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530 Views
病 案 李某,女, 30 岁, 2003 年 12 月 2 日初诊。 主诉: 月经周期提前 5 个月。 现病史: 患者近 5 个月来月经每次均提前八、九天来潮,末次月经( LMP ) 11 月 29 日,至今未净,现色淡、质稀、无血块,伴头晕、肢倦、神疲、纳差,面色萎黄。曾于 11 月中行盆腔 B 超检查未发现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妇科检查: 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内有少量淡红色血液,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包块,无压痛。. 月 经 先 期. 目的要求: 掌握 : 月经先期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E N D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现病史:患者近5个月来月经每次均提前八、九天来潮,末次月经(LMP)11月29日,至今未净,现色淡、质稀、无血块,伴头晕、肢倦、神疲、纳差,面色萎黄。曾于11月中行盆腔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内有少量淡红色血液,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包块,无压痛。
月 经 先 期 目的要求: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辨证论治。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又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 联系:相当于西医学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型功血中的黄体不健); 盆腔炎所致的子宫出血。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气虚和血热 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 血热--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气虚:脾气虚-心脾两虚 肾气虚 血热:阳盛血热 阴虚血热 肝郁血热。
气虚: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 (1)脾气虚 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思虑过极 脾伤中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或脾虚及心,心脾两虚,统摄无权
(2)肾气虚 年少肾气未充 或多产房劳,或久病伤肾 或绝经前肾气渐衰 肾气虚弱,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
2、血热:阳盛血热、 阴虚血热、肝郁血热。(1)阳盛血热 素体阳盛、 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 或感受热邪 热伤冲任、子宫,迫血下行
(2)阴虚血热 素体阴虚,失血伤阴,久病阴亏, 多产房劳,耗伤精血 阴液亏损,虚热内生 热伏冲任,血海不宁
(3)肝郁血热 素体抑郁,情志内伤, 肝气郁结,郁久化热 热伤冲任,迫血下行
诊断 1、病史:血热病史,情志内伤史,盆腔炎及 慢性疾病病史2、临床表现: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连续2个周期以上。 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经过多。3、检查:妇检:无器质性病变或有盆腔炎体征。辅助检查:BBT、月经来潮12小时内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经间期出血: 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表现为透明粘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持续数小时或2-7天自行停止。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着重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辨其实、虚、热。 治疗原则:重在调整月经周期, 使之恢复正常—或补或清
1、脾气虚 妇科证候:经行提前,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 全身证候:脾气虚证候。 典型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 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 药: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人参 黄芪 白术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当归 陈皮 随证加减: 1.经量过多-- 2.脾肾两虚-- 3.心脾两虚--
2、肾气虚 妇科证候:周期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 全身证候:肾气虚证候。 舌 脉: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 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方 药:固阴煎或归肾丸。 人参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菟丝子 五味子 远志 炙甘草 随证加减: 1.经量过多-- 2.腰痛甚-- 3.夜尿频多--
3、阳盛血热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全身证候:阳盛实热证候。舌 脉: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治 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 药:清经散。(清经散凉血调经,丹地芍熟蒿柏苓。) 黄柏 青蒿 丹皮 地骨皮 熟地 白芍 茯苓随证加减:1.经量过多--2.血热兼气虚--3.血热夹瘀--
4、阴虚血热妇科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全身证候:阴虚血热证候。舌 脉:舌红,苔少,脉细数。治 法:养阴清热调经。方 药:两地汤。 (两地胶芍麦玄参,养阴清热又调经) 地骨皮 生地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随证加减:1.兼经量过多--2.阴虚阳亢--3.
5、肝郁血热妇科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全身证候:肝郁血热证候。舌 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 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 药:丹栀逍遥散。丹皮 栀子 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煨姜 薄荷随证加减:1.兼经量过多--2.经行不畅--3. 胸胁胀痛--
转归预后 • 预防及调摄 • 结语 1.概念—周期缩短,经行频发。 2.证型—虚证(脾气虚、肾气虚)、 热证(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 3.清经散与两地汤对比。
经早气虚补脾肾 血热虚证用两地 实证阳盛清经散 肝郁逍遥加丹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