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三章 力偶系. 主讲教师 黄 璟. 返回总目录. 第三章 力偶系. 目录. § 3 -1 力 矩 § 3-2  力 偶 § 3-3  力偶系的合成 § 3-4  力偶系的平衡.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力 F 对 O 点之矩 : 矢径 r 与力 F 的矢积. 即 M O ( F ) = r × F. 其大小为.

goldy
Download Presentation

Theoretical Mechan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三章 力偶系 主讲教师 黄 璟 返回总目录

  2. 第三章 力偶系 目录 § 3-1力 矩 § 3-2 力 偶 § 3-3 力偶系的合成 § 3-4 力偶系的平衡

  3.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力F 对O点之矩:矢径 r 与力F 的矢积 即 MO(F) = r×F 其大小为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 r = xi + yj + zkF = Fxi+Fyj +Fzk 则

  4.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若力F作用在Oxy 平面内,即Fz≡0,z≡0 则 MO(F) = r×F= (Fxy – Fyx)k 力F对O点之矩总是沿着z轴方向,可用代数量来表示 MO(F) = Mz(F) = ±Fh = ±2△OAB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一般规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Theoretical Mechanics

  5. 3.1 力矩 3.1.2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在与轴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对轴与该平面交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它的正负号则由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 即 当力与轴平行(Fxy = 0)或相交时(h = 0),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Theoretical Mechanics

  6. 3.1 力矩 3.1.3 力矩关系定理 力矩关系定理:力对点之矩在过该点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之矩。 力F对O点之矩、力F对通过 O点的z轴之矩的大小分别为 式中为两三角形平面之间的夹角,即MO(F)与z轴之夹角。 Theoretical Mechanics

  7. 3.1 力矩 3.1.3 力矩关系定理 设过任一点O之直角坐标轴为x、y、z,

  8. 3.1 力矩 3.1.4 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对一点(或轴)之矩等于这两个分力对同一点(或轴)之矩的矢量和(或代数和)。 MO(FR) = MO(F1) + MO(F2) Mz(FR) = Mz(F1) + Mz(F2) Theoretical Mechanics

  9. 3.1 力矩 例题 例3-1求力 F对三坐标轴的矩。 已知A、B两点位置如图,单位 为cm;F=30N。 解:

  10. 3.1 力矩 例题 例3-2 求力 P在三轴上的投影和对三轴的矩。 解:

  11. 3.1 力矩 例题 例3-3 如图所示,长方体棱长为a、b、c,力F沿BD,求力F对AC之矩。 解:

  12. 3.1 力矩 例题 例3-3 求F对A点的矩。 解一:应用合力矩定理 解二:由定义

  13.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两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称为力偶臂。 力偶是一种基本力学量,力偶对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14. 设rBA和rAB分别表示图中的矢径 和 ,矢量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转向和作用面方位。因此可用一矢量 表示;用 的模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的指向按右手法则表示力偶的转向; 的作用线与力偶作用面的法线方位相同。如图所示。 称为力偶矩矢 。 M = rBA×F = rAB×F  称为力偶(F, F)的力偶矩矢量简称为力偶矩矢。 Theoretical Mechanics

  15.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特例:力偶矩在平面问题中视为代数量,记为M, M = ±Fd 正负号分别由力偶的转向决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平面力偶对任一点的力矩: Theoretical Mechanics

  16.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在图中空间任取一点O,则A、B两点的矢径,用rA、rB表示, rBA = rA – rB。 力偶对O点之矩 MO(F,F ') = MO (F) + MO (F ') = rA×F + rB×F ' = (rA – rB)×F = rBA×F ∴MO (F, F')=M Theoretical Mechanics

  17.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 (1)力偶矩矢量M与矩心的选择无关,因而是一个自由矢量; (2)决定力偶矩矢的三要素为:力偶矩的大小、力偶作用面的方位及力偶的转向; (3)因为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在保持这一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空间任意移动力偶矩矢量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称为力偶的等效性。 Theoretical Mechanics

  18. 3.2 力偶 3.2.2 力偶的性质 力偶的性质 力偶是具有特殊关系的力组成的力系,虽然力偶中每个力仍具有一般的力的性质,但作为一个整体又有它本身的特性,现归纳如下: 性质1:力偶无合力,即力偶不能简与一个力等效。 性质2:力偶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和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性质3:力偶中两力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性质4:力偶矩矢相等的两力偶等效。 性质5:力偶作用平面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行移动,而不改变原力偶对刚体的效应。

  19. 3.3 力偶系的合成 设刚体上作用力偶矩矢M1、M2、…、Mn,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将各力偶矩矢平移至图(b)中的任一点A,力偶系合成结果为一合力偶。 Theoretical Mechanics

  20. 3.3 力偶系的合成 其力偶矩M等于各力偶矩的矢量和: 合力偶矩矢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对于平面力偶系M1、M2、…、Mn,合成结果为该力偶系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力偶,合力偶矩M为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Theoretical Mechanics

  21. 因为: 所以: 3.4 力偶系的平衡 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合力偶矩矢等于零。 即 上式即为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22. 3.4 力偶系的平衡 特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上式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23.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1:求图示简支梁的支座反力。 解:以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解之得:

  24.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2:如图杆AB上有一导槽,套在杆CD上的销子E上,在两杆上各有一力偶作用。已知 ,若杆重和摩擦不计,求机构平衡时 应为 多大。 解:先以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再以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于是得:

  25.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3:系统如图,AB杆上作用矩为M的力偶,设AC=2R,R为轮C的半径,各物体的重量及摩擦不计。求绳子的拉力和铰A对AB杆的约束反力及地面对轮C的反力。 解:先以AB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几何关系: 所以:

  26.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再以轮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建立如图坐标。 其中: 解之得: 讨论:本题亦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