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40 Views
第五章 呼吸 (respiration). 呼 吸 系 统 概 图. 支气管细支气管树图. 肺泡示意图. 肺通气 : 肺泡与外界. 外呼吸. 肺换气:肺泡与毛细血管. 呼吸. 气体运输: O 2 , CO 2. 内呼吸: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 (ventilation). 吸气肌: 肋间外肌 膈肌 呼气肌: 肋间内肌 腹肌. 肺通气的动力: 压力差 呼吸运动 胸廓运动 呼吸肌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胸式呼吸:肋间外肌;腹式呼吸:膈肌 用力呼吸:吸气主动,呼气主动。.
E N D
肺通气:肺泡与外界 外呼吸 肺换气:肺泡与毛细血管 呼吸 气体运输:O2, CO2 内呼吸:组织气体交换
吸气肌:肋间外肌 膈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 腹肌 • 肺通气的动力: • 压力差 呼吸运动 胸廓运动 呼吸肌 •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 胸式呼吸:肋间外肌;腹式呼吸:膈肌 • 用力呼吸:吸气主动,呼气主动。
肺内压: • 吸气:肺泡压 < 大气压 • 呼吸:肺泡压 > 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 胸膜腔:脏层,壁层。 •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 吸气:负压增大(-5~-10 mmHg) • 呼气:负压减小(-3~-5 mmHg) • 胸内压变正值:110mmHg • 生理意义: • 维持肺泡扩张状态 • 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 气胸(pheumothorax)
胸膜腔内压形成 • 以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为条件 • 胸廓生长>肺生长 • 胸廓容积>肺容积 • 胸廓将肺拉大 • 肺回缩 胸膜腔内负压 肺回缩
肺通气的阻力 • 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 弹性阻力:70% 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 • 肺的弹性回缩力(1/3) • 肺泡表面张力(2/3): • 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 肺泡内压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 P=2T/r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 • 脂蛋白(SP),肺泡上皮II型细胞分泌。 • 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位于液体分子层表面。 •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 防止肺水肿。 • 防止肺不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顺应性(compliance): • 顺应性=1/弹性阻力 • C =V/ P (L/cmH2O). • 肺的顺应性: • 功能余气量:大 • 余气量、肺总容量:小 • 肺弹性阻力总是吸气的阻力,但是呼气的动力。
胸廓的顺应性: • 取决于肺容量 • 肺容量为肺总容量(TLC)的67% (自然位置时): • 肺容量 > 67%:吸气阻力,呼气动力。 • 肺容量 < 67%:呼气阻力,吸气动力。 • 非弹性阻力:30% • 气道阻力(主要):80~90%, R = 8L/r4。 • 惯性阻力 • 粘滞阻力
肺通气功能指标 • 潮气量(TV):500ml • 补吸气量(IRV):1500-2000ml • 补呼气量(ERV):900-1200ml • 残气量(RV):用力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 • 功能残气量(FRV):RV+ERV • 肺活量:TV+IRV+ERV • 时间肺活量:83%,96%,99%
用力肺活量(FVC) 用力呼吸量(时间肺活量) 通常以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数表示 FEV1:1秒用力呼气量
每分肺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 500ml12次/min=6L/min • 每分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150ml)+肺泡无效腔 • (500-150) 12次/min = 4.2L/min • 呼吸效率:慢、深>快、浅
气体更新 150 500 解剖无效腔 150 350 吸气 呼气 150 150 350 2500 2500 2500 150 呼气末 呼气末 吸气末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时的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结论: 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
呼吸气体的交换 • 气体交换: • 肺换气: 肺泡 肺毛细血管 • 组织换气:组织毛细血管 组织液 • 呼吸膜:六层结构 • 液体与DPPC • 肺上皮细胞 • 基膜 • 间隙 • 毛细血管基膜 • 内皮细胞
肺换气的动力: • 分压差方向和量 •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 气体扩散速率: 分压差扩散面积温度溶解度 扩散速率 扩散距离 分 子 量 • 分压差:PO2是PCO2的10倍。 • 扩散面积:70-80m2,呼吸膜面积。 • 扩散距离:0.2-0.6m,呼吸膜厚度。 • 综合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CO2扩散速率是O2的二倍,故很少发生潴留。
