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Lixiangwen@sohu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李湘文. Lixiangwen@sohu.com.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通信技术教研室. 第 1 章 概 述.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3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4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yaz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Lixiangwen@sohu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李湘文 Lixiangwen@sohu.com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通信技术教研室

  2. 第1章 概 述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3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4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1.5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3.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1.1 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有活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最具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已成为现代通信领域中的一大支柱产业。移动通信是通向人类的通信梦想——个人通信的必经阶段。

  4.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状态中或临时停留在某一非预定位置上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不仅指语音,还包括数据、传真和图像等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信息交流机动、灵活、迅速、可靠,是实现通信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  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融合了当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以及交换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近年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声表面波器件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程控交换技术的进步,使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完善。

  5.   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多址方式、服务范围、工作方式及信号形式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上、海上和空中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众网;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等等。  移动通信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固定体与移动体,或移动体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通信,都属于移动通信的范畴。移动通信系统形式多样,如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6. 1.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以模拟蜂窝为主要特征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发展,以及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的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的应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研制出陆地移动电话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AMPS系统、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的NMT系统、德国的C系统以及日本的HCMTS和NTT系统等。这个时期系统的主要技术是模拟调频(FM)和频分多址(FDMA),使用的频段为800/900MHz(早期曾使用450MHz),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这一阶段是使移动通信系统不断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无线系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寻呼系统和无绳电话系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很多相应的标准应运而生。1.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以模拟蜂窝为主要特征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发展,以及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的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的应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研制出陆地移动电话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AMPS系统、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的NMT系统、德国的C系统以及日本的HCMTS和NTT系统等。这个时期系统的主要技术是模拟调频(FM)和频分多址(FDMA),使用的频段为800/900MHz(早期曾使用450MHz),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这一阶段是使移动通信系统不断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无线系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寻呼系统和无绳电话系统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很多相应的标准应运而生。

  7. 1G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有限,抗干扰能力差,业务质量比有线电话差,而且当时国际标准化落后,有多种系统标准,跨国漫游很难,不能发送数字信息,不能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兼容等。目前1G已逐步被各国淘汰。

  8.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是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信息领域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传输(低比特率语音编码,采用GMSK/QPSK数字调制技术以及自适应均衡技术)、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主要业务包括电话和数据等窄带综合数字业务,可与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相兼容。  时分多址(TDMA)体制主要有三种: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美国的数模兼容系统(D-AMPS,又称ADC)和日本的PDC(或称JDC)。码分多址(CDMA)体制主要指美国的CDMA标准IS-95,又称CDMAOne。2G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多媒体业务,而且由于各国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各种体制之间的全球漫游。

  9. 从2G向3G发展 1.移动用户数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在世界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频率资源紧张、系统容量饱和的局面。移动通信所赖以生存的无线电频率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有限的资源被“无限”地利用,矛盾越来越尖锐。而3G由于采用了CDMA技术,相对于2G来说可以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有效缓解急剧增长的用户数量和有限的频率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这个角度分析,2G的无线技术必将被3G所取代。

  10. 2.移动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移动通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潮流下,分组交换、ATM、IP等各种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而且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求移动通信系统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业务,如图像、话音与数据相结合的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但2G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QoS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多媒体、电子商务、移动上网等多种新兴通信的要求。而3G能够达到高速车载环境下384kb/s、低速或静止状态下2Mb/s及以上的速率,因此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业务,并向多媒体化、智能化、分组化方向发展。

  11. 3.运营商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话音业务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要提高ARPU,还需要开展丰富的差异化竞争业务。因为2G直接将业务本身标准化,所以同一种业务就只有一种标准实现方式,不利于第三方的快速引入和业务生成,生成新业务比较困难,无法充分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需求。而在3G中,某个特定业务可以抽象为多个业务能力特征的集合,每个业务能力特征可以根据承载网络的不同而由不同的业务能力具体实现,这表现了3G业务生成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运营商只有充分利用3G平台来开展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

  12.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的个人化、业务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移动通信的第三代系统进入了研制阶段。国际电联(ITU)提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CD*2]2000的目的是克服第二代系统因技术局限而无法提供宽带移动通信业务的缺陷。IMT-2000的目标是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实现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高频谱效率;提供从低速率的语音到高达2Mb/s的多媒体业务。世界各地在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进程中形成了北美、欧洲和日本三大区域性集团,它们分别推出了WCDMA、UTRATDD和宽带CDMAOne的技术方案。3G系统于本世纪初投入商业运营。

