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43 Views
2011 年中考 指导书说明.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伍晓焰. 考试大纲的变化. P13 ( 21 ) 投影与视图 加入以下内容:.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考试大纲的变化. P18 ⒅ 补上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增补说明:人教版 9 下 P41 在正文中出现了用黑体字的本定理,现将该定理纳入考试大纲,可以直接作为定理使用. 特别提醒. * P103 8 .尺规作图 ①几种基本作图:将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删去 说明:课标里没有要求这个内容要尺规作图,故删去 * P44 算术平方根具有下列性质:
E N D
2011年中考指导书说明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伍晓焰
考试大纲的变化 P13 (21)投影与视图加入以下内容: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考试大纲的变化 P18 ⒅ 补上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 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增补说明:人教版9下P41在正文中出现了用黑体字的本定理,现将该定理纳入考试大纲,可以直接作为定理使用
特别提醒 *P103 8.尺规作图 ①几种基本作图:将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删去 说明:课标里没有要求这个内容要尺规作图,故删去 *P44算术平方根具有下列性质: 这个要求比教材和《评价标准》上的要求要高 *梯形中位线在P18的第16条已给出,第17条明确写明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题型示例的变化 *替换或增补了2010年中考试题: 选用了2010年中考题1,2,3,6,7,8, 9,15,18,19,20,22,23,24,25.
第一章 数与式 *P48—P49页的例1-3改为: 例1 (1)2的倒数是______; (2) 的相反数是______ ; (3)- 6的绝对值是______ ; (4)实数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 的立方根是__; (5)广州亚运城的建筑面积约是358 000平方米, 将358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 .
第一章 数与式 • 例2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例3(1)使 有意义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2)若分式 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 • 是.
第一章 数与式 *P54 原5.改为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原7.改为 7.若 ,则 的值为( ). (A)- 4 (B) - 1 (C)0(D)4 原15.改为 15. 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3 (C)x<2且x ≠3 (D)x ≤2且x≠3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P69 原例7改为 例7. 进入防汛期后,某地对河堤进行了加固.该地驻军在河堤加固的工程中出色完成了任务.这是记者与驻军工程指挥官的一段对话: 通过这段对话,请你求出该地驻军原来每天加固的米数. 我们加固600米后,采用新的加固模式,这样每天加固长度是原来的2倍. 你们是用9天完成4800米长的大坝加固任务的?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P78 原46题改为 46.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到达广州大约需要15小时. 火车出发后先按原来的时速匀速行驶8小时后到达武汉,由于2009年12月世界时速最高铁路武广高铁正式投入 运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火车的平均时速是原来的2倍 还多50公里,所需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4个小时.求火车从北京到武汉的平均时速和提速后武汉到广州的平均时速.
第三章 函数 *P83 原例3题改为 例3 已知抛物线 . (1)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 ; (2)选取适当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在如图的直角坐标 系内描点画出该抛物线的图象; (3)若该抛物线上两点 的横坐标满足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第三章 函数 例3 已知抛物线 . (2)选取适当的数据填入下表: (3)若该抛物线上两点 的横坐标 满足 ,试比较 与 的大小.
第三章 函数 * P85 原例6题改为 例6已知 P(-3,m)和Q(1,m)是抛物线 上的两点. (1)求b的值; (2)判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0是否有 实数根,若有,求出它的实数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第三章 函数 * P89 P89-P91根据难度重新调整了顺序,现加入下题,选择为16题 6. 抛物线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为 ,则b、c的值为( ). (A)b = 2,c = 2 (B)b = 2,c = 0 (C)b = -2,c = -1(D)b = -3,c = 2 原6题改为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第三章 函数 * P89 原10题改为 15.下列函数中,y随x增大而增大的是( ). (A)(B)y= -x+5(C) (D) *P94 原37题改为 37.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A(2,0)、B(0,-6)两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 连结BA、BC,求△ABC的面积.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 P103 8.尺规作图 ① 几种基本作图 将“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删去 9. 投影与视图 (1)投影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 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射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有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 P106 原P106的例4换的题做例3,原例3改为例4 例3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请根据视图写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 并计算该立体图形的侧面积 和体积(结果保留 ). 说明:由于已删去用尺规作图 “过点作垂线”,故删去原例4
第七章 图形与证明 * P159 增加例7 例7如图:在△ABC中,∠C=90°,AC=BC,过点C在△ABC外作直线MN,AM⊥MN于M,BN⊥MN于N. (1)求证:△MAC≌△NCB. (2)若过点C在△ABC内作直线MN,AM⊥MN于M,BN⊥MN于N,则AM、BN与MN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说明理由.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基础性知识错误较多 ● 怎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 弧长公式, 因式分解 ●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 分式有意义与二次根式有意义混淆 ●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混淆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概念混淆 ●配方法及公式法没掌握 ● 二次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混淆 ●三角函数定义混淆 ●横、纵坐标位置混淆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17题 解方程组: ● 审题不仔细,抄错题 ● 没搞清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 不能区分解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将方程当不等式去解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抽象字母运算能力偏低,没有形成恰当的解题策略 2010年中考第9题 若 ,化简 =( * ). (A) a-2 (B)2-a (C)a (D) -a 本题既可以直接进行代数运算,又可以用特殊值法 进行检验排除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对于较为陌生的问题情境应变能力不足 2010年中考第19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 的值. 2010年中考第23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 (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6). (1) 求m的值; (2) 如图,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的图象 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且AB=2BC, 求点C的坐标.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对于综合性强的问题得分能力不足 2010年中考第25题 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 过点D作直线 交折线OAB于点E. (1)记△ODE的面积为S, 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 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 为四边形O1A1B1C1,试探究四 边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 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本题考查对称图形、函数、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基础知识,考查画图、推理、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 第1问涉及动态问题的分类讨论,学生问题:分类不全 审视题目:过点D作直线 交折线OAB于点E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2问首先要作出矩形的对称 图形,通过观察感知重叠图形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证明重叠 图形是菱形,再合理添加辅助 线,建立关于面积的关系式, 把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四边形、 相似和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 融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 力
2010年中考暴露出来的问题 • 第2问学生信心不足,放弃猜想和动手尝试。 • 能力强的学生解题又缺乏严谨性,出现的典型错误有: • 不说明DE为重叠部分图形 • 的对角线。很多好的学生凭 • 直觉判断后直接运用了“DE • 为重叠部分图形的对角线” • 这个结论,而忽略了对这一 • 结论的严格说理,导致失分; • 对重叠部分图形是菱形的 • 证明欠缺或者不完整而丢分, • 很多学生是通过直观判断, • 从而直接应用菱形的性质解题.
复习建议 * 认真阅读《2011中考指导书》,熟知考纲 * 做好复习计划,确立复习的重点、 难点和得分点 * 注重通性通法,狠抓核心内容 * 高立意低起点,知识教育与智慧教育 并重
复习建议 *概念定理教学 要注重过程,具体、深刻渗透思想方法 *解题教学 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引导,思想方法、归纳通法, 总结典型错误 *精心组织试卷,合理评价 *及时反馈
复习建议 • *加强初高中衔接 •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 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 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 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 • 不能将高中内容直接下放到初中, • 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