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04 Views
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学习教育发展规划的体会 杨扬 2011 年 5 月 6 日. 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绩 1 、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教育普及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学前 义务教育 高中 高校 教育年限 美国 95% 90% 80.9% 13.17 韩国 92% 97% 67.7% 11.50 徐汇 100% 100% 98% 70.0% 基本建成两大教育体系, 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 、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
E N D
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学习教育发展规划的体会 杨扬 2011年5月6日
一、“十一五”发展主要成绩 • 1、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 教育普及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学前 义务教育 高中 高校 教育年限 美国 95% 90% 80.9% 13.17 韩国 92% 97% 67.7% 11.50 徐汇 100% 100% 98% 70.0% • 基本建成两大教育体系, 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 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 • 以中山路为界南北教育实现优质均衡 长桥教育工程: 缩小办学资源差距 建峰填谷工程: 缩小办学质量差距 教育现代化工程:缩小办学目标差距 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 • 新增、新建一批新校 新增学校占地面积295004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98852平方米
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 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实施主体性德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 深化课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落实“三课二操二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升 • 实施“光启行动计划”,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科艺体活动特色明显 • 创建成全国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挑战 1、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新挑战 • 徐汇教育的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 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还是传统的体内循环,服务范围的基本对象还是传统的区属学校,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还是传统的计划模式,提高质量的基本法宝还是传统的加班加点等
2、推进教育均衡面临的新挑战 • 人口出生高峰与非户籍学生增加的叠加,已经带来学前教育的资源不足,并将延伸影响到义务教育 • 学生生活背景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性 • 两大教育体系的发展尚不平衡,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也不均衡,各街镇学校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校际差距依然明显,“择校”现象没有根除
3、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 基础教育重视学业知识、轻视全面发展、忽视特长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 • 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地方,减负增效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 学生缺少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体质明显下降,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4、形成办学特色面临的新挑战 • 过分强调教育过程和学习结论的统一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 • 学校“多校一面”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学校的特色项目转化为办学特色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加强 • 政府和社会鼓励和支持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环境不够宽松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战略 • 1、指导思想 • 坚持国家战略。与国家和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接轨 • 坚持领先发展。保持徐汇教育在上海教育和徐汇发展全局中的领先优势 • 坚持徐汇特色。传承百年品牌,探索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的改革新途径 • 坚持人民满意。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攻坚克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总体目标 • 国家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二基本、一进入) • 上海目标: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二率先、一迈入) • 徐汇目标:到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
3、核心理念 • 上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 徐汇: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 • 新世纪前十年,徐汇教育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保持了领先发展的态势 •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徐汇教育提出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符合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4、发展思路 • 国家方针核心:育人为本 • 上海指导思想:促进公平、追求卓越 • 徐汇发展定位:一流的中心城区,领先的发展水平 • 徐汇教育工作思路:坚持育人为本,追求公平卓越 • “育人为本”是教育本质,“公平卓越”是“优质充分”理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新时期“领先发展”的新特征
四、“十二五”改革发展重点 • 1、改革重点 • 徐汇教育以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形成“1+7”的改革框架 • “1”:徐汇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机制》,下辖八项二级改革项目 • “7”:徐汇参与上海“全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区”的二级改革项目
(1)《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机制》 • 聚焦三个核心要素 • 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教师发展 • 创新三条实施路径 • 联动发展、国际合作、智慧校园 • 完善两项保障机制 科学评价、专业领导 • 目标:2015年,形成内涵发展的新机制,探索内涵发展机制创新的基本规律,形成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徐汇经验
(2)《全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区》 • 完善政府职能,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 区域性优质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 区域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探索与实践 • 区域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区域性“医教结合工作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区域性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研究 • 创新徐汇公共大教育模式的探索
(3)其它重大改革 •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教育管理模式 • 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支持民办教育和促进公办学校联动发展 • 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自主权 • 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岗位管理 • 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扩大选择权和入学渠道,符合德智体的全面评价 • 扩大教育开放-促进教育国内外交流合作,增强师生国际理解和交往的能力
(4)教育管理部门的专业能力建设 • 教育党工委的专业能力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局党政领导干部驾驭发展大局、引领专业发展的能力 • 教育局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育人专业化能力,针对重数量规模发展、轻质量内涵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专业领导的徐汇特色 • 局领导带头主持试点,带头领导改革
2、发展重点 •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发展模式 • (1)学前教育—普及和启蒙的快乐教育 • 引领项目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 (2)义务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 • 引领项目2:学校“联动发展”推进计划 • 引领项目3:“增效减负”推进计划
(3)高中教育—为实现理想作好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准备(3)高中教育—为实现理想作好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准备 引领项目4:高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 引领项目5:光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4)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成才教育 引领项目6:职业培训体系创建计划 (5)特殊教育—平等、关爱、尊重、理解的教育 引领项目7: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6)校外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6)校外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 • 引领项目8:光启行动计划 • (7)继续教育—创新和事业发展的动力补充 • 引领项目9: 学习型城区创建行动计划 • 扩大受教育人群的覆盖面,为每个学习者构筑更加畅通的成才之路 • 满足居民对优质、充分教育的需求 • 提升徐汇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总体目标——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着力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培育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项目。以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为各类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育覆盖面和学习参与率。根据 “规范化是根本、示范性是要求、全方位是方向”的社区教育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终身教育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
三、主要项目与举措 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品牌创建促进行动 0-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行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行动 老年教育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促进行动 科研引领促进行动 数字化学习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促进行动 社区教育考核与评价机制建设促进行动
3、保障措施 (1)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优先发展,重点发展 (2)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和投入效益持续扩大的机制,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法定增长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现代化一流学校建设。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新建南站九年制学校、迁建交大附小,整体改扩建南洋和南洋初级中学,改扩建市二、位育、上小教学楼,新建教院附中、师大三附中、宛平、田三、体职院附小、逸夫等学校的体育馆;完成华发路中学、航天小学、印象欧洲、百汇花苑、尚海湾幼儿园等公建配套项目;推进滨江地区新建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建设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现代化一流学校建设。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新建南站九年制学校、迁建交大附小,整体改扩建南洋和南洋初级中学,改扩建市二、位育、上小教学楼,新建教院附中、师大三附中、宛平、田三、体职院附小、逸夫等学校的体育馆;完成华发路中学、航天小学、印象欧洲、百汇花苑、尚海湾幼儿园等公建配套项目;推进滨江地区新建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建设
(4)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引导教师做爱学生、爱事业、业务精湛、道德高尚、以两个魅力感染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构建面向全体教师的“橄榄型”专业发展模式 ;完善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机制,健全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选拔培养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业务熟悉的学校和局机关、机构的领导
(5)坚持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城区信息化发展相同步、与徐汇教育信息网相衔接、与教师和学生成长规律相适应、与“智慧校园”多样化教育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5)坚持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与城区信息化发展相同步、与徐汇教育信息网相衔接、与教师和学生成长规律相适应、与“智慧校园”多样化教育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6)坚持依法治教,完善学校绩效评估和督导机制。完善“学校年度绩效评估机制”,设置三线指标,激励学校自主办学行为,确保依法治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