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第二讲 1917 年以前中国与沙皇 俄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第二讲 1917 年以前中国与沙皇 俄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中俄曾经不是邻居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 17 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中俄曾经不是邻居。中俄成为邻居完全是近代沙皇俄国大规模领土扩张的结果。 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讲 1917 年以前中国与沙皇 俄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1917年以前中国与沙皇 俄国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2. 中俄曾经不是邻居 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中俄曾经不是邻居。中俄成为邻居完全是近代沙皇俄国大规模领土扩张的结果。 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

  3.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它是由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俄罗斯才通过兼并其他诸侯领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6世纪后期,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通过征服西伯利亚诸汗国,将自己的领地推进到鄂毕河东岸,随即占领了叶尼塞河流域和勒纳河畔,并在勒纳河中游建立了雅库茨克城堡。由此,俄罗斯领土逐渐接近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从历史上看,俄罗斯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它是由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俄罗斯才通过兼并其他诸侯领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6世纪后期,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通过征服西伯利亚诸汗国,将自己的领地推进到鄂毕河东岸,随即占领了叶尼塞河流域和勒纳河畔,并在勒纳河中游建立了雅库茨克城堡。由此,俄罗斯领土逐渐接近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4. 16世纪末叶以前,中俄两国只有一些间接的联系。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的100多年间,中俄两国首先以武力方式,其次以外交方式进行了频繁的直接接触,终于确立了中俄外交关系的基本框架。随之而来的是中俄政治、经贸关系和文化关系近100年的全面发展。16世纪末叶以前,中俄两国只有一些间接的联系。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的100多年间,中俄两国首先以武力方式,其次以外交方式进行了频繁的直接接触,终于确立了中俄外交关系的基本框架。随之而来的是中俄政治、经贸关系和文化关系近100年的全面发展。

  5.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50多年间,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趋缓。只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才使中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全面了解中俄两国早期关系的历史,既有助于了解19世纪中叶以后中俄关系的曲折发展,也有助于理解中俄关系的现状并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趋势。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50多年间,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趋缓。只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才使中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全面了解中俄两国早期关系的历史,既有助于了解19世纪中叶以后中俄关系的曲折发展,也有助于理解中俄关系的现状并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趋势。

  6. 一、中俄两国的早期接触 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这种联系是由当时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来实现的,这时古老的中国与新兴的俄罗斯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由于蒙古人既占领了当时的中国,也占领了当时的俄罗斯,所以,“在蒙古人的铁蹄下,中俄之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架起了间接交往的桥梁。

  7. 由于这一“桥梁”作用,一是“中俄双方的人员往来开始出现”,如在蒙古人西征对外中,有汉人医生和歌女随从;大批被蒙古人掳掠到东方的俄罗斯军士被安置在中国北方从事屯垦。二是“中俄之间的商务关系开始萌发”。三是“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产生”。由于这一“桥梁”作用,一是“中俄双方的人员往来开始出现”,如在蒙古人西征对外中,有汉人医生和歌女随从;大批被蒙古人掳掠到东方的俄罗斯军士被安置在中国北方从事屯垦。二是“中俄之间的商务关系开始萌发”。三是“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产生”。

  8. 尽管如此,这时的中俄双方仍没有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因为双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明确的国家认同,在蒙古统治者看来,中国和俄罗斯不过是一个统治制度下的两块地域。尽管如此,这时的中俄双方仍没有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因为双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明确的国家认同,在蒙古统治者看来,中国和俄罗斯不过是一个统治制度下的两块地域。

  9. 上述中俄之间的联系由于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而中断。那时,取代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明朝与蒙古人金帐汗国统治下的莫斯科公国之间的关系处于隔绝的状态之中。上述中俄之间的联系由于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而中断。那时,取代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明朝与蒙古人金帐汗国统治下的莫斯科公国之间的关系处于隔绝的状态之中。

  10. 直到两百年后的16世纪下半叶,沙俄的军队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后,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才与“截然不同于西部和中部西伯利亚游牧民族的邻邦中国,面对面地相遇了”。这时,新建立不久的沙皇俄国已经将中国作为一个他们力求与之建立联系的国家了。直到两百年后的16世纪下半叶,沙俄的军队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后,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才与“截然不同于西部和中部西伯利亚游牧民族的邻邦中国,面对面地相遇了”。这时,新建立不久的沙皇俄国已经将中国作为一个他们力求与之建立联系的国家了。

