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654 Views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念. 凡以 辛散祛风 或 熄风止痉 药为主组成,具有 疏散外风 或 平熄内风 作用,治疗 风病 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和分类. 1、外风:风从外来,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人体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外界风邪,发生风病。由于风邪有在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的差别,所以有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疹等多种外风病证。 —— 头痛、恶风、肢体麻木、筋骨挛痛或口眼喝斜,甚至角弓反张。 —— 疏散外风 —— 川 芎 茶调散. 适应范围和分类.
E N D
概 念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和分类 1、外风:风从外来,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人体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外界风邪,发生风病。由于风邪有在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的差别,所以有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疹等多种外风病证。 ——头痛、恶风、肢体麻木、筋骨挛痛或口眼喝斜,甚至角弓反张。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适应范围和分类 2、内风:风从内生,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极动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均属于内风。 ——眩晕、震颤、四肢抽搐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
使 用 注 意 1、分清内外:辨别风病属内,属外。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2、分清主次: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可兼夹外风。这种复杂证候,应分清主次。 3、分辨病邪兼挟,病情虚实。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组成及功用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清茶调下,故名。 〖组成〗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甘草、羌活 〖用法〗食后以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邪,“上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川芎茶调散——方解 川芎(少阳、厥阴):祛风活血止痛。 ——君 羌活(太阳)、白芷(阳明)、细辛(少阴)、防风:疏风止痛。 ——臣
川芎茶调散——方解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并可透表。 ——佐 茶叶:清上降下。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川芎茶调散——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风邪头痛,(风寒风热均可,风热中薄荷量重)以头痛、鼻塞为证治要点。
川芎茶调散——运用 • 加减变化: 外感风寒,减薄荷,加苏叶、生姜; 外感风热,加僵蚕、菊花、蔓荆子; 风湿,加苍术、藁本;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酌加桃仁、红花、全虫、地龙。
川芎茶调散——运用 • 现代运用: 现用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恶患者。 • 使用注意: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引起之头痛,不宜使用。
羚 角 钩 藤 汤 《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羚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角钩藤汤 ——主治 热盛动风证。 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台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瘛疭;舌红,脉弦数。
羚角钩藤汤 ——方解 羚羊角:凉肝熄风。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 ——君
羚角钩藤汤 ——方解 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 ——臣 生地:凉血滋阴。 白芍:养阴敛营。 ——佐
羚角钩藤汤 ——方解 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使用注意: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流脑、乙脑以及妊娠子痈、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镇 肝 熄 风 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镇肝熄风汤 ——主治 类中风。 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镇肝熄风汤——方解 怀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 ——君 代赭石:镇肝降逆。 龙骨、牡蛎:平肝潜阳。 ——臣
镇肝熄风汤——方解 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 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 四药合用以治本。 ——臣
镇肝熄风汤——方解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有余,条达肝气郁滞。 ——佐 甘草:调和诸药。——使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桅子以清热除烦;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淤之中风,则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