 櫃、併櫃等集散業務。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公司背景: 台灣貨櫃物流處境: •早期直接派員進駐監管,其範圍涵蓋整個貨櫃集散站大小業 務,造成貨櫃集散站行業寡佔性質濃厚,市場進入障礙高。•1990年代推動國際化、自由化,內陸貨櫃集散站家數亦僅自 1992年的23家增至2008年的26家。進入障礙包括土地、資本 、人力、業務來源(商源)。 •主要客戶為船運公司(約佔70%)、海運承攬運送業與進出 口貨主僅佔30%。 •基隆港因本身腹地不大, •為了掌握船運的流暢運作及成本,貨櫃集散站開始垂直整合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公司背景: 中央貨櫃倉儲處境: 中央貨櫃原是為抓取市場供給不足的容量而成立,員工人數並不多,且貨櫃場位在河谷山凹旁,從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基隆港出口貨種逐漸轉為全貨櫃,大多數的貨櫃集 散站皆做了擴充,中央貨櫃相較之下因此逐漸喪失了優勢,土地面積及皆敬陪末座中央貨櫃的容量利用率更掉到了僅剩32%,而更大的經營環境危機亦悄悄逼近……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國際物流運籌: 在國際物流係指貨物透過在競爭單位之儲存、加工、包裝後配送至目標市場的過程。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國際物流運籌: 物流作業服務細分為物流核心作業與附加價值作業兩群,海運的拆併櫃、貨櫃儲運是核心作業活動,其詳細功能及活動如下表: 未來發展: 由於亞洲貨物運輸成本比西方高,亞洲地區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的潛力很大。由於物流已成為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思考的一種現代經營策略措施。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國際物流運籌: 台灣物流行業服務高值化 國際物流的拓展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國際物流運籌: 具體發展做法 – 三個加值階段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企業策略與利基化經營模式: 基隆港碼頭貨櫃場劣勢: 1.基隆港因為缺乏深水碼頭,使遠洋線船隻絕大多數南移高 雄,致使貨櫃裝卸量停滯無成長,勉能維持在200萬TEU。 2.基隆地區的貨櫃集散站業者,隨著北櫃南移。 3.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低毛利衝擊,致使台北、桃園縣廠商 外移大陸及東南亞,基隆港貨櫃出口裝卸量下降。 4.台灣北部地區貨櫃集散站間競爭加劇、削價競爭。 中央貨櫃經營之傳統貨櫃集散站業務優勢已不復往日,營業額亦勉力維持於新台幣八、九千萬。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企業策略與利基化經營模式: 台灣物流運籌產業-貨櫃儲運事業遭遇的三大困境: 1.全球產運銷體系整合、台灣日益邊陲化,致使產業外移, 貨量急劇減少。 2.大船已不再靠岸,致使船運單位成本升高,相對來說,無 船隊的承攬業(NVO)可存活的空間更為狹窄。 3.員工敬業精神低落。 ▓中央貨櫃未來展望 1.承擔北部地區國際商港與高價值貨物進出口任務,以服務 亞太區域內貨櫃航線為主; 2.因應兩岸直航可能誘生之需求,於港區內或附近發展高附 加價值產業及物流中心以掌握貨源及經濟效益, 3.周邊內陸貨櫃集散站之整併與土地利用轉型將是中長期的 策略環境。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企業策略與利基化經營模式:中央貨櫃SWOT分析
二、公司背景與國際物流運籌 企業策略與利基化經營模式: ▓中央貨櫃SWOT分析→經營策略 經營策略建立在內部即時、正確的資訊之上,這對於受貨主託付的物流業更為重要。為進一步加強資訊e化與電子化流程,導入無線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術,運用追蹤監控科技提供加值性更高的物流e化服務。 首先解決貨櫃場在物流倉儲作業的時間效率以及國外物品運送準確度問題,降低裝櫃成本,維持相當程度的競爭力。再以此經驗為基礎,即時掌控貨物與倉庫的全球資訊透通度,在未來將投入營業額3~5%的經費預算,導入更多加值的應用與服務,創造競爭優勢。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在國際物流運輸之中,貨櫃裝運是現代重要的運輸工具,如何在貨物運輸這一重要環節降低成本與費用,是進出口和運輸等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現行貨櫃的裝箱問題在大部分企業中一直得不到很好解決,原因為大多憑經驗來執行,因此造成了以下的問題發生: 1. 空間利用率低,平均只有八成左右。 2. 計算耗時費力,難以得到優化方案。 3. 貨物裝櫃超重,裝載數量不準確。 4. 作業缺乏標準,貨物擺放混亂。 5. 