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68 Views
奧利佛 · 薩克斯 ( Oliver Sacks 1933 年 7 月 9 日 b ). 英國 倫敦 著名腦神經學家。他根據他對病人的觀察,而寫了好幾本暢鍚書。他側重於跟隨 19 世紀傳統的「臨床軼事」,文學風格式的非正式病歷。他最喜愛的例子為 盧力亞 著作的 記憶大師的心靈 。 他在 牛津大學 王后學院 學醫,後到 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神經科實踐, 1965 年 移居 紐約 ,從醫並教書。他在 愛因斯坦醫學院 擔任臨床腦神經教授、 紐約大學醫學院 擔任腦神經科客座教授及為 安貧小姊妹會 擔任顧問腦神經專家。
E N D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1933年7月9日b) • 英國倫敦著名腦神經學家。他根據他對病人的觀察,而寫了好幾本暢鍚書。他側重於跟隨19世紀傳統的「臨床軼事」,文學風格式的非正式病歷。他最喜愛的例子為盧力亞著作的記憶大師的心靈。 • 他在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學醫,後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科實踐,1965年移居紐約,從醫並教書。他在愛因斯坦醫學院擔任臨床腦神經教授、紐約大學醫學院擔任腦神經科客座教授及為安貧小姊妹會擔任顧問腦神經專家。 • 薩克斯只在他的病例中記述少量的臨床數據,主要集中在病人的經歷上(其中一個病例為他本人)。其中許多病例均無法治愈或接近無法醫治,但病人會以不同方式改變他們的病情。 • 他最著名的著作——"睡人"(Awakenings,後來改編為同名電影無語問蒼天)講述了他在多名1920年代的昏睡病嗜眠性腦炎病人身上試用新葯左旋多巴的經歷。這同樣是英國電視連續劇Discovery首集的主題。 • 他的另一本書描述柏金遜症的各種影響以及杜雷特症的個案。《錯把帽子當太太的人》是描述一位視覺辨識不能癥狀的人(此病例是1987年麥可·尼曼創作的歌劇的主題),《火星上的人類學家》是關於天寶·格蘭丁(一位高功能自閉症的教授)的描述。薩克斯的著作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21種語言。
奧利佛·薩克斯作品列表 • 《偏頭痛》(Migraine) (1970年) • 《睡人》(Awakenings) (1973年) • 《單腳站立》(A leg to stand on) (1984年) (薩克斯在一場意外後無法控制自己雙腳的經歷) • 《錯把帽子當太太的人》 (1985年);孫秀惠譯 (1996年),台北:天下文化。 • 《看得見的聲音》 (1989年) (Deaf culture and sign language) •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Anthropologist on Mars) (1995年) • 《色盲島》(The Island of the colorblind) (1997年) (一個島嶼社群上的先天性完全色盲) • 《鎢絲舅舅─少年奧立佛.薩克斯的化學愛戀》(2001年) • Oaxaca Journal (2002年)
作者介紹 • 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生於英國倫敦,目前為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神經科教授。 • 出版作品有《睡人》、《單腳站立》、《看見聲音》,以及《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腦袋裡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等書。 • 個人網站:www.oliversacks.com
內容簡介 • 本書呈現七個腦神經異常者的生命故事。他們或有視覺、記憶、認知、感知等方面的問題。 • 第一章 失去色彩的畫家(全色盲) • 第二章 最後的嬉痞(腦傷) • 第三章 外科醫生的空闊人生(杜瑞德氏症) • 第四章 重見光明的弔詭(復明後的困境) • 第五章 夢中景致(顳葉癲癇症) • 第六章 孤絕的天才(高功能的自閉症) • 第七章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亞斯伯格症)
色彩知覺的重要 • 失去色彩的畫家 • 失憶 • 對於自己出車禍 • 失讀(五天) • 「…拿起報告一看,他卻什麼也看不懂。他看見大小不同的字體,個個清晰無比,但看起來卻像希臘字母或是希伯來文。….」 • 喪失色彩知覺 • 彩色變灰白
