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869 Views
第七章 铜锌分族 ( ds 区, I B 、 II B 族) 周期 I B II B 四 Cu Zn 五 Ag Cd 六 Au Hg. § 7-1 铜、锌分族通性 一、基本性质 ( 见书 P.193 ,表 7-1 ). r IB < r IIB. r IA >r IIA. 原因:.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①有效核电荷②核外电子排斥力. 二、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E N D
第七章 铜锌分族(ds区,I B、II B族) 周期 I B II B 四 Cu Zn 五 Ag Cd 六 Au Hg
§7-1铜、锌分族通性 一、基本性质(见书P.193,表7-1) rIB< rIIB rIA >rIIA 原因: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①有效核电荷②核外电子排斥力
二、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一)同周期,I B ~ I A,II B ~ II A的比较: 性质 I B、II B I A、II A 价电子构型 (n-1)d10ns1~2 ns1~2 次外层电子构型 18e 8e (n-1)s2(n-1)p6(n-1)d10 (n-1)s2(n-1)p6 Z* 大 > 小 原子半径r小 < 大 有效离子势* 大 > 小 金属活泼性 < 化合物键型 明显共价性 主要是离子键 形成配合物倾向 >
(二)同周期,IB~IIB比较: 性质 I B II B 价电子构型 (n-1)d10ns1(n-1)d10ns2 金属活泼性差 金属键完全 金属键不完全 氧化态 Cu(+1,+2) Ag 、Au(+1,+3) Zn、Cd(+2) Hg22+ 共价键化合物多 共价键化合物少 稳定的配合物 稳定的配合物
(三)同族比较:(Z*与r互相制约) 与主族规律相反!
(四)、熔沸点 熔沸点:IB >IIB IB>IA IIB<IIA 升华热:IB >IIB IB>IA IIB<IIA (五)、氧化态 IB族:Cu(+1, +2) Ag(+1,+3) Au(+1,+3) IIB族:Zn、Cd、Hg基本上(+2) Hg(+1)Hg22+ (六)、颜色 IB(+1) : 3d10 4d10 5d10 Cu +, Ag +, Au +均无色 IB(+2) : Cu2 + 3d9,Ag3 + ,4d8 ,Au3 + 5d8有色 蓝色 棕色 棕色 IIB: Zn2+、Cd2+、Hg2+无色 HgI2黄色:荷移跃迁
§7-2 水溶液体系不同氧化态物种 的氧化-还原性质 见教材p.196图7-1,△G /F-Z图 一、△G/F-Z图:有关的 A/ V Cu+/Cu +0.522 Zn2+/Zn -0.76 M M+ Ag+/Ag +0.80 Cd2+/Cd -0.40 还 氧 Au+/Au +1.68 Hg2+/Hg +0.85 原 化 (Cu2+/Cu +0.34) (Hg22+/Hg +0.789) 性 性 ↘↗ M 还原性↗ Mn+氧化性↘
二、与酸反应 (一)非氧化性酸(如HCl, H3PO4, 稀H2SO4……) 而Cu、Ag、Au、Hg不反应。 (二)氧化性酸(如HNO3, 浓H2SO4……) NH4+ (Zn) M + HNO3 → M(NO3)2 + NO2、NO AgNO3 + NO2、NO M = Zn、Cd、Hg、Cu 但Au不反应 △ M + H2SO4 MSO4 + SO2↑+ H2O
Au可溶于“王水” : (V(浓HCl): V(浓HNO3)= 3:1 ) Au(s)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2H2O K稳(AuCl4 - )= 1×1026四氯合金(III)酸 (强酸) (三)Cu、Ag若生成稳定配合物,或难溶化合物,可使有关↘,从而析出H2: 例:2 Cu(s) + 6HCl(浓) = 2H2CuCl3 + H2↑ 类似 Pb(s) + HCl(浓) → HPbCl3 + H2↑ 其中:CuCl32-3 = 2.0×105 CuCl32-/Cu电对的电位数值将变小 [CuCl32-] = [Cl-] = 1mol•dm-3
