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94 Views
2014 年 6-69 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方案. 安平.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014· 3 宁波. 为了更好地贯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 ,推动 《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年) 》 的实施。. 《 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 ( 2011 年). 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城乡居民达到 《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 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在校学生普遍达到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
E N D
2014年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方案2014年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方案 安平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14· 3 宁波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年) 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年)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 到2015年,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
积极推行《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引导和激励国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积极推行《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引导和激励国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
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定点抽样的方式,调查6-69岁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质状况。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定点抽样的方式,调查6-69岁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质状况。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1、及时了解我国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及时、科学依据; 2、补充和完善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系统;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服务。
(一)2013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结果分析 1、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 本次10省市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10省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3】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了4.5个百分点。
2、体育健身的意识增强、目的更明确 而认为没必要进行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排在15个因素中的最后一位,仅为0.1%-0.2%。这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的,对体育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认识。
不同年龄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马鞍型”,即在20-39岁期间,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呈现降低趋势;4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不同年龄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马鞍型”,即在20-39岁期间,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呈现降低趋势;4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 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呈增长趋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提高。
3、体育健身生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1次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78.1%,其中76.7%的人已经坚持了1年以上,32.1%的人坚持了5年以上。随年龄增长,常年坚持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增加。城乡60岁以上人群,半数以上的人坚持体育健身活动在5年以上。可以看出,体育健身已基本成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体育健身活动生活化趋势在我国局部地区已崭露头角,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4、体育健身的方法既丰富多彩,又相对集中 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在18类大项中的前四位。 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由原来过多集中在健身走、跑步上,已逐步转向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类球类活动等。体现了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多彩,同时集中趋势依然明显。
5、公共体育场所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公共体育场所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明,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健身时,公共体育场所是首选场地。
在选择其他健身场所时,城乡居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乡村居民有22.5%的选择在场院、20.6%的在路边进行健身,但在自家庭院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低于以往的调查结果,而更多的集中到了公共健身场所;城镇居民则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市广场(10%)、住宅小区空地(9.2%)、路边(10.9%)和公园(16%)中。在选择其他健身场所时,城乡居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乡村居民有22.5%的选择在场院、20.6%的在路边进行健身,但在自家庭院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低于以往的调查结果,而更多的集中到了公共健身场所;城镇居民则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城市广场(10%)、住宅小区空地(9.2%)、路边(10.9%)和公园(16%)中。 农民健身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居民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各种公共体育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城镇居民在公园锻炼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58.8%)选择距离1000米以内的体育健身场所进行健身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距离2000米以上的健身场所,如,选择距离在2-3公里的健身场所占8.3%、选择距离在3公里以上的为9.0%。城乡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时有差异,选择距离3公里以上的健身场所的人中,城镇比例明显大于乡村,比例分别为10.5%和5.7%。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58.8%)选择距离1000米以内的体育健身场所进行健身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距离2000米以上的健身场所,如,选择距离在2-3公里的健身场所占8.3%、选择距离在3公里以上的为9.0%。城乡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时有差异,选择距离3公里以上的健身场所的人中,城镇比例明显大于乡村,比例分别为10.5%和5.7%。
