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1.29k Views
人際關係與溝通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Communication. 鍾瑞國 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人際關係之本質 Essential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人際關係的意義. 人是理性的群居動物 人利用理性的特性,在人群生活的過程中,運用溝通以建立、改善或圓融人際關係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往、互相影響的一種狀態 一種社會的影響歷程 一種行為模式 可觀察,可評量,可學習,可訓練. 人際的面相.
E N D
人際關係與溝通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鍾瑞國 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人際關係的意義 • 人是理性的群居動物 • 人利用理性的特性,在人群生活的過程中,運用溝通以建立、改善或圓融人際關係 •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往、互相影響的一種狀態 • 一種社會的影響歷程 • 一種行為模式 • 可觀察,可評量,可學習,可訓練
人際的面相 • 點(The Individual I):以自我(Self)為出發點 • 線:自我(主體)與另一自我(客體)之間的互動關係 • 面:一個自我與二個(含)自我交織的關係 • 體:主體、客體、時、地、事、物 • 以自我為主體 • 具社會性 • 人際體越多,自我的人際關係越好 • 眾多人際體構成社會整體
不深入的主題 陌生人:話題不深入,範圍狹窄 初識朋友:話題較深入,範圍較廣 親密朋友:話題最深入,範圍最廣 自我揭露的深度 相當深入的主題 自我揭露的廣度 Altman & Taylor, 1973 親密關係與自我揭露
1 2 3 1:親密朋友 2:朋友 3:認識的人 4:陌生人 A:自我概念 B:需求、感受、價值觀 C:知覺、期望 D:表面特質 4 A B C D 鄭佩芬,2000 社會楔型模式
溝通的意義 • Communication • 個體或團體與其內外在環境、其他個體或團體之間訊息的傳遞、交換與相互影響的過程 • 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團體之間 • 互動性(Interaction)-訊息的傳遞、交換與影響 • 意義性(Meaning)-內容、意圖及重要性 • 社會性(Socialization)-訊息的信號與象徵 • 策略性(Strategies)-動機與目的 • 一個過程(Process)
解碼 情境 編碼 訊息 管道 傳遞者 接收者 干擾 回饋 溝通的歷程 • 情境;傳遞者;接收者;訊息(編碼、解碼);管道;干擾;回饋
溝通的功能 • 心理功能 • 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和他人溝通 • 為了加強肯定自我而和他人溝通 • 社會功能 • 藉由與他人的溝通來瞭解他人,以發展、改變或維繫與他人間的關係 • 在與他人做第一次的交談後,可能會決定和此人保持距離或者接近他亦或遠離之 • 決策功能 • 溝通滿足了決策過程中兩個功能:促進資訊交換;影響他人
溝通的特質 • 具目的性 • 具關係性 • 在互動的行為中涉及關係中的兩層面 • 呈現於關係中的情感 • 界定誰是主控者 • 互補關係中,一人讓另一人決定誰的權力較大 • 對稱關係中,人們不同意有誰能居於控制的地位 • 當一人表示要控制時,另一人將挑戰他的控制權以確保自己的權力;或者是一人放棄權力而另一人也不願承擔責任 • 互補關係比對稱關係較少發生公然的衝突 • 在對稱關係中,權力較可能均等
-continued- 溝通的特質 • 具象徵性 • 傳達出溝通中表達意涵 • 具連續性 • 無論意識或無意識的、語言或非語言的,隨時隨地都在傳達訊息 • 學習而來 • 人際關係好像是自然的,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很少人注意溝通形態與技巧 • 觀察周遭環境的人
Contact 接觸 知覺、互動 Involvement 參與 嘗試、強化 修復 自我修復、人際修復 Intimacy 親密 承諾、社會連結 Repair Deterioration 衰退 自我不滿足感、人際不滿足感 Dissolution 解離 人際及社會型分離 人際關係的發展歷程 DeVito, 1994
