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四次以、阿戰爭 ( 1973 年) 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爆發時間: 1973 年 10 月 6 日至 24 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敘利亞 。

第四次以、阿戰爭 ( 1973 年) 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爆發時間: 1973 年 10 月 6 日至 24 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敘利亞 。. 第四次以阿戰爭起因 :. 一、 六日戰爭給埃及和阿拉伯民族留下的是失敗、屈辱和巨大的心理創傷。 二、 六日戰爭的敗績,使阿拉伯國家更深一層了解到一項冷酷的現實 : 以色列已成為影響中東事務的一個重要因素 』 , 而更加急欲消除此一眼中釘。 三、 埃及新任總統希望藉一場有限戰爭,以戰逼和,以提高阿拉伯軍民士氣,增進阿拉伯國家的團結。 四、 以色列在六日戰爭後變得非常驕橫,完全無視阿拉伯民族的潛力 。.

sha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次以、阿戰爭 ( 1973 年) 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爆發時間: 1973 年 10 月 6 日至 24 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敘利亞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次以、阿戰爭(1973年) 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爆發時間:1973年10月6日至24日參 戰 國:以色列對抗埃及、敘利亞。

  2. 第四次以阿戰爭起因: 一、六日戰爭給埃及和阿拉伯民族留下的是失敗、屈辱和巨大的心理創傷。 二、六日戰爭的敗績,使阿拉伯國家更深一層了解到一項冷酷的現實:以色列已成為影響中東事務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更加急欲消除此一眼中釘。 三、埃及新任總統希望藉一場有限戰爭,以戰逼和,以提高阿拉伯軍民士氣,增進阿拉伯國家的團結。 四、以色列在六日戰爭後變得非常驕橫,完全無視阿拉伯民族的潛力。

  3. 作戰經過: 一、南方戰場 • 埃及於1973年10月6日下午1時55分,在240架戰機和運河西岸的兩千門大砲掩護下,五個步兵師與五個戰車旅,向西奈半島之以色列陣地展開渡河攻擊。 • 埃及之渡河較預估的還要順利,其正準備按計畫於完成掃蕩後,對以色列實施『消耗戰』。 • 以色列雖匆忙應戰,但其預備師卻能迅即馳援。在西奈之戰鬥於10月8日之後陷於膠著,14日晨,埃及再度發動攻勢,這一天預估有1500到2000輛戰車在西奈半島交鋒;次日下午5時,以色列全力反擊,並實施渡河攻擊,至16日拂曉,已有750名以色列部隊在運河西岸固守。

  4. 圖十三

  5. 圖十五

  6. 二、北方戰場— • 10月6日下午2時,敘利亞挾總數超過4萬5千人的五個師,與將近1500輛戰車、1000門迫擊砲與大砲之兵力,在以色列北方〈戈蘭高地〉發動突襲。 • 面對敘軍的,是兩旅微弱的以色列軍,第七旅在北,第一八八旅在南,總共6000人,只有170輛戰車及60門砲。 • 開戰不到24小時,在南線被敘利亞兩個師和600輛戰車攻擊的以色列一八八旅,就澈底潰敗,90%的軍官不死即傷。

  7. 北方戰場— • 同時,在戈蘭高地的北半部,挾500餘輛戰車的同等敘利亞軍力,碰上了以100輛戰車應戰的以軍第七旅,戰火騰燒4天;第七旅在打到只剩7輛戰車之前,已摧毀敘軍數百輛戰車和裝甲車,就在他們彈藥用盡準備撤退之際,13輛先前受創,經過緊急修補的戰車,又投入戰圈,重新作戰。戰車人員有些是從醫院病床上爭扎下來,趕回作戰的傷者。 • 第七旅在北線的血戰支撐,剛好爭取到以色列增派援軍到南線的時間。 • 以色列援軍【二個師】到達後,展開絕地大反擊,結果虛垮了的敘利亞人撤退了。

  8. 戰爭中的國際干預A.對「十月戰爭」最「熱心」的國 際強權仍美國與蘇俄。B.阿拉伯產油國團結一致,以石油 禁運協助埃、敘孤立以色列。

  9. 第四次以阿戰爭雙方損失概況 以色列埃及敘利亞 • 傷 亡: • 陣 亡---- 2,838 5,000 3,100 • 負 傷---- 8,800 12,000 6,000 • 戰俘/失蹤 508 8,031 370/500 • 損失裝備: • 主戰車 840 1,100 1,300 • 火 炮 ? 300 250 • 戰 機 103 223 118

  10. 戰爭檢討 一、六日戰爭之後到一九七三年間,阿拉伯國家之軍力、配備、訓練均進步很多,並且也有自信終會擊敗以色烈,但結果為何不是如此? 二、以色列何以在此次戰爭初期,遭受如此慘烈之攻擊? 三、以色列在此戰爭中,終獲勝利的原因為何?

  11. 戰爭結局:1.一九七四年元月十八日以、阿代表 簽下協定,以軍自運河西岸撤出, 在東岸東方二十至三十公里處之停 火戰線內撤出;埃軍在東岸只能留 下有限的部隊,控制的區域約八至 十二公里寬;兩軍之間約有五至八 公里寬的緩衝地帶,由「聯合國緊 急部隊」駐紮。

  12. 2.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日內 瓦簽約,以軍完全撤出「十月戰 爭」新占領的突出地區約七百七 十平方公里;及撤出「六日戰爭」 時占領的庫涅特拉,但仍握有箝 制該城的三個戰略要地;兩軍成 立五百公尺至四公里寬的緩衝區, 「十月戰爭」完全停止。

  13. 3.一九七八年九月在美國主導下,美 、埃、以簽署「大衛營協議」,促 使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埃及與 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一九八 0年二月,以埃建立外交關係,互 派大使。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埃及收復西奈半島的領土,以埃結 束三十多年的戰爭狀態。

  14. 名詞解釋 • 巴勒夫防線— • 紫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