利用Nernst方程计算衍生电对电极电位 p.281 的衍生电位[CN]=1.0mol·dm3 是 例11-17:已知 求Cu(CN)2 + e = Cu + 2CN的 解:Cu+ + 2CN = Cu(CN)2 [CN]=1.0mol·dm3 [Cu(CN)2] =1.0mol·dm3
2Ag(s) + 2HI(aq) = 2AgI(s) + H2(g) K = 1.2×105 ( Ksp(AgI)= 8.9×10 -17) 负极: Ag + I- = AgI + e (氧化) 正极: 2H+ + 2e = H2 2Ag(s) + 2H2S(aq) = Ag2S(s) + H2(g) K = 0.89(如何计算?)课后重点练习 可根据“多重平衡原理”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利用Nernst方程计算衍生电对电极电位 例11-16 :求AgI(s) + e = Ag(s) + I电极反应的 øAgI/Ag. 解:衍生电位 øAgI/Ag是 øAg+/Ag衍生的 AgI = Ag+ + I 当[I] = 1mol·dm3时的电位 此时:[Ag+] = Ksp/ [I] øAgI/Ag = øAg+/Ag + 0.059lg[Ag+] = 0.799 + 0.059lgKsp = 0.799 + 0.059lg(8.5×1017) = 0.15V 可置换H+生成H2 生成沉淀后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Ksp越小,电极电位越小
生成沉淀后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 Ksp越小, 电极电位越小 生成稳定配合物后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 K稳越大,电极电位越小
三、与碱溶液反应: 只有Zn反应 Zn(s) + 2OH- + 2H2O = Zn(OH)42- + H2(g) Zn(s) + 4NH3(aq) = Zn(NH3)42+ 四、水溶液中,Ag+作氧化剂(Zn2+、Cd2+氧化性极弱) 例1 2Ag+ + 2Mn(OH)2 + 2OH- = 2Ag↓+ MnO(OH)2 + H2O “锰盐法”鉴定Mn2+ 例2 SnCl2 + HgCl2 = SnCl4 + Hg(l) 用于鉴定Hg2+或Hg22+(逆磁,(sp)1 – (sp)1成键)
五、Cu(I) - Cu(II) 互相转化: (重点) 见△G/F-Z图(书P196, 图7-1) (一)Cu(I) → Cu(II) 1.酸性溶液中,Cu+歧化: 2Cu+ = Cu2+ + Cu(s) 可见平衡时,[Cu2+]占绝对优势
H2O Cu2SO4(s) ═══ CuSO4(aq) + Cu↓ 白色 蓝色 但Ksp很小的Cu(I)化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例如 CuI (s) Ksp = 5.06×10-12;Cu2S (s) Ksp = 2.5×10-50 CuCl (s) Ksp = 2.0×10-6 潮湿空气中被氧化 2.Cu(I) 被适当氧化剂氧化: 例: Cu2O + 4NH3 + H2O = 2[Cu(NH3)2]+ + 2OH- 红色 无色 4[Cu(NH3)2]+ + O2+ 8NH3+2H2O = 4[Cu(NH3)4]2+ + 2OH- ∴ 可用[ Cu(NH3)2 ] +(aq)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O2 2[Cu(NH3)4]2++ S2O42-+4OH-= 2[Cu(NH3)2]+ +2SO32-+2NH3• H2O+2NH3 CuCl+O2+4H2O=3CuO•CuCl2 •3H2O+2HCl 8CuCl+O2=2Cu2O+4Cu+ +8Cl-
