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607 Views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三章 力偶系. 主讲教师 黄 璟. 返回总目录. 第三章 力偶系. 目录. § 3 -1 力 矩 § 3-2 力 偶 § 3-3 力偶系的合成 § 3-4 力偶系的平衡.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力 F 对 O 点之矩 : 矢径 r 与力 F 的矢积. 即 M O ( F ) = r × F. 其大小为.
E N D
第一篇 静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第三章 力偶系 主讲教师 黄 璟 返回总目录
第三章 力偶系 目录 § 3-1力 矩 § 3-2 力 偶 § 3-3 力偶系的合成 § 3-4 力偶系的平衡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力F 对O点之矩:矢径 r 与力F 的矢积 即 MO(F) = r×F 其大小为 在直角坐标系Oxyz中 r = xi + yj + zkF = Fxi+Fyj +Fzk 则
3.1 力矩 3.1.1 力对点之矩 若力F作用在Oxy 平面内,即Fz≡0,z≡0 则 MO(F) = r×F= (Fxy – Fyx)k 力F对O点之矩总是沿着z轴方向,可用代数量来表示 MO(F) = Mz(F) = ±Fh = ±2△OAB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一般规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Theoretical Mechanics
3.1 力矩 3.1.2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在与轴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对轴与该平面交点之矩。 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它的正负号则由右手螺旋规则来确定。 即 当力与轴平行(Fxy = 0)或相交时(h = 0),力对轴之矩等于零。 Theoretical Mechanics
3.1 力矩 3.1.3 力矩关系定理 力矩关系定理:力对点之矩在过该点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之矩。 力F对O点之矩、力F对通过 O点的z轴之矩的大小分别为 式中为两三角形平面之间的夹角,即MO(F)与z轴之夹角。 Theoretical Mechanics
3.1 力矩 3.1.3 力矩关系定理 设过任一点O之直角坐标轴为x、y、z,
3.1 力矩 3.1.4 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对一点(或轴)之矩等于这两个分力对同一点(或轴)之矩的矢量和(或代数和)。 MO(FR) = MO(F1) + MO(F2) Mz(FR) = Mz(F1) + Mz(F2) Theoretical Mechanics
3.1 力矩 例题 例3-1求力 F对三坐标轴的矩。 已知A、B两点位置如图,单位 为cm;F=30N。 解:
3.1 力矩 例题 例3-2 求力 P在三轴上的投影和对三轴的矩。 解:
3.1 力矩 例题 例3-3 如图所示,长方体棱长为a、b、c,力F沿BD,求力F对AC之矩。 解:
3.1 力矩 例题 例3-3 求F对A点的矩。 解一:应用合力矩定理 解二:由定义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两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称为力偶臂。 力偶是一种基本力学量,力偶对刚体产生转动效应.
设rBA和rAB分别表示图中的矢径 和 ,矢量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转向和作用面方位。因此可用一矢量 表示;用 的模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的指向按右手法则表示力偶的转向; 的作用线与力偶作用面的法线方位相同。如图所示。 称为力偶矩矢 。 M = rBA×F = rAB×F 称为力偶(F, F)的力偶矩矢量简称为力偶矩矢。 Theoretical Mechanics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特例:力偶矩在平面问题中视为代数量,记为M, M = ±Fd 正负号分别由力偶的转向决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平面力偶对任一点的力矩: Theoretical Mechanics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在图中空间任取一点O,则A、B两点的矢径,用rA、rB表示, rBA = rA – rB。 力偶对O点之矩 MO(F,F ') = MO (F) + MO (F ') = rA×F + rB×F ' = (rA – rB)×F = rBA×F ∴MO (F, F')=M Theoretical Mechanics
3.2 力偶 3.2.1 力偶的概念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决定于力偶矩矢。 (1)力偶矩矢量M与矩心的选择无关,因而是一个自由矢量; (2)决定力偶矩矢的三要素为:力偶矩的大小、力偶作用面的方位及力偶的转向; (3)因为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在保持这一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空间任意移动力偶矩矢量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称为力偶的等效性。 Theoretical Mechanics
3.2 力偶 3.2.2 力偶的性质 力偶的性质 力偶是具有特殊关系的力组成的力系,虽然力偶中每个力仍具有一般的力的性质,但作为一个整体又有它本身的特性,现归纳如下: 性质1:力偶无合力,即力偶不能简与一个力等效。 性质2:力偶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和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性质3:力偶中两力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性质4:力偶矩矢相等的两力偶等效。 性质5:力偶作用平面可以在同一刚体内平行移动,而不改变原力偶对刚体的效应。
3.3 力偶系的合成 设刚体上作用力偶矩矢M1、M2、…、Mn,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将各力偶矩矢平移至图(b)中的任一点A,力偶系合成结果为一合力偶。 Theoretical Mechanics
3.3 力偶系的合成 其力偶矩M等于各力偶矩的矢量和: 合力偶矩矢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对于平面力偶系M1、M2、…、Mn,合成结果为该力偶系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力偶,合力偶矩M为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Theoretical Mechanics
因为: 所以: 3.4 力偶系的平衡 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合力偶矩矢等于零。 即 上式即为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3.4 力偶系的平衡 特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上式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1:求图示简支梁的支座反力。 解:以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解之得: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2:如图杆AB上有一导槽,套在杆CD上的销子E上,在两杆上各有一力偶作用。已知 ,若杆重和摩擦不计,求机构平衡时 应为 多大。 解:先以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再以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于是得: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例3:系统如图,AB杆上作用矩为M的力偶,设AC=2R,R为轮C的半径,各物体的重量及摩擦不计。求绳子的拉力和铰A对AB杆的约束反力及地面对轮C的反力。 解:先以AB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几何关系: 所以:
3.4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 再以轮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建立如图坐标。 其中: 解之得: 讨论:本题亦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