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心房扑动 ( atrial flutter , AF )

心房扑动 ( atrial flutter , AF ). 病因: 阵发性者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持续性房扑可见于: 风心病、冠心病、高心、心肌病; 肺栓塞、慢性心衰等致心房扩大者。 甲亢、酒精中毒、心包炎等。. 临床表现. 不稳定,可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进展为房颤;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可突然减慢心室率,增加交感神经张力或减慢迷走神经张力可使心率加快。 心室率不快者,无不适;心室率快者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 可见颈静脉扑动, S 1 强度改变,可听到心房音。. ECG 表现.

vielka-bu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房扑动 ( atrial flutter , AF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 • 病因: • 阵发性者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 持续性房扑可见于: • 风心病、冠心病、高心、心肌病; • 肺栓塞、慢性心衰等致心房扩大者。 • 甲亢、酒精中毒、心包炎等。

  2. 临床表现 • 不稳定,可恢复为窦性心律或进展为房颤;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可突然减慢心室率,增加交感神经张力或减慢迷走神经张力可使心率加快。 • 心室率不快者,无不适;心室率快者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 • 可见颈静脉扑动,S1强度改变,可听到心房音。

  3. ECG表现 • 出现规律的F波,呈锯齿状,在Ⅱ、Ⅲ、aVF或V1导联最明显,常呈倒置,F波间等电位线消失。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 • 心室律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固定。 • QRS波形态正常或形态异常(室内差异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

  4. 治疗 • 治疗原发病。 • 同步直流电复律或以超越AF频率快速起搏心房(TEAP或经心内直接心房刺激),可使大部分典型AF转为窦性心律或使心室率较慢的心房颤动。 • 药物:verapamil、esmolol、洋地黄等可以转律(新近出现的AF)或控制心室率,单用洋的黄未能奏效者,可联合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或propranolol。ⅠA(quinidine)或ⅠC(propafenone)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转复AF并预防发,合并冠心病或CHF等严重心脏病者宜选用amiodarone。 • 射频消融(RFCA)适合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AF。

  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十分常见,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 • 病因 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 •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心肺疾病患者在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也可发生。 • 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常见于风心、冠心、高心、甲亢、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IE、HF、慢性肺心病等。 • 孤立性房颤:为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房颤。

  6. 临床表现 •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 • 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时,患者可发生心绞痛或CHF(房颤时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 • 心室率较慢时,患者可无不适。 • 栓塞 左房栓子脱落可发生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7. 临床表现 • 心脏听诊: • S1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 • 一旦房颤患者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下可能性: • 恢复窦性心律; • 房室传导比率固定的房扑; • 房性心动过速; • 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如室律慢而规则,提示可能发生了完全性AVB。

  8. 心电图特征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的黄减慢心室率,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加速。 •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变宽。

  9. 房颤治疗原则 • 应积极寻找心房颤动的病因和诱因作出响应的处理。 • 恢复窦性心律(药物和电复律) • 控制心室率( 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和房室结改良) • 抗凝预防栓塞

  10. 急性心房颤动治疗 • 急性心房颤动(初次发作且在24~48小时内) • 复律 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 • 电复律 适用于房颤发作时已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血压明显下降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 药物复律 可选用quinidine、procainamide、flecainide、propafenone、amiodarone。

  11. 急性心房颤动治疗 2. 控制心室率 • 可选用静脉注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使安静时HR保持在60~80次/分,轻微活动后不超过100次/分。 • 必要时,洋地黄可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 心力衰竭、低血压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与verapamil,W-P-W合并房颤忌用洋地黄与verapamil。

  12. 慢性心房颤动 • 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 • 阵发性房颤 : • 常可自行终止,急性发作处理同上; • 发作频繁或有明显症状者,可应用口服flecainide、propafenone或amiodarone,减少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

  13. 持续性房颤 : • 不能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 • 能否复律取决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和年龄。 • 应给予该类患者至少一次复律的机会(房颤持续超过 48小时应先抗凝,后复律,再抗凝)。 • 方法同上。

  14. 永久性房颤 : • 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无效者称永久性房颤。 • 治疗目的为控制过快的心室率,首选地高辛,可单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 若心室率较慢,患者耐受性好,仅需抗凝,无需特殊治疗。

  15. 预防栓塞并发症 • 慢性房颤具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有以下情形者,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 • 过去有栓塞病史, • 严重瓣膜病,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老年患者 • 左心房扩大, • 冠心病等。

  16. 方法 口服华法令,使INR维持在2~3之间。不适宜应用华法令者,以及无上述危险因素者,可改用阿斯匹林。 • 房颤持续不超过 2天,复律前无需抗凝。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W的华法令的治疗,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3~4W。 • 长期抗凝治疗者,应考虑个体差异,严密监测药物有潜在出血的危险。

  17. 其它治疗 • RFCA 适用于局灶性房颤,尚在研究阶段。 • RFCA行房室结改良或阻断术,同时安置频率应答式VVI或DDD,适用于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 • 植入IAD。 • 外科手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