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1.03k Views
初級嚮導研習營 地圖判讀與定位(基礎課程). 高醫登山社 BWBear huangyf@cc.kmu.edu.tw 2007.12.16. 課程大綱. 地圖簡介 輔助工具簡介 指北針 高度計 基本定位. 預期目標. 能夠閱讀地圖,並對地形有概略的瞭解 能夠藉著地圖與指北針輔助找出地圖上的目標 能夠藉著觀察地形地物與指北針輔助找出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 地圖簡介. 地圖種類(只介紹登山較常用的) 地形圖入門探討. 地圖的種類:浮雕圖. 以光影(或加上地形描繪)模擬呈現三度空間的地形 有助於對整體地形高低的瞭解
E N D
初級嚮導研習營地圖判讀與定位(基礎課程) 高醫登山社 BWBear huangyf@cc.kmu.edu.tw 2007.12.16
課程大綱 • 地圖簡介 • 輔助工具簡介 • 指北針 • 高度計 • 基本定位
預期目標 • 能夠閱讀地圖,並對地形有概略的瞭解 • 能夠藉著地圖與指北針輔助找出地圖上的目標 • 能夠藉著觀察地形地物與指北針輔助找出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
地圖簡介 地圖種類(只介紹登山較常用的) 地形圖入門探討
地圖的種類:浮雕圖 • 以光影(或加上地形描繪)模擬呈現三度空間的地形 • 有助於對整體地形高低的瞭解 來源: http://maps.google.com
地圖的種類:交通圖 • 著重於地標(市鎮、景點等)間交通路徑的描述 • 通常為平面且不含地表高低的資訊 來源: http://www.thb.gov.tw/hw/taiwan6.html
地圖的種類:引導圖 • 著重特定的指示,內容與精密度有很大的差異 • 通常為平面且不照比例 來源: http://www.sunny891.com.tw/2006mountain/top100_073.htm
地圖的種類:航照圖 • 由航空器或人造衛星拍攝,有三維的視覺效果,可直接顯示地表的特徵 • 通常沒有經緯線或方格座標,且受拍攝時的光影影響 來源: http://maps.google.com
地圖的種類:速記圖 • 由登山者依據某特定路徑特徵粗略地以二維描繪記錄 • 當有其他地圖與導遊資料時是很好的輔佐資訊 來源: http://photo.xuite.net/cindy322/544604/85.jpg#picture
地圖的種類:地形圖 • 以等高線描繪地表的形狀,並標示地形描述與地標 • 有方格座標與方位標示,並依實際比例繪製 來源: 上河文化:綠色山徑健走全覽圖:M36鬼湖捷徑, 2003.07.18
投影後的緯線 N 投影後的經線 投影帶寬 中央經線 地圖製作:投影 • 地圖製作需將球面上的資訊轉換到平面紙張上 • 地形圖最常使用的為橫向麥卡脫地圖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 Map Projection)
地圖檢索:圖號 • 編碼以1/100,000地圖之圖幅為準 (經緯差皆為30'),前兩碼為行座標值;後兩碼為列座標值。編碼之行列原點每個國家都不一樣 • 現行台灣地區地形圖係以14°N (位於東沙群島附近) 73°30'E (位於帕米爾高原噴赤河附近) 為標準分幅線之原點,然後往右往上編成行列座標值
地形圖閱讀:經緯度與方格座標 • 地形圖邊緣常標示經緯度或方格座標 • 台灣地區方格座標X軸為中央經線(121°E) 以西 250,000m 向東起算,Y軸為赤道向北起算 • 座標通報先報X軸六碼,再報Y軸七碼。例:”215949 2528699” • 另可參考:http://www.sunriver.com.tw/grid_tm2.htm
