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90 Views
环境化学课程报告. POPs 之多卤代有机污染物. 小组成员 环工 0802 : 王 晶 李彦莹 熊天煜 娄昀璟 孙宇良. 卤代有机污染物. 背景介绍. F: CFC, HCFC, PFOS/PFOA Cl: PCBs , PCDEs , PCNs, PCTs, CP, Br: PBBs, PBDEs , TBBPA. 卤化物性质. 背景介绍. 阻燃 易溶解 反应活性高. 多数为环境荷尔蒙物质 致癌 其他 精神心理危害. 阻燃剂. 背景介绍.
E N D
环境化学课程报告 POPs 之多卤代有机污染物 小组成员 环工0802:王 晶 李彦莹 熊天煜 娄昀璟 孙宇良
卤代有机污染物 背景介绍 • F: CFC, HCFC, PFOS/PFOA • Cl: PCBs, PCDEs, PCNs, PCTs, CP, • Br: PBBs, PBDEs, TBBPA
卤化物性质 背景介绍 • 阻燃 • 易溶解 • 反应活性高 • 多数为环境荷尔蒙物质 • 致癌 • 其他 精神心理危害
阻燃剂 背景介绍 阻燃剂是指那些添加到聚合物中, 能够防止或减缓燃烧的化学品 。 阻燃剂主要分类:无机物、有机磷酸酯、氯代和溴代有机物。 包括: 多溴二苯醚(PBDEs) 多溴联苯( PBBs) 四溴双酚A 氯化石蜡
阻燃机理 背景介绍 主要阻燃机理: 通过受热产生卤化氢,除去燃烧过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中止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主要用于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簿膜、纺织品涂层、电线绝缘层等材料中, 加入量从5%到30% 不等。
知名公司对卤化物的限制 背景介绍 APPLE • 溴不超过900ppm • 氯不超过900ppm • 两者相加不超过1500ppm DELL • 溴不超过1000ppm • 氯不超过1000ppm
PCBs 来源 结构
PCBs 毒性 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及各种脏器中对肝微粒体酶有诱导作用。
PBDEs 来源 主要为阻燃剂 结构
PBDEs 毒性 化学稳定性和脂溶性高,可沿食物链富集。由于PBDEs 和PCDEs 与T3/T4 的结构相似性, 它们可干扰人类的内分泌系统。
PCDEs 来源 氯酚和氯代苯氧乙酸的副产品 结构
PCDEs 毒性 PCDEs 通过燃烧或者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可能转变为剧毒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CDFs)和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 PCDDs)
PFOS/PFOA 来源 表面防污处理剂、灭火剂、纸质包装袋表面处理 结构
PFOS/PFOA 毒性 脂肪酸转移和代谢、细胞膜功能障碍、细胞内微粒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甲状腺素合成量减少等毒性反应。
mono- 一 • di- 二 • Well, I constructed a compound of mono-dichlorides and poly-dichlorides that were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excessive heat mechanical stress. • 咳,我构建了单二氯化合物和聚二氯化合物的混合物以能抵挡过热的机械应力。 英语角
tri- 三 • N-nitro-2, 4, 6-Trichloroaniline was synthesized from aniline with acetyl nitrate as nitrating agent. • 以苯胺为原料 ,以乙酰硝酸酯为硝化剂 ,合成了N 硝基 2 ,4 ,6 三氯苯胺。 • tetra- 四 • tetrachlorophenol 四氯苯酚 • tetrabromomethane 四溴甲烷 英语角
penta- 五 • relating to or containing bromine (especially pentavalent bromine). • 关于或包含溴(特别是五价溴)。 • hexa- 六 • hexachlorocyclohexane 六六六 • hexachlorobenzene 六氯代苯 英语角
hepta- 七 • octa- 八 • nona- 九 • deca- 十 • undecane 十一烷 • dodecane 十二烷 …… …… 英语角
防治措施 禁卤公约
参考文献 Jose´ L. Domingo *.Polychlorinated diphenyl ethers (PCDEs). Environmental levels, toxicity and human exposure 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32 (2006) 121 – 127 邵春岩.中国多氯联苯管理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