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 - 水庫集水區保育 第 2 次評鑑簡報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 - 水庫集水區保育 第 2 次評鑑簡報. 時間: 97 年 1 月 23 日 執行單位:林務局 報告人 : 郭武盛    . 簡 報 大 綱. ( 一 ) 第 1 次評鑑委員意見辦理情形 ( 二 ) 集水區保育整體計畫辦理情形 ( 三 ) 規劃設計 ( 四 ) 生態保育 ( 五 ) 保育治理成效 ( 六 ) 協商機制 ( 七 ) 預算執行、管考機制 ( 八 ) 工程查核、督導辦理情形 ( 九 ) 結語. ( 一 ) 第 1 次評鑑委員意見辦理情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 - 水庫集水區保育 第 2 次評鑑簡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水庫集水區保育第2次評鑑簡報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水庫集水區保育第2次評鑑簡報 時間:97年1月23日 執行單位:林務局 報告人:郭武盛    

  2. 簡 報 大 綱 (一)第1次評鑑委員意見辦理情形 (二)集水區保育整體計畫辦理情形 (三)規劃設計 (四)生態保育 (五)保育治理成效 (六)協商機制 (七)預算執行、管考機制 (八)工程查核、督導辦理情形 (九)結語

  3. (一)第1次評鑑委員意見辦理情形 1.目前施工之工程尚符生態保育為主之前提,亦符合預定進度,唯尚待颱風豪雨之考驗,建議加強追蹤成效,96年度工作建議繼續執行。

  4. 2.整體規劃部份建議加強,生態保育建議提出整合水土保持局之轄區較完整之規劃,造林部份建議補述擬定之工作方向及工作項目。2.整體規劃部份建議加強,生態保育建議提出整合水土保持局之轄區較完整之規劃,造林部份建議補述擬定之工作方向及工作項目。 造林擬定之工作方向及工作項目: 以生態系經營方式實施造林,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發育情況下,擴大草列並保留草列不予刈草,保持原狀節省整治費用,增加多樣性生物悽息場所,因地制宜實施針闊葉樹或不同樹種混淆排列,造林整地時採順坡或橫坡方式,在立木度稀疏林地及林相不良林地,實施林相改良及林下栽植;或天然更新及人工造林方式營造複層林彌補不足。造林地已成林部份,加強中、後期撫育工作,包括刈草,修枝、切蔓、疏伐等,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功能。 整體規劃部份:已委託相關單位辦理集水區整體規劃研究

  5. 3.針對本集水區特殊之地形、地質研擬未來之林相改良或造林政策3.針對本集水區特殊之地形、地質研擬未來之林相改良或造林政策 • (1)為維護國土保安厚植森林資源,賡續造林,凡適宜造林、立木稀疏不均或經濟價值低的林地,實施林相改良或營造複層林;對極具潛力之林地採取集約經營適地適木,增進單位面積生產量,積極培育森林。在造林作業上把握時期,加強初期撫育及中後期撫育並重,增加林地岐異度;提供野生動物之食餌;發展遊樂多目標經營,並維護森林生態系之完整,儘量採植原生樹種。 • (2)以生態系經營方式實施造林,在不影響苗木生長發育情況下,擴大草列並保留草列不予刈草,保持原狀節省整治費用,增加多樣性生物悽息場所,因地制宜實施針闊葉樹或不同樹種混淆排列,造林整地時採順坡或橫坡方式,在立木度稀疏林地及林相不良林地,實施林相改良及林下栽植;或天然更新及人工造林方式營造複層林彌補不足。造林地已成林部份,加強中、後期撫育工作,包括刈草,修枝、切蔓、疏伐等,促進林木生長,增加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功能。

  6. 4.規劃設計應力求多樣化。 本局辦理之整治項目包括:劣化地復育(打樁編柵造林植生)、野溪整治(防砂壩、固床工、護岸…等)、崩塌地復育(坡腳穩定、坡面掛網植生)等各項工程之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兼顧安全與生態並重。

  7. 5.下年度計畫應增加崩塌地處理(源頭治理)的內涵、造林工作(尤其是裸露地和成效不佳地區),大部份工作可考慮訓練原住民族有意願之青年參加。5.下年度計畫應增加崩塌地處理(源頭治理)的內涵、造林工作(尤其是裸露地和成效不佳地區),大部份工作可考慮訓練原住民族有意願之青年參加。 本局各件崩塌地復育工程在坡面掛網植生前均有坡頂危木處理、坡面刷坡及坡頂坡面截排水設計。各件工程之施工均以顧用在地人為優先。