6、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大众科学健身中的作用有所提升6、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大众科学健身中的作用有所提升 本次调查发现,在参加体育健身时,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数比例达为8.2%,明显高于以往调查结果,且乡村高于城镇(10%),特别是农村女性,在接受的各类体育健身指导中,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最高,达13.5%。说明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增强。
7、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但城乡差异明显缩小 调查结果显示,10省市城乡居民在体育健身的意识、参与度、方法和健身场所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但与以往的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城乡的差异明显缩小,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行为的趋同性明显,如,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参加篮球、乒乓球等健身项目;越来越多的人从自家庭院走出,到公共健身场所进行健身,既提高了体育健身效果也增加了娱乐性,使人们更愿意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8、大众参加体育健身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无时间”依然是制约人们参加体育健身的首要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经常锻炼”、“偶尔锻炼”,还是“不锻炼”的人群,都认为“工作忙、家务忙无时间”是影响其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障碍,三类人群的比例分别是39.2%、44.1%和51%。由此可见,无时间锻炼而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趋势并未改变。
在“不锻炼”人群中,除了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外,“无兴趣”和“惰性”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而“经常锻炼”的人认为,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健身不是主要因素,是处于第二的因素。在“不锻炼”人群中,除了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外,“无兴趣”和“惰性”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而“经常锻炼”的人认为,因“工作和家务”没时间健身不是主要因素,是处于第二的因素。 提高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其兴趣,是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的重要内容。
(2)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依然较大 本次调查表明,群众对于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依然较大。有6.7%的人提出“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其健身活动的障碍,其中,“经常锻炼”的人对场地设施的需求较高,在“经常锻炼”的人中,提出场地设施影响健身的有9.6%,而“偶尔锻炼”和“不锻炼”人群这一比例分别为7.4%和5.2%。
同时,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中,有半数以上(52.7%)的人目前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与自己想参加的体育项目一致。而在与目前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不一致者中,提出的想参加的项目表现出对场地设施要求高、运动技术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游泳(19.3%)、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项目(17.5%)和健身走(12.1%)。同时,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中,有半数以上(52.7%)的人目前参加的体育健身项目与自己想参加的体育项目一致。而在与目前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不一致者中,提出的想参加的项目表现出对场地设施要求高、运动技术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游泳(19.3%)、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项目(17.5%)和健身走(12.1%)。
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体育健身场地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习惯的建立,更喜欢参加技术性强、竞技性和娱乐性高的健身项目,因此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场地设施建设中,在满足群众一般性健身需求的基础上,要向着体现专业的体育竞技的方向发展。
(二)2013年城乡居民体质的基本特征 1、身体形态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城镇人群体重增长明显 (1)身高。城乡男女均以20-24岁年龄人群最高, 与以往数据比较显示,城镇男、女20-34岁年龄阶段的身高有所增长,乡村人群基本没有变化。
(2)体重。与2010年的数据比较,总体体重平均增长1.12kg,其中,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体重增长1.92公斤,乡村人群体重增长1.21公斤;其他年龄段人群变化不明显。与此同时,城镇和乡村各年龄组人群腰围、臀围有所增加,增加范围分别为0.22~3.30厘米和0.34~3.06厘米,城镇青年男性与中青年女性增加尤为明显。(2)体重。与2010年的数据比较,总体体重平均增长1.12kg,其中,20-39岁年龄段城镇人群体重增长1.92公斤,乡村人群体重增长1.21公斤;其他年龄段人群变化不明显。与此同时,城镇和乡村各年龄组人群腰围、臀围有所增加,增加范围分别为0.22~3.30厘米和0.34~3.06厘米,城镇青年男性与中青年女性增加尤为明显。
(3)体重超重、肥胖【6】人数比例分别为34.4%和12.7%;城镇人群的肥胖率超过乡村,但超重率相同。各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分别是20-39岁人群达为11.1%,40-59岁的人群为14.4%,60岁以上的为13.5%。(3)体重超重、肥胖【6】人数比例分别为34.4%和12.7%;城镇人群的肥胖率超过乡村,但超重率相同。各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分别是20-39岁人群达为11.1%,40-59岁的人群为14.4%,60岁以上的为13.5%。
2、身体机能、素质水平基本持平,但有下降趋势2、身体机能、素质水平基本持平,但有下降趋势 从反映人体机能水平的台阶指数和肺活量来看,本次调查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台阶指数无明显变化。肺活量指标,除40-59岁城镇男性的平均数下降幅度较大外(155ml),其他均在正常范围内。
反映人体运动素质的坐位体前屈、握力、背力、纵跳、选择反应时等指标与2010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但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平均数有所下降, 其中城镇20-39岁年龄段人群下降明显。
3、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水平高 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有16.5%的达到体质综合评价优秀级水平【7】,偶尔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有13.4%的人达到优秀等级,而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仅有7.1%的人达到优秀等级。不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
