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1.02k Views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Yea-Ing L. Shyu, RN, PhD Chang Gung University 2007. Vision. What is your personal vision of nursing in 2050? What is your personal vision of healthcare in 2050?
E N 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Yea-Ing L. Shyu, RN, PhD Chang Gung University2007
Vision • What is your personal vision of nursing in 2050? • What is your personal vision of healthcare in 2050? • What is your country's vision of nursing and of healthcare in 2050? Or, what do you think your country's vision will be? • What constitutes quality of life in your country now? • What changes do you anticipate by 2050? • What impact will conceptual models of nursing and nursing theories have on the delivery of nursing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in your country by 2050?
社區衛生護理未來發展方向 I. Current global issues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III. Transitions in health care
I. Current Global Issues • Population growth a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 Infectious and parasitic diseases • Health needs and the concept of vulnerability • Access to health care personnel and services •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 An explosion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Increasing consumer involvement
台灣地區過去及未來人口年齡結構(民國40-125年)台灣地區過去及未來人口年齡結構(民國40-125年) 民國 (年) 百分比 (%)
台灣80歲以上老人佔65歲以上老人人口的比率:1960-2036台灣80歲以上老人佔65歲以上老人人口的比率:1960-2036 百分比 年 資料來源:省政府民政廳59年中華民國人口統計;內政部69、79、83年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4年至125年人口推計(1996年)
平均餘命:1906-2036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83.84年衛生統計、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4年至125年人口推記(1996年)
Major Population Indicators of Selected Countries Source: U.S. Bureau of Census,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Data Base.
Percentage of Aging index (2002) *Aging index: The number of people aged 65 and over per 100 youths under age 15.
Age Structure and Aging Index Source: U.S. Bureau of Census,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Data Base. *year 2000
一、人口快速老化 二、長期照顧需求人口增加 我國65歲以上老人人口成長趨勢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國家至邁入高齡社會約25年左右,歐美先進國家約為50~100年,其因應人口老化所作預為準備的時間較長。 依據民國89年行政院主計處辦理「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顯示,台閩地區約有33萬8千餘人需要長期照顧,其中53.9%屬65歲以上老人,約182,351人,占全體老年人口 9.7%。 未滿15歲 19,173人 5.7% 15-44歲 66,237人 19.6% 65歲以上 182,351人 20.8% 53.9% 45-64歲 70,656人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臺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95年6月。
8 大實施策略: 一.培育質優量足之人力投入服務。 二.擴展長期照顧服務設施。 三.鼓勵民間參與長期照顧服務提供。 四.政府投入適足之專門財源。 五.政府和民間共同承擔財務責任。 六.以需求評估結果作為服務依據。 七.強化照顧管理機制。 八.組成跨部會長期照顧推動小組。 6項子目標: 一.在地老化、多元連 續服務,加強照顧 服務發展與普及。 二.使民眾獲得符合個人需求服務,並增進選擇權。 三.支持家庭照顧能力,分擔家庭照顧責任。 四.建立照顧管理機制,確保照顧服務資源效率與效益。 五.透過經費補助,提升民眾使用服務的可負擔性。 六.確保財源永續維持,政府與民眾共同分擔財務責任。 總目標: 建構完整長期照顧體系,保障身心功能障礙者能獲得適切的服務,增進獨立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以維持尊嚴與自主。 7個規劃原則: 一.普及化。 二.連續性照顧。 三.鼓勵自立。 四.支持家庭照顧責任。 五.階梯式補助。 六.地方化。 七.伙伴關係。 計畫目標與實施策略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1 一、服務對象:(一) 以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為主(經 ADLs , IADLs 評估), 包含下列四類失能者:1. 65歲以上老人。 2. 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3. 50歲以上之身心障礙者。 4. 僅IADLs 失能且獨居之老人。(二) 失能程度界定為三級:1. 輕度失能【1至2項 ADLs 失能者,以及僅IADL失能且獨居老人】。2. 