地形圖閱讀:比例 • 一般常用的地圖有 1:100,000、1:50,000、1:25,000 等,分別以 1cm、2cm、4cm 代表 1k • 若沒有標明比例的地圖常會附上比例尺供測距的參考 • 高比例的地圖提供較大區域的資訊,低比例的地圖提供小區域內較詳細的資訊
地形圖閱讀:顏色與圖例 • 顏色標示因圖而異,較一致的: • 河流、湖泊等水體 • 和植物有關之地表 • 等高線 • 閱讀地形圖前要先看圖例說明 來源: 上河文化:台灣高山全覽圖:M24中央山脈大武南主脊, 2004.11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 • 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高度相同 • 依等高線粗細可分為計曲線、首曲線、間曲線、助曲線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平地 • 沒有等高線,或等高線分佈非常稀疏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緩坡 • 等高線間隔很寬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陡坡 • 等高線間隔很窄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懸崖 • 等高線極端靠近甚至交叉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溪谷 • 等高線呈現U或V型分佈 • U或V的底端指向高的方向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山脊 • 等高線呈現U或V型分佈 • U或V的底端指向低的方向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山峰 • 等高線呈同心環狀排列,山峰在最內(最高)圈 • 山峰常有X或三角形記號的標示,且常有標高記載
地形圖閱讀:等高線:鞍部 • 等高線呈沙漏狀分佈,兩側是較高的等高線 • 為山脊上較低的點
地形圖閱讀:其他資訊 • 地圖名稱 • 出版日期與版次 • 鄰近地圖名稱 • 磁偏角
地形圖閱讀:模擬練習.2 陡坡 鞍部 山峰 山脊 山溝 緩坡 溪谷 河流
地形圖閱讀:其他注意事項 • 等高線解析度的限制:例如在 1:50,000 的圖上等高線解析度通常是 20m。看似平緩的路徑上出現六層樓高(約 18m)的斷崖並不奇怪 • 地形圖改版較慢,常需與改版較快的地圖,例如交通圖、引導圖甚至航照圖,或新近登山者的速記圖與行程記錄配合使用
輔助工具簡介 指北針 高度計 GPS(不包含在這次課程)
指北針的種類 數位指北針 軍用指北針 精密地圖指北針 標準地圖指北針 簡易指北針
標準地圖指北針的構造 比例尺 方向箭號 指向線 放大鏡 子午線 定向箭號 • 指北針本體 • 磁針 • 分度盤 • 定向箭號與子午線 • 底盤 • 指向線與方向箭號 • 比例尺與公分尺 • 放大鏡與測量孔 • 吊帶 測量孔 公分尺 吊帶 磁針 分度盤
指北針的校正:磁偏角 • 方位北: • 正北:真正的北方,又稱地理北極(★, TN) • 圖北:地圖正上方,又稱方格北(GN) • 磁北:指北針N端所指的方位( , MN) • 磁北和正北的差稱為磁偏角 • 向西偏為負 • 向東偏為正 • 磁偏角會隨時間在一個範圍內飄移
指北針的校正:磁偏角 • 圖北和正北的誤差很小,通常忽略不記 • 根據計算 2007.12.16 台灣地區的磁偏角約為 -3°24’ /121°E:23.5°N(http://geomag.nrcan.gc.ca/apps/mdcal_e.php) • 通常方位角的基準為正北,使用指北針讀取時需修正:θT = θM+ MD • 關山對玉山以指北針測量方位角約為 194° • 實際應為: θT 194° + (-3°) = 191°