  8. 6.建議整合水土保持局負責之部分,並考量多結合在地居民參與保育工作。6.建議整合水土保持局負責之部分,並考量多結合在地居民參與保育工作。 (1)社區設置森林解說館:宣導森林保護、自然保育、造林、防砂治水等林業建設。 (2)民眾參與使資訊來源多樣化,可減少資訊不足和偏差情形。 (3)國家森林志工培訓:為推展林業解說業務、培育保護森林尖兵、加強環境教育及達成森林資源永續利用之目標,已培訓3期100多名,目前可服勤人數87人。

  9. (二)集水區保育整體計畫辦理情形。 95年度辦理工程明細

  10. 95年度劣化地復育工程工程明細

  11. 95年度劣化地復育工程工程明細

  12. 96年度辦理工程明細

  13. 96年度劣化地復育工程工程明細

  14. 97年度預定辦理工程明細 合計:40.8公頃

  15. 95-97年石門水庫整治工程統計 合計:44 322,000 138.56 276,770

  16. 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部份

  17. 目 標 轄管林班地內坡面防災保全及抑制土砂下移為優先考量。 依地形不同配合種子撒播、栽植、覆稻草、植生網及打樁編柵方式為之。 慎重規劃野溪整治及截、排水設施。

  18. (三)規劃設計 基本資料: <1>集水面積:75,528公頃,國有林班地53632公頃 佔71%。 <2>水庫容量:3.09億立方公尺,93年艾利颱風,淤 積2.788萬立方公尺,蓄水容量減水9%,94年海 棠、馬莎、泰利颱風夾帶豪雨,淤積量新增1000 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下降為2.14億立方公尺。

  19. 海拔高自135m(石門水庫壩址)至3,529m之間,全區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呈南北向之狹長地形。坡度大於55%之地區,約佔集水區之60.6%。地質構造非常複雜 ,區內一般岩石之情況多屬脆弱、劈理、節理及裂隙發達,復經地殼變動,強力擠壓破壞,加上地形陡峻,雨水充沛,岩石重力滾落及沖蝕現象特別顯著。 地質條件

  20. 降雨量   集水區年平均降雨量約在2200mm~2800mm,雨季多集中於五月至九月期間,其主要原因乃颱風所造成,另外尚有西南氣流所造成之雷陣雨、及熱帶性低氣壓所帶來之豪雨。

  21. 集水區之崩塌土石災害之主要因素: 1.地形因素:75%以上崩塌地發生於陡坡(坡度55%以上之林 地)。 2.地質因素:石門水庫集水區地形陡峻、地質脆弱、土壤鬆軟 、河短流急,地質主要為澳底層(砂岩、頁岩及 煤質頁岩)、大桶山層(硬頁岩及砂頁岩)與乾溝層 (硬頁岩、板岩及千枚岩) 3.降雨因素:受到近年颱風暴雨帶來超大雨量衝擊。 4.地震因素:921地震影響土質鬆動。 5.道路開發:道路開發與順向坡坡度陡峭及老舊崩積層。

  22. 治理措施: 山坡保育治理則以野溪處理及崩塌地處理為目標, 以下列方式為措施: 1.減緩河床坡度,防止縱橫向沖蝕。 2.控制流心,抑止亂流,防止橫向沖蝕。 3.固定兩岸山腳,防止崩塌。 4.攔阻或調節河床砂石。 5.抑止土石流,減少災害。

  23. 設計內容: 1.以防災保全及減少土壤沖蝕為與先考量。 2.依地形不同配合含種子撒播栽植、覆稻草網 式,打椿編柵方式。 3.規劃截水溝,以降低路面沖蝕。

  24. 崩塌地復育造林打樁編柵撒播覆蓋及截排水工作施工設計圖說崩塌地復育造林打樁編柵撒播覆蓋及截排水工作施工設計圖說

  25. 崩塌地復育造林打樁編柵、撒播覆蓋及截排水工作(復01號) 第137林班施工中照片 第137林班完工後照片

  26. 崩塌地復育造林打樁編柵、撒播覆蓋及截排水工作(復02號) 第126林班施工中照片 第126林班完工後照片

  27. 崩塌地復育造林打樁編柵、撒播覆蓋及截排水工作(復05號) 第125林班施工中照片 第125林班完工後照片

  28. 崩塌地復育造林驗收機制

  29. (四)生態保育 1.同時兼顧工程建設的需求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亦即在工程建設方面須符合其建設功能、安全需求、景觀造型及經濟效益,在環境生態方面則須滿足其生態功能、環境需求、景觀融合及材料供需。2.生態工程專業人員提供專業實務之經驗建設功能及工程安全分析應依照現有的法令、制度、規範及慣例辦理,生態功能及環境需求分析則除上述之考量外,尚須由生態工程專業人員提供專業實務之經驗,以納入設計的理念及目標。3.確認其需求性然後基於對環境生態深切的認知下(資料蒐及環境調查)再分析確認其預期的生態目標,以作為生態工法的設計基準。