中度失能【3至4項 ADLs 失能者】。3. 重度失能【5項(含)以上ADLs 失能者】。 註:1.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s),包括進食、移位、室內走動、穿衣、洗澡、上廁所等項目。2.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IADLs),包括煮飯、做家事、洗衣、購物、理財、室外行動等 項目。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2 二、服務原則: (一) 以服務提供(實物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並以補助服務使用者為原則。 (二) 依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同補助: 1. 家庭總收入未達社會救助法規定最低生活費用1.5倍者: 全額補助。 2. 家庭總收入符合社會救助法規定最低生活費用1.5倍至2.5倍者: 補助90%,民眾自行負擔10%。 3. 一般戶:補助60%,民眾自行負擔40%。 4. 超過政府補助額度者,則由民眾全額自行負擔。 ※ 依行政院長期照顧制度推動小組第2次委員會議決議,在社會救助法修正通過前,有關低收入戶及中 低收入戶資格審定機制暫依現行方式辦理。
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經濟弱勢者資格查定機制與政府補助原則 一覽表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3 三、服務項目: 註:* 表示創新服務項目。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4 (一) 照顧服務 (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 : 1. 補助時數: (1) 輕度失能:每月補助上限最高25小時。 (2) 中度失能:每月補助上限最高50小時。 (3) 重度失能:每月補助上限最高90小時。 2. 補助經費:每小時以180元計(隨物價指數調整)。 3. 民眾可於核定補助總時數內彈性使用居家服務、 日間照顧、家庭托顧等照顧服務。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5 新舊制照顧服務補助金額比較表(以重度失能為例) 備註: 新制: 低收入戶全額補助,中低收入者補助90%,一般戶補助60%。 舊制: 全額補助32小時;另40小時部分,低收入戶、中低收入者補助70%,一般戶補助50%。
(四) 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 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 補助金額為每10年內以新台幣 10萬元為限,但經評估有特殊 需要者,得專案酌增補助額度。 (二) 居家護理: 除現行全民健保居家護理給付2次以外,經評定有需求者,每月最高再增加2次。每次訪視服務費以1,300元計。 (三) 社區及居家復健: 對重度失能無法透過交通接送使用健保復健資源者,每人最多每星期補助1次,每次補助新台幣1,000元。 (五) 老人營養餐飲服務: 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失能老人,最高每人每天補助一餐,每餐以50元計。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6
(六) 喘息服務: • 輕度及中度失能:每年最高補助 14天。 • 重度失能:每年最高補助21天。 • 可混合搭配使用機構及居家喘息 服務。 • 每日以1000元計。 • (八) 長期照顧機構服務: • 家庭總收入未達社會救助 法規定最低生活費 1.5倍 之重度失能者:由政府全 額補助。 • 家庭總收入未達社會救助 法規定最低生活費 1.5倍 之中度失能者:經評估家 庭支持情形 如確有進住必要,亦得專案補助。 • 每人每月以18600元計。 (七) 交通接送服務: 補助重度失能者使用交通接送服務,以滿足就醫與使用長照服務為目的,每月提供車資補助4次(來回8趟),每次以190元計。 服務對象與服務項目 -7
整合長期照顧管理制度 -1 一、照顧管理制度之規劃由於失能者及其家庭通常面臨複雜問題,因此有必要透過照顧管理制度,以民眾多元需求為導向,連結其所需的服務體系與資源,並強調個案的自主與選擇權,以及與照顧者及服務提供者間伙伴關係,進而促進服務的品質、效率與責信。 (一) 執行單位:直轄市、縣(市)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二) 核心任務:包括需求評估、擬訂照顧計畫、核定補助額度、 連結照顧資源安排照顧服務、持續追蹤個案狀況並監督服務 質、定期複評等。(三) 照顧管理者資格:由長期照顧相關專業之國內外大學畢業生擔任 之,包括社工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醫師、 營養師、藥師或公共衛生碩士等,最好有2年以上之實務工作 經驗。
失能者使用照顧服務流程圖 個案來源:案主自行申請、相關單位轉介、照管中心自行開發 初步篩選個案 否 由照顧管理專員進行家庭訪視及評估 ◎ 照顧服務(含居家服務、日間照顧、 家庭托顧),照顧服務依失能程度核定: 1. 輕度失能者補助上限為25小時/月 2. 中度失能者補助上限為50小時/月 3. 重度失能者補助上限為90小時/月 ◎ 居家護理 ◎ 社區與居家復健(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 ◎ 輔具購買、租借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 ◎ 喘息服務 ◎ 老人營養餐飲服務 ◎ 交通接送服務 ◎ 機構服務 個案是否接受服務 是否符合結案標準 是否符合開案條件 是否符合收案條件 否 提供相關資訊 轉介其他單位 核定補助額度擬定照顧計畫 不開案 安排照顧服務 定期追蹤 + 滿六個月複評 否 定期追蹤 永久結案 暫時結案 與個案簽訂契約(或以公文告知) 引進照顧服務 (開始提供服務) 持續追蹤個案狀況,監控服務提供品質 否
整合長期照顧管理制度 -2 二、照顧管理制度規劃與現制之差異 (一) 因應多元服務項目之補助,大幅增加現有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者角色;強調需求評估、資格核定及照顧計畫訂定等任務,均需由照顧管理者親自執行。 (二) 照顧管理制度肩負連結「醫療照護」與「長期照顧」二大體系功能,並積極與醫療機構「出院準備服務」連結。 (三) 為促使照顧管理制度健全發展,有關「聘僱外籍看護工之綜合評估及就業媒合」與「本國長期照顧服務照顧管理」等作業,於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按專業分工(組)執行。
發展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類別、目前供需落差,資格與培訓策略之規劃
財務制度規劃 政府補助費用總推估 (單位:億元)
法令制度及政府部門協同合作機制 一、法令制度 近程: 鑑於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多已針對業務中涉及長期照顧部分訂頒相關規範,近期將針對部分未規範之處,以訂頒行政命令等方式予以充實,以利制度儘速建立。 中長程: 為配合評估推動以社會保險方式辦理長期照顧之可行性,研擬長期照顧專法。