  13.   我国积极参与了3G标准化工作,并于1998年6月向国际电联(ITU)提出了中国的RTT建议,即TD-SCDMA方案,并被国际电联吸纳,成为目前国际上的三个RTT建议之一。2007年10月,ITU批准WiMAX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以OFDMAWMANTDD的名义成为继WCDMA、CDMA2000、TD-SCDMA后的第四个3G标准。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是一项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它用于将802.11a无线接入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将公司、家庭等环境连至有线骨干线路。

  14. 它可作为线缆和DSL的无线扩展技术。该标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IEEE802.16d标准,支持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另外一种是IEEE802.16e标准,支持固定和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标准。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功能强大的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WiMAX用户可以在50km以内的范围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数据通信。尽管3G网络的速度已经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比起WiMAX来,仍然较低,大概为WiMAX的1/30,3G发射塔的覆盖面积也仅为WiMAX的1/10。尽管如此,与3G其他系统相比,目前WiMAX在自身技术、实时业务和语音业务支持能力、标准成熟度、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等方面还难以与3G抗衡。

  15. 3G标准的局限性主要是IMT-2000中最关键的无线传输技术(RTT)以及核心网制式均未统一,因此很难达到原IMT-2000全球通用的标准。此外,3G系统带宽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而言仍然不够宽,不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已经开始了后3G(4G)的研究计划。

  16. 第四代移动通信(4G)标准及现状 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新的调制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要求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在无线信道下,要如此大幅度地提高传输速率,如何突破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是关键。被4G看好的高速调制技术为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OFDM技术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

  17.   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的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以获得高速。虽然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并且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即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并由于子信道的频谱是可以相互交叠的,因而频率利用率高。  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的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以获得高速。虽然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并且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即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因此就可以大大消除信号波形间的干扰。OFDM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并由于子信道的频谱是可以相互交叠的,因而频率利用率高。

  18. 2)软件无线电技术 3G中也采用了该技术。通过3G的开发,软件无线电技术将进一步向前发展,也将更为成熟。它可使移动终端和基站从3G到4G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系统升级变得十分便捷。 3)智能天线技术 3G也采用了该技术。智能天线具有抑制干扰、信号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形成等智能功能,用于移动通信,既可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

  19. 4)网络技术 4G系统要满足3G不能达到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应能与宽带IP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和异步传送模式(ATM)兼容,实现宽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宽带通信网。在处理多媒体业务时,智能无线资源管理和路由选择是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需根据用户的应用类别以及QoS要求,安排与分配可用资源、前/后向链路的传输速率,并完成选路、全程质量管理、无缝切换等。

  20. 1.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发状况 3G在全球布局后,4G的路如何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2005年开始,国际上3GPP和3GPP2两个3G标准化组织就开始制订新一轮的3G演进标准。2008年,ITU将开始向全世界征求“后3G”候选标准。目前,已经有许多公司宣布自己的技术是4G。世界范围内面向4G的说法大部分还是在速度上的提升,是通过各种技术提高传输的速度,在这方面有两支不同的队伍。

  21.   传统的WCDMA阵营的运营商和制造商都把HSDPA、HSUPA当作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些技术进一步演进之后,LTE技术着重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降低时延、提高用户的数据速率、增大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对无线接口以及无线网络的体系架构进行一些改进。2007年,LTE正在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在2007年3GSM大会上分别展示了LTE技术,提供的速度分别高达143Mb/s和144Mb/s。应该说,传统通信阵营对于LTE寄托了极大的期望,也会将此作为4G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WCDMA阵营的运营商和制造商都把HSDPA、HSUPA当作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些技术进一步演进之后,LTE技术着重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降低时延、提高用户的数据速率、增大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对无线接口以及无线网络的体系架构进行一些改进。2007年,LTE正在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在2007年3GSM大会上分别展示了LTE技术,提供的速度分别高达143Mb/s和144Mb/s。应该说,传统通信阵营对于LTE寄托了极大的期望,也会将此作为4G的发展方向。