  30. 4.預期的生態目標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的目標物種(動物、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環境的營造(如綠地、濕地等),其選擇分析應建立在充份的環境生態資料基礎之上。5.環境生態的整體考量同時也必須針對區域環境進行生態工法的整體規劃,即使是河岸的一小段也應考量到全流域及上、中、下游的環境背景及相互關係。6.因地制宜在規劃設計時須先瞭解確認區域的環境條件及工程材料。在進行生態工法設計時,自然材料的取得必須優先考量到現地環境生態的維護。7.同時考量施工方式及完工後的維護管理施工計畫應特別注重環境保護及生態維護,維護管理計畫則應注重工法的成功及維護的便利。4.預期的生態目標可以是一種或多種的目標物種(動物、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環境的營造(如綠地、濕地等),其選擇分析應建立在充份的環境生態資料基礎之上。5.環境生態的整體考量同時也必須針對區域環境進行生態工法的整體規劃,即使是河岸的一小段也應考量到全流域及上、中、下游的環境背景及相互關係。6.因地制宜在規劃設計時須先瞭解確認區域的環境條件及工程材料。在進行生態工法設計時,自然材料的取得必須優先考量到現地環境生態的維護。7.同時考量施工方式及完工後的維護管理施工計畫應特別注重環境保護及生態維護,維護管理計畫則應注重工法的成功及維護的便利。

  31. 生態工程設計理念及構想: 評估工程之風險、安定性與經濟效益,使規劃能盡量迴避環境及生態敏感之地區,工程之設計盡量符合當地自然生態,讓地區民眾能共同參與推動及維護,工程建設亦能與自然生態保育共生共存。 崩塌地利用打樁編柵方式植生及掛網植生,土石流溪流整治工作,以防砂壩抑制坡面崩塌及土石流發生,並保持道路暢通及坡面水土保持。

  32. (五)保育治理成效 1.95及96年度計畫執行後,可保護人口約700 人,房舍約200戶,崩塌地復育面積約100公 頃。 2.本計畫工程實施之最終目的為穩固林地,可抑制崩塌防止土砂下移,保固林地水土資源,作為本處後續森林遊樂、造林撫育、生態復育等森林永續經營工作之基礎。 3.能涵養水源及增加地下水資源,並減緩水庫淤積,延長水庫壽命。 4.增加森林資源恢復集水區覆蓋,減少土壤沖蝕,保護森林自然環境生態,增加綠資源。

  33. 95年度工程預估與效益

  34. 96年度工程預估與效益 合計 98,642 崩塌地復育面積:33.31公頃, 抑制土砂量:44,990M3

  35. 97年度工程預估與效益 合計 120,000 崩塌地復育面積:40.8公頃, 抑制土砂量:42,400M3

  36. 歷年已執行崩塌地復育成果 大溪區第153林班6號崩塌地 施工前 完工後 目前植生復育情形

  37. 大溪區第153林班2號崩塌地 施工前 目前植生復育情形 完工後

  38. 大溪區第160林班崩塌地 施工前 目前植生復育情形 完工後

  39. 大溪區第43林班1號崩塌地 目前植生復育情形 完工後 施工前

  40. 施工前 大溪區第43林班2號崩塌地 完工後 目前植生復育情形

  41. (六)協商機制。 96年5月10日水水台灣,邀集專家學者就「石門水庫國有林班地土砂災害對水質之影響及對策」召開座談會

  42. 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說明會已辦理7場次229人次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說明會已辦理7場次229人次

  43. 各工程施工前說明會及現場協商相片

  44. 雇用在地人,施工方法及工地安全說明

  45. (六)預算執行、管考機制 95年部份

  46. 96年部份 97年部份:預定8件工程,目前規劃設計中,預定4月底完成發包,預定12月底完工。

  47. 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部份

  48. 95-97年計 劃 期 程 *95年度工程已於96年10月完工付款。 *96年度工程已於96年12月底前完成發包工作。 *96年度工程施工中,預定97年5月底前完工。 *97年度工程規劃設計中,預定4月底完成發包。 *97年度工程預定12月底完工。 *國有林租地補償收回部份,屬自願性質,且無強制性,期程不易掌控。

  49. 本局建置之「工程管考系統」網路登載系統,將工程相關資料如工程地點、內容、進度、經費支用、日期、施工前中後相片…等,皆登載於該系統內,除可掌控施工中工程之進度外,並達到資料電子化之目標而能永久保存,俾供日後查詢使用。本局建置之「工程管考系統」網路登載系統,將工程相關資料如工程地點、內容、進度、經費支用、日期、施工前中後相片…等,皆登載於該系統內,除可掌控施工中工程之進度外,並達到資料電子化之目標而能永久保存,俾供日後查詢使用。

  50. (七)工程查核、督導辦理情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