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515 Views
科學的人文觀 與 人文的科學觀.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洞察. 作 者:王寶貫 出版社:天下文化 索書號: 301.6/1037. 王教授是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和你我一樣接受制式國民教育的學子,在尋找大自然規律的嚴肅. 王寶貫教授. 過程中,他對科學 —— 集先進智慧之大成的雄偉學問,有了深刻的參悟,而長年在美國研究、生活、教書,使他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培養出獨到的思考模式與「洞察」的精神。.
E N D
科學的人文觀 與 人文的科學觀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Insight 洞察 作 者:王寶貫 出版社:天下文化 索書號:301.6/1037
王教授是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和你我一樣接受制式國民教育的學子,在尋找大自然規律的嚴肅王教授是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和你我一樣接受制式國民教育的學子,在尋找大自然規律的嚴肅 王寶貫教授 過程中,他對科學——集先進智慧之大成的雄偉學問,有了深刻的參悟,而長年在美國研究、生活、教書,使他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培養出獨到的思考模式與「洞察」的精神。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大氣科學博士。1980年起任教於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大氣海洋科學系,1988年升任教授。曾任多所國內外大學訪問教授與客座教授,並參予多項國際計畫,包括任歐洲太空總署宇宙及大氣粒子系統交互作用研究組諮詢委員、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計畫諮詢委員、美國氣象學會雲物理委員會主席、美國納爾遜工業公司科技顧問。 他以平易近人的文筆、清晰明白的理路、不時穿插詼諧的台灣俗語,為我們說說物理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從古典到近代的發展始末,以及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了什麼樣扭轉人類歷史的驚人發現。王寶貫的文字拉近了離我們漸行漸遠的中國古文,並灌輸我們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別苗頭的緣由,這些在在都點出了他所要表達的精神——洞察;唯洞察能成就科學的進程、文學的香醇與藝術的豐美。
萬物 都是個 「理字」, 科學家找尋自然 的定律,文學家寫下 對自然的感動,藝術家畫 出對自然的感受。並不因為 領域不同而有分別,其心靈上的 出發都是相同的。作者認為不論是 科學、文學、藝術,都要有「洞察」的 能力。本書前1/3談的是文學及藝術方面的 表現方式,闡述「文學藝術要有成就,其用心及 過程與科學並沒有兩樣,一樣需要對事物的洞察能力, 以及整理思路的技巧」。書中並指出中華文化中科學的 灰暗,與西方文化的璀璨兩者差異的緣由;以及古之典籍所 載的迷信,是如何與科學精神相違背。
本書另2/3篇幅,主要是以天文學及物理學兩方面的進展過程,來敘述近代人類追求科學宇宙觀的這一段歷史。物理學在早期和天文學是分不開的,從伽利略和牛頓這批「物理學開山祖師」受到哥白尼、刻卜勒等天文學家之影響啟迪便可知。但其後物理學愈分愈細,和天文似乎越走越遠;但近年來兩者又大量重疊,尤其是近代基本物理(基本粒子,量子力學)被大量地運用在天體物理及宇宙論的研究上。因此以這兩者的進展來衡量人類宇宙觀之演進,特具相當的代表性。本書另2/3篇幅,主要是以天文學及物理學兩方面的進展過程,來敘述近代人類追求科學宇宙觀的這一段歷史。物理學在早期和天文學是分不開的,從伽利略和牛頓這批「物理學開山祖師」受到哥白尼、刻卜勒等天文學家之影響啟迪便可知。但其後物理學愈分愈細,和天文似乎越走越遠;但近年來兩者又大量重疊,尤其是近代基本物理(基本粒子,量子力學)被大量地運用在天體物理及宇宙論的研究上。因此以這兩者的進展來衡量人類宇宙觀之演進,特具相當的代表性。
第一章 萬物之靈 若以我輩IQ平常、胸無大志之徒的思維,文明不過就是供咱們吃喝玩樂愈來愈便利、花樣愈來愈多、好玩兼過癮的軟硬體之總和爾。 第二章 觀察與記錄 藝術可以像畫「鍾馗嫁妹圖」般畫上一堆想像的鬼,但科學論文若也那樣寫,人家會評說是「空想的鬼話」。「畫鬼」可以是高級藝術,「鬼話」絕對算不上科學。 第三章 合情與合理 – 東方與西方 東方科學的灰暗,是歷史之偶然,而文化之必然。了解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助於建立東方人的科學信心,因為你會看到,那些發展也有可能在東方發生。 第四章 宇宙模型 我不知道世人把我(牛頓)看成是什麼。在我自己看來,我只不過是個在海灘玩耍的小男孩,在嬉戲中偶然找到一顆比較平滑的石頭,或比平常美麗的貝殼,但是,伸展在我面前的卻是我所不知的真理大海。
第五章 光電磁大統一 要有光!(Let there be light!) 很懷疑馬克士威是否偷偷地和上帝串通好,才讓他的方程式這麼左右逢源,古典電磁學到他手裡創出了高潮,並證實了光乃是電磁波高潮中的高潮。 第六章 相對「論」時空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異的世界。為了使光速恆定,我們竟然要拋棄與生俱來的固執知見 – 長度不是固定的,時間不是固定的,你眼中與我眼中的宇宙也不盡相同。 第七章 量子世界 目前夸克被認為是終極基本粒子,但是以後誰曉得呢?次原子世界是被量子物理所控制的,而量子物理是個奇怪的玩意兒;量子的波不是你熟悉的陣陣海浪,量子的粒子也不是一粒粒小鋼球! 第八章 莊嚴宇宙 從伽利略開始的科學活動將科學思想遙接上古希臘時代的傳統,而跳過了中古世紀這一段將近兩千年的時光。他們遙接上的,是依靠人類理性來詮釋物質世界,而不是中古世紀時在宗教框架裡的詮釋。
這早已不是青山綠水的境界,但不妨礙你依舊欣賞青山綠水;這早已不是鳥語花香的維度,但也不妨礙你聆聽鳥語、品嗅花香……。因為你是在「洞察」,你從無限的維度中察見山的青、水的綠、鶯語的丁寧、玫瑰的濃郁、星空的壯麗、天界的無窮……。這早已不是青山綠水的境界,但不妨礙你依舊欣賞青山綠水;這早已不是鳥語花香的維度,但也不妨礙你聆聽鳥語、品嗅花香……。因為你是在「洞察」,你從無限的維度中察見山的青、水的綠、鶯語的丁寧、玫瑰的濃郁、星空的壯麗、天界的無窮……。 或許你突然在宇宙時空之涯,重逢那自開天闢地以來便和你分開的貝爾相關粒子,它的一舉一動原來一直和你同拍,你是它的形,它是你的影……。
放諸於四海,馳騁於天地! 圖書館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