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01 Views
情感 ( 心境 ) 障碍 Affective(mood)disorder. 谢光荣 教授. 定 义.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以心境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大都精神活动正常。少数病例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为一大类疾病。. 分 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everyday practice. 患 病 率. 美国的统计数据 男性终身患病率 4.8 % 女性终身患病率 9% 平均 7% 双相障碍 1.6% 恶劣心境 3.3%
E N D
定 义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以心境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大都精神活动正常。少数病例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为一大类疾病。
患 病 率 • 美国的统计数据 • 男性终身患病率 4.8% • 女性终身患病率 9% • 平均 7% • 双相障碍 1.6% • 恶劣心境 3.3% • 抑郁症状的终身发生率 13 %~20% • 女性高于男性约为 (2~3):1 • 双相低于单相 • 国内报道低于国外
病 因—遗传研究(一) • 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寄养子研究-双生子研究-遗传模式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基因组扫描 • 遗传学研究家系调查:(1924-1954)躁郁症亲属患病率 • 父母:3.2%~23.4%,平均 14.6% • 兄弟、姐妹:2.7%~23%,平均10.9% • Gorshon: • 抑郁症家属抑郁症患病率16.6% • 双相家属抑郁症患病率14.2% • 为对照组3倍多 • 分裂情感亲属患病风险 37%
情感障碍的单卵双生与双卵双生的同病率 数据未经年龄校正,诊断包括了双相和单相障碍
遗传研究(二) 双生子研究总结(McGuffin): • 双相障碍主要由遗传决定 • 心境恶劣主要源于环境和非遗传因素 • 单相处于中间位置 寄养子研究: • 双相障碍生物学亲属中情感障碍患病率为31% • 对照组患病率为2% • 被收养和未被收养的双相障碍先证者的亲属患病率类似(26%)
遗传研究(三) 寄养子研究总结: • 遗传因素而不是寄养关系,影响BP的家庭患病率
分子遗传研究(四) • 双相障碍与18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标记联锁 • 18q联锁 • 21号染色体联锁 • 与X染色体长臂末端连锁 • 与5-HT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关联 • 研究结果不一致——疾病的遗传异质性
遗传研究(五) 家系研究小结: • 在情感障碍家系中,发生疾病的机率远 较一般人口高;血缘关系越近,发病机率越高。 • 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显示,遗传因素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 双相遗传倾向似较单相型明显。 • 遗传传递方式不明。 • 分子遗传研究结果不一致,难以定论。
生化机理(一) 去甲肾上腺素 • 抑郁症尿MHPG减少 • 抗抑郁剂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 电休克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 抗抑郁剂使受体介导作用延迟 • NE受体敏感性增高→抑郁
生化机理(二) 5-羟色胺 • 抑郁症血浆色氨酸水平降低 • 抑郁症CSF中5-HIAA降低 • 三环类、SSRI类抑制5-HT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
胆碱能、多巴胺能和GABA能系统 • 胆碱能假说:抑郁症过度胆碱能活动 • 多巴胺能活动抑制 • 脑脊液HVA浓度降低 • L-多巴及DA受体激动剂有一定抗抑郁作用 • GABA系统作用: • 抗抑郁药影响GABA受体 • 抗癫痫药卡巴西平等对抑郁起作用,影响GABA含量的调控
抑郁症发病的主要生化机理总结 • 中枢NE和/或5-HT功能不足 • 中枢NE和/或5-HT传导系统平衡失调 • 突触前受体(α2肾上腺素受体)数目增多或受体敏感性增加(NE释放减少或功能下降)
神经内分泌研究 • 内分泌疾病如甲低,柯兴氏综合征等有明显抑郁症状 • DS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障碍 • 半数患者皮质醇分泌增加 • 对地塞米松不产生抑制反应(DST阳性) • TRH: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障碍 • 15%的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增高 • 抗抑郁药+T3对部分难治性患者有效 • HRH→TSH释放反应迟钝
