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2005-2008 施政主軸規劃構想. 光灼華 教授 中山大學教務處. 民國 94 年 03 月 03 日. 中山大學 2005-2008 教育施政主軸構想. 推動教學國際化 — 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促進國際合作之跨國雙聯學制 — 吸引外國留學生、交換生 發展學校特色 — 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 — 水域運動 社會關懷 — 協助弱勢學生強化社會關懷 結論. 推動教學國際化 — 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一 ) 、 計畫目標 : 於四年內結合 主軸課程 、 網路學習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中山大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中山大學 2005-2008 施政主軸規劃構想 光灼華 教授 中山大學教務處 民國94年03月03日

  2. 中山大學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構想 • 推動教學國際化 —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促進國際合作之跨國雙聯學制 —吸引外國留學生、交換生 •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 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水域運動 • 社會關懷—協助弱勢學生強化社會關懷 • 結論

  3. 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一)、計畫目標: 於四年內結合主軸課程、網路學習、 •       自學方案營造有效、活潑、多元的 •       英語學習環境,以逐步提昇本校學 •       生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       本校預期在2007年前,全校學生中 •       高級英檢通過率將達到50%,至 •       2008年則進一步提昇通過率為70%。

  4. 目前本校學生參與全民英檢結果: • (1)92外文系入學新生參加托福模擬考試      (全班人數44人) •       -550分以上4人,佔全班比例9%。 •       -550~549分26人,佔全班比例59%。 •    (2)外文系本學年止,參加並通過全民英檢之 •      人數計70人,佔外文系學生比例25.6%。 •    (3)本學年度在學學生(大學部及研究所,不 •      含在職專班)約6,011人,通過全民英檢 •      學生計435人,比例為7.2%

  5. 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二)、計畫具體實施策略:主軸課程、補充課程、自學語言中心三部份: •   1、主軸課程:由外文系提供分級英語課程,實施要點如下。 •     A、重新規劃基礎英語課程,依能力分級修課: •     由本校語言中心研發模擬試題,對新生施以英語 • 能力分級,並根據成績進行分級教學。基礎英語 • 採用四學期三級方式。第一級相當於全民英檢之 • 中低級,第二級相當於中級,第三級共二學期, • 分別為中高級與高級。學生須修畢第三級課程, • 且成績及格,始完成四學分英語課程之要求。

  6. 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 B、修畢基礎英文課程的學生,若仍未通過全民英檢 • 中高級的初試,則鼓勵該生於修業期限內,繼續 • 參與修習「網路英語自學課程」。 •     C、已通過英檢中高級初試,卻仍有興趣強化口語 • 表達與文字溝通能力的學生,本校也將提供 • 進階的語言強化課程(通識選修課程),使 • 得學生能延伸英語的學習歷程,進而在表達能 • 力上更上層樓。

  7. 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2.輔助課程(網路自學課程):修畢基礎英文但未通過英檢 • 要求者,須參加網路自學課程,在任課教師 • 的帶領下,與其他修課同學共同討論閱讀內容, • 並可透過網路與教師與同學共同交換學習心得。 • 直至通過英檢為止。 •   3.全方位英語環境:本校為協助學生提昇英語程度,擬分年 • 建構活潑、有趣味、貼近年輕閱讀口味的自學 • 英語環境。本校將朝如下方向進行: •       A、成立多媒體自學中心

  8. 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推動教學國際化—建立英檢要求;提高外語能力 •  B、建構網路英語學習環境: •      -採購《校園版空中英語教室》,供全校學生上網學習。 •      -引進《互動英語系列》學習程式,配合「網路英語自 • 學課程」。 •      -全民英檢分級方式,將引進由「空中英語教室」所 • 開發設計的「全民英檢校園網路版」網站以及網路 • 測驗,使學生了解其程度,並提昇其自學動機。 •  

  9.    4.第二外語課程部分,本校也將朝自學與分級分班開課 • 兩部分雙線進行: •       A、採用小班教學:有鑑於語言學習必須採用個別 • 指導與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才能有所成效,故 • 本校的第二外語教學採小班教學的模式。 •       B、採用Tell Me More的學習軟體,建構自學中心第 • 二外語自學的平台,透過反覆演練,來強化學 • 生的基礎語言能力。

