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723 Views
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 于志晶. 2011 年 11 月 · 重庆. 汇报内容. 一、选题与说明 二、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选题与说明. (一) 背 景.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 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背景. 中高职协调发展是重大课题 学会决定作为专题调研立项. 责成期刊委组成课题组调研 2011 年 4 月 —2011 年 10 月初步完成. (二)目的.
E N D
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 于志晶 2011年11月 ·重庆
汇报内容 一、选题与说明 二、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选题与说明 (一)背 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背景 中高职协调发展是重大课题 学会决定作为专题调研立项 责成期刊委组成课题组调研 2011年4月—2011年10月初步完成
(二)目的 • 了解职教体系建设与协调发展的动因 • 了解职教主体对协调发展认知及意愿 • 了解目前存在问题、挑战和发展方向 •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三)预设 •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 实现中高职协调是职教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 • 保持中高职合理结构是实现协调的重要内容 • 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是实现协调的关键环节
(五)方法 • 问卷(发放10230张,回收8267张) • 访谈(访谈93人次;开座谈会32次) • 文献(82种报刊、6000篇论文及资料) • 比较(8个国家和31个省(区、直辖市))
(六)样本 • 区域: 吉林、上海、浙江、河南、广西和重庆 • 学校: 高职28所、中职71所、普通初中9所、普通 高中15所 • 人员: 26位行管人员、24位专家学者、20名企业 负责人、12000名学生、640名学生家长、 306名教师和96名学校负责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1.国家政策分析 样本:1985年以来中央文件关于职教体系建设表述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1.国家政策分析 (1)强度递增、诉求渐强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1.国家政策分析 (2)目标明确、与时俱进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1.国家政策分析 (3)强调结构、突出协调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1)我国近30年来人均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2)同等发展水平时期的典型国家职教体系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2)同等发展水平时期的典型国家职教体系建设情况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3)其他社会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4)10年来“两会”代表委员讨论中提及 “体系、协调”的频次、语义强度统计(不完全)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4)10年来“两会”代表委员讨论中提及 “体系、协调”的频次、语义强度统计(不完全)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2.社会动力分析 • 工业化程度越高对体系建设的要求越强烈 • 从协调着手实现融通符合已有的经验模式 • 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制约着体系建设和协调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3.协调内涵分析 (1)对《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近3年 发表的有关论文做计词法统计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3.协调内涵分析 (2)对各地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 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内容进行关键词统计
(一)关于动力及内涵 3.协调内涵分析 • 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实现衔接、结构协调、统筹发展 • 中高职之间不衔接是当前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最主要的障碍 • 对比国际经验,中高职协调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衔接和结构平衡
(二)关于结构问题 1.社会需求分析 (1)中、高等技能人才需求比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数据计算得出
(二)关于结构问题 1.社会需求分析 (2)中、高等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数据计算得出
(二)关于结构问题 1.社会需求分析 • 社会对中等技能人才的需求大于对高等技能 • 人才的需求,约为比例2︰1 • 对中等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减少趋势,对高等 • 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增加趋势 • 如不考虑已有人才存量,中高等职业教育人 • 才培养规模应对应这一趋势
(二)关于结构问题 2.中高职在校生规模比变化分析 (1)全国中高职在校生规模比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二)关于结构问题 2.中高职在校生规模比变化分析 (2)六省区中高职在校生规模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二)关于结构问题 2.中高职在校生规模比变化分析 • 在结构上呈现出中职规模与高职规模之比趋向需求 • 结构一致的良性态势 • 上海浙江呈现中职规模与高职规模之比减少趋势, •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 • 吉林、河南、广西、重庆等地与之相反,表现出明 • 显的地区发展规定性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1)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人口结构进入变化期 资料来源:《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003)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2)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同度 5省区9所普通初中学生对选择职业学校的意愿调查(问卷)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2)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同度 5省区9所普通初中学生不选择职业学校的原因调查(问卷)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2)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同度 5省区5所普通高中学生对选择高职学校的意愿调查(问卷)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2)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同度 5省区5所普通高中学生不选择高职学校的原因调查(问卷)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3)64名中职校长对未来生源的预期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3)26名高职校长对未来生源的预期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4)案例:2010年某省C、G县初中毕业生流向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4)案例:2010年某省职业学校资源情况 全省中职学校316所,校均规模710人(全国1572人) 全省技工学校132所,校均规模327人(全国1352人) 全省高职院校19所,校均规模3848人 (全国7601人)
(二)关于结构问题 3.保持规模比例面临挑战 • 适龄人口减少使职校在生源竞争上的弱势化更加突出 •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低认同度将加剧职教规模的脆弱性 • 农村是职教主要生源地但又是职业教育最为薄弱环节 • 调整结构布局提高集约性是保证职教规模的紧迫任务
(三)关于衔接问题 1.中职生升学意愿 (1)分地区统计的中职学生升学意愿 经济发达就业环境好会对升学愿望产生负向影响
(三)关于衔接问题 1.中职生升学意愿 (2)不同家庭收入中职学生升学意愿 家庭收入较低学生有较强升学愿望,且有矛盾性
(三)关于衔接问题 1.中职生升学意愿 (3)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升学意愿 女生对升学的态度更为积极
(三)关于衔接问题 1.中职生升学意愿 (4)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升学意愿 农林类和来自农村学生有更强升学愿望
(三)关于衔接问题 2.中职生升学顾虑与预期 文化基础弱是中职生升学的一大障碍
(三)关于衔接问题 2.中职生升学顾虑与预期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升学相融合是普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