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06 Views
丹 参 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 历史 】 丹参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列为上品。“茎方,有毛,叶相对 ······ 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着如指,长尺余”. 【 来源 】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产地 】 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E N D
丹 参 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
【历史】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茎方,有毛,叶相对······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着如指,长尺余”
【来源】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产地】 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质量较好。栽培品于种植第二、三年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将根摊开曝晒,晒至五、六成干时,集中堆放2~3天,经发热出汗、内变紫红色后,再摊晒干透为止。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及腺毛。根圆柱形,朱红色。茎四棱形。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7),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两面被白色柔毛。
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花萼钟状,紫色;花冠蓝紫色,上唇直立,略成镰状,先端微裂,下唇较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较长大,并作2浅裂;雄蕊2条,杠杆雄蕊,花丝短;子房四深裂,花柱着子房底。小坚果4枚,椭圆状倒卵形。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花萼钟状,紫色;花冠蓝紫色,上唇直立,略成镰状,先端微裂,下唇较短,先端3裂,中央裂片较长大,并作2浅裂;雄蕊2条,杠杆雄蕊,花丝短;子房四深裂,花柱着子房底。小坚果4枚,椭圆状倒卵形。
【性状鉴别】 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大多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有时可见落皮层。皮层窄。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颓废筛管群呈横条状。形成层成环。【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大多含橙色或淡紫棕色物;有时可见落皮层。皮层窄。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颓废筛管群呈横条状。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甚宽;导管束作2~3歧状径向排列,近中心导管较少,向外渐多,常单个或2~12个径向或切向相接,后者与木薄壁组织间隔排成层状;木纤维发达,多分布于导管周围。木质部射线甚宽;导管束作2~3歧状径向排列,近中心导管较少,向外渐多,常单个或2~12个径向或切向相接,后者与木薄壁组织间隔排成层状;木纤维发达,多分布于导管周围。
少数根的皮层及韧皮部有厚壁组织(纤维或石细胞);栽培品(四川)皮层和韧皮部一般无纤维或石细胞,导管束多,导管稀疏,木纤维少。少数根的皮层及韧皮部有厚壁组织(纤维或石细胞);栽培品(四川)皮层和韧皮部一般无纤维或石细胞,导管束多,导管稀疏,木纤维少。
【理化鉴别】 (1)取上述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2)TLC 以丹参酮ⅡA对照为品为对照,进行TLC。供试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成分】 脂溶性结晶性菲醌类:丹参酮Ⅰ ,ⅡA ,ⅡB,隐丹参酮等及其异构体。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等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丹参酸甲、乙、丙;丹酚酸A、B、C、D、E、F、G等。原儿茶醛;为活血化瘀的有效成分之一。
【功效】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含量测定】 丹参酮ⅡA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含丹酚酸B(C36H30O16)不得少于3.0%。
【注】 1、白花丹参 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56%。 2、山东丹参(S. shandongensis J . X . Li et F. Q. Zhou)是山东特有新物种,分布于沂蒙山区和济南近郊,在产地同丹参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