指北針的校正:磁傾角 • 地表附近的磁力線走向不一定平行於地表,尤其在極地附近更為明顯 • 接近北極磁針N端會下沈 • 接近南極磁針S端會下沈 • 絕大部分的指北針會配合使用區域而刻意製作磁針兩端重量不等以克服磁傾角的問題。但超出使用範圍可能會發生問題 • 除非使用通用型 “Global”的,指北針到了遠地(尤其緯度差異很大的地方)上路前要先測試是否可用,或添購當地適用的指北針
高度計 • 基本構造是氣壓計 • 內環刻度為氣壓 • 外環刻度為高度 • 在已知的高度下旋轉外環校正高度值 • 若氣壓指示不正確可從背面調整
高度計:在登山上的用途 • 計算爬升速率 • 協助定位∕導航,特別是視線很差時 • 預測天氣 • 若無實際爬升而指示爬升:天氣將變壞 • 若無實際下降而指示下降:天氣將變好
高度計:注意事項:氣壓變化 • 大氣壓的週期性變化 • 約 08-10 時有最高值;14-16 時有最低值 • 約 20-22 時有次高值;02-04 時有次低值 • 一般約為 2-3hPa 的變化值 • 由 ICAO 標準空氣 (http://www.aviation.ch/tools-atmosphere.asp)推算在台灣的高山約可產生 35m 的誤差
高度計:注意事項:天候變化 • 若配合大氣壓的週期性變化有產生達 4hPa 的變化值,推測 12 小時內可能天候會變壞 • 若短時間內有 4hPa 的變化值,推測 1-2 小時內可能天候就會變壞 • 4hPa 在台灣高山約可產生45m 的誤差
高度計:注意事項 • 高度計的準確受溫度的影響,盡量保持恆溫(放口袋會比放背包好) • 利用每個可能的時機校正高度
基本定位 方位: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方向 定位:找出自己或目標的正確位置 導航:找出目標的位置並朝向正確 方向前進直到到達
方位:地圖上的方位 長邊靠在延長線上 目標:祝山 起點:停車場 • 將地圖指北針底盤長邊靠在起點與目標的延長線上,方向箭號朝向目標 • 轉動分度盤,使定向箭號、子午線與地圖經線平行,從指向線讀出角度,即為目標對起點的方位角 忽略磁針 讀出角度 定向箭號、子午線與地圖經線平行
方位:田野的方位 • 水平拿指北針,使指向線與方向箭號指向目標 • 轉動分度盤,使定向箭號與磁針重合,從指向線讀出角度,即為目標對所在位置的磁方位角 目標(祝山) 讀出角度 定向箭號與 磁針重合
定位:線性定位 • 已知自己在某路段(道路、稜線等),並測得某已知目標之方位 • 以已知目標為起點取反方位,和已知路段的交點,即所在地 • 反方位: • θ’= θ+180 (θ<180) • θ’= θ-180 (θ180) 茂林村底方位 357 茂林村底 357°反方位 177° × 交點,即所在地 尾寮西稜△876、△1266間
定位:區域定位 • 測得某兩個已知目標之方位 • 以個別已知目標為起點取反方位,其交點,即所在地 石可見山方位45° 南大武山方位16° 來自 南大武山 16°反方位 196° 石可見山 45°反方位 225° × 交點,即所在地
定位:地圖定位(已知磁偏角) • 轉動分度盤設定讀數為負的磁偏角(MD) • 將地圖指北針底盤長邊靠在任一條地圖經線上,方向箭號朝向上方 • 旋轉地圖及指北針使磁針與定向箭號重合 方向箭號朝上 長邊貼著任一條地圖經線 台灣 MD 3°W 設定為負的(-3°) 即 3°(W-; E+) 旋轉地圖與指 北針使磁針與 定向箭號重合
定位:地圖定位(有磁方偏角圖) • 以磁方偏角圖的頂點對正分度盤中心,圖北對正指向線, • 轉動分度盤設定定向箭號與磁北重合 • 將地圖指北針底盤長邊靠在任一條地圖經線上,方向箭號朝向上方 • 旋轉地圖及指北針使磁針與定向箭號重合 ★ 0°24’ 10°12’
導航(本課程僅略述) • 出發前仔細研究地圖與設計路線 • 目標若可直視且直線路程可通行則依視覺導航 • 隨時利用地圖與指北針(高度計可輔助) • 遇有障礙物繞行時記得記錄方位的改變與繞行段的路程 • 多利用地表特徵定位並確認路線 • 若迷路的話→下一節課有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