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00 Views
第四节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时期关节炎的分类. 过去国际上无统一分类标准 美国称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JRA) 英国及欧洲称为幼年慢性关节炎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JCA).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 分类及诊断标准 (美国, 1989 ). 发病年龄在 16 岁以下
E N D
第四节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赵晓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时期关节炎的分类 过去国际上无统一分类标准 • 美国称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JRA) • 英国及欧洲称为幼年慢性关节炎 (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 JCA)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分类及诊断标准(美国,1989)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分类及诊断标准(美国,1989) • 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 • 1个或几个关节炎:如肿胀、渗出或具有以下2个或更多体征:如活动受限、触痛、活动痛、局部温度升高 • 病程在6周以上 • 起病最初6月的临床表现确定类型: 1)多关节型:受累关节≥5个 2)少关节型:受累关节≤4个 3)全身型: 间歇发热、类风湿皮疹、关节炎、脏 器受累(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 • 除外其他幼年型关节炎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JIA)(ILAR,2001) • 全身型 • 多关节炎型(RF阴性) • 多关节炎型(RF阳性) • 少关节炎型(持续型/扩展型) • 银屑病性关节炎 • 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 • 其他关节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因素支原体、病毒 免疫因素 (1)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隐匿型类 风湿因子、抗T淋巴细胞抗体 (2)三个亚型均有循环CD8+减少, CD4+/CD8+值 增高 (3)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TNF-α、IL-1、 IL-2、 IL-4和IL-6 遗传因素HLA-DR4、DR5、DR6和DR8 其他 关节外伤、环境影响和心理刺激
病 理 • 关节呈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症 • 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ules) • 多发性非特异性纤维素性浆膜炎 • 类风湿皮疹(rheumatoid rash) • 眼部虹膜睫状体肉芽肿样浸润
全身发病型JRA • systemic onset juvenile rheumatoidarthitis,So-JRA • 发热 弛张热 • 类风湿皮疹 随体温升降而出现或消退 • 关节症状 •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 胸膜炎及心包炎 • 神经系统症状 脑部血管炎
症状 % 全身发病型JRA • 弛张热 100 • 类风湿皮疹 95 • 肝脾淋巴结肿大 85 • 胸膜炎或心包炎 60 • 腹痛 20 • 白细胞明显增多 85 • 严重贫血 40 • 类风湿因子 0 • 抗核抗体 0 • 发热期间关节炎/关节痛/肌痛 100 • 迟发性关节炎 90 • 色素膜炎0
多关节型JRA 受累关节5个以上,女孩多见 类风湿因子阳性型 类风湿因子阴性型
少关节型JRA 受累关节4个以下,女孩多见 关节炎 持续型 扩展型 病程6个月后发 展为多关节炎(20%) 虹膜睫状体炎
诊 断 1.<16岁 2.一个或几个关节痛或关节炎 3.病程>6周 4.病初6月的临床表现确定分型 1)多关节炎型:≥5个 2)少关节炎型:≤4个 3)全身型:发热、皮疹、关节炎、器官 受累(肝脾淋巴结肿大、浆膜炎等) 5.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
鉴 别 诊 断 • 以高热、皮疹等全身症状为主者: 全身感染: 败血症、结核、病毒感染 恶性病: 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其他恶性肿瘤 • 以关节受累为主者: 风湿热、化脓性关节炎、关节 结核、创伤性关节炎 • 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合并关节炎相鉴别:SLE、 MCTD、血管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川崎病)
治 疗 治疗目的 消除症状,控制炎症,保护关节功能 • 控制病变的活动度,减轻或消除关节疼痛 和肿胀 • 预防感染和关节炎症的加重 • 预防关节功能不全和残废 • 恢复关节功能及生活与劳动能力
治 疗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长疗程,个体化 注意平衡疗效与药物副作用
治 疗 (一)一般疗法 应尽早采取综合疗法。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加用夹板 固定关节,以减少肌肉挛缩,防止畸 形。
治 疗 (一)一般疗法 1. 体育疗法和物理疗法 非常重要,特别对活动 期,因关节疼痛而被迫卧床的患儿。 •在急性期,要进行理疗如: 热疗 热水袋、电热褥及温水浴等 电疗 超短波、频谱仪、直流电药物导入 光疗 紫外线、红外线和日光疗法 •加强锻炼: 主动锻炼、被动锻炼 2. 心理治疗 甚为重要,鼓励患儿参加正常活动和 上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治 疗 (二) 药物治疗 1.一线药物 即非甾体类抗炎药, 亦称为速效抗炎止痛剂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机制:抑制COX(COX-1,COX-2)的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
治 疗 (1)肠溶阿司匹林 剂量:推荐剂量为每天50~80mg/(kg·d),分3 ~4 次服,约1~4 周内见效,病情缓解后使用剂量为每天10~30mg/kg,维持疗程可达数月 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胃出血 •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 •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鼻塞、喉头 水肿、耳鸣、皮疹或荨麻疹、支气管痉 挛以致严重哮喘、紫绀、发热等
治 疗 (2)布洛芬 剂量:30~40mg/(kg·d) 副作用:胃部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皮疹, 过敏反应 (3)萘普生 剂量:10~15mg/(kg·d),分两次口服 副作用: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听力障碍,视力减弱和色弱,粒细胞减少等
治 疗 2. 二线药物 应用这类药物至出现临床疗效之间所需时间一般较长,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这类药物可影响异常免疫功能和改变病情的进展。近年来认为在患者尚未发生骨侵蚀或关节破坏时及早使用本组药物,可以控制骨病变的加重,应及早使用这类药物。
治 疗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 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 雷公藤等;以及细胞毒药物(cytoxic drugs) 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硫唑 嘌呤等
治 疗 主要二线药物 (1)甲氨蝶呤 剂量:10mg/m2,每周一次顿服。服药 3~12周即可 起效 副作用: 恶心、口炎、腹泻等胃肠症状、 脱发、肺炎、转氨酶升高及血液学异 常等。其中大多数副作用都较短暂, 不需要改变或中断治疗
治 疗 (2)青霉胺 剂量: 10mg/(kg·d)。起效慢 (1~2 个月) 副作用: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 觉减退或消失、皮疹、蛋白尿、血 尿、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偶尔还 会出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及肌无力。 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
治 疗 3.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严重血管炎 •多脏器损害 •持续高热 •严重贫血 •眼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治 疗 4.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 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