語言溝通-語言的功能 • 表達意涵 • 指示、標明和定義思想、感情、物體、人物以及經驗Ex.「年輕人」vs.「學生」 • 評估 • 顯露對人事物之正負面觀點Ex.「不夠好」vs.「還不錯,有進步空間」 • 討論分析 • 研商生命經驗中的一切事物,甚至進行假設性的對話Ex. 回憶童年、討論選舉選情…
語言溝通-語言文字的意義 • 外延意義(Denotation) • 名義上的—文字的直接定義 • 多重意義Ex. Gay:歡心愉悅的(1950s)vs. 同性戀(今日) • 上下文句意Ex. 草莓:水果 vs. 吻痕 • 內涵意義(Connotation) • 絃外之音—個體的感覺或評價 • 自身經驗所造成主觀反應之影響 • 產生誤解Ex. 胖:動作遲緩 vs. 好吃懶做
語言溝通-語言與溝通的關係 • 語言能力不等同於溝通能力 • 語言能力 • 語言的勝任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 個體在語言的運用上所能發揮的最高程度 • 溝通能力 • 社會溝通的勝任能力(Soci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個體能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特性與所處情境,而作出適當的表達,使對方容易瞭解並接納訊息 • 擅長溝通者,應是語言能力及溝通能力皆可充分且適當發揮的人
語言溝通-適當的語言使用 • 明確性與具體性 • 明確性:用字精準,確實無誤的表達意含意Ex.「豐滿」vs.「肥胖」Ex.「 應」vs.「得」 • 具體性:表達意涵的對焦Ex.「電腦有問題」→程式軟體 or 電腦硬體? • 增進方法 • 儲備有效的字彙 • 練習腦力激盪 • 注意時間
-continued- 語言溝通-適當的語言使用 • 指標性 • 口語上標明事實的個別差異,以避免不適當的推論 • 在言語或心中對於某類屬成員予以特定標示,以便加以區分,避免因泛稱而造成溝通誤差 • 方法:以特定名稱或數字、序號來標示Ex. Nissan—Teana, Ceffiro, Sentra, March…Ex. 第一次平時測驗,第二次平時測驗… • 程序 • 思考想表達的特定類屬之概稱,如人、事、物、地方… • 適當的描述,以避免錯誤
-continued- 語言溝通-適當的語言使用 • 正式與非正式語言的運用 • 針對情境的差異或特定的個人、團體,應使用特定的適當用語Ex. 私下場合 vs. 研討會Ex. 與好朋友 vs. 與主管
-continued- 語言溝通-適當的語言使用 • 術語與專有名詞的使用 • 運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Ex. 電腦專家 vs. 電腦文盲Ex. 醫師 vs. 護士
-continued- 語言溝通-適當的語言使用 • 敏銳的察覺力 • 冒犯他人的不當用語Ex. 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其他偏見… • 不當用語之類別 • 類屬語言:語言之使用,以種族、性別、年齡或其他身體特徵為基礎,在文法或涵義上隱含排除他人之意Ex. he or she • 不平等語言:對不同的人在語言中出現不同的對待,而有輕視對方的意涵;將談(討)論對象與其他無關的人事做不必要聯結Ex. 優秀的原住民醫生Ex. 民意代表的弟弟
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的特性 • 持續性 • 即使聲音表達停止,只要人們在一起,溝通行為仍存在 • 多管道性 • 除聽、說等語言表達外,看、聞、嚐、感覺等非語言符號傳達亦同時進行 • 情緒表達性 • 非語言訊息可表達個人情緒的深度,而語言文字則不見得—非語言洩漏(Nonverbal Leakage)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的特性 • 模糊性 • 非語言符號通常較模糊,不容易得到正確的解釋 • 非語言符號的產生有時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心的 • 同樣符號的背後可能隱含不同的訊息意義Ex. 微笑→表達友善?掩飾緊張? • 文化差異性 • 不同文化在非語言表達的相似性 • 表情動作:快樂、生氣、害怕… • 不同文化在非語言表達的相異性 • 問候:中國人—打躬作揖;日本人—深深鞠躬; 拉丁美洲—熱請擁抱;愛斯基摩人—互拍肩膀…