裝櫃方式多種多樣,以滿足不同的實際應用需求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作業分析(ASIS): •現行作業5個步驟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作業分析(ASIS): •現行出貨併櫃作業6個步驟 1.貼TryConsol 2.進行裝櫃作業 3.檢核裝櫃狀況 4.確認完成 5.輸入系統裝櫃資料 6.存入資料庫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作業分析(ASIS): •出口收貨作業與出貨併櫃作業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現行作業流程之缺點與瓶頸: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導入RFID後e化應用架構(TO BE): 與上下游進行資料交換 對進行作業的散裝物進行監控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導入RFID後,未來作業分析: 建立 正常、逾時、未回應、非預期四種管理機制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導入RFID後,收貨進倉作業: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導入RFID後,併櫃作業: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導入RFID前後的運作模式差異分析: 貨櫃場接收NVO(No-Vessel Operator, 無船運送業)併櫃作業
三、營運模式及其作業流程分析 e-化應用功能特色: 1.對要進行作業的散裝貨物進行監控,從一開始收貨、儲存、併裝計畫、實際現場裝櫃、完成作業,每一個環節均加以監控,以維護貨物的安全,嚇阻行竊的行為,減少貨物之遺失與併櫃作業的疏失所造成的企業損失。 2.全流程供應鏈體系貨況追蹤功能的服務效率,可降低供應鏈整體相關人工成本,並由系統進行全程監控、示警。 3.與Forwarder 與船公司進行併櫃資料交換,使雙方人工成本下降。 4.採行JOB MANAGER管理系統:制定作業標準流程,所有作業步驟均需訂定標準處理、以利全程由電腦系統掌握監管,一旦發現非正常流程作業(發生的event),立即進入例外管理,由系統自動通知相關人員予以追蹤處理。
四、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計畫目標: 藉由RFID監控技術之建立,有效監控貨櫃場內每一個作業環節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與經營風險,強化上下游供應鏈的互信機制、與資訊掌握能力;簡化併貨裝櫃的流程;強化物流運籌服務供應鏈整體效益。
四、推動全球物流運籌電子化之具體作法 計畫之涵蓋範圍:
五、效益 導入RFID技術衍生效益: 1.裝櫃效率及正確度提升 2.併貨裝櫃的人工錯誤降至最低 3.減少不必要的公害,更具環保 4.即時記錄收貨及裝櫃狀況,服務品質提高、企業 競爭力也提升 5.可迅速確實地以自動化方式提供貨櫃或貨物控管 的資訊
五、效益 關鍵績效指標(KPI):
五、結語 ▓中央貨櫃將無線電射頻標籤(RFID)追蹤監控技術導入櫃位作業流程,主要著重在企業物流倉儲之作業,首先解決貨櫃場在國內物流速率上、以及國外物品運送上之準確度等問題,以降低裝櫃的成本,始得能維持相當程度的競爭力。 ▓導入無線電射頻標籤技術(RFID),運用其自動辨識特性,簡化併貨裝櫃流程,以提升服務品質與企業形象。 ▓由於RFID貼附在貨品上並封存於貨櫃內,易因金屬等相關介面產生干擾,造成感應不良,無法感應等問題,這為目前企業導入RFIF亟需改善首要問題。
何 謂 RFID? • RFID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中文稱為「無線射頻識別系統」 • 是由感應器(Reader)和RFID標籤(Tag)所組成的系統,其運作的原理是利用射頻訊號以無線方式傳送及接收數據資料且同時使用此射頻訊號來做無線傳能,因此識別卡不需與讀卡機接觸即可做資料的交換。 •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
導入RFID之作業流程以貨櫃運輸為例 管制閘口 儲區:海關查驗 船邊作業區 船邊作業區
RFID系統 • 包括三個部分 • 讀取器(Reader) • 標籤(Tag) • 應用系統
RFID系統的動作流程 • 讀取器透過天線發送一定頻率的射頻訊號,當Tag進入發射天線工作區域時產生感應電流,Tag獲得能量被啟動開始工作 • Tag將自身編碼(UID, ubiquitous ID)等資訊透過Tag內建的天線發送出去給讀取器 • 讀取器天線接收到從Tag回傳來的載波訊號,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讀取器,讀取器對接收的訊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AP進行相關處理 • AP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Tag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訊號控制執行下一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