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230 Views
2006 年我国粮食价格走势. 2006 年我国粮食价格将呈下降运行走势. 根据对目前粮食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我国粮食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掌握,业内初步判断: 2006 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 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 的状况转变。
E N D
2006年我国粮食价格将呈下降运行走势 根据对目前粮食市场信息的分析和我国粮食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掌握,业内初步判断: 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 从市场层面上分析,粮食市场价格与2005年相比整体将进一步回落。但考虑到中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政策,国家将继续实行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虽然这种政策将会对市场粮价下跌起重要的抑制作用,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价格小幅震荡下降的运行趋势。分析如下:
(一) 粮食市场基本规律作用的结果。依据我国粮食价格的循环变动规律,粮食价格经过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一季度大幅度上涨后,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11月籼稻价格下降5.5%,粳稻价格上涨1.5%,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下降6.3%和7.7%,大豆价格下降8.4%。籼米和面粉价格分别下降2.3%和3.2%,粳米价格上涨1.8%。价格下降的惯性作用在2006年依然存在,使大部分经营者对2006年的购销形势不乐观。
(二)粮食生产能力增强,有效供给增加。 据统计,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约15.56亿亩,较上年增加约3200万亩,增幅约2.2%。全年粮食产量为4840亿公斤左右,较上年增加约146亿公斤,增幅约3.1%,全年粮食产量与目前社会上比较公认的4900亿公斤的年度需求量相比,产需缺口仅为60亿公斤。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国内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净进口量超过180亿公斤,不仅能够弥补年度产需缺口,而且还有100多亿公斤的结余量。也就是说,2005年我国粮食可供量超过了年度需求量,彻底扭转了2000年以来靠消化历史粮食结余库存来实现年度粮食供求平衡的局面,为2006年粮食市场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粮食库存充足,销售压力大。 2004年、2005年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年度粮食供需缺口缩小,使得历史粮食结余库存消耗量减少,社会粮食总库存呈不断增加趋势。 受多种原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库存粮食将投向市场,2006年粮食市场供给面临较大压力。除政府库存非常充裕外,由于粮食连续两年增产(2005年粮食生产增产,市场粮价有所下跌,农民惜售现象普遍)农民手中存粮明显增加农户存粮进一步增长;原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完成后(政府已取消商品粮库存补贴政策),必将加快现有商品粮库存的销售进度。
(四)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06年国家继续采取扶持粮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比较高,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将会进一步稳定增加。(四)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06年国家继续采取扶持粮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比较高,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将会进一步稳定增加。 据农业部信息,2006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左右,同时,稻谷、玉米的播种面积也呈增加趋势。如果气候条件正常,2006年粮食产量有可能会超过2005年的水平。因此,2006年国内粮食有效供给进一步增强,在目前粮食市场比较低迷的形势下必然抑制粮价上涨。
此外,2005年后期国内一些地区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疫情,使得全球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玉米、豆粕等饲料市场出现低迷,影响了大豆、玉米的需求。此外,2005年后期国内一些地区相继爆发了禽流感疫情,使得全球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玉米、豆粕等饲料市场出现低迷,影响了大豆、玉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