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66 Views
阿胶 Colla Corii Asini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 Equus asinus Linnaeus 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主产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洗净后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阿胶. 药材呈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 主含多种氨基酸,钾、钠、钙、镁、铁等 20 种金属元素。 阿胶具有提高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促进造血功能,抗辐射、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性平,味甘。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E N D
阿胶 Colla Corii Asini •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 主产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 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洗净后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药材呈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药材呈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
主含多种氨基酸,钾、钠、钙、镁、铁等20种金属元素。主含多种氨基酸,钾、钠、钙、镁、铁等20种金属元素。 • 阿胶具有提高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促进造血功能,抗辐射、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性平,味甘。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病症。
麝 香 Moschus • [来源]为偶蹄目鹿科动物 •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 马麝 M.sifanicus Przewalski • 原麝 M.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动物形态] • 林麝 • 体长70~80cm,体重约10kg。 • 头部较小,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 • 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
全身橄榄褐色,并有橘红色泽。 • 雄麝腹部在脐和阴茎之间有麝香腺呈囊状,略隆起,习称“香囊”。 • 内存麝香。
马麝 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约15kg。成体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颈背部栗色斑块,上有土黄色毛丛形成4~6个斑点排成两行。 • 原麝 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约12kg。通体棕黄褐色或黑褐色。
[产地] • 主产于四川、西藏、贵州、甘肃等省。 • 四川、陕西、安徽等养麝场均已进行家养繁殖。 • 林麝、马麝、原麝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日见减少,禁止滥捕。
[采制] • 麝在3岁以后产香最多,每年8~9月为泌香盛期。 • 取麝分猎麝取香和活体取香两种。 • 野麝捕获后将腺囊连皮割下,将毛剪短,阴干,习称“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
家养麝可直接活体取香,目前多采用快速取香法。家养麝可直接活体取香,目前多采用快速取香法。 • 活体取香后不影响麝的饲养繁殖,并能再生麝香仁,且产量比野生者高。
[性状] 毛壳麝香 • 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 •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 • 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略有弹性,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香囊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香囊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 麝香仁 • 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 • 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
粉末状者习称“散香”,棕褐色或黄棕色,有少量脱落的银皮和细毛。粉末状者习称“散香”,棕褐色或黄棕色,有少量脱落的银皮和细毛。 • 饲养麝的麝香仁多呈颗粒状、短条状或呈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银皮和毛。 •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以当门子多、质柔润、香气浓烈者为佳。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 •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迅速抽出,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不应有纤维等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化学成分] • 主含麝香酮0.9%~3%(香气成分),麝香吡啶,羟基麝香吡啶A、B等大分子环酮。 • 含多种氨基酸、胆甾醇、胆酸、胆甾醇酯等。
[药理作用] • ①抗炎作用 •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④子宫兴奋作用
[功效]性温,味辛。 •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 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风昏迷、经闭、症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疠、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等病症。 • 用量0.03~0.1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附] • 商品麝香仁中常见的掺入物有三类: • 植物类掺入物常有生地、锁阳、荔枝核、树脂、儿茶、淀粉、大豆粉、丁香粉、海金沙等。 • 动物类掺入物常有肉松、肝脏粉末、血块、蛋黄粉、奶粉、奶渣等。