視網膜 • 視網膜在眼睛後方,含有可以回應光線的細胞。在視網膜中有兩種光受體:桿細胞與錐細胞。 • 桿細胞對光線的明暗變化、形態與移動特別敏感。桿細胞對色彩的視覺並不在行。 • 不過在黑暗房間中,我們主要使用了桿細胞,所以變得有些像「色盲」。在視網膜周邊桿細胞比視錐細胞多出許多。
視錐細胞用來辨別色彩。 • 不過視錐細胞只能在明亮光線下才能發揮作用。 • 色盲的人是因為視網膜中缺少了某種視錐細胞,或者某種視椎細胞特別脆弱的緣故。一般的人口比例中有8%男性0.5%的女性是色盲。
畫布,居然是灰灰,白白或是黑色的。 • 他的畫---曾經充滿了聯想,感情與意義—如今看來,竟是那麼的陌生,而且沒有任何意義。 • 直到這一刻,一股莫大的失落感向他襲捲而來。他這一生都是個畫家,而今連他的藝術也變得毫無意義,….」
色彩的基本特性 • 功能︰ • 可促進知覺組織(如圖形背景分離)而有助於生存,如「採水果」 • 採莓果是一件困難的事,我通常得用手指在葉子間摸索,根據形狀才能知道我摸到莓果了…….Knut Nordby(一位色盲的視覺科學家)
Tanaka et al. (2001)正確顏色的水果較容易辨認 • 「…他發覺食物令人作嘔,因為每樣食物看來都灰灰的,死死的,他必須閉上眼睛才吃得下去。但這也沒多大幫助,因為他心中一顆蕃茄的形象,就像他眼中看見的一樣漆黑。….他轉而只吃黑色與白色的食物…至少看起來比較正常…」
最後的嬉痞 他的視線越來越模糊。 他變的安靜,常處於一種恍惚狀態,但臉上卻帶著一抹奇異的微笑。 他們將方格雷帶回紐約,入院檢查。檢查發現,他的腦中長了一個大的腦瘤(位於腦中線上,並破壞了腦下垂體和視神經交叉的視覺神經傳導路徑)。 腦瘤的體積非常的大,除了擴展到「額葉」外,還長到後方的顳葉和下方的間腦。
最後的嬉痞--手術後發生的事: 方格雷對1970年以後的記憶都沒有了,對於1968到69年的是,他只記得一部份。 他無法學習新的訊息。例如,和他說故事,然後請他重複這個故事,他會將故事說的越來越亂,並做出許多故事中沒有的聯想。五分鐘內,他所說的故事已經和原來的故事完全不同了。
最後的嬉痞 3.方格雷雖然不記得新學得的訊息,但是這些訊息卻會影響他的行為。 例如,雖然方格雷顯得好像不記得他父親已經過世了,但是他的許多行為顯示他知道他父親的過世。以前每到週末過感恩節時,方格雷都很高興,因為可以回家;但他卻在也不想回家了。 他以前的睡眠狀態很好,現在卻常常半夜起來在房間內摸索著走幾小時。如果別人問他在幹什麼,他會說「我掉了一樣當西。我正在找一樣東西」。但是他卻說不出他在找什麼東西。
外科醫師的空闊人生 • 杜瑞德氏症,簡稱「杜氏症」。是一種神經學疾患,以動作抽搐(motor tics)和發音抽搐(vocal tics)為主要症狀,患童有50%的機會同時有注意力缺陷或過動的問題,另有50%的機會發展出強迫性症狀。 • 杜氏症的發生率相當高,1000名男童中會有一位,女童的發病率較低,約為男童的三分之一,依此估算,我國目前學齡兒童中約有4000名兒童受到杜氏症的困擾,亦即,幾乎每所學校都會有杜氏症的個案。
外科醫師的空闊人生 • 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了杜氏症,其症狀常合併著身、心及各種適應、學習的症狀,杜氏症患童經常被認為有鬼神附身、或罹患精神病,或品性惡劣、存心搗蛋。 • 可能併發的症狀: • 過動症 • 強迫症 • 侵略性 • 自我傷害的行為 • 睡眠異常
妥瑞氏症的主要成因 • 可能某個異常基因改變了腦部使用神經傳導物質的方式 • 遺傳 • 人的行為受到生物-心理-社會多層次的交互影響,因此要瞭解患童和環境的互動型態,我們才能做確定診斷,提供適當的特教介入方式。
補充 • 一號區域受傷:可能造成左眼失明。 • 二號區域受傷:左邊視學神經部份受損。 • 三號區域受傷:交叉視覺神經受到傷害。 • 四號與五號區域受傷:視神經道或由側邊彎道到皮質之間的纖維道受傷,都會引發失明。在這個例子上是右眼失明。
重見光明的弔詭 • 案例一替一位天生失明的男童割除白內障 • 復明後卻沒有距離概念 • 也不瞭解空間和尺寸 • 不懂兩度空間的東西怎麼代表實體 • 只有在視覺與觸覺經驗合併在一起之後,才能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案例二 • 維吉剛割除白內障後看的到顏色與動作,但動作與顏色全模糊地混雜在一起 • 看的見物件和形狀卻認不出來 • 是網膜中央黃斑部(負責盯住目標)沒有作用,只靠黃斑周圍的區域看世界 • 最大的難處是同時看到所有的東西,對過去透過觸覺逐次感受一切的盲人極不習慣
仍要靠觸覺才能完全代替、表達視覺 • 有的人因為無法忍受看的見卻又不能像常人般用眼,還有社會期待的完全康復,反而更希望回到失明的日子 • 維吉後來二度失明,可能是因為肺炎時大腦缺氧的關係,也可能是原先是網膜就很脆弱,無法抵擋任何波長的光線所致
夢中景致 • 梅法蘭(Franco Magnani)素有「記憶畫家」之稱。他所有的畫作皆以已離開三十多年的故鄉龐帝托為主題。也許基於對故鄉的思念吧,從離開故鄉後,他每天都作著無比逼真的夢。