  22.   但是由于LTE现在尚未制定标准,更没有商用试验,相对于WiMAX还是落后了一段距离。一些在3G领域没有占据市场的传统电信公司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希望通过WiMAX和3G抗衡。最近,美国运营商Sprint也宣布建设WiMAX网络,GOOGLE也打算布局WiMAX网络。  但是由于LTE现在尚未制定标准,更没有商用试验,相对于WiMAX还是落后了一段距离。一些在3G领域没有占据市场的传统电信公司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希望通过WiMAX和3G抗衡。最近,美国运营商Sprint也宣布建设WiMAX网络,GOOGLE也打算布局WiMAX网络。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LTE和WiMAX有可能是4G技术最有力的争夺者,而高通的UMB(CDMAEV-DOC版本)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23.   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个人通信,即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全球一网(统一的网络结构),每人一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与任何对象进行任何业务的无缝隙、不间断的通信,这是人类为未来通信绘制的理想蓝图。

  24. 5.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始于1987年,当时在上海首次开通了900MHz频段、TACS制式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到1995年,TACS网实现全国联网。1994年广东省首先建成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到2002年年底我国GSM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另外,1996年12月在广州建起第一个CDMA试验网,至2002年,我国CDMA网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用户数超过5000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是拥有移动通信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移动通信业务从初期的单纯语音业务开始逐步发展成包括短消息业务、数据业务(含GPRS业务)、预付费和VPN等智能业务在内的多元化结构。2001年8月,模拟蜂窝网在我国停止运营。5.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始于1987年,当时在上海首次开通了900MHz频段、TACS制式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到1995年,TACS网实现全国联网。1994年广东省首先建成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到2002年年底我国GSM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另外,1996年12月在广州建起第一个CDMA试验网,至2002年,我国CDMA网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用户数超过5000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是拥有移动通信用户数最多的国家。移动通信业务从初期的单纯语音业务开始逐步发展成包括短消息业务、数据业务(含GPRS业务)、预付费和VPN等智能业务在内的多元化结构。2001年8月,模拟蜂窝网在我国停止运营。

  25.   在发展3G之前,我国拥有三大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运营的GSM网络以及由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经营的GSM网络和CDMA20001x网络。  为了以3G的发展为契机,合理配置我国现有的电信网络资源,实现全业务经营,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26. 重组后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南方的中国电信将形成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全面竞争的格局。在电信改革重组完成后,国家发放了三张3G牌照:TD-SCDMA牌照发放给此前已经试商用多半年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由从联通购买的CDMA网向CDMA2000演进。3G牌照的发放形成了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使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  随着电信重组方案的尘埃落定,运营商及电信制造业的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电信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3G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7.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移动通信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移动台处在快速运动中,多径传播会造成瑞利衰落(又称快衰落),接收场强的振幅和相位会快速变化。移动台还经常处于建筑物与障碍物之间,局部场强中值随地形环境而变动,气象条件的变化同样会使场强中值随时间变动,这将导致接收信号的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另外,多径传播产生的多径时延扩展,等效为移动信道传输特性的畸变,对数字移动通信影响较大。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理论基本模型是超短波在平面大地上的直射波与反射波的矢量合成。

  28.   (2)多普勒频移会产生附加调制。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中,因此接收信号有附加频率变化,即多普勒频移fD。 fD与移动体的移动速度有关。若电波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则有其中,v为移动台的运动速度,λ为波长。运动方向面向基站时, fD为正值;反之, fD为负值。当运动速度较高时,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必须考虑,而且工作频率越高,频移越大。 (1.1)

  29.   多普勒频移产生的附加调频或寄生调相均为随机变量,对信号会产生干扰,在高速移动的电话系统中,多普勒频移影响300Hz左右的语音,足以产生令人不适的失真;多普勒频移对低速数字信号的传输不利,对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则影响不大。一般在地面接收设备中采用锁相技术,以防止多普勒效应。

  30.   (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移动通信网是多频道、多电台同时工作的通信系统,当移动台工作时,往往受到来自其他电台的干扰。同时,还可能受到天电干扰、工业干扰和各种噪声的影响。  基站通常有多部收发信机同时工作,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分布不均匀,且位置随时在变化,干扰信号的场强可能比有用信号高几十分贝(如70~80dB)。通常将近处无用信号压制远处有用信号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干扰。  (3)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移动通信网是多频道、多电台同时工作的通信系统,当移动台工作时,往往受到来自其他电台的干扰。同时,还可能受到天电干扰、工业干扰和各种噪声的影响。  基站通常有多部收发信机同时工作,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分布不均匀,且位置随时在变化,干扰信号的场强可能比有用信号高几十分贝(如70~80dB)。通常将近处无用信号压制远处有用信号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干扰。

