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779 Views
学科网微刊 第 2 期 2011.06 www.zxxk.com. 盘点 2011 高考. 与您一起把握 2011 高考新趋势. 卷首语. 高考,一场没有散席的全民盛宴 文 / 陶礼 2011 年高考如期结束。据官方统计,今年考生人数达 933 万。 但参与高考的人数远大于这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的事。 考场上学生们“浴血奋战”;考场外家长焦急守望,老师紧张地等待,媒体记者穿梭往来,已经走过高考的人以网络为平台 …… 戏剧一幕幕上演,主题都是五个字:高考与人生。
E N D
学科网微刊 第2期 2011.06 www.zxxk.com 盘点 2011高考 与您一起把握2011高考新趋势
卷首语 高考,一场没有散席的全民盛宴 文/陶礼 2011年高考如期结束。据官方统计,今年考生人数达933万。 但参与高考的人数远大于这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的事。 考场上学生们“浴血奋战”;考场外家长焦急守望,老师紧张地等待,媒体记者穿梭往来,已经走过高考的人以网络为平台……戏剧一幕幕上演,主题都是五个字:高考与人生。 各有各的期望。各有各的感触。从1977年那个夏天开始,无数人的命运就要和高考牵连在一起。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高考的态度五味陈杂。但应对高考从来都很庄重。不管年轻的灵魂,多么渴望远方的风,自由的云,都要暂时柔驯地伏在校园的掌中,度过艰难的高三时光,经过煎熬。 然后走过了,知道一次华美盛大的宴会即将散席,忽然又觉得有几分失落。年轻的心要去远方寻找更加遥远的天空。而老师们还要继续守望,陪学生们一起为今后人生锻造基石。更多的与高考有关的故事和记忆将被我们见证。 高考,这场全民都参与的盛宴,永远不会散场。我们要继续擦亮枪,磨锋剑,骄傲地注视以后的孩子们,喝着高考这杯酸辣的酒,编织幸福的璎珞……
真题篇 目 录 • 文/为师者的幸福 • 专家点评2011高考 • 独家访谈:老师说高考 • 深度:2011高考作文解读 • 附:学科网独家2011高考真题详解详细 • 附:2011高考真题及答案
目 录 • 心理篇 • 文/最怕学生迷失 • 高考综合症分析 • 考后心理调节三建议 • 附:高考心理辅导系列教程 • 夹页:每期惊喜
目 录 • 报考篇 • 文/把握自己的航线 • 高考志愿怎么填 • 不要迷信高校排行 • 填报志愿三原则 • 附:10届本科失业率最高十大专业 • 附:人大发布2011中国大学50强 • 夹页:微刊接力火热进行
目 录 • 观点篇 • 文/一杯咖啡的味道 • 从被拒考生看高考 • 对高考说不的那群人 • 夹页:欢迎来稿
本篇导读 特稿导读: 文/为师者的幸福 专家点评2011高考 附:2011高考真题 详解详细 独家访谈:老师说高考 深度:2011高考作文解读
原 稿 2011高考试题,仍有很多受争议之处。其实只要与高考有关,任何细微的转变,都如星河异动。 有人点评说,今年的试题,总体来说,可用一个词形容:稳中求变;也有人说今年的试题创新不多,尤其是语文作文题目,都不够新颖;还有人说,今年的题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 对高考试题的看法,各地情况不一,人们看问题角度不一,所以从来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期《学科网微刊》围绕2011高考,与学科网会员进行深入互动交流,请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今年高考出题情况的看法,从横向上找出精彩亮点,从纵向上找出变化。目的很简单,高考是学生的,是家长的,更是老师的。通过交流,通过分享,我们得到启示,学习经验,然后在教学中成长更快,收获更多,给学生的也更多。 如此,便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 为师者的幸福 文/清源
专家点评高考各科试卷: 紧扣当下,贴近生活 语文:稳中求变,考生发挥空间大; 数学: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深度考查; 英语:平稳推进,重基础、重运用、灵活性强; 政治:紧扣当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历史:重基础,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地理: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 化学:贴近生活,关注热点,注重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强调能力考查、引导回归教材; 生物: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 更多内容请点击……
独家访谈:一线教师说高考 他们是高中一线教师 他们是学科网会员 他们从高考中反思教学……
问:看到今年各地高考真题后,您的第一感觉如何?问:看到今年各地高考真题后,您的第一感觉如何? 周老师:就化学学科而言,第一感觉为:重基础考能力,推陈出新,平中见奇。 聂老师:今年的试题与往年相比形式上,题目难度上,知识与能力考查等方面的考查并无大的变化。注重基础与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热点知识,实验与计算能力考查得到进上步的重视。应该是理综中保分的学科。 赵老师:题目形式多样,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访谈正在进行……