(三)抽测工作的意义 1、广泛的开展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 2、通过调查了解,加深于大众的的结合与交流,使我们的群众体育工作受大群众的好评 3、及时了解情况可以对一些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 4、为我们今后科学健身指导站的建设,各类健身场馆的健身提供群众基础
(四)增加6-19岁人群的目的、意义 1、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高儿童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 3、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既了解情况,也是一次宣传工作,提醒家长重视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 4、是体教结合的重要方式 5、此人群调查也是在社区中进行,只进行问卷调查,体质数据由教育部提供该城市的体质达标数据
(五)关于抽测数据的代表性的问题 1、体质数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与全国监测的数据比较,一致性较好(无论是在社区中,还是在单位中,数据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也看到,样本量对数据的影响) 2、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了2008年的调查,和2005年的全国监测的数据,发现数据有高估的趋势。原因是可能与我们在实地抽样的方式有关系。数据表选出的结果更像是整体抽样的方式。 3、因此,抽样的方式非常重要,一定要按我们要求的方式进行,即“入户调查”。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刘 鹏 副组长:冯建中、晓 敏 成 员:刘国永、郭建军、陈恩堂、李维波、张海峰、田 野、参加抽样省(区、市)的体育局领导
(二)工作小组 组 长:田 野 副组长:江崇民 成 员:王 梅、蔡 睿、张彦峰、王富百慧、武东明、王 欢、张 铭,孟亚峥、徐 杰、程 谦、各抽样省(区、市)群体处、青少处领导。
(三)调查队 由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市)体育局建立,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测试工作。
三、调查内容 包括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两部分
(一)问卷调查内容 1.6-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 ◆日常作息情况 (1)上学的情况 (2)每天上学的主要交通方式 (3)每天从家到学校的累计时间 (4)每天放学的主要交通方式 (5)每天从学校回家的累计时间 (6)平均每天在家完成课余作业或温习功课的累计时间 (7)参加何种兴趣班 (8)平均每天户外玩耍累计时间 (9)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影、玩电脑游戏的累计时间
(一)问卷调查内容 ◆体育课情况 (10)在学校期间,每周实际几天上体育课 (11)在学校期间,每次上体育课用几节课的时间 (12)多数情况下上体育课的形式 (13)每次上体育课时,身体感受 (14)你在体育课上学过那些体育项目 (15)你是否喜欢上体育课 (16)为什么喜欢上体育课 (17)为什么不喜欢上体育课
(一)问卷调查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18)平均每周几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9)平均每天实际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0)通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21)体育课外体育锻炼时,身体感受 (22)你是否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3)为什么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4)为什么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5)你在课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26)校内体育设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 ◆校外体育锻炼情况 (27)你所居住小区里有哪些体育设施 (28)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29)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30)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31)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身体感受 (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33)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34)你参加锻炼时的指导 (35)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36)家长对你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37)支持你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38)反对你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39)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一)问卷调查内容 2.20-69岁人群 (1)职业类型 (2) 家庭居住地类型 (3)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频度 (4) 平均每次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 (5) 体育健身活动时的身体感受 (6)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 (7)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 (8)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9) 经常去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距离
(一)问卷调查内容 (10) 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接受的指导 (11) 坚持体育健身活动习惯的时间 (12) 经常观赏的体育项目 (13)平均每月到收费体育场所健身的次数 (14)经常去的收费体育场所每次的消费金额 (15)在过去一年里,体育健身器材、图书、门票等消费情况 (16)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原因 (17)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原因 (18) 您对国家在促进大众体育健身方面的工作的要求或希望 (19)是否曾经被医生诊断患有疾病(血脂异常、高胆固醇、高血压、血糖异常、骨质疏松、其它疾病)
四、调查对象及样本量 (一)调查对象 北京、内蒙古、吉林、山东、浙江、湖北、广东、重庆、云南、甘肃等10省(区、市)的6~69岁成老年人。 (二)样本分层 第一层:从全国抽取10个省(区、市)。 第二层:从抽取的省(区、市)中抽取三个地(市)。 第三层:从每个地(市)分别抽取城、乡、男、女4个类别人群
第四层:按照6-9岁、10-12岁、13—15岁、16—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分成14个年龄组。第四层:按照6-9岁、10-12岁、13—15岁、16—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分成14个年龄组。
(三)样本量 1.6-19岁儿童青少年人群 ◆抽样地按等量分配样本量,各个年龄组人数分布均衡。 ◆每个省(区、市)每个地市,每个年龄组抽100人, ◆每个地市共计1600人(每个地市城乡男女以及年龄段,共有16个年龄组别) ◆每个省(区、市)共计4800人,加上5%的样本的允许误差,约5040人。 ◆全国抽取样本量约5万人
2.20-69岁成、老年人群 ◆全国样本,总量约38400人,从10个省(区、市)等量抽取。 ◆各省(区、市)样本3840人,从3个城市等量抽取。 ◆各地(市)样本约1280人,从2个区、2个县等量抽取。 ◆各区(县)样本约320人,从2个街道、2个乡镇等量抽取。 ◆各街道(乡镇)样本约80人,从2个以上居委会(村)等量抽取。抽取男、女各40人。
五、工作任务与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10月10日—2014年2月28日) 1.制定工作方案 (1)11月30日前设计问询指标与检测指标、确定抽样方案,完成调查工作方案制定。 (2)12月10日前,完成工作方案论证及报批工作方案。
(3)2014年1月份,下发《通知》及《工作方案》。(3)2014年1月份,下发《通知》及《工作方案》。 (4)2014年2月28日前,各省(区、市)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工作方案(包括组织领导、调查队队数及人数、培训时间、调查计划、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