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786 Views
自殺評估及處理. 國軍左營總醫院 精神科. 自殺 的定義 :. 一個人有意識的企圖傷害自己,以達到結束自己生命為目的的行為. 自殺的分類. 1963 年 Dorpat & Boswell : 作態自殺 遲疑的自殺企圖 嚴重的自殺企圖 自殺成功. 自殺的分類. 1970 年 Phoenix 會議的分類: 自殺意念 (suicide ideation) 自殺企圖 (suicide attempt) 自殺成功 (completed suicide). 有關自殺的謬誤 ( 一 ). 宣稱要自殺的人絕對不會自殺 自殺的人不會先示警 自殺的人必然肯定想死
E N D
自殺評估及處理 國軍左營總醫院 精神科
自殺的定義: • 一個人有意識的企圖傷害自己,以達到結束自己生命為目的的行為
自殺的分類 1963年Dorpat & Boswell: 作態自殺 遲疑的自殺企圖 嚴重的自殺企圖 自殺成功
自殺的分類 1970年Phoenix會議的分類: • 自殺意念 (suicide ideation) • 自殺企圖 (suicide attempt) • 自殺成功 (completed suicide)
有關自殺的謬誤(一) 宣稱要自殺的人絕對不會自殺 自殺的人不會先示警 自殺的人必然肯定想死 自殺過的人永遠都是會自殺的人 一旦自殺危機過去了就不會再有問題
有關自殺的謬誤(二) 自殺的人都是很有錢或很窮的人 自殺有體質遺傳性 所有自殺的人都是精神異常者 應避免與自殺者談論死亡的問題 將自殺者送醫就算了事 當自殺病人開始進步時就是危險減少的象徵
流形病學資料 • > 25/100,000人/年: 瑞典.瑞士.德國. 奧地利 (suicide belt)及日本 • < 10/100,000人/年: 西班牙.義大利. 愛爾蘭. 荷蘭.埃及 • 美國: 12.5/100,000人/年 (第八位) • 臺灣10/100,000 人/年(> 第十位)? • 臺灣花蓮18/100,000 人/年(1991)
自殺與性別 • 自殺成功 (commit suicide): 男:女= 3 : 1 • 企圖自殺 (attempt suicide): 男:女= 1 : 4
自殺與年齡 • 男性: 45歲之後 • 女性: 55歲之後 • 老年人自殺企圖較少, 但自殺成功較多. • 年輕人的自殺率正逐年升高之中. • 自殺是15-24歲及25-39歲年齡層第三位死亡原因.. • 臺灣花蓮70% > 40 歲(1991)
生活事件與自殺 • 已婚〈單身〈喪偶〈離婚〈分居 • 20-25歲的喪偶者自殺危險性特別高 • 生活事件中已最近發生喪親事件最容易導致自殺行為 • 喪偶四年內,自殺危險性高
自殺方法 • 男性: 吊死. 跳樓. 舉槍 自殺. • 女性: 藥物過量. 服毒 • 媒體的影響?
職業與自殺 • 工作可以減少自殺的危險(保護因素) • 醫師. 音樂家. 律師. 警察. 牙醫師. 保險業 • 精神科醫師> 眼科醫師 > 麻醉科醫師 • 失業與自殺有關係嗎?
身體健康與自殺 • 32% 自殺的病人在六個月之內看過醫生 • 25-75%自殺死後解剖發現有身體疾患 • 11-51%自殺病人身體疾患是導因 • 年齡愈大此種頃向愈高 • 憂鬱症.行動困難.變醜.慢性疼痛.藥物 (reserpine, corticosteroids, antihypertensives, anticancer agents) • 次發性因素: 因疾病失業. 人際關係破壞
精神疾病與自殺 • 95%自殺或自殺企圖者合乎精神疾病 診 斷--其中25%合併有 alcohol-dependent • 憂鬱症患者的自殺危險率為 15% , 特別 是那些有妄想症狀的憂鬱症病人 • 在精神科住過院的男性, 自殺率增加 5 倍 女性增加 10 倍 • 在精神科門診的男性自殺率增加 3 倍, 女性增加 4 倍
精神疾病與自殺 • 憂鬱症: 男性 400/100,000 女性 180/100,000 發病的早期及末期 社會孤立的病人 • 精神分裂病: 10%病人自殺死亡 多發生在發病最初的幾年, 年輕, 男性, 未婚, 有憂鬱症狀, 剛從醫院出院不久 • 酒精依賴: 15%病人自殺死亡 270/100,000 人/年 中年, 未婚, 無朋友, 孤立, 目前仍在喝酒
Suicide attempts Mood disorder 10% 患者 10年內 自殺 15% 憂鬱症 患者 自殺 Suicide 19-24% 自殺者曾 企圖自殺 45-70% 自殺者有 憂鬱症
Comorbidity and Suicide • Major Depression and Alcoholism (43%) • Double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26%) • Double Depression (17%)
