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第二單元 國際衝突

  第二單元 國際衝突. 第一節 戰爭發生的原因. 國家之間利益的衝突是戰爭發生的原因。.   個人層面論戰爭原因. 戰爭突顯決策者理性計算結果 決策者的政府領袖背離理性. 發動戰爭的政治領袖認為如此能夠比和平得到更多的利益。 資訊不當過濾、認知偏差、團體心理 ( 民族主義狂熱,種族仇恨,人性中暴力傾向 ).   國內層次論戰爭原因. 國家或社會特質.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貪婪且具侵略性。 西方國家認為共黨國家意識形態掛帥,講究擴張主義與極權主義特性。.   國際層次論戰爭原因. 嚇阻理論 軍備競賽理論 權力過度理論.

orlean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單元 國際衝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單元 國際衝突 第一節 戰爭發生的原因 國家之間利益的衝突是戰爭發生的原因。

  2.   個人層面論戰爭原因 戰爭突顯決策者理性計算結果 決策者的政府領袖背離理性 發動戰爭的政治領袖認為如此能夠比和平得到更多的利益。資訊不當過濾、認知偏差、團體心理(民族主義狂熱,種族仇恨,人性中暴力傾向)

  3.   國內層次論戰爭原因 國家或社會特質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貪婪且具侵略性。 西方國家認為共黨國家意識形態掛帥,講究擴張主義與極權主義特性。

  4.   國際層次論戰爭原因 嚇阻理論 軍備競賽理論 權力過度理論 學者們希望從權力關係找出戰爭起因。

  5.   全球層次論戰爭原因 康得拉提耶夫循環學派 大戰與經濟的波動起伏密切相關。 學者們樂觀認為戰爭頻率有減少趨勢。 國際社會錯綜複雜的互賴關係,戰爭軍隊難展所長。

  6. 一、利益衝突的類型 1.領土與疆界糾紛 2.因為爭奪政權引發的衝突 3.經濟衝突 4.種族衝突 5.宗教衝突 6.意識形態衝突

  7. 1.領土與疆界糾紛 2.因為爭奪政權引發的衝突 3.經濟衝突 涉及實質利益 4.種族衝突 5.宗教衝突 6.意識形態衝突 涉及理念問題

  8. 何謂衝突? 議價過程中,當事人希望得到不同結果。各種衝突爭奪的標的只有一個,就是權力。

  9. 二、危機(crisis)的定義 (一)學者格萊恩.斯耐德(Glenn H. Snyder)和保羅.狄興(Paul Diesing)的定義:

  10. 「國際危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之間,在嚴重的衝突中所發「國際危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之間,在嚴重的衝突中所發 生的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衝突還 不是實際的戰爭,但卻使人感到 高度的戰爭危險。」

  11. (二)學者霍斯蒂(Holsti)的定 義: 他認為危機是衝突的一個階段;是某種外交情勢。 決策者必須短時間內做出決定,同時,如果決策失當或將導致嚴重後果。

  12. 三、自決策者的觀點言,危機的典型 特徵有四: 1.不可預測性:由對手所發動事先未能料到的(奇襲性)行動。 2.巨大的威脅感。

  13. 3.嚴苛的時間限制: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做出決定或反應。3.嚴苛的時間限制: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做出決定或反應。 4.強大的心理壓力:感到如毫無行動反應,即將會有悲慘結果發生。 5.生理上的疲勞

  14. 四、危機經常具有如下的特徵: l.事變常常湊在一起,導致事態 的高度複雜化。 2.時間越來越緊迫。 3.可靠的情報似乎正在減少。

  15. 4.不確定的情況似乎在增加。 5.通過機械進行的控制減少了。 6.決策者自身感到極大的壓力。 7.內部決定和討價還價的關係改變了。 8.同盟國之間的決定和討價還價的關係 改變了。

  16. 第二節 國際衝突及危機的類別 一、國際衝突的類型 (一)學者陶意志(Karl Deutsch) 的分類:國際政治學者陶意 志,對國際衝突的型態,採 取了下列的分類:

  17. 1.「拼到底」的(bitter-end)衝突和 「共生存的」(joint-surviva)衝突。 2.「根本性的」(fundamental)衝突與 「偶然性的」(accidental)衝突。 3.「可控制的」(manageable)衝 突與「無法控制的」(unmanageable) 衝突。

  18. (二)學者霍斯蒂(Holsti)的分類: 學者霍斯蒂則依照其問題領域 將國際衝突分為六類: 1.有限的領土衝突。 2.主要涉及一個政府組成的衝突。

  19. 3.為國家榮譽而發生的衝突。 4.區域性的帝國主義。 5.「解放」型的衝突。 6.統一某個分裂的國家所引起 的衝突。

  20. 二、國際危機的類型 (一)學者理查.萊勃(Richard Ned Lebow)的分類: 1.「為戰爭尋找理由的危機」 (justification of hostility crisis)。

  21. 2.「繼起性危機」(spinoff crisis)。 3.「戰爭邊緣政策引起的危機」 (brinkmanship crisis)。

  22. (二)學者克拉爾.拜爾 (Clare Bayer)的分類: 她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的國際性危機分為六類: 1.敵對的中心國家平衡危機 (adversary crisis of central balance)。

  23. 2.敵對的地區性國家平衡危機 (adversary crisis of local balance)。 3.聯盟或勢力範圍內部的危機。 4.試圖重新統一或脫離而引起的危機。 5.殖民或後殖民關係的危機。 6.國內政治意向的危機。

  24. 第三節 國際衝突的升級與解決方法 一、國際衝突的升級 國際政治學者威廉.考普林(Wil1iam D. Coplin)認為,國際衝突中交涉 或討價還價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三種:

