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54 Views
2007 年 7 月 压力系统论 与 危机干预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第一部分 压力系统的失衡 心理危机是多因素系统的失衡. 老 总. ?. 部分骨干. 交谈. 无果. 执著. 考核获低分. 关系密切. 压力感. 副总. 抱怨. 调岗. 讽刺. 部分员工. 妻子. 新同事. 一、心理危机往往是系统的问题 (举例 1 ). 习惯 脾气. 伤人冲动 焦虑 失眠 强颜欢笑. “ 严格”管理. 身体差. 肠癌 8 年. 高血压、 st 压低. 认识消极. ?. 推及自己.
E N D
2007年7月 压力系统论与危机干预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第一部分 压力系统的失衡 心理危机是多因素系统的失衡
老 总 ? 部分骨干 交谈 无果 执著 考核获低分 关系密切 压力感 副总 抱怨 调岗 讽刺 部分员工 妻子 新同事 一、心理危机往往是系统的问题 (举例1) 习惯 脾气 伤人冲动 焦虑 失眠 强颜欢笑 “严格”管理
身体差 肠癌8年 高血压、 st压低 认识消极 ? 推及自己 平时不注意 患者 反复检查 主观症状 反复地想 不敢动 同事突发心梗 人际差、 活动少 性格认真 过去工作好 (举例2)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关系不错 养母 母 朋友 女友 男友 婚前曾反对 新找对象说闲话 离婚2年 女 31 男 33 目前争房、女 4年前的用工 关系不错 女儿 7 (举例3) “杀了他” 工作影响 抑郁 焦虑
二、压力系统涉及的因素 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压力系统 健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自然生物 心身反应 性别年龄
压力系统模型基本法则: (近期研究生对此做了实证研究) 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的压力系统之中) 因素的互动(多因素之间互为因果,且易成良性或恶性循环) 动态的平衡(系统的动态平衡即是适应和健康) 认知的作用(认知因素在系统失衡中的关键作用) 人格的作用(人格因素在系统失衡中的核心作用)
(躯体反应)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认知评价 压力反应 应对方式 三、心理危机的系统模型 (心理反应) 焦虑 悲伤 恐惧 生活事件 绝望 愤怒 后果 攻击 自杀 (行为反应) 回避 失助 退化
第二部分 压力系统的评估 心理问题需要从多层次、多因素进行系统的判断
一、压力系统评估层次 第一层次:压力表现 第二层次:生活事件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等 第三层次:人格 (心理反应) 压力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人 格 (躯体反应)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二、压力系统评估方法 晤谈 调查 量表 测验 实验 (心理反应) 心身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人 格 (心身反应)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晤谈与观察: 避免自己平时习惯化的“前因-后果”思维逻辑(想当然) 从压力多因素系统、多角度去掌握当事人的“系统问题”
调查和座谈: 避免亲友、旁观者习惯化的简单“前因-后果”结论(多种说法) 分主次、分先后、有层次地了解有关“系统因素”
计算机评估(条件允许时): 例 2——
第三部分 危机干预策略 原则上从多层次、多因素进行干预
一、压力系统论指导下的干预层次 (一)心理教育 心理指导 (二)心理治疗 (三)对症处理 (心理反应) 心身反应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认知评价 人 格 (躯体反应) 应对方式 (行为反应)
(一)、心理教育与心理指导策略(在压力系统论框架下)(一)、心理教育与心理指导策略(在压力系统论框架下) 应激源控制 认知改变 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指导 社会支持 个性教育
(1)控制应激原 目标——解决、缓冲、回避应激原 主观事件——如:指导不去制造“问题” 客观事件——如:指导或帮助“问题解决” 回避事件——脱离或隔离事件现场
(2)认知改变 目标——改变认知方向 指导“再评价”: 对事件的再认识(文革案例) 必要时帮助挖掘“认知歪曲”: 标准化→自动假设→自动挫败 指导认识调整 :技巧:如“接纳差异→快乐竞争”(见后面案例1) 其它方法: 暗示(失恋案例) 安慰 激励(伤残案例)
(3)社会支持 目标——提供客观支持;改变主观支持 例如: 安排家庭亲友到场 谈心 集体活动 交友
(4)应对指导 目标——增强积极应对;消除消极应对 应激无害化训练,如指导: “回避” 、“否认”、 “升华” 、“幽默”、 “祈祷” 转移注意:如指导“走出去”、音乐 活动:如指导运动锻炼 发泄:如“哭吧”
(5) 人格教育 目标——从人格深层影响方面给予说明和指导 观念方面的问题——价值观、爱情观、人生观等 普遍的求全完美倾向——执著和固执的基础