  10. 推動教學國際化—促進國際合作雙聯制學程 • (一)、計畫目標: •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   1、 校內設立10個全英文學程 •     2、 校內開設120門全英文授課課程 •     3、 與國際間100所大學締結姊妹校 •     4、 與國際間5所大學合作成立雙聯學制 •      (跨國學位)

  11. 推動教學國際化—促進國際合作雙聯制學程 • (二)、四年整體策略 : •   1、 推動本校各系所教學國際化,開設以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 吸引外籍學生來校就讀。 •   2、 持續推動雙聯學制策略,並開拓合作範圍,呼籲各系所積極 • 參與跨國教學合作計畫。 •   3、 加強與政府機關之各駐外單位聯繫,廣邀國外大學來校參訪 • 並簽訂實質合作教學計畫。 •   4、 積極走訪各國開發合作對象。建立國際化校園,增加在校 • 外籍學者及學生。 •   5、 配合國合處推展中南美友邦國交換生計畫

  12. 推動教學國際化—促進國際合作雙聯制學程 • (三)、2005年重點執行策略 : •  1、 一月份國際交流處策劃組團出訪東南亞,爭取外籍學生。 •   2、 五月份將落實與俄羅斯遠東科技大學合作,首批俄籍研究 • 學者將來台,與本校海洋科學院研究團隊共參技術合作, • 為期三個月。 •   3、 工學院與管理學院將於2005年暑期共同開設一門針對國際 • 姐妹校學生開授之密集英語課程「台灣高科技產業」,由兩 • 院分派教授共同授課。本校將以此課程模式為指標,鼓勵    其他系所合作跨科技開課。

  13. 推動教學國際化—促進國際合作雙聯制學程 •    4、 設定獎勵辦法鼓勵各系所積極開設全英文授課之 • 學程,達成年度目標60課。 •     •     5、 鼓勵各院積極設立英文學程;除現有的管理學院 • ELMBA學程、社會科學院大陸研究所的國際博士學 • 程之外,2005年將開闢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 • 治研究所碩士,以及工學院電機工程系碩士之三個 • 全英文學程。

  14. 推動教學國際化—-吸引外國留學生 (一)、計畫目標: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  1、具外國籍身份攻讀學位之學籍生增加至150名 2. 每學年度來校之國際交換學生增加至120名   (二)、四年整體策略:   1. 加強開設以英語授課之專業課程。 2. 加強聯繫政府機關之駐外單位,宣導本校特色 3. 邀國外大學來校參訪並討論合作教學

  15. 推動教學國際化—-吸引外國留學生 4. 配合單位主管出國訪問或開會 時,積 極開發合作學校, 簽署學 術交換約,增加來校之外籍生及國際交換生。 5. 鼓勵各學院參與國際教學評鑑,取得認證資格,提升本校 教學國際化地位。   (二)、2005重點策略 : 1. 設定獎勵辦法與相關規定,鼓勵各系所積極開設英文授課 之課程,以便來校就讀之外籍學生能享有多元化的課程選 擇,積極招收外籍生。 2. 出訪東南亞,引進外籍學生(含僑生)來校攻讀學位。

  16. 推動教學國際化—-吸引外國留學生 3. 編印英文文宣、網頁,廣泛向國外介紹本校各系所之 教學與研究特色、學生生活與活動、校園環境與自然 風景,以吸引外籍學生來校就讀。 4. 持續與北美、西歐、紐澳之大學維持良好學術合作, 並開拓與東南亞、中歐、東 歐、南非等地區之大學 結盟合作。 5. 編列獎助學金,補助外籍學生來台就讀學位,以及獎勵 成績優良的交換學生。 6. 推動校園行政國際化,各項表格、招牌、說明等均採中, 英雙語標示。

  17.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 (一)、具體目標: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 1、全力支援本校現有因執行卓越計畫衍生的跨校研究中心 •     (a) 南台灣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     (b) 南台灣光電研究中心 •     (c) 奈米材料科學研究中心 •     (d) 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  期能在未來四年內至少有一個中心達亞洲第一之目標。