自殺的原因 : • 社會學因素: Durkheim's theory Egoistic suicide (自我型): 未婚 > 已婚 Altruistic suicide (利他型): 日本士兵 Anomic suicide (混亂型): 社會狀態 不穩定 Fatalistic suicide(宿命型):宗教與神秘主義
自殺的原因 : • 心理因素: 佛洛伊德理論: 攻擊性的內射 最近的理論: 自殺者常有的幻想: 報仇. 權力. 控制. 懲罰. 想救贖 . 重生. 與死者結合. 新生命. 逃避. 睡著 (失去所愛的人. 自戀的挫傷 narcissistic injury.經驗到強烈的情緒如憤怒或罪惡感與自殺者認同)
自殺的原因 : • 生理因素: 遺傳: 精神疾病的遺傳基因 或 單獨的自殺基因 或 衝動控制的基因 ? 神經化學: CSF 中的 5-HIAA 低 platelet MAO 低
何謂不正常的壓力? • 壓力強度(intensity) • 壓力頻率(frequency) • 壓力持續度(duration) • 壓力引發自主神經系統症狀
生活壓力事件 • 前置事件 (Predisposing) • 誘發事件 (Precipitating) • 生活改變單位 (Life-change units, LCUs) • 配偶死亡 123 • 離婚 100 • 家人死亡 94 • 個人嚴重受傷或生病 80 • 失業 79, 結婚 50
壓力、因應與社會支持模式 Negative life event ↘+ Hopeless↑ →Depression↑ →suicide ↗+ ↖- ↑- Depressive Social support attributational style(內向性、持續性、擴大性、失控性、負 向性)
如何預測自殺 ? • 評估危險因子: 45歲以上. 酒精成癮. 激躁憤怒或暴力行為. 曾有自殺行為. 男性. 不願接受幫助. 過久的憂鬱症. 曾在精神病房住院 最近失去親人或分離. 憂鬱症. 失去健康. 失業或退休. 單身.鰥寡或分居
自殺的特質 • 情境特質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無法忍受之痛苦, 內在需求受挫 • 本能特質 Conative characteristic 尋求解決,停止知覺 • 情緒特質 Affective characteristic絕望,無望,矛盾 • 認知特質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 變窄 • 關係特質 Relation characteristic表達需求
可能需做自殺評估的對象 • 剛經歷自殺企圖 • 有自殺想法或衝動 • 有其他抱怨且同時承認自殺可能性 • 否認自殺想法,但行為顯示自殺危險性 • 瞻妄狀態 • 精神疾病患者 • 頻繁出現意外事故或受傷害 • 表達無助無望
自殺行動者的心理特徵 • 1992 Leenaars 提出自殺行動者的八項特徵: • 1.難以忍受的心理痛苦 • 2.人際關係困難 • 3.拒絕—攻擊衝動假說 • 4.欠缺適應能力 • 5.失去重要的他人 • 6.自我的能力不足 • 7.認知思考的僵化及貧乏 • 8.間接的表達
自殺危險警訊 • 言詞的線索:表現出死亡意念與動機 • 行為與環境的線索: 先前自殺企圖 自殺計畫與臨終安排(放棄財產) 酒精與藥物濫用量的突增 出現學習問題或行為改變 重要人際關係結束 家庭發生重大變動 • 症狀的線索: 憂鬱或不滿、幻覺、自傷行為、失眠或病痛 • 緩衝因素: 生存理由與社會支持
自殺病人的處理 • 建立關係(rapport), 並了解諸多自殺因素 • 正確的評估自殺病人的自殺企圖強度 • 嚴重自殺或憂鬱病人須立刻住院治療 • 須讓病人了解治療者是 關心. 同情. 及 真誠的, 以幫助患者克服他的失望 及 不願再活下去的想法 • 危機處理 • 門診轉介
危機處理人員的心理反應 • 每個人都會感到焦慮及責任的壓力 • 常會感到處理的不足或不周全 • 過度的認同患者會使得治療者感到無力感並減少解決問題的能力 • 當無法改變患者的困境時會感到沮喪 • 當治療者感到被患者操弄時會生氣 • 治療者過度擔心來自同僚的批評
自殺患者醒後的反應 • 生氣--- 自殺不成功.. 不舒適的醫療步驟. 憤怒的轉移. 也可能是患者慣常的 行為模式 • 多疑. 敵意---患者剛自藥物導致的 意識改變. 定向感改變中恢復 • 猶豫不決(ambivalence)
評估甚麼 ?Assessing in Crisis Intervention • 嚴重度 Severity:認 知 cognitive 情 緒 affective 行 為 psychomotor • 其他方法,自衛機轉,支持系統,其他資源 • 自殺機率 suicide potential • 自殺方法 suicide plan
危機處理人員所應具備的特質 理人員所應具備的特質 • 專業知識 : 專心,會談技巧,支持技巧,轉診知識 Profesional skill • 鎮定的能力Calm,poised,in control • 創意及彈性Creativity and Flexibility • 體力Energy • Human service work