  11. 大约在17世纪初,沙皇俄国的武装分子在向东扩张的途中最早遇见了中国的蒙古族牧民,即当时属于中国的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族牧民。17世纪40年代,沙俄武装分子抵达太平洋沿岸时又于中国所属的黑龙江流域诸民族发生了直接接触。大约在17世纪初,沙皇俄国的武装分子在向东扩张的途中最早遇见了中国的蒙古族牧民,即当时属于中国的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族牧民。17世纪40年代,沙俄武装分子抵达太平洋沿岸时又于中国所属的黑龙江流域诸民族发生了直接接触。

  12. 沙皇俄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与中国的接触方式有武力的也有外交性质的。总的来看,是以武力方式为主,以外交方式为辅。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沙俄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吞并和占领中国北部地区的领土,在一定时期也有重要的商业和贸易目标。而中国的目标则仅仅是为了保住已有领土不受侵犯,有时甚至不惜以割让领土为代价,以保住国内安宁和边境的稳定。沙皇俄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与中国的接触方式有武力的也有外交性质的。总的来看,是以武力方式为主,以外交方式为辅。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沙俄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吞并和占领中国北部地区的领土,在一定时期也有重要的商业和贸易目标。而中国的目标则仅仅是为了保住已有领土不受侵犯,有时甚至不惜以割让领土为代价,以保住国内安宁和边境的稳定。

  13. 据记载,中国和俄罗斯最早的官方来往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1618年。这年9月,俄罗斯西伯利亚首府托博尔斯克派出的一个哥萨克使团到达北京,其主要代表人物叫彼特林。尽管该使团既无国书,有无贡品,明朝政府还是将其作为来自俄罗斯的第一个使团,并给予适当的外交礼遇,万历皇帝还回复了国书。据记载,中国和俄罗斯最早的官方来往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1618年。这年9月,俄罗斯西伯利亚首府托博尔斯克派出的一个哥萨克使团到达北京,其主要代表人物叫彼特林。尽管该使团既无国书,有无贡品,明朝政府还是将其作为来自俄罗斯的第一个使团,并给予适当的外交礼遇,万历皇帝还回复了国书。

  14. 彼特林把国书带回了莫斯科,但由于没有人懂中文,万历皇帝的国书没有被阅读。尽管这次交往对两国关系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被认为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第一次正式官方往来。如果把这次接触认为是中俄关系开始的话,那迄今中俄关系的历史也不到400年。彼特林把国书带回了莫斯科,但由于没有人懂中文,万历皇帝的国书没有被阅读。尽管这次交往对两国关系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被认为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第一次正式官方往来。如果把这次接触认为是中俄关系开始的话,那迄今中俄关系的历史也不到400年。

  15. 二、中俄外交关系的形成 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沙俄武装分子趁中国内乱(明清政权更替),相继在中国北部的喀尔喀蒙古地区和东北部的黑龙江地区进行了武装扩张行动,与这一地区的中国政府和边民发生了一系列武装冲突。

  16. 这一时期在继续扩张的同时,沙俄辅之以必要的外交行动。1654年,沙俄政府第一次派出的携带国书的巴伊科夫使团抵达北京。但俄使团这次出使北京也不成功,因为该使团对中俄两国在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正在发生的武装冲突这一紧要问题置若罔闻。这一时期在继续扩张的同时,沙俄辅之以必要的外交行动。1654年,沙俄政府第一次派出的携带国书的巴伊科夫使团抵达北京。但俄使团这次出使北京也不成功,因为该使团对中俄两国在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正在发生的武装冲突这一紧要问题置若罔闻。

  17. 在随后的20多年间,沙俄政府又几次向清政府派出外交使团,但其兴趣都是如何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而不愿解决两国的划界问题。这些使团以对待落后民族的傲慢心态来对待中国,其行为举止粗蛮无礼,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使团对于中国清政府极为关注的边境冲突只字不提,无意解决。在随后的20多年间,沙俄政府又几次向清政府派出外交使团,但其兴趣都是如何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而不愿解决两国的划界问题。这些使团以对待落后民族的傲慢心态来对待中国,其行为举止粗蛮无礼,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使团对于中国清政府极为关注的边境冲突只字不提,无意解决。

  18. 17世纪80年代,康熙皇帝亲临东北,直接部署军力准备抗击沙俄的武力扩张。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终于迫使沙俄政府坐下来与清政府一起商谈在外交上解决东北的纷争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署《尼布楚条约》。条约主要是解决中俄东段边境划界问题,同时也有允许两国人民“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等方面的内容。17世纪80年代,康熙皇帝亲临东北,直接部署军力准备抗击沙俄的武力扩张。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终于迫使沙俄政府坐下来与清政府一起商谈在外交上解决东北的纷争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正式签署《尼布楚条约》。条约主要是解决中俄东段边境划界问题,同时也有允许两国人民“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等方面的内容。

