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likes | 1.28k Views
宫颈癌 ( Carcinoma of cervix). 发病率: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仅次于乳癌的恶性肿瘤。癌症中居第五位,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 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60 — 69岁为又一高峰。 5年生存率50-55%,死亡率3-4/10万. 局解解剖学 盆腔淋巴引流. 病因. 感染因素 1、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低危型:6 11 30 40 42 43 44 54 中危型:33 35 39 51 52 55 61 62 64
E N D
发病率: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仅次于乳癌的恶性肿瘤。癌症中居第五位,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病率: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仅次于乳癌的恶性肿瘤。癌症中居第五位,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 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60—69岁为又一高峰。 5年生存率50-55%,死亡率3-4/10万
病因 • 感染因素 1、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低危型:6 11 30 40 42 43 44 54 中危型:33 35 39 51 52 55 61 62 64 高危型:16 18 31 45 55 56 58 59 67 2、人疱疹病毒(HSV-Ⅱ)
3.病因 • 早婚、性生活过早及紊乱,早产、多产密产,经济状况、民族、地理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 • 性行为 • 婚姻及妊娠因素 • 吸烟 • 避孕方法 • 其他因素
组织学发生和发展 • 柱状上皮:由粘液柱状上皮、纤毛上皮、储备细胞组成,复层鳞状上皮:由基底层、旁基底层、棘细胞层。宫颈上皮移行带:宫颈管柱状上皮和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相交界区域。鳞上皮化生。 •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 宫颈浸润癌的形成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定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前期病变。 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asia) CIN: 宫颈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 (atypical hyperplasia) 宫颈原位癌 (cervical carcinma in situ) 子宫颈不典型增生 (轻度→中度→重度)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1、宫颈不典型增生 • 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性变的细胞所代替,可发生在宫颈外口或移行带。 • 病理特征: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仍有极性、细胞核大染色深、有核分裂、位于基底膜以上,渐渐向上延伸。
宫颈不典型增生分三级: CIN I 级:病变局限于上皮层下1/3,细胞大 小与正常细胞不同,排列不齐但仍有极性,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少。 CIN II 级:病变占上皮层下2/3,病变于轻、重度之间,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相多,细胞边界清。 CIN III 级:病变几乎累积上皮全层,仅1、2层正常细胞,细胞异性性大,大部分未分化细胞失去极性成堆,核大、深染,核分裂相典型。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重不典型增生Ⅰ 重不典型增生Ⅱ 重不典型增生Ⅲ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 白带多,赤带。绝经后阴道流血。接触性阴道出血。 • 晚期症状:尿急,尿频,肛门坠胀,下肢疼痛、肿胀。肾盂积水。消瘦,贫血,发热,全身竭 • 体征:检查可见肿瘤形态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点 Carcinama in situ CIN Ⅲ级
2、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 • 宫颈上皮发生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也未侵犯间质。细胞排列紊乱,无极性。细胞大,边界不清,核浆比例大。核异型性,大小变异大 ,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相多见,常见不正常分裂。基底膜完整,间质未被浸润。有时癌沿柱状上皮向间质内腺体周生长。但基底膜以上无浸润称原位癌累及腺体。