非語言溝通-肢體動作 • 功能 • 象徵(Emblem):替代字句Ex. 點頭以表達「是(要)」… • 說解(Illustrator):強調或補充所表達之意義Ex. 手指方向以表明位置… • 情緒表達(Affect Display):傳遞情感Ex. 暴跳如雷… • 調節(Regulator):管制交談與溝通Ex. 眼神游移不定以表達心不在焉,示意溝通應終止… • 調和(Adaptor):紓解情緒或壓力Ex. 扭動雙手以紓解緊張情緒…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肢體動作 • 類型 • 眼神接觸 • 直視或凝視溝通對象威脅符號(Threat Signal):挑釁親密符號(Affiliative Signal):眉目傳情 • 交談時,50%~60%時間會注視對方說話者眼神接觸對方:40%傾聽者眼神注視對方:60% • 眼神接觸 vs. 文化中國人、日本人:直視他人眼睛是不禮貌的行為阿拉伯人:應保持眼神的密切接觸 • 眼神接觸 vs. 性別女性較男性有較頻繁的眼神接觸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肢體動作 • 臉部表情 • 運用臉上的肌肉表達對訊息的反應或情緒 • 基本情緒表: 快樂、悲傷、驚訝、害怕、生氣和厭惡(Ekman & Friesen, 1969)Ex. 皺眉: 生氣,厭煩… • 手勢 • 藉由手、手臂和手指,來描述或加強語氣 • 手勢 vs. 文化拇指與食指成圓圈狀:美國→「OK」 法國南部→「沒有」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肢體動作 • 姿勢 • 肢體的位置和移動,包含身體動作,可視為手勢的延伸Ex. 身體坐直前傾:高度注意 背對他人:不想聽 • 姿態 • 互動中,自信肯定的心理態度 • 約20%的人,與陌生人接觸或在團體中講話會出現高度緊張 • 對自我應對能力較有信心時,緊張程度會降低
非語言溝通-超語言 • 又稱為聲音學(Vocalics) • ˇ如何說(聲音)×說什麼(內容) • 聲音特色 • 音頻(Rate);音量(Volume);音調(Pitch);音質(Tonality) • 口語干擾 • 談話過程中介入或阻斷的語音Ex.「嗯」、「啊」、「這個」、「那個」… 「well」、「you know」、「like」…
非語言溝通-自我表現 • 個體藉由自我的蓄意表現,以擬似戲劇表演的方式,企圖主動去操縱他人形成對自己的印象 • 衣著選擇 • 標示所屬團體的角色 • 標示正式情境的角色 • 展現個性或情緒 • 展現吸引力與時尚感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自我表現 • 人際接觸 • 觸覺為人際溝通的原始形式之一 • 身體接觸的主要意義: 溫暖與支持 • 文化差異性Ex. 高度接觸行為文化:拉丁美洲與地中海地區國家 中度接觸行為文化:北美地區國家 低度接觸行為文化:遠東地區國家 • 對接觸的適當性之知覺,會因親疏遠近的關係而有所不同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自我表現 • 時間行為 • 時間的使用與組織 • 時間在自我表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非正式時間 • 非正式時間:經由觀察與模仿所席得的時間運用方式 • 三層面 • 期間:處理特定事件所需的適當時間量 • 活動:再特定時段內應該完成的事 • 準時:對時間的期待性 • 文化差異性Ex. 北美地區國家:要求準時(時間單一性) 中東地區國家:遲到正常(時間多重性)
交談 競爭 合作 非語言溝通-物理環境 • 空間:距離、方向、地域、物品擺置… • 永久性結構的經營 • 居住或工作等場所的建築規劃 • 特性:選擇主控權;隱私性 • 空間物品的經營 • 經由物品的布置安排來營造氣氛 • 非正式空間的經營 • 在溝通過程中,個體所佔有的空間或領域 • 親密距離(Intimate Distance):45cm以內個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45-120cm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120-360cm公眾距離(Public Distance):360cm以上
-continued- 非語言溝通-物理環境 • 氣溫、燈光和顏色 • 氣溫Ex. 天氣躁熱 vs. 天氣寒冷→說話口氣不同 • 燈光Ex. 明亮→有助閱讀氣氛Ex. 柔和→舒適氣氛,有助親密交談 • 顏色Ex. 紅色→興奮、刺激Ex. 藍色→舒服、平靜Ex. 黃色→愉悅、快活 • 文化差異性Ex. 喪葬:歐美人→黑色 vs. 中國人→白色