(二)心理治疗策略(应在延后采用) (在各种心理治疗理论框架下) 来 访 者 咨 询 师 意识层面 知识、逻辑、是非、判断等 咨询过程 心理动力 行为习惯 神经类型 潜能 自动性思维 森田神经质 心理动力 行为习惯 神经类型 潜能 自动性思维 森田神经质 人格层面
(三)心身症状对症策略(通过各种手段缓解压力反应症状)(三)心身症状对症策略(通过各种手段缓解压力反应症状) (1)倾诉、移情 (如“倾听”) (2)松弛、生物反馈 (如放松训练、音乐治疗、生物反馈、催眠) (3)药物 (如合理用药对抗多种症状) (4)自然和生物因素 (如空气 阳光 森林 泥 温泉浴)
第四部分 应用实例 心理压力系统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工作压力所致的干预 二、好友死亡所致的干预 三、婚姻矛盾所致的干预
一、工作压力所致的干预 (举例1) 老 总 习惯 脾气 ?(认知) 无果 (认知) (支持) 部分骨干 交谈 (应对) 执著 (人格) 伤人冲动 焦虑 失眠 强颜欢笑 考核获低分 (事件)(认知) 关系密切 压力感(反应) 副总 “严格”管理 调岗 (认知) (应对) (支持) 抱怨(支持) 讽刺(应对) 部分员工 妻子 新同事
首先实施压力系统模型指导下的晤谈、观察、座谈、评估。首先实施压力系统模型指导下的晤谈、观察、座谈、评估。 讲解各种压力有关因素情况及互相影响规律,促进其自我管理。 压力管理的策略同样是分层次的,但重点是通过认知指导,其中特别是认知改变方面的指导。 必要时,采用心理治疗技术。
二、好友死亡所致的干预 (举例2) 身体差 肠癌8年 高血压、 st压低 认识消极 ? 死亡恐惧 前胸闷 高血压(控制) 推及自己 平时不注意 患者 反复检查 主观症状 反复地想 不敢动 同事突发心梗 人际差、 活动少 性格认真 过去工作好
评估: 评定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做出问题的第一层次的评估,可能符合医学临床诊断(如死亡恐怖、高血压、肠癌术后),或者以临床心理学的现象学做出“问题”诊断(如恐怖、焦虑、性格敏感)。 通过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做出问题的第二层次的评估,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健康观念方面的如求全、敏感倾向,可做出问题的第三层次的评估,以确定人格因素在整个“问题”系统中的作用。
干预: 在系统评估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技术,或者结合使用药物等方法。 其中心理干预更多的是针对上述第二层面问题(往往通过是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和第三层面问题(往往需要心理治疗如认识疗法),而改善第一层面的各种症状,往往是心理干预的最终目标。
养母 朋友 女友 母 男友 三、婚姻矛盾所致的干预 (举例3) 关系不错 婚前曾反对 新找对象说闲话 “杀了他” 工作影响 抑郁 焦虑 离婚2年 女 31 男 33 目前争房、女 4年前的用工 关系不错 女儿 7
婚姻危机指导基本原则: 1.婚姻问题是系统问题。 2. 婚姻需要当事人情感上的“爱”, 但“爱”并不能改变一切差异。还需要双方在各种差异上的“适应” 3.“适应”不是改造对方,也不是忍受,而是接纳差异。也许长期接纳的结果反而部分改变对方或者自己,使婚姻更和谐、更适应。 4.如果这种涉及多因素的“适应”不良,会慢慢地破坏“爱”,最终导致婚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也消失。这是大部分婚姻变质的常态。 (关于婚姻问题的“爱”与“适应”,可用于指导恋爱问题,婚姻问题、离婚后问题、家庭问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生活事件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压力反应 认 知 自动思维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 格 (标准化) 婚姻危机指导演示: 感 受 (幸福吗?) (痛苦吗?) 相“爱” 生气 愤怒 厌恶 冷淡
主 题:压力系统论与危机干预策略 主 讲: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心理学》 8 、7、 5 年制规划教材主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名师奖 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心理压力理论与应用 心理门诊预约电话:(0571)81938393 电子邮箱:jqj@zj.com 个人网站:www.medline.com.cn
生活事件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压力反应 认 知 自动思维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 格 (标准化) 压力系统 感 受 (自我评价) (各种症状) 接纳差异 与 快乐竞争
生活事件 认 知 (自动思维) 人 格 (观念) 压力反应 认 知 自动思维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 格 (标准化) 压力系统 感 受 (自我评价) (各种症状) 接纳差异 与 快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