實施進度及後續規劃 -1 一、近程推動事項
實施進度及後續規劃 -3 二、中長程規劃重點: (一) 推展失智症者照顧服務。 (二) 研議長期照顧與健保制度之銜接。 (三) 研擬長期照顧專法及評估以社會保險方式辦理長期照顧可行性。 (四) 研議與「身心障礙者政策」整合之問題。 (五) 結合照顧與住宅,研議多元化的居住服務。 (六) 形塑友善失能者的居住與生活環境,建立互助關懷的社區。 (七) 檢討近程實施結果並據以修正。
透過照顧管理單一窗口 提供民眾快速近便服務 藉長期照顧基礎服務人力與設施的舖設,有助照顧服務科技的發達 創造本國民眾 就業機會, 減緩外籍看護工 人數成長 引進民間資源建構 多元.完整社區照顧 網絡,並帶動周邊 相關產業創造產值 (人) 預期效益 服務受益人數逐年增加
SARS cases and mortality (2002.11.1~2003.7.15) Sourc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September 26). Summary of probable SARS cases with onset of illness from 1 November 2002 to 31 July 2003. Retrieved March 4, 2004, from http://www.who.int/csr/sars/country/table2003_09_23/en/
HIV Epidemic in Asia • Asia accounts for 18% of the global total, but 41 % of new infections during 1995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the Region • Poverty is a fact of life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women, men and children in majority of countries in this region •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10 out of 17) are categorized as low income by the World Bank Source: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5 – workers in an integrating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Mboi, N. (1996). Women and AID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The challenge and the response.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 49, 94-105.
Immigrants in Taiwan(up to June, 2003) Source: National Police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aiwan.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 Definition … an approach which brings togethe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ersonal preventive measures with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but which] goes beyond an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iology and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social aspects of health problems which are caused by life-styles. Ashton & Seymour, 1988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 Main objectives • Promotion of lifestyles conducive to health • Prevention of preventable conditions •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 Health promotion • Promoting self-care •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with other related activities such as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social welfare (intersectoral action) • Integrating the promotion of good health with preventive medicine • Meeting the needs of underserved groups •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 Health promotion should • Be based on the active invol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 Direct action on the cause of ill health • Combine a range of approaches aimed at improving health •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all health workers
II. The New Public Health • Key elements to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 Equity (the focus on underserved groups, improving health for all) • Collaboration (the need to work intersectorally) • Participation (the need to involve the public improving their health) •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action
IOM建議:21世紀照護慢性病人的十大新原則 IOM: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1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Model with Partnership Model Courtney et al.,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