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5 Views
深刻理解考核目标 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 解读 2006 年文综高考大纲. 北京师大附中 王树声. 解读文综 《 考试大纲 》 提出的考核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 信息指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本项要求包含发现、判断、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能明显地表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 例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 。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审题: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
E N D
深刻理解考核目标 认真体会能力要求——解读2006年文综高考大纲 北京师大附中 王树声
解读文综《考试大纲》提出的考核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指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 本项要求包含发现、判断、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能明显地表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
例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例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审题:试题文字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有: 情境设置中的空间信息 高度信息——登高、俯视; 方位信息——南望、北顾; 时间信息——晴岚可爱(能见度好)、寒沙衰草(深秋); 思考问题依据的地理事物——太行诸山
图像信息——经纬度、北京及小五台山、长城、200米等高线、等温线图像信息——经纬度、北京及小五台山、长城、200米等高线、等温线
调动和运用知识——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本项能力目标既是对考生思维速度与思维品质的考查,也是对其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完备程度的测试。调动和运用知识——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本项能力目标既是对考生思维速度与思维品质的考查,也是对其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完备程度的测试。
(1)图中有 6 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作者北顾的是__________ 高原的深秋景色。 内蒙古 115°E、41°N ●
解题思维过程:确定太行山位置是关键 储备知识:太行山在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一部分;以北京、小五台山位置为参照,并根据200米等高线确定,太行山位于其附近; 再根据“南望、俯视”等文字信息,判断游记作者所在位置应在太行山之北,即115ºE与 41ºN的交点附近; 从图上位置结合时间信息,可判断作者北顾的具有“寒沙衰草”的地方是内蒙古高原。
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即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叙述的能力。本项能力的明显表现是学科术语的使用和分析能力的运用。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即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叙述的能力。本项能力的明显表现是学科术语的使用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2)描述图中 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10℃ 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描述的10ºC等温线的思维过程: 观察10ºC等温线的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分析原因:气温的空间分布受纬度、地势等因素影响。东段大体与纬线平行,也和等高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西段大体与太行山走向一致,说明受地势影响。
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未知知识的研究态度或对某些结论提出新的假设。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对未知知识的研究态度或对某些结论提出新的假设。 由于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可能是未曾遇到过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因此本项能力是文综测试要考查的重要能力。
例题:近年来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例题:近年来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A. 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B. 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C. 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D. 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D)
题型示例 例1: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下列问题。 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E)时,当地区时约为 A、6时 B、9时 C、12时 D、15时 答案:B
本题的解题思维过程 1、先求出海啸发生地与马累的经度差 95.9º-73.5º=22.4º; 2、再由经度差换算为距离,因两地都在低纬度(3.9ºN、4.2ºN)可按每1经度110千米计算,约合2464千米; 3、根据题意,每小时传播速度为800千米,则从海啸发生地传到马累约需3小时; 4、海啸发生时北京时间(东8区)约为9时,马累(东5区)为6时,3小时后即9时。
例题2:图中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例题2:图中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信息的类型、结构、数量等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 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AA′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一个宽广的河谷; BB′剖面图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河谷; CC′剖面图显示的是丘陵中的河谷。 该小区域是山地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的整体地形特征。(16分)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 开发中应当避免陡坡垦荒 ;防止水土流失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9分) A B C D C′ D ′ A前置限定 B行为动词 C主题范畴 D后置限定
36、(36分) 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 降水较多 有足够汇水面积 河流有较大落差 有峡谷(形成良好的坝址)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11分)
例题3:根据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降 水 保 水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地下水
(1)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1)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 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
例题4: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南美大陆 ● 麦哲伦海峡 火地岛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答案:C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答案:C 北半球冬季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答案:C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75°W P● 答案:A
地理原理应用、图象判读: 例题5: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及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 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 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加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例题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例题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B) 提取有效信息:台风过境气压变化,气压随时间变化特点,增长与降低的变化,曲线升降的陡缓。 解题思维过程:台风所属的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其过境的气压变化是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先排除C、D两项;因台风过境气压变化迅速,从气压变化曲线可看出,陡然降低再升高的不是A项,故B项正确。
例题7: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中,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例题7: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中,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