问:就您所任学科,您认为最经典或者最亮点的地方是哪里?请举例说明。问:就您所任学科,您认为最经典或者最亮点的地方是哪里?请举例说明。 赵老师:政治学科最经典的地方是来自高考主观试题的考查,全国和自主命题的卷子十六套,都通过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去考查学生的能力。 比如说,全国卷2的38题,是以建党90周年为背景,考查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再如四川文综的38题,以十二•五规划为背景,隐形资料是日本地震带来的核辐射为背景,考查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的认识及其人类如何应对核安全问题。 周老师:《高考大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两次提到模型、图形及图表,要学生“能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今年高考试题化学学科最经典或出彩的地方是模型、图形、图表题的考查越来越多:注重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亮点
问:与往年相比,您认为今年高考试题有何变化?问:与往年相比,您认为今年高考试题有何变化? 周老师:试题的阅读量增大、图表题增多,试题中新情境、新信息考查了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分析、提取、计算,再通过思考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整合方能作答。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如浙江卷第10题、北京卷的第6题,新课标卷的26题,重庆卷的10题等。 聂老师:2011年高考题主要特色是每一题围绕一个主题,多面设点。试卷形式与往年保持一致,命题知识和能力主线与以往考题保持相对稳定,保证了教学的稳定性。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无偏题、怪题,特别是对于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有要求,而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不作要求的知识一律没有涉及,使中学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赵老师: 今年高考试题在难度上的变化是突出学生的阅读量的加大,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主观试题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能力。区分度的变化表现在选择题的题目的设置上越来越小,这就需要学生丰富的知识应变能力,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知识点设置上的变化突出在重点知识,特别是与时政相关联的重点知识。 变化 CHANGES
问:看过高考试题,对您在教学上带来的启发是什么?问:看过高考试题,对您在教学上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周老师:看过高考试题,我的触动挺大,平时在高三复习时,总是力求一些难题作为学生最后的闯关题,而往往忽略了基础题的训练,由此,今后的高考复习—— 1、抓基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重视实验设计、评价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赵老师:主要有四点。 1、突出时政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对知识要做到学以致用。 2、必须让学生关注时政,让时政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天天更新。 3、注重知识结构的建构,特别是重点知识必须了然于胸。 4、要求学生做到使用学科术语规范、准确,严谨,特别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整合能力。 聂老师:2011 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具有明确的指向,重视对中学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重视实验探究,重视过程与方法,注重能力考查。 根据近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情况看,平时教学中还是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实验能力的教学。一定要降低难度,舍弃复杂的计算题。
深度:解读 2011高考作文
· 2011湖南高考作文点评:可写议论文· 2011四川高考作文点评:平和不刁钻· 2011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引导学生反思过去· 2011年湖南高考真卷作文解读及其构思指导· 2011浙江高考作文点评:审题简单写好· 2011湖北高考作文点评:考生发挥空间大· 2011福建高考作文点评:可围绕两点· 2011江苏高考作文点评:缺乏新意难逃平庸· 2011高考北京语文作文题与实事· 2011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给人精神上的 http://www.zxxk.com/Feature/2011gk/dianping.aspx?page=3 MORE…
附:学科网独家2011高考真题详解详析 更多内容点击:http://www.zxxk.com/Article/1106/138836_P2.shtml#qg
附:2011高考真题及答案 详情点击:http://www.zxxk.com/Feature/2011gk/Default1.aspx
本篇导读 特稿导读: 文/最怕学生迷失 高考综合症分析 附:高考心理辅导系列教程 考后心理调试建议