器质性因素 MRI:额叶和颞叶皮质散在高密度影像增多 fMRI:左额叶和左颞叶局部血流低灌注 PET:左扣带回前部和额叶背外侧有血流量减少
心理社会因素 Beck认知——行为模式: • 抑郁症的三种认知: • 负性的自我反省 • 对经历事件的负性解释 • 对未来的负面看法
人格对情感障碍的病程有影响 易感模式: 某种人格特征易发生抑郁症 谱系模式: 某种特征是疾病较轻微的表现
生活事件的影响 • Pagkel发现患者经历不幸事件的次数是正常对 照组的3倍 • 抑郁过程中的不良生活事件可使症状恶化 • 预防治疗阶段的恶性生活事件与增加疾病复燃的风险有关 • 缺乏社会支持直接与轻度抑郁发作有关
临床表现(一) 躁狂发作(躁狂症) • 急起多见 • 情感高涨(核心症状) • 外观表现 • 自我感觉 • 自我评价过高 • 夸大观念或妄想 • 容易激惹 • 容易发怒 • 情绪易变
临床表现(二) • 联想加速,言语增多 • 谈话 • 书写 • 活动增多 • 行为轻率 • 购买 • 投资 • 勤快 • 文娱活动 • 社交 • 性欲和性活动 • 忙碌而不觉疲劳
临床表现(三) • 精神病性症状 • 幻觉 • 妄想 • 夸大→被害妄想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一) • 缓慢起病多见 • 抑郁心境(核心症状) • 痛苦、悲伤、沮丧、绝望 • 自我评价过低 • 部分病例心境变化:晨重夕轻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二) • 兴趣和愉快感缺失 • 对既往的兴趣活动减低或丧失 • 缺乏愉快的体验 • 厌世与自杀 • 有关死的问题(害怕、担心) →厌世→自杀企图→自杀行为 • 须心理支持、监护、控制焦虑、冲动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三) • 精力丧失、迟滞和思考能力下降 • 筋疲力尽 • 思维的启动、组织和回忆困难 • 犹豫不决 • 书写困难 • 焦虑和激越 • 焦虑是常见症状,许多患者焦虑抑郁并存—共病现象 • 激越—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焦虑状态 • 易激惹
强迫现象 • 约1/3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 • 强迫观念多见,强迫动作少有
抑郁症的认知特点 • 认知障碍 • 歪曲既往事件—过错→自罪 被人指责 被害妄想 • 身体状态歪曲认知→疑病观念→疑病妄想 • 对诊断和治疗不信任,对康复不抱希望
睡眠障碍 • 几乎见于所有病人 • 可出现各种形式睡眠障碍 • 早醒——忧郁症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 个别睡眠过多,但不解乏
表情和行为改变 • 迟钝性抑郁——抑郁面容 • 激越性抑郁——焦虑、抑郁表情兼有 • 消极 • 衣着打扮陈旧 • 动作姿势简单 • 言语减少,音调低沉,重者碱默少语
躯体症状 • 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 • 体重丧失 • 慢性疼痛 • 植物神经症状 • 性功能障碍:性欲缺乏、阳萎 • 女性:性乐缺乏,月经周期紊乱,闭经
精神病性症状 • 幻觉(假性幻觉为主) • 妄想:自罪、虚无、被害妄想为主 • 木僵 • Schneider一级症状 • 发生于抑郁症的严重期有情绪改变为基础,不应长期单独存在
环性心境障碍 • 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 心境高涨与低落 多次反复交替出现 但程度较轻 • 与性格基础相关
心境恶劣障碍 • 持续性心境障碍 轻度抑郁 • 未达抑郁发作程度 • 有自知力 • 间歇<2个月
病 程(一) • 间歇发作 • 交替发作 • 慢性躁狂 • 慢性抑郁
病 程(二) 发作持续时间: • 躁狂发作 3月(平均) • 抑郁发作 6月(平均) • 慢性抑郁症:一次持续发作>2年 • 快速循环型:≥4次/年
预 后 • 大 多 数: 好 • 发病年龄早: 较差 • 发病年龄晚: 较差 • 发病次数频: 较差 • 快速循环型: 较差 • 慢性抑郁症: 差 • 精神病性: 较差 • 自 杀: 10%~15%
诊 断 依 据 • 核心症状 • 病程特点 • 参照诊断标准
诊 断 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 • 情感高涨 • 联想加速 • 活动增多 • 躁狂发作症状持续≥1周 • 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诊 断 典型抑郁症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
症 状 评 定 量 表 躁狂量表: •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 Young躁狂量表 抑郁量表: • Hamilton抑郁量表 • Bech-Rafaelsen抑郁量表 • Zung抑郁自评量表
鉴 别 诊 断 • 精神分裂症:心理活动协调与否,病程规律, 分裂症状与情感关系。 • 神 经 衰 弱:易兴奋易疲劳,情感症状及体验 • 反应性抑郁:与心因相一致,心因去除,病情 恢复 • 躯体病所致抑郁:燥狂抑郁与躯体病的关系 • 药物所致抑郁、躁狂:抑郁躁狂与药物的关系
治 疗 躁狂发作 • 急性严重躁狂 • 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 • 电休克 • 普通躁狂症 • 碳酸锂 • 卡马西平 • 丙戊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