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likes | 986 Views
免疫性溶贫 Immune Hemolytic Anemia. 一、定义. 由于 RBC 表面有特异性抗体,损害 RBC 能量代谢和功能,使其存活期缩短进而破坏引起的贫血。. 属 II 型过敏反应,是由于红细胞本身抗原与外来抗原(包括如药物等的半抗原)结合,与相应的抗体(大多是 IgG 或 IgM) 作用后,在有或无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红细胞的聚集和溶解而发生溶血 吸附有抗体的红细胞也可通过脾或肝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破坏. 二、病因学分类. 同种免疫 自身免疫 药物免疫.
E N D
一、定义 • 由于RBC表面有特异性抗体,损害RBC能量代谢和功能,使其存活期缩短进而破坏引起的贫血。
属II型过敏反应,是由于红细胞本身抗原与外来抗原(包括如药物等的半抗原)结合,与相应的抗体(大多是IgG或IgM)作用后,在有或无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红细胞的聚集和溶解而发生溶血属II型过敏反应,是由于红细胞本身抗原与外来抗原(包括如药物等的半抗原)结合,与相应的抗体(大多是IgG或IgM)作用后,在有或无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红细胞的聚集和溶解而发生溶血 • 吸附有抗体的红细胞也可通过脾或肝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破坏
二、病因学分类 • 同种免疫 • 自身免疫 • 药物免疫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 人群中年发病率为1/8000,自婴儿至老年都可发病,多在40岁以上。 • 家族中类似发病者罕见。
一、自身抗体产生机理 1.抗原变异 •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药物、微生物等) 与红细胞膜作用,使其抗原性改变,或 暴露出隐蔽抗原,或使原来的半抗原变 为全抗原。
2.免疫细胞异常 • 免疫系统本身的改变极易改变抗体的性质。 • B细胞直接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 辅助T细胞(Th)功能异常,可能由于T细 胞数量的改变或T细胞特定亚群的活化。
3. 交叉抗体学说 • 某些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的某些抗原可能与人红细胞膜抗原有共同或类似的抗原决定簇,机体产生的针对这些外来物质的抗体,同时与自身红细胞发生反应
4.机体免疫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5.隔离抗原释放 6. 遗传因素:同一家族中数人患AIHA或类似自 身免疫病
二、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机理 (1)自身抗体的分类 • 温抗体是IgG或IgG+补体(C),或单独补体(C) • 冷凝集素是IgM • 冷溶血素是IgG
(2)温抗体IgG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数量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2)温抗体IgG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数量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 • 只有当每个红细胞膜结合的IgG量达到80~120个分子时,直接Coombs试验(抗人体球蛋白试验 Coombs’test)才呈现阳性反应 • 红细胞结合IgG的量是溶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红细胞寿命负相关而与网织红细胞正相关。
(3)冷凝集素IgM • 在低于32℃温度下与红细胞结合并激活补体,但多数停留在C3b阶段 • 少数经过经典反应最终形成攻膜复合物(C5b-9)破坏红细胞膜,导致隐性血管内溶血
(4)冷溶血素(又称双相溶血素,D-L抗体) • 属7SIgG • 在低于15℃下补体存在时与红细胞结合,温度升高至37℃时,在补体作用下发生血管内溶血
补体被激活的经典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C5-9(红细胞膜 损坏溶解) C1 C1 C9 C2 C8 C4b2a C567 C4 C3 C3b C4b2a3b C7 C6 C5a C5b
三、造成溶血的场所 • 多数为血管外,仅补体攻击型为血管内。
四、筛选试验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1.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GT) 测RBC表面结合的抗体(更重要,价值高) 受检者RBC悬液+等量抗人球蛋白试剂 低速离心后观察凝集否 37℃,15min
如病人RBC膜上有IgG型抗体或C3d抗体则出现凝集反应(+)如病人RBC膜上有IgG型抗体或C3d抗体则出现凝集反应(+) • 抗人球蛋白试剂内有抗IgG抗体,抗C3d抗体(抗抗体) • 阳性反应条件:结合在RBC膜上自身抗体分子数过少致假阴性。
2. 间接(IAGT): • 测游离特异的抗体(先使RBC致敏,再与抗人球蛋白血清结合)
(二)冷凝集素测定 • 应将受检血清对倍稀释10~12管(1:1024以上)再做冷凝集素测定。