最怕学生迷失 文/Summer 《无间道》里,刘德华说,“过了今天,明天就没事了。” 如今,这句话已经成我的座右铭。用这句话来安慰那群可爱而又因高考变得疲惫、紧张的学生,同时也安慰自己。 我希望自己以及他们都能深深地体悟:在这世间,每个人为了更远的出路,总要经历当下一些难耐而倍受煎熬的时光。或者暂时放弃自由,或者暂时忍受寂寞,再或者经历贫穷,再或者经历身心疲惫……当一切该历练的都已坚持,结果总会来得不早不晚,不好不坏。 原 稿 已经送走过几届高三学生,慢慢发现,和学生们分开后,自己担心的重点并不是他们的成绩,他们所上的大学是否理想,而是牵挂他们是否心有所得?是否知道自己该往何处?我怕他们会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中迷失,找不到方向。 所以近两年带高三班,除了抓知识,在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和家长的沟通方面,同样是我不可忽视的。 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的心理也会出现各种反应,紧张、焦虑、无所适从、茫然、过度放纵等等,也就是网上所谓的“高考综合症”,如果真的出现了这些情况,学生自己该怎样调节?老师以及家长们又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
考后综合症与成绩无关,主要与考生心态有关。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考后综合症与成绩无关,主要与考生心态有关。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上大学并非惟一的成功之路,能否成才的关键还是靠自己,同时转移注意力到感兴趣的活动当中。 此外,可建议学生在高考后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旅游、听音乐会、与同学聚会等,都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高考完后,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放松计划。 学生在考试前期学习太紧,导致多数考完试后想来个大放松,但 持续地紧张和突然的大放松,让人出现一种不适的状态。 所以,老师们应建议学生在刚考试后,不要过多放纵自己,少参加一些饮酒或一些不眠不休的活动。应该在家先多补些觉,然后去做一些舒缓的活动(如旅游、看电影),等到大家精神状态稍松弛以及身体也恢复正常的机能时,其他的活动再充分地去展示。
高考过后,学生很容易因成绩不理想,或者与期望不符,产生心理包袱。高考过后,学生很容易因成绩不理想,或者与期望不符,产生心理包袱。 作为老师,要及时疏导他们 排解、宣泄悲观情绪,学会积极休息,建立乐观的自信心和人生态度。积极寻找可以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如写日记、大声朗读、唱歌等。正值暑期,适合普通百姓出游的旅行路线很多,可以建议家长带领孩子,结伴到青山绿水间游玩,自然环境是最好的精神解压器。 此外,欣赏美妙音乐、阅读优秀图书亦是有效的“安神剂”。
附:高考辅导系列教程 •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 • 主题班会课件:高考的心理调试 • 考前心理素质辅导提升 • 主题班会课件:学生高考心理辅导 • 主题班会课件:制定高考目标 • 主题班会课件:树立自信心与训练 •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之跨越高原期 • 高三考前心理辅导策略课件 • 高考前辅导心理素质提升
本篇导读 附1:10届本科失业率 最高十大专业 特稿导读: 文/把握自己的航线 高考志愿怎么填 不要迷信高校排名 附2:人大发布2011 中国大学前50强 填报志愿三原则
高考结束,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报考。俗话说,“郎怕入错行”,大学专业的选择与未来职业以及人生的长远规划密切相关。高考结束,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报考。俗话说,“郎怕入错行”,大学专业的选择与未来职业以及人生的长远规划密切相关。 有专家建议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盲目追求当前的热门专业,也不能盲目看到一些冷门专业的高就业率就轻易做出选择,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未来规划、职业前景等进行综合考量。 高考之所以那么让人紧张,就是因为它可能牵动着学生们今后的人生方向,是他们第一次在有关人生航线的问题上所做出的选择与努力。但只要是选择,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和付诸行动。得到与失去,付出与获得,总是如影随形。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其实都只是个人生命体系的一部分,大学教育让我们培养广博、良好的知识体系,而专业则让人做到专注而深邃,最终决定命运何去何往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脚步。 作为老师,我们只有尽力帮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并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祝福他们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把握好自己的航线,不断调整各方因素,达成所愿。 原 稿 把握自己的航线 文/林荙
刚才林老师说填报志愿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等综合考量,那到底该怎么考虑嘛?该怎么给学生更好的建议呢?刚才林老师说填报志愿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等综合考量,那到底该怎么考虑嘛?该怎么给学生更好的建议呢?