  31.   在多频道工作的网络中,由于收发信机的频率稳定度、准确度以及采用的调制方式等因素,使相邻或邻近频道的能量部分地落入本频道而产生邻道干扰。在组网过程中,为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后,要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这种同频道再用技术将带来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决定同频道再用距离的主要因素。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存在互调干扰问题,当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进入非线性器件时,器件的非线性作用将产生许多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其中与所需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组合频率分量会顺利地通过接收机而形成干扰。鉴于上述各种干扰的存在,在设计移动通信系统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干扰,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32.   移动信道中噪声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大气噪声、太阳噪声、银河系噪声以及人为噪声。在30~1000MHz的频率范围内,大气噪声、太阳噪声等都很小,可忽略,主要考虑的是人为噪声(各种电气装置中的电流或电压发生急剧变化而形成的电磁辐射)。移动信道中,人为噪声主要是车辆的点火噪声,其大小不仅与频率有关,而且与交通流量有关,交通流量越大,噪声电平越高。

  33.   (4)频谱资源紧缺。在移动通信中,用户数与可利用的频道数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除开发新频段外,应该采用频带利用率高的调制技术。例如采用各种窄带调制技术,以缩小频道间隔;在空间域上采用频率复用技术;在时间域上采用多信道共用技术等。频率拥挤是影响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5)建网技术复杂。移动台可以在整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域内自由运动,为实现通信,交换中心必须知道移动台的位置,为此,需采用“位置登记”技术;移动台从一个蜂窝小区驶入另一个小区时,需进行频道切换(亦称越区切换);移动台从一个蜂窝网业务区移入另一个蜂窝网业务区时,被访蜂窝网也能为外来用户提供服务,这种过程称为漫游。移动通信网为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如通信的建立和拆除,频道的控制和分配,用户的登记和定位,以及越区切换和漫游控制等。  (6)由于移动环境恶劣,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条件要求较高。

  35. 1.3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单工制(同频单工)  单工制是指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的按键通信方式。通信双方设备交替进行接收和发射,即发射时不能接收,接收时不能发射。  单工制的优点是:①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不需基站转接;②收、发使用同一频率,不需要天线共用装置;③由于收、发信机是交替工作的,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耗电较少,设备简单,造价便宜。  单工制存在以下缺点:①由于收、发信机使用同一个频率,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工作时,就会造成强干扰,要避开强干扰的信道频率,就要允许工作信道的频率间隔较宽;②当有两个移动台同时发射时,会出现同频干扰;③操作不方便。

  36. 2.半双工制(异频单工)  半双工制是指收、发信机分别用两个不同频率的按键通话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移动台不需要天线共用装置,适合电池容量比较小的设备,基站和移动台分别使用两个频率,基站是双工通话,而移动台是按键发话,因此称为“半双工”。  与单工制相比较,半双工制的优点是:①受邻近电台干扰少;②有利于解决紧急呼叫问题;③可使基站载频常发,移动台就经常处于杂音被抑制状态,不需要静噪调整。  半双工制的缺点是也存在按键操作不便的问题。  一般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如调度、集群系统)采用此方式。

  37. 3.全双工制  全双工制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任一方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到对方的语音,无需PTT按键。一般公用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全双工制有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形式。

  38. 1)频分双工(FDD)  频分双工是指上行链路(移动台到基站)和下行链路(基站到移动台)采用两个分开的频率(有一定频率间隔要求)工作,该模式工作在对称频带上。此时发射机和接收机能同时工作,能进行不需按键控制的双向对讲,移动台需要天线共用装置。  频分双工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发送频带和接收频带有一定的间隔(10MHz或45MHz),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抗干扰能力;②使用方便,不需控制收发的操作,特别适用于无线电话系统使用,便于与公众电话网接口;③适合于多频道同时工作的系统;④适合于宏小区、较大功率、高速移动覆盖。  频分双工方式的缺点是移动台不能互相直接通话,而要通过基站转接。另外,由于发射机处于连续发射状态,因此电源耗电量大。

