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603 Views
第六章 水 肿 Edema.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Concept & Classification ) 1. 概念( Concept ) 水肿是指过多 体液 在 组织细胞间隙或体腔中 积聚。 过多等渗性体液在 体腔内聚积 ,称为积水( Hydrops ) 。 过多液体聚积在 细胞内 ,称为细胞水肿(细胞水化)。 2. 分类( Classification ) 系统分类:全身性水肿( local edema ) 、 局部性水肿( anasarca )。
E N D
第六章 水 肿 Edema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Concept& Classification) 1. 概念(Concept) 水肿是指过多体液在组织细胞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过多等渗性体液在体腔内聚积,称为积水(Hydrops) 。 过多液体聚积在细胞内,称为细胞水肿(细胞水化)。 2. 分类( Classification) 系统分类:全身性水肿(local edema) 、 局部性水肿(anasarca)。 部位命名:脑水肿、肺水肿、皮下水肿等。 起源病因命名: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性水肿,营养不 良性水肿等。
二、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Mechanisms of edema) 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一)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和机制 (Imbalance of exchange between intra- and extra-vascular fluid)
1.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 Cap有效流体静压升高是引起局部和全身水肿最常见的因素。 (Increased capillary hydrostatic pressure) 静脉血栓、左或右心衰、肿瘤压迫 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端组织液回流↓ cap有效流体静压↑cap静脉端压力↑ 组织液生成>淋巴管代偿性回流 细胞间隙积聚(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有效胶体渗透压是对抗血浆液体由cap滤出和促使回收的主要力。 (Decreased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肾病、蛋白合成障碍、血液稀释 有效胶体渗透压↓ 细胞间隙积聚(水肿) cap水分滤出↑>淋巴管代偿性回流
渗出性炎症、缺氧、酸中毒等 微血管壁通透性↑ 细胞间隙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渗出↑ 有效胶体渗透压↓cap内水分滤出↑>淋巴管代偿性回流 水肿 肿瘤压迫淋巴管、 间液胶体渗透压↑(pr = 30~50g/L) 乳腺癌大手术损伤、 淋巴液回流受阻 小分子量蛋白回流↓ 丝虫的成虫阻塞淋巴管 淋巴管压迫或阻塞 3.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Increase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4.淋巴回流受阻(lymphatic obstruction) 淋巴回流是组织间液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 (Imbalance of exchange between intra- and extra-body fluid) 1.GFR急剧降低(Decreas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1)肾脏本身的疾患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GFR↓ 小管对Na、H2O重吸收正常 肾排Na、H2O↓ Na、H2O潴留 (2)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水肿 心衰、肝硬化腹水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GFR↓ 交感-肾上腺髓质和RAAS(+) 肾血管收缩 急性肾小球肾炎
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Increased tubular reabsorption) (1)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增高 充血性心衰和肾病综合征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髓旁肾单位血流量↑ 肾内出现血液重分布 出球小A收缩更明显 髓旁肾单位GRF↑ FF增加>20% 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 近曲小管周围cap内胶体渗透压↑ 钠、水潴留 水肿 (2)ANF减少 心房利钠因子(ANF)↓ 钠、水潴留
3.肾血流重分布 有效循环血量↓ 儿茶酚胺、肾素、AGT-Ⅱ↑ 肾血流重分布 水肿 髓旁肾单位近曲小管、髓襻重吸收↑ 4.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1)血Ald含量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肾血流↓ 肾素分泌↑ RAAS激活 肝硬变 灭活Ald↓ 血中[Ald]↑ Ald分泌↑ 水肿 钠水潴留 远曲、集合管重吸收钠↑ (2)ADH分泌增加 有效循环血量↓ Ald↑ 远曲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 容量感受器受刺激↓ ADH分泌↑水肿 钠水潴留
【水肿简明机制图】 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 细胞间液增加 局部水肿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 钠水潴留 全身性水肿 三、水肿的表现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 (一)水肿的表现特征 1.水肿液的特点 根据水肿液中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 (1)漏出液:相对密度低于1.015;蛋白质含量低于2.5g%; (2)渗出液: 相对密度高于1.018;蛋白质含量高于2.5g%;
2.皮下水肿的皮肤特点 (1)显性水肿(Rank edema)或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 当出现明显皮下水肿时,皮肤表现出苍白、饱满感、皱纹 变浅,皮肤温度较低,组织弹性下降,指压时出现凹陷性压痕。 (2)隐性水肿 细胞间液组织液增加,但可流动水不多,指压时没有凹陷 性水肿的体征,但体重增加不超过正常时的10%。 3.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四、各种常见水肿的发生机制 1.心性水肿 常指是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因左心衰引起肺水肿。 右心泵功能衰竭 体静脉回流障碍、淤血 交感兴奋 CO↓、有效循环血量↓ 外周静脉阻力↑ 静脉压↑ 肝功能障碍 胃肠淤血 ANF↓肾血流量↓ ADH↑ 蛋白吸收合成↓ 淋巴回流障碍 重分配GFR↓、 RAAS激活cap内压↑ FF↑醛固酮↑ Na、H2O潴留 水肿 细胞间液生成↑
2.肾性水肿(Renal edema) 指原发于肾功能障碍的全身性水肿。 (1)肾病性水肿 以大量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为原因的水肿。 大量的蛋白尿,丢失蛋白质3.5g /日~ 20g /日 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 严重水肿 主要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使细胞间液生成增多;另外,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导致钠、水潴留,导致的严重水肿。 高脂和高胆固醇血症 (2)肾炎性水肿 是以GRF明显下降所导致的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