(二)Cu(II) → Cu(I) 1. Cu(II) + 还原剂 Cu(I) 或/和 沉淀剂 Cu(I)难溶化合物 或/和 络合剂 Cu(I)稳定配合物 例1. 2Cu2+(aq) + 5I-(aq) ══ 2CuI(s) + I3-(aq) 还原剂+沉淀剂 I3- + Na2S2O3(aq) I- + S4O62- 碘量法测定Cu2+含量 >0,反应自发
例2.2 CuS(s) +10 CN- = 2 [Cu(CN)4]3- + (CN)2↑+2S2- 还原剂+配体 其中, K稳[Cu(CN)43-] = 2.0×1030 例3.2Cu2+(aq) + 10 CN- = 2 [Cu(CN)4]3- + (CN)2↑ CN-拟卤素阴离子, 似 I-; (CN)2拟卤素, 似I2 例4.CuCl2和Cu(s)在热、浓HCl中逆歧化: △ CuCl2 + Cu(s) ═══ 2 CuCl (逆歧化) △ CuCl + 2 HCl(浓 ) ═══ H2[CuCl3] 强酸
2.固态高温 Cu(II) → Cu(I) 1000℃ 2 CuO(s) ═══ Cu2O(s) + 1/2 O2(g) △rG298 = +108 kJ·mol-1 > 0 ∴ S.S., 298 K,→ 非自发 △rH298 = +143.7kJ·mol-1 > 0 △rS298 = 0.119kJ·mol-1·K-1 > 0 ∴是“熵驱动”的反应 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无相变,△T不太大) △rGT△rH298- T△rS298 求△rGT < 0 , T > ? △rH298 143.7 kJ·mol-1 T > ———— = ———————— = 1208 K △rS298 0.119 kJ·mol-1·K-1 T >1208 K, 上述正反应自发进行。 注:R.T. CuO(s) 、Cu2O都稳定,高温Cu2O更稳定。
六、Hg(II) Hg(I)的互相转化: Hg2Cl2 Cl—Hg—Hg—Cl spsp 6s1— 6s1 逆磁 ∴Hg(I)为双聚体Hg22+(对比Cu+为单体) (一)Hg (II) → Hg (I) 1.酸性溶液中,逆歧化: Hg2+ + Hg(l) = Hg22+ 对比:Cu+(aq) 歧化 2Cu+(aq) = Cu2+(aq) + Cu(s) K = 1.73×106
(二)Hg(I)→Hg(II) 沉淀剂 难溶化合物 Hg(I) + → Hg(II) + Hg(l) 配位体 稳定配合物 例1. Hg2Cl2+NH3·H2O ═H2N-Hg-Cl+Hg(l) +NH4Cl +2H2O (氯化氨基汞)白色+ 黑色→ 灰黑色 检定Hg22+ 例2. 2Hg22+ + H2S = Hg2S + 2H+ Hg2S → HgS↓+ Hg(l) ( Ksp,HgS = 2×10-52, Ksp, Hg2S = 1×10-45 ) 例3. Hg2Cl2 + 2I- = Hg2I2↓ + 2Cl- Hg2I2 + 2I- (过量) = [HgI4]2- + Hg(l) 合并:Hg2Cl2 + 4I- = [HgI4]2- + Hg(l) + 2Cl- K稳= 6.8×1029
§7-3 铜锌分族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物 表7-1 铜、锌分族常见氧化物的基本性质
(一)无机物的颜色 • 物质显色的规律 • 表7-2 d-d 跃迁和 f-f 跃迁
(1)d1-9和f1-13的化合物都有颜色 d5和f7颜色较浅或无色 自旋禁阻 自旋发生改变的电子跃迁都是自旋禁阻的 (2)CuF、 BrF(红色),多数氟化物均无色 III、IV、V、VI主族的5,6周期的溴化物、碘化物 几乎都有颜色 (3)主族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多数无色,过渡金属 元素含氧酸根有色 (4)混合价态化合物呈现颜色 (5)无色晶体掺有杂质或发生晶格缺陷时,呈现颜色。