  39. 2)时分双工(TDD)  时分双工是一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使用不同的时隙来区分的在相同频率上工作的双工方式,该模式是工作在非对称频带上的,物理信道上的时隙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通信双方的信息是交替发送的。例如,基站和移动台分别在各自控制器的控制下,以1ms发信、1ms收信的方式进行通话,占据一个频道,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但是其技术也比较复杂。TDD模式工作于非对称时段;适合微小区、低功率、慢速移动覆盖;上、下行空间传输特性接近,较适合采用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技术。  可见,FDD和TDD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如果混合采用FDD和TDD两种模式,就可以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率。2)时分双工(TDD)  时分双工是一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使用不同的时隙来区分的在相同频率上工作的双工方式,该模式是工作在非对称频带上的,物理信道上的时隙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通信双方的信息是交替发送的。例如,基站和移动台分别在各自控制器的控制下,以1ms发信、1ms收信的方式进行通话,占据一个频道,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但是其技术也比较复杂。TDD模式工作于非对称时段;适合微小区、低功率、慢速移动覆盖;上、下行空间传输特性接近,较适合采用空分多址SDMA(智能天线)技术。  可见,FDD和TDD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如果混合采用FDD和TDD两种模式,就可以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率。

  40.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率  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率,对频率的分配和使用必须服从国际和国内的统一管理,否则就会造成相互干扰和资源浪费。确定移动通信工作频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电波传播特性,天线尺寸;  (2)环境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3)服务区范围、地形和障碍物的尺寸以及对建筑物的穿透特性;  (4)设备小型化。

  41. 表1-2 我国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

  42. 表1-3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频率

  43. 150MHz、450MHz、900MHz、1800MHz四个频段在使用时的收发频率间隔分别为:15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可见,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现在主要使用甚高频(VHF)频段(30~300MHz)和特高频(UHF)频段(300~3000MHz)。150MHz、450MHz、900MHz、1800MHz四个频段在使用时的收发频率间隔分别为:15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段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可见,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现在主要使用甚高频(VHF)频段(30~300MHz)和特高频(UHF)频段(300~3000MHz)。

  44.   为满足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的要求,在选择频率时必须考虑满足个人通信系统(PCS)的需要。1GHz以下仅剩下少量离散频带,1~3GHz频段中,既有丰富的频率资源,又适合于微小区的电波传播,适合发展PCS。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92)为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移动业务划分或扩展了新的工作频段,以支持个人通信的发展。频谱分配如下:  (1)未来移动通信频段:  ①1710~2690MHz在世界范围内灵活应用,鼓励移动业务使用。  ②1885~2025MHz和2110~2200MHz用于IMT2000系统和发展世界范围的移动通信。

  45.   (2)卫星移动通信频段:  ①137~138MHz、400.15~401MHz(下行)和148~149.9MHz(上行)用于小低轨道卫星移动业务。  ②1610~1626.5MHz(上行)和2483.5~2500MHz(下行)用于大低轨道卫星移动业务。  ③1980~2010MHz(上行)和2170~2200MHz(下行)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卫星业务。  各国在应用800/900MHz频段大容量模拟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开发1~3GHz频段能够用于个人通信的移动通信设备。WARC’92频谱分配将增加新的频率资源,以降低系统间的干扰,加快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进程。

  46. 1.4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1.4.1 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LMN)  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是移动通信中最大和最主要的网络系统,世界各国都建立了PLMN。PLMN可实现不同容量、质量、数据速率和业务等要求的语音、数据的移动通信业务,可实现跨区、跨国乃至全球的漫游业务和网络管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PLMN的典型代表。

  47.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实现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以及移动用户与长途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包括无线传输、有线传输以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等,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图1-1是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移动通信网包括交换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大量移动用户终端。移动通信服务是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组成的,呈蜂窝状。移动通信网通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互联。

  48. 图1-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示意图

  49.   (1)交换网络子系统(NSS)。交换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操作管理中心(OMC)和短消息中心(SME)等部分。它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集中控制与交换中心,也是与公众网的接口。MSC负责交换移动台(MS)各种类型的呼叫,提供连接维护管理中心的接口,通过标准接口与基站(BS)和其他MSC相连。移动交换中心控制的区域称为MSC控制区。MSC还具有支持移动台的越区切换、支持MSC控制区之间的漫游以及计费等功能。

  50.   (2)基站子系统(BSS)。基站子系统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BSC)和由其控制的若干个基站收发信系统(BTS)。它负责管理无线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BSC单元用来与MSC进行数据通信,与MS在无线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BTS属于BSS的无线部分,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移动台(MS)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及相关的控制功能。BTS主要由基带部分、载频单元、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一个BTS含有若干个收发信单元(TRX),其数目与分配给该小区的载频数相同,与需要同时通话的用户数有关。BSS与MSC之间采用PCM链路传输数据信号,有时也可利用光缆或数字微波中继方式传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