3.诊断 一般无症状或有宫颈炎的症状,白带多,偶有赤带,接触性出血。 妇检:见宫颈糜烂、充血。与宫颈炎的体征无区别,仅糜烂程度重。必须辅以一些辅助诊断,病理确诊。
4、CIN的治疗 小病灶、轻病灶可随访。 电凝、冷冻、激光、锥切
宫颈病变治疗方法 • 宫颈锥切 • 电圈环切术(LEEP) • 全子宫切除术 • 激光锥切 • 普通电刀锥切 • 物理治疗
5、 转归 • 宫颈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及进展性,一部分可自然消失,一部分可发展为癌,这以病变的程度有关。 • 轻的消退的可能性大于中、重度。反之重读发展为癌的可能性多于中、重度。 转常率 Ⅰ级:13.5% Ⅱ级:10% Ⅲ级: 9.8% 平均为12.5% 转癌率 Ⅰ级:0.97% Ⅱ级:4.2% Ⅲ级:23.7% 平均为25%
五、宫颈浸润癌 • 定义:宫颈癌变突破基底膜,侵犯间质 组织。鳞癌占90—95%,腺癌占5%。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发病发生就了相应的变化,如神经内分泌癌等类型。
宫颈鳞癌 • 发生部位 • 浸润方式 • 组织学分级
病理 • 大细胞角化型:(高分化)有明显的角珠,有细胞间桥,癌细胞异型性轻,核分裂少。 • 大细胞非角化型:(中分化)少量或无角珠,细胞间桥不明显,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核、浆比例高。 • 小细胞非角化型:(低分化)无角珠,无细胞间桥,细胞小,原始。核深染,含粗颗粒。
临床表现 • 一、发病年龄 • 二、临床症状 • 三、盆腔检查 • 四、转移途径
转移途径 • 局部浸润 • 淋巴转移:与临床分期有直接关系 • 血行转移:少见,晚期可到肺、肝、骨、皮肤、脑等
分期准则 • 1.分期必须在治疗之前确定,一经确立,其后不得更改。 • 2.分期不决时,应列入较早期。 • 3.淋巴造影、血管造影、CT、MRI超声扫描等均不能作为更改分期的依据。 • 4.分期应根据妇科检查结果,疑膀胱、直肠受累时,应依据膀胱、直肠镜检,并经组织学证实。
子宫颈癌FIG0分期 • 0期 原位癌或上皮内癌(该期别不列入子宫颈癌治疗效果分析)。 • I期 癌灶局限于子宫颈(癌扩散到子宫体在分期中未予考虑)。 • l a期 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微灶型浸润癌。间质浸润深度最深为5mm,宽度<7mm。 • I a 1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 I a 2间质浸润深度3-5mm宽度<7mm
I b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子宫颈或临床前病灶〉I a期。 • I b1临床癌灶直径<4cm • I b2临床癌灶直径>4cm。 • II期癌灶扩展至子宫颈以外,但未达盆壁。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 II a癌累及阴道为主,无明显宫旁浸润。 • IIb癌有或无阴道累及,但有明显的宫旁浸润。
III期癌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宫颈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肿瘤累及阴道达下1/3。有肾盂积水或肾功能衰竭。(非癌所致的肾功能损害除外)。III期癌浸润达盆壁,直肠检查宫颈肿瘤与盆壁间无间隙,肿瘤累及阴道达下1/3。有肾盂积水或肾功能衰竭。(非癌所致的肾功能损害除外)。 • IIIa癌累及阴道为主,已达下l/3。 • IIIb癌浸润宫旁为主,己达盆壁,或出现肾孟积水和肾功能衰竭。 • IV期癌扩散至真骨盆以外,或侵犯膀胱粘膜及直肠粘膜(膀胱泡样水肿不列为此期)。 • IVa癌累及邻近器官,侵及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 • IVb癌浸润超出真骨盆,有远处转移。
辅助检查 • 1).脱落细胞学:宫颈涂片,必要时刮颈管。但不能确诊,仅提供癌的信息。 • 2).碘实验: • 3).阴道镜:观察宫颈上皮的颜色,血管的结构,鳞柱交界是否可见。 • 4).宫颈活检 :于鳞柱交界处取材,癌灶周边多点取材,有足够的间质。 • 5).宫颈锥切
鉴别诊断 • 病史、体征、涂片、病理确诊
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 • 早期性行为 • 多个性伴或性伴有多个性伴 • 性伴有宫颈癌性伴 • 曾经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HSV单纯疱疹中病毒感染 • HIV感染 • 患有其他STD者 •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 吸烟、毒瘾者 • 有过宫颈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或外阴癌等病史者 • 低社会经济阶层
子宫颈癌三阶梯检测 • 细胞学+HPV-DNA检测 • 阴道镜检查 •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宫颈病变 细胞学+ HPV检测 阴道镜检 组织活检 颈管诊刮 CIN I CIN II CIN III (-) (重度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物理治疗 (冷冻 电凝 激光 ) 定期复查 锥切(CKC) 或 全子宫切除 LEEP
治疗原则 IIa 以下手术治疗 IIa 以上行放射疗
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 术式:全子宫切除术、良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移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