危機處理接案原則 • 專有的人、地、時: 同理、聚焦、彈性、摘要 • 關係建立: 不責備、安全第一 • 交換資訊:
處理步驟(一) 1.辨認壓力來源及導致危機之因素 2.辨認何種內在,外在系統運作失常 3.探究系統失靈的原因 4.積極,立即,支持陪伴(時間,頻率) 5.藥物處理 6.改變環境(脫離現場) 7.針對壓力來源做處理 8.增強適應能力
處理步驟(二) 9.幫助成長(依附到獨立) 10.重整社會支持系統 11.運用不同資源,減輕彼此負荷 12.協助分析審視或提供資訊,不代做決定 13.支持家屬及朋友,顧及個案之怠受及顧忌 14.情況嚴重尋求專業(自殺,精神病,藥物濫用 15.運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技巧
處理方式 • 傾聽:使對方知道你瞭解---“要鼓起勇氣 說出來不簡單,慢慢講...." • 支持:同理,但不代為做決定--"你還要時間 做決定,沒關係,我等你.." • 強化:要處理依賴習慣,矛盾,憂鬱等.情緒 " 你說甚麼也不會 做,其實不是...." 1.要實際,焦點處理 2.定界線 3.給機會表達痛苦 4.給他時間 5.保持聯絡 6.尊敬及不判斷他 7.不要問"為甚麼" 8.touch 你的client 9.尋找同僚的幫助
如何預測自殺 ? • 永遠記得要直接問患者是否有自殺意念或企圖 ? • 為什麼不敢問"自殺"? 擔心不知如何處理 擔心自己會有責任或法律問題 擔心自己會太害怕 不喜歡自殺的病人
評估"自殺企圖"的六個問題 • 自殺企圖的原因或目的(reason or goal) • 自殺企圖的強度(degree of suicide intent) • 患者是否仍有再自殺的立即危險?(risk) • 有無長期或短期的外在困擾誘發自殺? • 患者是否有精神科疾病?與自殺有關否? • 應給予何種幫助? 患者是否願意接受?
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意念"? 1.傾聽患者的問題 (listening) 2.評估患者的"憂鬱情緒"(dysphoric affect) 3.評估患者的"無望感"(hopeless) 4.詢問患者有"不想活的意念"? 是→10 (passive thought of death) 5.詢問患者是否有“自殺意念” 或 “自殺企 圖”?是→10 6.詢問自殺企圖的"方法"? 無→繼續, 有→8
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意念"? 7.未來自殺的可能性? (likelihood of suicide) 8.評估"自殺計畫"(suicide plan) 9.評估"殺 他"的想法(homicide) 10.家屬會談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表達任何 "自殺想法"(不論直接或間接的)
自殺的危機程度:低 • 模糊、沒有明確計畫 • 沒有可取得的工具 • 未來非特定時間 • 以服藥或割腕為自殺方法 • 大多數時間均有人陪伴 • 沒有自殺紀錄或僅一次非致命性紀錄 • 無明顯環境壓力 • 維持正常生活 • 輕度的情緒低落 • 有明確立即性的支持資源 • 願意直接表達自殺感覺或意圖 • 有穩定人際關係或生活形態 • 身體健康
自殺的危機程度:中等 • 有特定自殺計畫 • 自殺工具容易取得 • 幾小時內想執行 • 以藥物、酒精、有毒氣體或車禍為方法 • 若求就有人會理會 • 曾有重複性的低度致命性自殺企圖 • 對環境與人際改變有中度情緒反應 • 部分日常活動停止或受影響 • 中度情緒低落、有悲傷、孤獨、困擾情緒 • 非持續性的支持系統 • 表現出人際間的自殺目的 • 藥物濫用行為或衝動性自殘行為 • 有反應性或突發性的身體或精神疾病
自殺的危機程度:高 • 有完整清楚的自殺計畫 • 手邊有立刻可以取得的自殺工具 • 立即想要自殺 • 以槍殺、上吊、跳樓等為方式 • 無可支持的人在附近 • 先前多次中等程度或曾有高度自殺記錄 • 對環境或人際改變有強烈反映 • 日常生活廣泛受到影響 • 無助無望、無價值感、退縮或爆發性攻擊行為 • 無明確支持系統 • 內心的自殺想法不願表達或表達不清 • 常有自殘行為或人際困難 • 合併慢性或末期疾病
“自殺傾向”個案處理原則(一) 1.若有精神方面疾病,尋求醫療 2.仔細詢問下列問題:a.最近是否有自殺企圖b.過去自殺記錄或想法,企圖c.家族自殺病史(認同性自殺) d.特殊之紀念日期(紀念日,復合) 3.澄清最近造成“失落”之原因
“自殺傾向”個案處理原則(二) 4.探詢自殺目的,尋找代替方法(逃脫壓力,溝通死諫,操縱,報復) 5.詢問個案對死亡,自殺之意義及想法,對死亡所造成的影響預估 6.針對困境提出實際可行之行動方案 7.移去可能造成傷害之物品並警告
“自殺傾向”個案處理原則(三) 8.幫助重整社會網路(工作,親人) 9.激發繼續活下去之動機(希望,責任) 10.認知調整(生命意義,合理期待, 存在迷思,無助無望感) 11.多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