  18.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    2、建立跨國之亞太知識創新管理中心,成為培育華人 • 企業及亞太企業領導菁英之研究機構 •    3、 與國科會及南部科學園區合作,將本校現有之南區 • 光電卓越中心,擴充為國家光電中心或國家光電實驗室

  19.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二)、四年整體策略 :   1、 學術研究方面 :   (1)配合績效導向,有效運用研發經費 (2)人力資源高質化—引進優秀領導型教授及傑出新進學人 (a) 具領導研究團隊能力的卓越教授。(希五年內將本校講座教授由目前1%, 提昇至8%) (b) 引進具學術專長與研究熱誠之年輕學人。(希五年內將本校助理教授由 目前15%升至21%) (c) 在尊重同仁意願下,鼓勵資深教授發展不同生涯。(希五年內將教授人數 比重將由48%降至36%)   (3)特色研究的深化與推廣:

  20.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4)推展跨校合作機制,將資源作更有效運用。 (5)加強院系及研究中心績效考核 (6) 鼓勵學術研究加強配合措施 (a) 新進教師經費補助:加速研究設備建立,並專注研究教學。 (b) 特色究群計畫補助:鼓勵特色研究群的建立,以追求特色領域之研究卓越。 (c) 研究績優教師補助:對執行之計畫提供儀器經費配合。 (d) 全校性貴重儀器補助:加強資源共享,整合學術資源。 (e) 大型整合型計畫補助:著重校際整合大型研究。 (f) (後)卓越計畫補助:提供卓越計畫之配合款。 (g) 教育部校際整合補助計畫:提供校際整合計畫之配合款。 (h) 學術活動補貼:支援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協助與國外著名學術與研究機構建 立合作關係,並予以經費補助。

  21.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2、 建立亞太知識創新管理中心:   整合校內及校外資源,以研究為導向,結合學術理論研究及實務,朝知識 經濟、電子商務、創新及創意管理等方向,深化華人企業及政府組織個案 研究,強化特色,作跨系所、跨領域、跨校學群合作研究,期望經由團隊 合作運作方式產生綜效。同時,培育具有「創新力、國際觀、倫理心、本 土情」圓融管理領導特質之菁英,成為亞太地區菁英培育之搖籃。 3、 成立國家光電中心或國家光電實驗室: 配合南科光電產業發展擬配合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與成功大學共同爭取成立 國家光電中心或國家光電實驗室

  22.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三)、2005年重點策略 :   1、 學術研究方面: (a) 加強與成大及其他學術機構成立頂尖研究中心進行跨校合作。 (b) 積極補助「校內特色研究群計畫」,藉以提昇本校具競爭力之研究群。 (c)推廣產學合作計畫,加強專利申請與技術授權移轉。 (d) 積極延攬國際知名教授,藉以組成研究團隊提昇學術研究水準。 (e) 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延攬東歐訪問學者。 (g) 增訂「國立中山大學延攬傑出學者辦法」,引進具學術專長、研究熱誠 之年輕學人及具有領導研究團隊能力的卓越教授。 (h) 協助學術單位對外爭取大型計畫。 

  23. 發展學校特色---鼓勵特色領域教學與研究  2、亞太知識創新管理中心: 重點發展策略: (a).創造力開發計畫 (b) 深化亞太管理個案研究 (c) .加強知識經濟與電子商務之整合 (d).建立數位化遠距教學平台 (e).培育亞太領導菁英等方案  3、規劃及爭取光電中心或國家光電實驗室成立

  24. 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水域運動 • (一)、具體目標: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1、 99%學生通過50公尺游泳之檢測 • 2、 99%學生至少學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 • 3、 提升學生參與規律運動人口之比例達70%以上。 • 4、 70%學生每天至少累積30-60分鐘身體活動 • 5、 學生體重肥胖之比例下降至20%以內。 • 6、 推展水域運動,積極規劃帆船、沙灘排(手)球運動課程,增加水域 • 運動人口之比例達50﹪。 • 7、 融合健康教育與體育課程------開設運動與健康相關課程。