COMMUNICATION 人際溝通的理念 • Care(關懷) • Assertive(肯定) • Training(訓練) • Issue(主題) • Ours(共識) • Never too late(永不嫌遲) • Cooperate(合作) • Open(開放) • Materials(材料) • Methods(方法) • Unique(獨特) • Needs(需求) • Improve(改善)
人際溝通的改善策略 • 七A策略 • Accept(接納) • Aware(覺知) • Attention(專注) • Achievement(成就) • Arrangement(安排_環境) • Avoid(避免) • Active Listening(主動傾聽)
-continued- • 七C策略 • Completeness(完整) • Conciseness(簡潔) • Consideration(關懷) • Concreteness(具體) • Clarity(明確) • Courtesy(禮貌) • Correctness(正確) 人際溝通的改善策略
我…訊息 • I-Message • 表達對他人某種行為的感受,而不是對他這個人的感受 • 溝通內容重在自我心理感受的表達,以「我….」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沒有價值的判斷 • 對事不對人 • 三步驟 • 描述對你(妳)產生困擾的行為 • 說出你(妳)對此行為可能導致結果的感受 • 描述此行為後果對你(妳)所造成的影響或期待
同理心 • Empathy • 能偵察並指認他人的情緒狀態,並做出適當的反應 • 偵查和指認感受:運用知覺技巧,注意到他人的口語和非口語的訊息,以了解其感受與情緒狀態 • 適當的反應: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 • 同理心反應能力之要素 • 關懷表達 • 專注傾聽 • 同理心反應能力之策略 • 思考緩衝後再反應 • 針對對方感受做簡短回應 • 毫不保留的表達同理心—對方的情緒、經驗或行為
衝突的本質 • 衝突本身並非壞事 • 衝突可呈現彼此的差異性,藉以澄清彼此關係、自我概念以及對對方的期待,並加以處理或調整之,進而解決問題 • 人際溝通技巧的學習主要在於面對與管理衝突,而非避免衝突的發生
階段一潛在對立 階段二認知與個人介入 階段三行為 階段四結果 • 先決要件 • 溝通困難 • 結構問題 • 人格特質(Ex.價值、需求、性格…等等) 知覺到衝突 功能性結果 外顯衝突 感受到衝突 非功能性結果 衝突處理 衝突的演變歷程
衝突的反應 • 撤退(Withdrawal)-烏龜型 • 個體在身體或心理上抽離衝突情境,避免衝突情形加劇,暫時維持現有關係 • 被動的行為反應 • 此方法無法消除衝突,也未嘗試處理衝突,易產生負向結果 • 此方法適用於 • 為使衝突降溫,所以暫時不理會,以冷靜對待 • 少有交集互動之雙方產生衝突,且此衝突不一定需要或能夠解決時
-continued- 衝突的反應 • 攻擊(Aggression)-鯊魚型 • 個體運用脅迫身體、心理或其他行為來達到目的 • 直接攻擊:使用身體或語言的暴力Ex. 肢體打擊Ex. 藐視語氣或粗話 • 間接攻擊:無法直接針對衝突對象表達意見時,而採取其他方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不滿Ex. 甩門 • 此方法通常具有負向情緒的行為反應,造成傷害性和強迫性,而形成「雙輸」(Lose/Lose)局面 • 此方法無法達到真正溝通的效果
-continued- 衝突的反應 • 放棄(Surrender)-玩具熊型 • 個體改變自我原有立場,以避免衝突發生,甚至進而解決衝突,以維持關係 • 以此模式面對衝突的人,通常較不堅持自己的目標,或較重視人際間的和諧 • 西方國家不贊同此方法,認為 • 自我需求的重要性 • 放棄不一定就能如己所願,維持和諧關係 • 東方社會不排斥此方法,認為 • 人際和諧的價值遠高於個人的自我需求的滿足 • 謙讓代表人的氣度與涵養
-continued- 衝突的反應 • 說服(Persuasion)-狐狸型 • 個體運用言語試圖改變他人的態度或行為,彼此取得協調結果 • 若此方法採取開放的過程,而且內容合理,則可找到雙方同意的辦法,有效地解決衝突
-continued- 衝突的反應 • 解決問題式的討論(Problem-solving Discussion)-貓頭鷹型 • 視衝突為解決問題的契機,雙方一起面對問題 • 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態度是開放的、互信的以及合作的 • 此方法最能獲致「雙贏」(Win/Win)局面,為處理人際衝突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