矿物类掺入物常有铁末、砂石、磁石、朱砂、铅粒、玻璃渣等。矿物类掺入物常有铁末、砂石、磁石、朱砂、铅粒、玻璃渣等。 • 毛壳麝香伪品常以麝皮或其它动物的毛皮或者膀胱包缝而成,其鉴别要点为全囊有毛或一面剃去毛但有毛根痕迹,或一面将皮反转,有缝合痕迹。 • 发现香囊过大过满或过于沉重者,尤其要注意检查。
灵猫香 为灵猫科动物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会阴泌香腺的分泌物。 • 其鲜品为蜂蜜样的稠厚液体,黄白色,久置变褐色的软膏状,近嗅带尿臭,远嗅气似麝香,味苦。 • 主要成分为灵猫酮等大环烯酮类化合物,具有类似麝香的香气。
药理作用也相似。能行气止痛。用于治疗扭伤、血肿、肩周炎、咽喉肿痛等症。药理作用也相似。能行气止痛。用于治疗扭伤、血肿、肩周炎、咽喉肿痛等症。 • 人工合成麝香以合成麝香酮(dl-muscone)为主,按规定比例配制而成。 • 经药理试验、理化分析、临床实验证明,与天然麝香的性质和作用近似,并对心绞痛有显著缓解作用。
牛黄 Calculus Bovis •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 • [产地]主产于华北(京牛黄)、东北(东牛黄)、西北(西牛黄)等地。 • 河北省已生产“人工培植牛黄”。销全国各地并出口。
[采制] • 全年均可收集,牛黄多见于瘦弱的病牛,宰牛时仔细检查胆囊、胆管,如发现有硬块即滤去胆汁,小心取出结石。 • 取自胆囊的牛黄习称“胆黄”。 • 取自胆管或肝管的牛黄习称管黄或肝黄。
[性状]天然牛黄 •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等,少数呈管状或碎片。 • 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酥脆。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体轻。质酥脆。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 • 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 管黄 • 多呈短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
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较粗糙,有裂纹。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较粗糙,有裂纹。 • 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 • 以完整、色黄、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经验鉴别法: •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用无色透明的杯子装半杯清水,投入牛黄少许,可见吸水变湿而不变形,水煮沸后,水质色黄清亮为正品。(2)用无色透明的杯子装半杯清水,投入牛黄少许,可见吸水变湿而不变形,水煮沸后,水质色黄清亮为正品。 • 若入水后迅速膨胀而崩解者或水质混浊或有沉淀或漂浮物出现者则为伪品。
(3)用舌尖尝味,味先苦而后转甜,有清凉感直达舌根及喉部,同时无杂味及臭味。(3)用舌尖尝味,味先苦而后转甜,有清凉感直达舌根及喉部,同时无杂味及臭味。 • 若入口纯苦而不转甜,无清凉感,且有它味或腥臭者为伪品。
[化学成分] • 天然牛黄中含胆色素72.0%~76.5%,以胆红素为主;胆甾酸与胆汁酸约10%,如胆酸0.8%~1.8%,去氧胆酸3.3%~4.3%,鹅去氧胆酸等胆甾酸及胆汁酸盐类,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等。 • 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等多种氨基酸及酸性肽类成分。
[理化鉴定] • (1)取粉末少许置试管中,分别加下列试剂3ml,微热,有显色反应: • 甾类反应 加冰醋酸显绿色,冷后小心滴加等容积的硫酸,下层无色,上层绿色,两层相接处显红色环。 • 胆红素 加硫酸显绿色;加硝酸显红色;加氨水显黄褐色。
(2)结合型胆红素 取粉末0.1g,加盐酸1ml及氯仿10ml,振摇混合,氯仿层呈黄褐色。(2)结合型胆红素 取粉末0.1g,加盐酸1ml及氯仿10ml,振摇混合,氯仿层呈黄褐色。 • 取氯仿层,加入氢氧化钡试液5m1,振摇后生成带绿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和沉淀; • 取氯仿层约1ml,加醋酐1ml与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 • (3)薄层色谱
[药理作用] •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作用、抗惊厥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 •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③利胆保肝作用 • ④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肿瘤、镇咳祛痰等作用。
[功效]性凉,味甘。 •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 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病症。 • 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 • 人工合成牛黄 是参考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采用猪、牛的胆红素和胆酸,加无机盐和淀粉等配制而成。 • 本品为土黄色疏松粉末,也有呈不规则球形或块状,质轻,块状者断面无层纹;气微清香,略有腥气,味微甘而苦,入口无清凉感。
水溶液也能“挂甲”。可作天然牛黄的代用品。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水溶液也能“挂甲”。可作天然牛黄的代用品。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 人工培植牛黄 系在牛体胆囊内放入异物(砂石、贝壳碎片、塑料碎片等),再注入易感菌(大肠杆菌液2ml)促使胆囊发炎,造成病理变化而促使胆结石形成。
培植牛黄多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培植牛黄多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 • 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牛黄基本相同。 • 牛黄商品中发现伪品不少,如用黄连、大黄、黄柏、姜黄、鸡蛋黄的粉末、马铃薯或染色淀粉伪造而成,使用显微鉴别和理化方法均易鉴别。
羚羊角 Cornu Saigae Tataricae • 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 • 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野生赛加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已基本绝迹,现用药材主要从俄罗斯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