  19.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东段边界稳定了170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为沙俄的进一步扩张所打破。然而,《尼布楚条约》没有解决中国北部蒙古地区与沙俄新征服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划界问题。条约签订后,沙俄政府又几次派出外交使团,其兴趣仍是如何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而不愿解决北部的划界问题。《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东段边界稳定了170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为沙俄的进一步扩张所打破。然而,《尼布楚条约》没有解决中国北部蒙古地区与沙俄新征服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划界问题。条约签订后,沙俄政府又几次派出外交使团,其兴趣仍是如何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而不愿解决北部的划界问题。

  20. 直到清政府平定沙俄支持下的噶尔丹叛乱,基本稳定了北部边疆,而且针对沙俄继续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领土的蚕食,于18世纪20年代中断了与沙俄的贸易关系后,才迫使沙俄政府再次坐下来,与清政府商谈中俄中断边境的划界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和发展贸易关系等问题。直到清政府平定沙俄支持下的噶尔丹叛乱,基本稳定了北部边疆,而且针对沙俄继续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领土的蚕食,于18世纪20年代中断了与沙俄的贸易关系后,才迫使沙俄政府再次坐下来,与清政府商谈中俄中断边境的划界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和发展贸易关系等问题。

  21. 这次商谈的成果就是1727年双方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和1728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钱一条约主要是解决了中俄中段边境划界问题,从此使中段边境稳定了100多年。后一条约则是关于两国之间的政治、贸易、边界、宗教和文化关系的总条约。以上这些条约的签订,确立了中俄两国早期外交关系的基本框架和行为准则。这次商谈的成果就是1727年双方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和1728年签订的《恰克图条约》。钱一条约主要是解决了中俄中段边境划界问题,从此使中段边境稳定了100多年。后一条约则是关于两国之间的政治、贸易、边界、宗教和文化关系的总条约。以上这些条约的签订,确立了中俄两国早期外交关系的基本框架和行为准则。

  22. 三、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 的几个条约精神的指导下,中俄两国关系获得了较长时期的稳步发展。在这些条约签订之前,中国在与俄国的交往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长达100多年的早期接触中,无论是武力接触,还是外交接触,俄国都处于主动地位,多次派出使团出使北京。

  23. 但是,在这100多年间,仅有一次中国的官方使团出使俄国,而且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俄国政府探讨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而是为了劝说已移居俄境内的中国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返归中国。而且该使团只是途径俄新征服的西伯利亚地区,其出使的终点是已移居俄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但是,在这100多年间,仅有一次中国的官方使团出使俄国,而且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与俄国政府探讨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而是为了劝说已移居俄境内的中国厄鲁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返归中国。而且该使团只是途径俄新征服的西伯利亚地区,其出使的终点是已移居俄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

  24. 在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正式确立的总条约《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后的第二年,中国中央政府就主动派出了官方使团正式出访俄国。1729年6月,清政府理藩院根据两国新近确立的外交方式致函俄国枢密院,说明将派遣使臣前往俄国朝廷和土尔扈特部,祝贺俄新皇帝继承皇位。在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正式确立的总条约《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后的第二年,中国中央政府就主动派出了官方使团正式出访俄国。1729年6月,清政府理藩院根据两国新近确立的外交方式致函俄国枢密院,说明将派遣使臣前往俄国朝廷和土尔扈特部,祝贺俄新皇帝继承皇位。

  25. 中国连续派遣使团赴俄主要是为了争取支持中国平叛和稳定中国边疆。在《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解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过程中及之后,俄国频繁派出商队来华,以发展对华贸易。中国连续派遣使团赴俄主要是为了争取支持中国平叛和稳定中国边疆。在《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解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过程中及之后,俄国频繁派出商队来华,以发展对华贸易。

  26. 正如俄国的一位学者在19世纪70年代所写的文章中指出的:“二百多年以来,同中国通商一直是俄政府所关注的问题,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在中国的所有交往中,从1653年巴伊科夫使团起直到最近的伊犁条约为止,我国始终把通商的问题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从中国这个邻国身上,我们除了可以得到领土方面的好处外,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更大的利益。”正如俄国的一位学者在19世纪70年代所写的文章中指出的:“二百多年以来,同中国通商一直是俄政府所关注的问题,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在中国的所有交往中,从1653年巴伊科夫使团起直到最近的伊犁条约为止,我国始终把通商的问题放在首位,这是因为从中国这个邻国身上,我们除了可以得到领土方面的好处外,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更大的利益。”