  25. (一)解決型。 (二)升級型。 (三)凍結型。

  26. 二、國際衝突的解決 (一)學者威廉.考普林(William D. Coplin)的看法: 1.說服(arguments)。 2.允諾(promises)。 3.威脅(threat)。 4.施惠(delivering favors)。 5.使用武力(use of force)。

  27. 學者霍斯蒂(Holsti)列舉了 以下六種解決衝突的方式: 1.躲避((avoidance)。 2.征服(occupation)。 3.順從或嚇阻(submission or deterrence)。

  28. 4.妥協(compromise): 國際衝突或危機的第四種結局,是某些 妥協;在妥協之中,衝突或危機的雙方 ,均同意對他們起先所追求的目標、立 場、要求或行動做部分的撤退。這種撤 退的大小程度,對兩方而言,不需要是 同等的(即不一定是成為對稱的)。

  29. 任何的解決,只要是由雙方設定了對起先的立場,做出了某些犧牲,則都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妥協,縱使是某一方看起來,似乎在討價還價中得到較多的好處時亦然。任何的解決,只要是由雙方設定了對起先的立場,做出了某些犧牲,則都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妥協,縱使是某一方看起來,似乎在討價還價中得到較多的好處時亦然。 5.裁定(award)。 6.被動的解決(passive settlement)。

  30. 第四節 危機處理 一、危機處理研究的起源 從一九五○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學者便開始對危機決策產生極大的研究興趣。危機決策之所以變成一個重要的概念,主要是因為核子武器的出現。

  31. 最初危機決策是以處理外交問題可能引發的衝突為主,特別是美國處理外交問題中一種應變的措施,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有的。

  32. 二、危機處理的定義 學者菲爾.威廉斯 (Phil wil1iams)的定義: 「危機處理一方面著眼於對危機加以控制和調整的過程,使其不至於失控並導致戰爭;另一方面著眼於確保危機在國家的利益受到保障這種令人滿意的基礎上得到解決。

  33. 三、危機處理時的心理因素 學者霍斯蒂(Holsti)認為在一個危機中影響決策者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下列六項:

  34. (一)疑心(suspicion)。 (二)在一個危機或衝突裡,決策者所表 現的另一項通常共有的態度,就是 「問題升高」(issue escalation)。 (三)一種緊急迫切的心裡感覺(feeling of urgency)。

  35. (四)決策者在對於敵人的意圖和行動, 處於緊急以及難以確定的感覺壓 力下。 (五)決策者如果不是把所有的一切衝 突,至少也是將危機這一現象, 看做是某種關係的轉捩點。

  36. (六)在一個危機裡,決策者對威脅的 知覺,是比對敵人的相對能力之 知覺,還更為敏銳醒目些。

  37. 四、危機處理的基本原則 (一)當事國不應追求完整或最後的 勝利,而是要設法將情況控制 在安全的界線內,並且儘速在 有限的時間內選擇最好的、最 有效的應對方案。

  38. (二)當事國之間應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三)當事國雙方必須儘量清楚對方的 意志和能力,並且也要儘量地讓對 方瞭解到自己的意志和決心。 (四)衝突當事國雙方在談判過程中,尚未達成最後決定時,應儘量 避免太早讓資訊公開。

  39. 五、危機處理的系統 國際政治學者赫爾曼.康恩在他的研究中討論到在危機過程中進行控制和指揮的問題: (一)為處理好危機所做的準備工作:

  40. 1.蒐集資料: (1)弄清楚該從什麼人那裡取得情報 和如何處理情報。 (2)分配蒐集情報的力量。 (3)蒐集和接受情報。

  41. (4)對情報進行分類。 (5)把情報可以修正的方式儲存起來。 (6)要求提供更多的情報,對已得到 的情報進行周密的審核。

  42. 2.散發材料: (1)展示有關的材料。 (2)把情報及時分發給應該得到情報的 單位。 (3)回答問題。 (4)進行其他「圖書館」式的活動。

  43. 3.發展和使用估計形勢的指示器: (1)做出初步決定。 (2)警告--反應(這是一個統一的概念)。 (3)即時統籌協調。

  44. (二)在危機中從以下方面幫 助決策者: 1.行政方面: (1)弄清楚應該從什麼人那裡取得情報 和如何取得情報。 (2)提供緊急狀態下的領導集團。

  45. (3)規定「戰鬥崗位」。 (4)協調國內外的情報工作和活動。 (5)為特殊的會議和協商創造便利條件。

  46. 2.訂計畫: (1)使可供選擇的緊急計畫符合當前需要 或制定這種計畫。 (2)對這種計畫做出初步估計和蒐集意見。 (3)對於防備意外事變的計畫也這樣做。

  47. (4)如果看來可取的話,儘可能使緊急計 畫和防備意外事變計畫都要通過平時 定計畫所經過的程序。 (5)協助決策者挑選緊急計畫和防備意外 事變計畫。

  48. (三)執行: 1.進行監督指導活動。 2.不斷進行估計和預測。 3.提出創造性的建議。 4.協助和對手進行討價還價 和傳達意圖的工作。

  49. 危機可以說是一種緊張的對峙,在這對峙中,參與的各方都相信將要發生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危機經常具有如下的特徵:危機可以說是一種緊張的對峙,在這對峙中,參與的各方都相信將要發生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危機經常具有如下的特徵: (一)事變常常湊在一起,導致事態的高 度複雜化。 (二)時間越來越緊迫。 (三)可靠的情報似乎正在減少。

  50. (四)不確定的情況似乎在增加。 (五)通過機械進行的控制減少了。 (六)決策者自身感到極大的壓力。 (七)內部決定和討價還價的關係改變了。 (八)同盟國之間的決定和討價還價的關 係改變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