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688 View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整理资料 PPT 制作 搜索资料. 2010-11-28. 报告人:张 洲 同组人:朱 斌 张继昭. Contents. POPs 定义. POPs 性质. POPs 分类. 典型 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返回地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环境地理学) 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残留、易于在人体、生物体和沉积物中积累并能致癌、致畸的有机化学物质。(生态学)
E N D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整理资料 PPT制作 搜索资料 2010-11-28 报告人:张 洲 同组人:朱 斌 张继昭
Contents POPs定义 POPs性质 POPs分类 典型POP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 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返回地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环境地理学) • 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残留、易于在人体、生物体和沉积物中积累并能致癌、致畸的有机化学物质。(生态学) • 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长距离环境迁移性和毒性的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
POPs性质 • 持久性 • 由半减期(t1/2)判定 • 生物蓄积性 • 由生物富集因子(BCF)表示 • 长距离环境迁移性 • “蚱蜢跳效应” • 毒性 • 生态毒理学效应
POPs分类 2009年的 POPs清单 2001年的POPs清单 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六氯(代)苯 杀虫剂 工业化学品: 多氯联苯(PCB)、六氯(代)苯 POPs 人类无意合成的物质: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呋喃( PCDD/F)
典型POPs 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PFOS) 2009年5月9日,《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增列的9类POPs之一。 2006年12月27日,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联合发布《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
PFOS应用 • 纺织 • 涂料 • 包装 • 阻燃剂 • 表面活性剂
PFOS污染现状 由于PFOS难挥发,所以PFOS主要存在于水、沉积物和土壤中。 • 水体 大连沿岸表层水中的PFOS、PFOA浓度低于长江流域污染水平,但高于南中国海水域的污染物含量,与邻近国外沿岸水域相比略低于韩国西海岸水域,远低于日本东京湾水域,但高于西太平洋水域,远高于中心太平洋水域的污染物浓度。[1]
土壤 无所不在(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数据统计)。 • 人体 目前我国一般人群血清PFOS浓度虽然低于引起猕猴血清生化学指标异常的水平,但高于美国和日本水平。[2]
PFOS毒理学效应 • 肝脏毒性 • 肝脏肿大和坏死。 • 改变肝脏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 • 引起脂肪酸氧化作用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干扰脂肪酸代谢。 • 脂质过氧化、引起生物膜及DNA损伤。
生殖、发育毒性 • 影响大鼠精子的形成和成熟,精子畸形率增加;睾丸的间质细胞凋亡。 • 雄性大鼠血清睾酮显著下降;睾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 F1代体重下降,死亡率增加。
致癌性 有关PFOS的致癌性研究尚无定论。 • 免疫毒性 PFOS可以影响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体内甲状腺素水平。 目前,人类对PFOS的环境危害和人体健康损害的调查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仅限于动物实验,使得人们尚不清楚PFOS引发的毒作用全貌。[3~4]
PFOS的检测技术 • 待测样品预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SPE) 、液- 液萃取(LLE) 、液- 固萃取(索式提取) 、超声萃取等。 • PFOS检测技术[5] •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HLPC-MS) •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串联质谱法(HLPC-ESR-MS/MS) • 高效液相色谱- 四级杆- 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LPC/ Q- TQF)
PFOS替代研究 PFOS限制令的实行,对我国纺织品、皮革制品出口欧盟有巨大影响。 PFBS (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C4F9S03-) PFBS的氟碳链短,无明显持久性及生物积累性,短时间随人体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PFOS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5d,而PFBS的半衰期只有0.5d),且其降解物无毒无害。[6]
参考文献 [1] 鞠晓东,金一和,齐藤宪光,等.大连沿海表层水中的PFOS和PFOA污染现状调查.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2007. [2] 金一和,刘晓,张迅,等. 人血清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污染现状[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200-1201. [3] 胡存丽, 仲来福. 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毒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工业医学杂 志, 2006, 19(6):354-358. [4] 周启星,胡献刚. PFOS-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J]. 环境 科学,2007,28(10):2153-2162. [5] 陈红梅, 赵梅. PFOS 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08, 28(8):20-24. [6] 杨栋梁. PFOS的限用及其含氟替代品的研究动向[J].印染,2008,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