2.原因 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呈现出互补颜色 波长:=400-700nm 波数:=25000-13800cm-1 E=1.7- 3.1eV 分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外层电子及其构型 E=1.7- 3.1eV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E越小,吸收的光波数越小(波长越长),观察到的颜色趋向于紫色 反之,趋向于红色 E<1.7eV(红外光) 或E >3.1eV(紫外光)
3. 影响因素 • d-d 跃迁和 f-f 跃迁 • 配位场d轨道发生分裂,二组d轨道能量差一般相当于可见光的能量。E=1.7- 3.1eV • d1-9和f1-13 显色 d0、d10、 f0、 f14不显色 • Y3+ La3+ Cu+ Ag+ Hg2+Zn2+Cd2+Lu3+ 无色 • d5和f7浅色(跃迁-自旋禁阻) • ☛凡是不成对电子的自旋发生改变的电子跃迁都是自旋禁阻的 • 电荷跃迁 • 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产生的荷移跃迁 • ML
ZnO CdO温敏元件 R.T.白 R.T.棕红 (制变色温度计) ↓△ ↓△ 浅黄 深灰 CuO中Cu2+为d9,其余M+或M2+均为d10,无d-d跃迁,化合物的颜色 由“荷移跃迁”引起。
AgCl、AgBr、AgI颜色依次加深 • 阳离子相同,阴离子变形性不同, • 阴离子变形性越大,化合物越容易发生电荷迁移 • 吸收光谱向长波(低波数)方向移动,表现出来较 深的颜色 • Cd2+: d10 CdS(黄色) Cd2+ S2- E =2.4eV • ZnS(白色) Zn2+ S2- E > 3.9eV • E=1.7- 3.1eV • 主族元素含氧酸根不显颜色,O2- 中心离子 • 跃迁能量超出可见光区不显颜色 • 荷移跃迁发生在混合价配合物中 • [Fe(CN)6]4- 、[Fe(H2O)6]3+ 、KFe[Fe(CN)6]4- 淡黄色 无色 深蓝色 (NH4)2SbBr6 [SbBr6]3- [SbBr6] -
3. n * , * • 可能发生的跃迁: • * ,能量大,SiCl4, PCl5吸收在远紫外区(无色) n *,孤对电子,能量稍低,近紫外区 H2S, H2O n * , 孤对电子,能量稍低,近紫外。 双键,三键,长波区。 • * 最高占据轨道能级比非键轨道高,可见区, 显颜色 * * F2 、Cl2、Br2 、I2 F2 、Cl2、Br2 、I2颜色逐渐加深,如何解释? n* n*能量差下降,吸收长波长(低波数)的光,表现出互补色。
4. 带隙跃迁和晶格缺陷 ZnS、CdS、Cu2O 荷移跃迁 能带理论 充满电子的成键轨道(价带)和空的反键轨道(导带) 禁带:Eg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可见光后电子由价带跃迁到导带--带隙跃迁 E=1.7- 3.1eV
(二)酸碱性 ZnO、CuO两性,其余氧化物碱性。 (三)氧化性 CuO、Ag2O、HgO有一定氧化性。 例:“银镜反应” Ag2O + 4NH3·H2O = 2[Ag(NH3)2]+ + 2OH- + 3H2O 2[Ag(NH3)2]+ + RCHO + 2OH- = RCOONH4+ + 2Ag↓ + 2NH3↑+ H2O 羧酸铵(“化学镀银” ) “银氨溶液”在气温较高时,一天内可形成强爆炸的氮化银: Ag(NH3)2+ → Ag3N 可加盐酸回收: Ag(NH3)2+ + 2H+ + Cl- = AgCl↓+ 2NH4+ Cl-浓度足够大
二、氢氧化物(教材p.203表7-4) 稳定存在的只有Cu(OH)2、Zn(OH)2、Cd(OH)2 (一)酸碱性 Zn(OH)2典型两性 BA (似Al(OH)3) H+ OH- Zn2+ Zn(OH)2 Zn(OH)42- Zn(OH)2 + NH3·H2O Zn(NH3)42+ Cu(OH)2也是BA,在 NH3·H2O中 Cu(NH3)42+ H+浓OH- Cu2+ Cu(OH)2 Cu(OH)42- (二)Cu (II)氧化性 Cu(OH)42- + C6H12O6 = CuOH + H2O + C6H12O7 CuOH Cu2O↓(红色)+ H2O 用于检验糖尿病。
