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60 Views
Evaluating the use of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in two blended courses. 報告者:劉孟慈 報告日期: 2004.07.28. Cox, G., Carr, T., & Hall, M. (2004). Evaluating the use of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in two blended course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 , 183–193. 前言 理論 ESA 課程分析 研究對象. 課程一
E N D
Evaluating the use of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in two blended courses 報告者:劉孟慈 報告日期:2004.07.28 Cox, G., Carr, T., & Hall, M. (2004). Evaluating the use of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in two blended course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 183–193.
前言 理論 ESA 課程分析 研究對象 課程一 課程二 討論 結論 Outline
前言 • 動機 ★線上課程與混合課程的成果必須被評估。 ★蓋瑞森(Garrison)和安德森(Anderson) : 交談與回響讓個人價值及社會共同信服知識的建構 變得更容易。 • 目的: ★是什麼因素讓學生參與討論? ★線上交談能吸引學生參與學習上的對話嗎? ★交談在混合課程設計中的價值?
理論根據 • 社會建構論 知識的合作建構會經由社會協商的過程。(Jonassen, 1994.) • “fat chat” and “thin chat” (Polln, 2000.): fat chat : “a rich setting for conversion”. • illoc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rzenyi, 1999.): • agonistic relationships : 高度對立 • Empathic relationships :不對立 •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中度對立 •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 :低度對立
ESA(Exchange Structure Analysis) • 分析線上學習對話中,學生與老師的角色關係。 • 辨認出在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使用電腦中介溝通)交談中的一些特徵,及在教育互動中的效果。 • 讓研究者能研究出參與者的背景及分配參與者的角色。
課程分析 • 線上同步文字溝通。 • 大部分學生都有一點點使用經驗。
研究對象 • Images of Africa: 共10位(6學生未使用過線上交談) 3外國學生:2歐洲、1美國修一學期課程 5本地學生:1使用非洲母語修一系列課程 2未知 • International Trade Bargaining (ITB): Group A:共10位(4女性;1說非洲母語;3外國人) Group B:共11位(3女性;2說非洲母語;3外國人)
課程一:Images of Africa • 促進者的態度越來越直接。 • 第一次的交談大多處在不對立的關係,參與者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較沒有鷹架的作用,之後中等對立的關係越來越多,提供明顯的鷹架,使得參與者較不願意參與。 • 發表內容關於主題及會議運行的比率越來越高,可能是社會化的談話都利用密語來進行。
課程一:Images of Africa • Categories and Moves • 2 Lecturer • A:扮演多種角色,大部分是 ”inform” 和 “inquire” moves,也就是說他在ESA中的角色是 “elaborator” 和 “inquire” 。 • A:一直發表新話題,而且誇張的回應問題,通常都使用大寫文字。 • B: “Challenge” moves,強力的言論讓別人避免成為批判者的角色。 • Student feedback 大部分享受線上談話,但對於不能與老師面對面交談有些遺憾。
課程二:ITB • 參與方面:Group A一開始沒有確定的主持人及運作的方式,使參與者把焦點放在housekeeping的議題上,迫使每個參與者或多或少要參與談話。 • 討論內容方面: • 議程討論:投票方式很沒有效率,但對於討論複雜的待議事項卻很成功。 • 講價討論:焦點放在講價的運作,但常常被與主題無關的玩笑所打斷。
課程二:ITB • Categories and Moves • Student feedback 大部分學生認為線上交談有助於他們參與課程。 學生訪談中顯示:使用第二語言英語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 Group A:dialectical relationships,探索議題與和討論議題各種不同的觀點。 Group B:agonistic relationships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討論 • Facilitation style and expertise are key influences on student participation. • Do the online chats involve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conversations?很難給予明確的答案。主要看與會人員的特質。 • 交談在混合課程設計中的價值: • 從IA結果來看,交談作為一個促進社會向心力的工具比作為一個建構知識的地方要適合。 • 從ITB結果來看,交談作為一個進行小組作品和合作紀錄的場所都很有用。
結論 • 事實上,成功的使用線上交談,決定於課程設計、促進者的風格和群組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