  25. 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水域運動 • (二)、四年整體策略 : •  1、定期舉辦學生50公尺游泳會考,畢業前完成測驗。 • 2、推展水域運動風氣,開設相關課程及成立代表隊或社團,如 • 帆船、沙灘排(手)球。 • 3、建立全校師生體適能護照及定期檢測結果公告。 • 4、招選運動績優生、提昇學生體育競賽水平。 • 5、提供良好運動環境、充實改善運動場地設施。 • 6、規劃攀岩、射箭及沙灘運動設施並開設相關課程 • 7、規劃健康與運動諮詢網站。

  26. 強化健康與體育教育---水域運動 • (二)、2005重點策略 : •  1、 培養水域運動之各類人才及辦理各類水域運動教練及裁判 • 講習會,如帆船、水中救生、潛水等。 • 2、 定期辦理體育教學研討會;提升教師體育專業知能。 • 3、 辦理寒暑假體育育樂營。 • 4、 全面辦理師生體適能檢測與體適能相關研習活動。 • 5、 強化學生游泳能力,定期辦理游泳訓練課程。 • 6、 開設帆船課程,沙灘運動課程及攀岩課程。 • 7、 規劃西子灣水域沙灘排球、手球場地及帆船場地。 • 8、規劃攀岩場地,推展攀岩運動、辦理相關研習會及培育教練人才。

  27. 強化社會關懷---協助弱勢學生 • (一)、具體目標: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1、100%有志升學之經濟弱勢學生能順利就學 • 2、加強協助中低收入戶學生辦理就學貸款 • 3、全面實施低收入戶、身心障礙人士及其子女、原住民學生就學 • 費用減免 • 4、建立急難學生救助基金 • 5、實施弱勢學生工讀計劃。 • 6、減少殘障特殊生就學限制並建立輔導機制

  28. 強化社會關懷---協助弱勢學生 • (二)、2005重點策略 : •  1、加強辦理學生就學貸款業務及宣導。 • 2、持續辦理特殊族群學生(低收入戶、原住民、身心障礙人士及 • 其子女、離島)就學減免優待 • 3、加強宣導獎學金網頁系統功能,鼓勵學生使用。 • 4、建構各項就學獎補助資料,方便同學查閱。 • 5、建置就學貸款線上申請機制,方便同學申請,免除學生至行政 • 單位申辦手續之尷尬。 • 6、提撥信保基金。 • 7、建置減免學雜費線上申請系統程式。 • 8、建置特殊族群學生專任導師制

  29. 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 • (一)、具體目標: •  擬於2008年前具體達成 •  1、建置教學績效管控機制 • 2、加強教師教學經驗交流—舉辦教學觀摩與研討會 • 3、提昇教師外語教學能力—補助教師參與國際英語教學研習營 • 4、建立具體傑出教學教師選拔辦法 • 5、實施教學評鑑意見調查。 • 6、建立新進老師教學輔導機制

  30. 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 • (二)、四年整體策略 : •  1、設置教學中心—設計各領域教學意見調查表; • 舉辦教學意見調查與結果分析 • 2、舉行傑出與優秀教學教師選拔—鼓勵優秀教師。 • 3、鼓勵各學院參與相關領域教學之認證。 • 4、招選運動績優生、提昇學生體育競賽水平。 • 5、提供良好數位教學設施與環境 • 6、提供數位教材之製作設備、軟體與技術支援 • 7、規劃建立各領域教學諮詢與資訊網站。 • 8、鼓勵補助教師提出具創意之教學方案

  31. 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教學品質提升--提昇教師教學績效與雙語教學能力 • 9、鼓勵開設符合國際化產業需求之跨領域學程 • 10、發展e化網路學習體系 • 11、支援雙聯學制課程之建置 • 12、設置具競爭力與特色之系所及跨校中心

  32. 結論 發展方向 1. 國際化—提昇國際競爭力 2. 促進資源整合與發展教學與研究特色 3. 開發創新性教學 4. 延緩專業分流,增加跨領域學程 問題: 1. 政策、經費之持續性 2. 法規限制之突破 3. 師生之調適與校內行政體系之配合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