  27. 与中俄政治和经贸关系同步发展的还有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在一开始是通过传教的方式来实现的。他们在北京等地建立东正教堂,并通过教堂的传教活动,传播俄国文化。俄国通过传教活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得到清政府的较大支持,如在北京建立的“圣索非亚教堂”就是在清政府办理俄事大臣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与中俄政治和经贸关系同步发展的还有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在一开始是通过传教的方式来实现的。他们在北京等地建立东正教堂,并通过教堂的传教活动,传播俄国文化。俄国通过传教活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得到清政府的较大支持,如在北京建立的“圣索非亚教堂”就是在清政府办理俄事大臣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

  28. 教徒的生活和教堂的建立必然带来俄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一批俄国汉学家的产生。《恰克图条约》规定,俄国还可随教士团每次派遣4名学生到北京学习汉语,并居于“俄馆”(即教堂)。这些来华的教士和随团部分学生有的还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比较著名的如第九届传教士团修士大司祭比丘林。他在华几十年间翻译和编写了几十种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著作。教徒的生活和教堂的建立必然带来俄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一批俄国汉学家的产生。《恰克图条约》规定,俄国还可随教士团每次派遣4名学生到北京学习汉语,并居于“俄馆”(即教堂)。这些来华的教士和随团部分学生有的还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比较著名的如第九届传教士团修士大司祭比丘林。他在华几十年间翻译和编写了几十种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著作。

  29. 与此同时,中国清朝政府为培养俄语翻译人才,在理藩院设俄罗斯馆,又选八旗官学生24人入馆学习,课程主要是俄语,另外还有蒙、藏、拉丁语等课程,五年考试一次,考中一、二等者予八、九品官。与此同时,中国清朝政府为培养俄语翻译人才,在理藩院设俄罗斯馆,又选八旗官学生24人入馆学习,课程主要是俄语,另外还有蒙、藏、拉丁语等课程,五年考试一次,考中一、二等者予八、九品官。

  30. 四、中俄关系中的问题 18世纪中叶以后,中俄之间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随着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而趋缓。 在政治关系方面,从1730年代开始,俄国政府屡次提议两国互派使节来往,但清政府对此不感兴趣。在经贸关系方面,中俄贸易从18世纪开始就不平衡。中俄之间的贸易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特别的好处,而对俄国来说则是好处多多。

  31. 18世纪中叶之前,中俄贸易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是两国官方之间的贸易。到1755年,北京的贸易中心地位终于结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清政府对发展与俄国的贸易不感兴趣。18世纪中叶之前,中俄贸易的中心在北京,主要是两国官方之间的贸易。到1755年,北京的贸易中心地位终于结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清政府对发展与俄国的贸易不感兴趣。

  32. 过去,清政府为实现平定国内叛乱和稳定边防的需要,对中俄贸易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政策,但由于中国内部没有促进和刺激贸易发展的内在机制,只是由于政治需要,所以在对俄贸易中往往做的是赔本的买卖。18世纪中期,在最重解决了准噶尔的叛乱问题后,中国的对俄贸易方针就转趋强硬。过去,清政府为实现平定国内叛乱和稳定边防的需要,对中俄贸易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政策,但由于中国内部没有促进和刺激贸易发展的内在机制,只是由于政治需要,所以在对俄贸易中往往做的是赔本的买卖。18世纪中期,在最重解决了准噶尔的叛乱问题后,中国的对俄贸易方针就转趋强硬。

  33. 尽管中俄之间在北京的官方贸易中止后,中俄之间的边境贸易还在继续发展着,但中国方面却很少关心两国贸易的发展,政府并不把对外贸易当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统治者眼里,恰克图互市只是对俄国人的格外施恩,是怀柔俄人、安定边陲的政治手段,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对于俄国无所需求”。因此,他们不仅不鼓励中国商人赴边境贸易,而且一旦两国在边境地区因越界渔猎、引渡逃犯等事发生冲突时,便关闭恰克图贸易。尽管中俄之间在北京的官方贸易中止后,中俄之间的边境贸易还在继续发展着,但中国方面却很少关心两国贸易的发展,政府并不把对外贸易当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统治者眼里,恰克图互市只是对俄国人的格外施恩,是怀柔俄人、安定边陲的政治手段,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对于俄国无所需求”。因此,他们不仅不鼓励中国商人赴边境贸易,而且一旦两国在边境地区因越界渔猎、引渡逃犯等事发生冲突时,便关闭恰克图贸易。