(三)形成配合物 NH3·H2O M(OH)n ——— M(NH3)xn+ (Mn+ = Cu+、Cu2+、Ag+、Zn2+、Cd2+; ds区M n+(18e)更易形成配合物。 但HgO与NH3·H2O不反应(教材p.202 表7-3) 分离Zn 2+和Al 3+:用氨水 Zn(NH3)42+、Al(OH)3
三、硫化物 见教材p.204, 表7-5。 均难溶于水,其酸溶反应可用“多重平衡原理”定量计算: MS (s) + 2H+ = M2+ + H2S (aq) 可见:Ksp(MS)↗, 则K ↗, MS 酸溶倾向 ↗。 据此,可得: 1.ZnS(s)溶于 0.3 mol·dm-3 HCl 2.CdS(s) 溶于 2 mol·dm-3 HCl
4.HgS不溶于HCl、HNO3,但溶于Na2S(aq)或HCl-KI溶液或王水中:4.HgS不溶于HCl、HNO3,但溶于Na2S(aq)或HCl-KI溶液或王水中: (1) HgS(s) + S2- = HgS22- K ☛ HgS 是这二族硫化物中唯一溶于Na2S (aq) 的硫化物 (2) HgS(s) + 2H+ + 4I- = HgI42- + H2S , K
(3) 3HgS+ 12HCl + 2HNO3=3H2[HgCl4] + 3S↓+ 2NO+ 4H2O 其中 K’是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3H2S + 2NO3- + 2H+ = 3S(s) + 2NO(g) + 4H2O
5.CuS溶于KCN(aq),而CdS(s)不溶: 2CuS(s) + 10CN- = 2[Cu(CN)4]3- + (CN)2↑ + 2S2- K’ 对应于: 2Cu2+ + 2CN- = 2Cu+ + (CN)2 (g) CdS(s) + 4CN- = Cd(CN) 42- + S2-, K 利用硫化物上述溶解性差异,可以方便地设计出分离不同MS(M2S)的方法。
四、卤化物 (一)键型 氟化物 氯化物 溴化物 碘化物 ————————————→ 离子化合物 共价性↑ (二)水溶度 1.CuX、AgX、Hg2X2(X = Cl、Br、I)不溶于水; 水溶度(20 0C) AgF AgCl AgBr AgI g/100gH2O 172 1.9×10-4 1.4×10-5 .6×10-6 2.CuX2、ZnX2、CdX2易溶于水 但无CuI2 2Cu2+ + 4I- = 2CuI(s) + I2(s)
3.HgCl2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极性化合物。水溶液摩尔电导率很小,在水中电离度小,3.HgCl2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极性化合物。水溶液摩尔电导率很小,在水中电离度小, ☛主要以HgCl2分子形式存在: HgCl2 = HgCl+ + Cl- , K1 = 3.3×10 –7; HgCl+ = Hg2+ + Cl- , K2= 1.8×10-7 ∴0.010 mol·dm-3 HgCl2水溶液中HgCl2的电离度 α = (k1/c)1/2 = [(3.3×10-7)/0.010] = 0.57﹪ 因电离弱,水解倾向HgCl2 << HgF2 : HgF2 + H2O = HgO(s) + 2HF ; HgCl2 + H2O = Hg(OH)Cl + HCl 25℃, 0.0078mol·mol-3 HgCl2溶液, h = 1.4% HgCl2稀水溶液可用于手术器械消毒。
(三)甘汞Hg2Cl2 1.无毒,利尿剂 2.氧化剂 Hg2Cl2 + SnCl2 = 2Hg(l ) + SnCl4。 黑 3.甘汞电极(Calomer electrode)是二极标准电极:(H+ /H2(g) 是一级标准电极) Hg2Cl2(s) + 2e = 2Hg ( l ) + 2Cl- ( KCl ) (Hg2Cl2/Hg) = 0.2682 V 饱和甘汞电极更常用: [ 20℃,KCl 饱和水溶液 ( ~ 4.6 mol·dm-3 ) ] (Hg2Cl2/Hg) = 0.2415 V