夢中景致 • 龐帝托的一切都如此鮮明浮現在他眼前,他甚至可以聽到教堂傳來的陣陣鐘聲,聞到雨後青青的草香。最後,就算他醒來,那如夢似幻的感覺仍存在,龐帝托佔據著他的心靈。於是,他以朝聖者的心為龐帝托作畫,並藉此實現他對母親的承諾:我將為你重建龐帝托。
顳葉癲癇症(TLE) • 顳葉癲癇症Temporal Lobe Epilepsy,此病症會令人產生幻覺。 • 有些病人發作時,會有強烈的宗教感受。沒有癲癇發作時,病人會相當關心宗教和道德的問題。也可能會永久改變病人的個性,使他們在癲癇沒有發作時,也與別人不同。
顳葉癲癇症(TLE) • 可能產生下列狀況; • 對宗教、宇宙和道德議題感興趣 • 過度書寫症 • 性慾減低 • 侵略性 • 注意小細節的部份
孤絕的天才 • 史帝芬(Stephen Wiltshire)對於藝術有著與生具來的天賦。他能在數秒之內將所見的畫面完整的複製下來。但他是個自閉兒。
孤絕的天才 • 他被鎖在內心深處的象牙塔中,無法與人進行情感的交流。然而,在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下,他漸漸懂得如何藉由藝術走出那封閉的世界,並以另一種角度,有意義的重新省視這世界。
高功能自閉症(HFA) • 屬於自閉症的一種,會有以下症狀: • 對於特並事情特殊的興趣或天賦(Savant) • 語言無法流暢的表達 • 肢體動作沒有問題 • 在社會關係的發展上有的障礙 • 有強迫性的行為 • 容易感到焦慮、思想固執 • 學校的鑑定系統忽略高功能自閉症者的孩子,而將其誤判為學習障礙或情緒困擾。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 天寶(Temple Grandin)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她有絕佳的專注力和視覺想像能力,她幾乎能了解每隻動物的內心感受,並賦予無比的同情心。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 她對於「人」的感情世界卻一翹不通。她必須像研究另一個星球的生物般來研究人類,因此,她自嘲自己是「火星上的人類學家」。
亞斯柏格症 • 亞斯柏格症有很多特徵和自閉症雷同,其不同處在於,亞斯柏格症沒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 • 自閉症兒童如果到了五歲有發展出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其歸類為亞斯柏格症。 • 最大問題是社交互動障礙,無法理解或是敏察團體的情境或規範,而且容易與他人出現社交衝突。
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柏格症 • 一般而言,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的差異性很小,常被稱為自閉症的延續或是變異的自閉症。因此,有些亞斯柏格症,也常被誤認為是自閉症,但其和自閉症之間仍存在著差異性。
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柏格症 • 試者用以下幾點比較 • 語文智商 • 語文流暢度 • 動作協調 • 社會情緒
參考資料 • http://myweb.scu.edu.tw/ •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retina_c.html •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vispath_c.html •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000710505 • http://www1.nttu.edu.tw/ts/%A4%BA%AB%D8%B8%EA%AE%C6/newpage5-5.htm • http://general.daleweb.org/ • http://140.112.62.203/genpsy/
參考資料 • http://www.francomagnani.com/ • http://www.ntuaa.ntu.edu.tw/talk961027.htm • http://www.koreus.com/video/stephen-wiltshire.html • http://tw.myblog.yahoo.com/jw!X.C6lHuBR0_SNCAegtaFGA--/article?mid=83 • http://www.daleweb.org/se/at/at9.htm • http://www.autism.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