  34. 界务交涉是中俄关系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中段和西段边界问题基本解决,但仍存在东段边界乌第河未定界的归属问题。中国方面不断提出划定乌第河未定界地区,但俄方出于永久占领这一地区的目的,甚至还想占领《尼布楚条约》已经规定且为《恰克图条约》所确认属于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因而始终不愿与中国划定此处边界。

  35. 五、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 在这一时期,中俄之间是一种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俄罗斯处于赤裸裸的侵略者和胁迫者的地位,其后果则是中国以割让大片领土和丧失主权完整为代价换取了同俄罗斯的不稳定的和平。

  36. 吞并中亚:17世纪初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草原各汗国,到19世纪最终完成对中亚三个汗国的吞并:浩罕、布哈拉和希瓦。吞并中亚:17世纪初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草原各汗国,到19世纪最终完成对中亚三个汗国的吞并:浩罕、布哈拉和希瓦。 • 17世纪沙俄不断向东扩张,遇到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国的抗击。1685—1686年的雅克萨之战及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中俄两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面对。

  37. 中方缮写的《尼布楚条约》拉丁文本

  38. 尽管中国清政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并通过和平谈判、缔结条约确定了与俄罗斯“永敦睦谊”的关系,但却“盛世割地”,将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以西(包括贝加尔湖和尼布楚)的大片土地(24万平方公里)让予俄国。但“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尽管中国清政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并通过和平谈判、缔结条约确定了与俄罗斯“永敦睦谊”的关系,但却“盛世割地”,将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以西(包括贝加尔湖和尼布楚)的大片土地(24万平方公里)让予俄国。但“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 此后,中国版的“以土地换和平”的悲剧一再上演,沙俄通过不断的军事入侵迫使中国清政府一再割让土地,以换取条约上的“永久和平”和“永远和好”。

  39. 1727年的《布连斯奇条约》和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包括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由沙毕纳伊岭起至额尔古纳河为止,期间在迤北一带者归俄国;在迤南一带者,归中国。”1727年的《布连斯奇条约》和1728年的《恰克图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包括贝加尔湖以西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约1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由沙毕纳伊岭起至额尔古纳河为止,期间在迤北一带者归俄国;在迤南一带者,归中国。” • 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1871的《伊犁条约》及此后的5个勘界议定书更使中国丧失了约157万平方公里领土。

  40. 此外,俄罗斯还公然使用武力吞并了大片条约明确规定为中国领土的地区(1789年吞并库页岛,7.64万平方公里;1895年与英国瓜分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1万多平方公里;1898年强租旅行顺、大连,3800平方公里;1900年吞并江东六十四屯;1914年占领并于1944年正式吞并唐努乌梁海地区,17万平方公里;1929年抢占黑瞎子岛等地,350多平方公里;1924年策动外蒙古独立并于1945年迫使中国政府予以承认,144万平方公里)。此外,俄罗斯还公然使用武力吞并了大片条约明确规定为中国领土的地区(1789年吞并库页岛,7.64万平方公里;1895年与英国瓜分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1万多平方公里;1898年强租旅行顺、大连,3800平方公里;1900年吞并江东六十四屯;1914年占领并于1944年正式吞并唐努乌梁海地区,17万平方公里;1929年抢占黑瞎子岛等地,350多平方公里;1924年策动外蒙古独立并于1945年迫使中国政府予以承认,144万平方公里)。

  41. 1858年《瑷晖条约》、《天津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末租旅大、划长城以北新疆 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期间,策划外蒙古独立

  42. 六、俄罗斯学者对这段历史的论述 • 俄罗斯的俄中关系史学界长期以来对俄中关系的历史沿革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在不同历史时期相继出版了一批专题著作。 • 一些著作对沙俄的侵略行径大肆颂扬,将哥萨克武装分子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骚扰和侵略辩称为“开发”与“探险”。

  43. 一些著作认为沙皇俄国是在中国清政府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而且条约签订期间中俄双方对当时的地理概念并不十分清楚。正是以该理论为依据,相当一部分著作认为,沙俄政府在19世纪中叶后以武力逼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割让领土的条约,是俄国收回失地的平等条约。 • 也有一些著作比较客观、公正,承认沙俄侵略中国的事实。

  44. 当前,俄罗斯学者已不再公开否认《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对中国的侵略性质,但他们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因为《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的,俄国失去了既有的领土,所以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收复“失地” 是理所应当的。 •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部分俄罗斯民众对谈及沙俄侵华的言语非常反感。

  45. 七、经验教训 ●国力不可不强。 ●隐忍不可过度。 ●利益不可放弃。 ●头脑不可死板。(割与租) ●外交需要灵活。(利用矛盾、借力打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