请静下心来!听听大家以及专家的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一定能学到很多,在学生报志愿时给予足够的帮助!请静下心来!听听大家以及专家的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一定能学到很多,在学生报志愿时给予足够的帮助!
1.公安类本科志愿可同时填报 2.部分提前批院校分数较高 3.高考平行志愿可用来补漏 4.艺术生可兼报普通文理 5.新二本”院校调剂志愿可多选 高考志愿怎么填,专家解答五大疑问 学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您了解这些信息吗?听听专家们如何进行解答! 相关链接:http://gaokao.zxxk.com/Article/1106/138983.shtml
理性填报志愿,不要迷信高校排名 长春市实验中学教学主任张丽佩指出:不能完全相信“高校排名”,关键是要看高校的特色和亮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城市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特点、生源结构等。 综合考量目标 详情链接:http://gaokao.zxxk.com/Article/1106/139170.shtml
专家指出,填报志愿要考虑三原则 • 三个原则: • 1、社会需求原则 • 2、实力匹配原则 • 3、兴趣爱好原则 更多内容:http://gaokao.zxxk.com/Article/1106/139169.shtml • 运用三原则: • 1、定位院校,了解意向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就业状况等相关信息。 • 2、定位专业,关注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等。
附1:2010届本科失业率最高10大专业 麦可思研究团队特别推出系列“2011年度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专题”,此信息可作为学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之一。
附2:人大发布2011中国大学50强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据榜单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校占据前三,全国考分最高的前十所学校中北京的院校占了5所。
有人很形象地将高考比喻为一部由国家导演、监制,全民上演的电影。虽然有点戏谑的语气,但又着实很贴切。有人很形象地将高考比喻为一部由国家导演、监制,全民上演的电影。虽然有点戏谑的语气,但又着实很贴切。 今年的高考,依然有很多人让我们铭记于心。为孩子加油而做出大胆举动的父母;因为迟到而被拒考的学生;因为不满高考制度而不高考的南科大孩子们;连续坚持参加多年高考的大龄考生;还有为人羡慕的高考状元们…… 各人有各人的故事,各人有各人的期待。无论是将希望寄托于他者,还是自己,有希望,有付出,有得到,便构成了一条良好而完善的生命链条。我们置身于其中,其味道如何,只有自己最明白。 正如同一杯咖啡的味道,与咖啡豆有关,与奶精有关,与糖分有关,也与欣赏它时周围的人、阳光、音乐甚至是空气的感觉等息息相关。 能够更好地感知生活体验的老师,也往往是最能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人。走近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关键的时刻给予他们关心与辅助。 原 稿 一杯咖啡的味道文/余骆
本篇导读 特稿导读: 文/ 一杯咖啡的味道 对高考说不的那群人 从被据考学生看高考
重点关注两个事件 考生迟到被据考场外! 南科大45名考生拒绝参考! 反思?启示?
摘要:2011年6月7日上午9时20分,一位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的考生由于搭乘公交车赶考路上堵车,晚到考场20分钟,被拒之门外。消息传出后,网上坊间纷纷热议,大部分网友感叹高考制度无情,为该考生感到惋惜。摘要:2011年6月7日上午9时20分,一位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的考生由于搭乘公交车赶考路上堵车,晚到考场20分钟,被拒之门外。消息传出后,网上坊间纷纷热议,大部分网友感叹高考制度无情,为该考生感到惋惜。 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
痛定思痛 制度不可改变。我们只有让学生更懂得注意细节! 高考细节八大注意:(点击链接) ●提醒一:迟到1分钟就禁止入场 ●提醒二:稿纸、手机是“禁品” ●提醒三:须用2B铅笔、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 ●提醒四:出现故障擅自重启可能零分 ●提醒五: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禁止带出试室 ●提醒六:考生千万不要冒险作弊 ●提醒七:尽量不坐摩托车、充分估计堵车 ●提醒八:考完一科不要患得患失反复去想
对高考说不的那群人 2011年,6月7日高考开考当日,南方科技大学首批实验班45名学生集体拒考的传闻终成事实。在南科大两间专门准备的高考教室内,因无人领试卷,在考试过了15分钟之后,考试被迫取消。 他们是叛逆者? 是英雄?还是浪漫的悲情主义者?
作为老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事? 如何消除学生对高考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