§7-4 铜、锌族配合物 与IA、ⅡA相比,IB、ⅡB族M更易形成各种配合物。因为: 1.Mn+ 18e (Zn2+、Cd2+、Ca+) 、9-17e (Cu2+) 结构,极化力 + 变形性大; 2.Mn+的(n-1)d与ns、np轨道能量相近,易杂化成键。 书P.211表7-10列出了铜、锌分族的一些常见配合物。 一、Cu+ Cu(NH3)2+ + O2+ 2H2O + 8NH3 = 4Cu(NH3) 42+ + 2OH- 无色 空气 深蓝 显强还原性(可除去O2)
二、Cu2+ 2Cu2+ + 10CN- = 2[Cu(CN)4]3- + (CN)2↑ 还原剂、络合剂 拟卤素,似I2 同理: 2 Cu2+ + 4I- = 2 CuI↓ + I2↓ 还原剂、沉淀剂 Cu2+ + 4NH3 = Cu(NH3) 42+ 三、Ag + “银镜反应” :2Ag(NH3)2+ + C6H12O6 + H2O = Ag↓+ C6H12O7 + 2NH3 + 2NH4+ R.T. Ag(NH3)2+ —————→ Ag2NH (约1天) AgN3 可加盐酸回收: Ag(NH3)2+ + 2H+ + Cl- = AgCl↓ + 2NH4+
四、Hg2+、Hg22+ (一)不形成氨配合物,而是发生“氨解反应”: Hg2+、Hg22+极化力强: HgCl2 + H-NH2 = H2N-Hg-Cl↓ + H+ + Cl- 对比HgCl2水解: HgCl2 + H-OH = HO-Hg-Cl + H+ + Cl- Hg2Cl2在氨解的同时发生“歧化”: Hg2Cl2 + H-NH2 = H2N-Hg-Cl↓ + Hg(l) + H+ + Cl – (二)Hg22+与CNˉ、Iˉ的反应 不生成Hg(I) 的CNˉ或Iˉ配合物! Hg22+ + 4CN- = Hg(CN)42- + Hg(l) Hg22+ + 4I- = HgI42- + Hg(l)
(三)Nessler’s reagent(奈斯勒试剂): [Hg(NO3)2 + KI + KOH] 混合溶液 鉴定NH4+:/ Ag \ 2K2(HgI4) + 4KOH + NH4Cl = [O NH2]I↓ + KCl + 7KI + 3H2O \ Ag / 红棕色
五、配合物的杂化成键过程: 例1:Cu(NH3)42+的杂化成键[Cu(NH3)42+正方形] Cu2+3d9 —————→ 3d84p1 —————→ 3d8(dsp2)0(dsp2)0(dsp2)0(dsp2)04p1 ↑σ ↑σ ↑σ ↑σ NH3 NH3 NH3 NH3 Cu(NH3)42+稳定,不显还原性,说明“杂化轨道法”有缺陷。 例2.[Cu(CN)4]3-正四面体 sp3杂化 Cu+3d10 ———→ 3d10(sp3)0 (sp3)0(sp3)0 (sp3)0 ↑σ ↑σ ↑σ ↑σ CN- CN- CN- CN-
六、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静电模型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p.244-252) 1.在配体组成的晶体场中,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 正八面体晶体场中,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 2.不同几何对称性的晶体场中,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情况不同: 正四面体晶体场中,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
3.电子在分裂后的d轨道重新排布: ﹡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成对能 p分裂能△ p > △,电子不成对排布(弱场高自旋); p < △,电子成对排布(强场低自旋)。 4.d电子重新排布产生晶体场稳定化能 (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例:[FeF6]3- : p ﹥△ , (t2g)3(eg)2, CFSE = 0 Dq. [Fe(CN)6]3- : p ﹥△ , (t2g)5(eg)0, CFSE = 20 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