通气/血流比值(alveolar ventilation/quantity, Va/Q) • Va(肺泡通气量)=4.2 L/min • Q(心输出量)=5L/min • Va/Q增大 无效腔气量增加:心衰、肺栓塞 • Va/Q减小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泡通气不良 • 梯度:肺尖部至肺底部逐渐减小。
VA/Q • •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 物理溶解 • 化学结合 • 气体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氧的运输 • 物理溶解:0.3ml/dl,1.5%。 • 化学结合:19.5ml/dl,98.5%。 • 可逆结合,不需要酶 • 是氧合而非氧化(Hb中的Fe 2+始终为亚铁状态) • PO2高低决定结合或解离 • Hb构型及其与氧的结合或解离受多种因素影响。 紧密型T 疏松性R PO2(肺) Hb + O2 HbO2 PO2(组织)
氧离曲线 •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 每100ml血液中Hb能最大结合的氧量。 • 血氧容量=15g/100ml 1.34ml O2/g Hb=20 ml • 紫绀:紫蓝色,Hb>5g/dl •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s): • 指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 • 血氧饱和度(Sbo2): • 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氧离曲线: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氧离曲线: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 曲线上段:平坦,Po2变化范围(60-100mmHg)大,Sbo2变化不大(>90%)。 • 高原生活或Va/Q降低,仍可保证氧的摄取。 • 曲线中段:较陡, Po2范围(40-60mmHg)大,Sbo2变化较大(90%-75%)。 • 机体安静时O2的释放。 • 曲线下段:最陡, Po2范围(15-40mmHg)不大,Sbo2变化较大(75%-22%)。 • 机体运动时O2的释放。代表O2的储备。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 Pco2或pH:曲线右移,Hb构型改变 Hb和O2的亲和力。 •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Pco2或pH Hb和O2的亲和力。 • 温度:曲线右移 组织代谢增加, O2的需求。 • 2,3-二磷酸甘油酸(DPG):红细胞无氧代谢产物 • 2,3-DPG 曲线右移
二氧化碳的运输 • 物理溶解:5% • 化学结合: • 碳酸氢盐:88% CO2 + H2O H2CO3 HCO 3- +H+ CA: Carbonic Anhydrase •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HbNH2 + CO2HbNHCOOH • 何尔登效应(Haldance effect): O2与Hb结合将促进CO2释放。
7% of carbon dioxide is dissolved in plasma 23% as HbCO2 (carbaminohemoglobin) 70% as HCO3- in plasma
呼吸运动的调节 • 呼吸中枢 • 脊髓:神经元 膈N、肋间N 呼吸肌 • 延髓:基本中枢,包括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 •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吸气。 • 大脑皮层: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呼吸节律的形成--吸气切断机制 •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 化学感受性反射 • 肺牵张反射: • 牵张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肌层中。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 肺扩张反射(Hering reflex) • 肺萎陷反射(Breuer reflex) • 防御性反射: 咳嗽反射(cough reflex) 喷嚏反射(sneeze reflex) • 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 • J感受器位于肺泡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中。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化学感受性反射 • 化学感受器 • 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I 型细胞,感受pH 、Po2 、Pco2。 • 中枢化学感受器:延髓腹外侧浅表处的神经元,感受脑脊液中pH 。 • 调节 • P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 pH :外周化学感受器 • Po2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CO2+H2O H2CO3 H+ + HCO3- (-) PCO2 Respiratory center Mechanism (+) Respiratory center VE
(-) PO2 Respiratory center Mechanism (+) Respiratory center PO2 Peripheral chemoreceptors 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