正常值:<1:32 • 意义: >1:32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1:1000)、病毒感染(传单)(<1:1000)、淋巴瘤、CLL、疟疾、黑热病。
(三)冷热溶血试验 ( Donath-Landstainer ) 0~4ºC冰水 待测血清+正常人同型红细胞 新鲜豚鼠血清(补体) 30min 37ºC 2h 溶血,即D-L(+)
(四)酸溶血试验(Ham`s test) • 特异性高,是国内外公认的PNH确诊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 特异性敏感性均不如Ham`s,仅做筛选。 •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复合蛇毒) 敏感性,灵敏度高于Ham`s,特异性不如Ham`s 。
五、应用 (一)自身免疫性溶贫(AIHA) 1.温抗体型(WAIHA) • 原发性多为女性,年龄不限 • 临床表现除溶血性贫血(血管外溶血为主)外,无特殊症状。半数有脾肿大,1/3有黄疸及肝大,伴BPC减少(Evans 综合征) • 继发性AIHA常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 继发于儿童病毒感染,传单、CLL、NHL、HD、CMV感染,HIV感染,SLE,类风关,硬皮病,甲状腺病,肿瘤(胸腺瘤,MM),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溃结。
实验室特点: 网织红增加; 外周血多见球形RBC,幼红细胞; Coombs 直接试验(+)抗IgG、C3(+)为主, 间接试验可为阳性或阴性 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且能 被ATP纠正。
诊断 • 近4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如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考虑为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如Coombs试验阴性,但临床表现较符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切脾有效,除外其他溶血贫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诊断Coombs阴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冷抗体型 (1) 冷凝集素综合征(CAS/CAD) • 临床表现:以中老年患者为多,寒冷环境有耳廓、鼻尖、手指发绀,但一经加温即见消失。除贫血和黄疸外,其他体征很少。
外周血中无红细胞畸形及大小不一,可有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反复发作者有含铁血黄素尿外周血中无红细胞畸形及大小不一,可有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反复发作者有含铁血黄素尿 • 冷凝集素测定,抗体几乎均为IgM型,4℃效价可高至1:1000甚至1:16000 • Coombs直接试验(+)几乎均为C3型(抗IgM型/C3型) • 冷凝集素阳性效价较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冷凝集素综合征
(2)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 • 临床表现:遇冷后回到温暖环境发作血红蛋白尿 ,表现为寒冷发热(体温可高达40℃ ),全身无力及腰背痛。随后即有血红蛋白尿,多数持续几小时、偶有几天者 • 主要为血管内溶血
发作时贫血严重,进展迅速,外周血液有红细胞大小不一及畸形,并有球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嗜碱性点彩细胞及幼红细胞出现发作时贫血严重,进展迅速,外周血液有红细胞大小不一及畸形,并有球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嗜碱性点彩细胞及幼红细胞出现 • 反复发作有含铁血黄素尿 • Coombs直接试验(+)为C3型 • 有双相溶血素(Donath-Landsteiner抗体),冷热溶血试验(+)(D-L test)
鉴别诊断 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部分病例外周血球形红细胞增多,而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为遗传性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Coombs试验阴性;(2)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和药物性免疫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虽也呈阳性反应,但前者有输血史或是新生儿溶血病,经输血血清学检查可鉴别,后者有服药史,停药物一段时间即可恢复
2.冷凝集素综合征(CAS) • 雷诺症:本病与雷诺症均可见“手足紫绀”,但前者以遇冷部位为著,溶血相关症状较突出、后者多为对称性,有向心性和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注意与PNH、冷凝集素病、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相鉴别(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注意与PNH、冷凝集素病、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