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k likes | 1.45k Views
2013 年新课程高考. 物理复习策略. 西安中学樊兰君 2013.3.17. 前 言. “ 要迅速到达一个目的地,方向和路线比速度更重要。” 这是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高考备考同样如此。. 相对备考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备考“理念和策略”则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为它对备考过程起到“统领”作用,是属于“方向和路线”的。对备考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是理念和策略的优化。. 纲 要. 第一部分 高考复习备考的 “方向和路线” 第二部分高考复习计划的制定 一 、 制定复习计划的依据 二 、 复习计划的目的要求
E N D
2013年新课程高考 物理复习策略 西安中学樊兰君 2013.3.17
前 言 “要迅速到达一个目的地,方向和路线比速度更重要。” 这是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高考备考同样如此。 相对备考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备考“理念和策略”则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为它对备考过程起到“统领”作用,是属于“方向和路线”的。对备考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是理念和策略的优化。
纲 要 第一部分 高考复习备考的“方向和路线” 第二部分高考复习计划的制定 一、制定复习计划的依据 二、复习计划的目的要求 第二部分 高考二三轮复习策略 一、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突破 二、三轮复习 应用能力提高 3 3
第一部分 高考复习备考“方向和路线”之背景 各省新课程改革趋势和导向 课标、考纲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新课程卷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近几年新课标卷试题总体印象
早期实验 各省新课程高考方案改革的趋势 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 2005年:江苏 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福建 2009年高考 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 2010年高考 2008年:江西、河南、山西、新疆 2011年高考 2012年高考 2009年:河北、内蒙、云南、湖北 2013年高考 2010年: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西藏 2012年:广西
河北: “3+文综/理综 ” 江西: “3+文综/理综 ” 内蒙: “3+文综/理综 ” 山西: “3+文综/理综 ” 2012年 2011年 河南: “3+文综/理综 ” 云南: “3+文综/理综 ” 湖北: “3+文综/理综 ” 新疆: “3+文综/理综 ” 湖南: “3+文综/理综+基本能力(100分×30%)” 北京: “3+文综/理综 ” 陕西: “3+文综/理综 ” 2010年 吉林: “3+文综/理综 ” 黑龙江: “3+文综/理综 ” 各省新课程高考方案改革的趋势 ●随着新课程高考的省份向我国西部拓展,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趋于平缓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2013年高考: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西藏
课标、考纲、说明三者的关系 课标 说明 考纲 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脱离《课程标准》、《考纲》、《高考说明》,凭直觉、凭经验的盲目复习,很难保证不贻害学生。原则上讲:《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2013年《考试大纲的说明》较2012年之变化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部分的说明中仅一处改动: 增加了“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并有3点说明,其中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对选考题做了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说明: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原则,严格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坚持能力立意,命题导向正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稳中有进。
高考命题立意 以能力立意,重学科基本能力考查: (1)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2)考生对信息整合能力及灵活运用的迁移能力 (3)对图像、图表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4)物理学思想方法和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5)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6)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新课标卷高考试题的基本印象 突显对物理主干知识、思想方法的考查; 注重思维能力、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不出偏题、怪题、特难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灵活运用的考查; 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思想 基层学校教师基本认同
对新课标卷高考试题的基本印象 新课标高考试题基本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知识覆盖面相对较小,尽可能以综合形式出现,题目新而不怪。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少出现特别新颖的情景题,也并不回避陈题,题目的编拟注重从常规思路上出牌,都有一些题看上去似曾相识,做起来却感到立意与切入的角度都有变化,难度却不大。
高考怎样考 • 习题类型: • 选择题8(力4电4, • 天体、图像、电磁感应、实际应用年年有) • 实验题2(1力;1电;仪器读数) • 计算题必做2(1力-力和运动;1电-粒子在EB中运动) • 填空、计算题选1(热学;振动和波、光的折射;近代、动量)
高考怎么考? 1.高考总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 对策: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是掌握知识的最高层次。 2.高考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核心。 对策:一轮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能力、实验能力是基础;二轮分析综合能力是核心;创新思维能力是最高点。 3.怎样把握高考。 抓住不变量,关注创新点。
(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 1.明确《高考说明》的地位 《考试说明》是试验区高考的根本大法、是考试命题的依 据、也是复习教学的依据。试验区五年的高考证实了这一点。 2.注意《高考说明》中的限制性说明 《高考说明》是在《考纲》基础上做了减法调整,对一些考试 内容做了适当限制,个别考点降低了要求等。要领会其精神、提 高备考效率、不要贪多求全作低效复习。 3.分清《高考说明》中Ⅰ、Ⅱ要求的界限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 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 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 等过程中运用。(必考部分共25个Ⅱ级要求,选修3-4和3-5分别为4个和1个,起码我们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7 17
(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A.理解能力:①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条件情况下的应用;②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A.理解能力:①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条件情况下的应用;②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8 18
(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B.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 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 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19 19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过程与方法 2009,北京 如图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 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 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 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 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 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A. B. C. D. B
对高考和教学的启示 解决电场叠加问题,在大学物理中用到的典型方法就是微元法和对称法。可以说,关于一对等量同号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经过这样的变化训练后,学生会得到从感性到理性的综合提高,会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过程,会使中学物理所学的知识、方法延伸到大学物理,并且提出了多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学习感到余味无穷。 解这道题用到的物理方法有对称法、微元法和叠加法(量纲法和排除法也可以应用)、数学方法和外推法。可以说,这道题考的是关于电场叠加从基础到提高的一系列知识,体现的是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反映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知识、方法的落实情况,在这个知识点上全面考查了知识、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道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好题。然而,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遇到的困惑,恰恰是不知道基本事实,因此形成判断困难,这不能不说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教学是不到位的,对一对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电场叠加的延伸分析是不到位的,落实新课标的方法、过程教学是不到位的。
2010 ,福建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
2012,安徽 20. 如图1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 ,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 )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方向沿x 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 x)的电场强度为 重视题型比较,多做对比迁移 A. B. C. D. 图2 图1
点评:在解决一个新情境问题时,是死套某些结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重要的思维习惯,它关系到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然而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急功近利地要学生记住一些结论在解题时套用,不少教辅资料也对死记套路的做法推波助澜,对教学造成了很大危害。点评:在解决一个新情境问题时,是死套某些结论还是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重要的思维习惯,它关系到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然而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急功近利地要学生记住一些结论在解题时套用,不少教辅资料也对死记套路的做法推波助澜,对教学造成了很大危害。 例如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星体质量,如果已知星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可以根据物体重力就是它所受的万有引力的原理,列出方程 ,得到结论 ,就可以通过g、R求解M。 返回 2012年高考理综试卷第21题: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B. C. D.
但当前某些常见的做法并不是让学生理解和应用上述基本原理,而是让学生记住这一解题结论 ,某些教辅资料为了渲染这一解题结论的重要性,称该结论为“黄金代换”公式,并用这一“黄金”公式直接套出某些死板题目的答案。这些“经验”在教辅中抄来抄去,泛滥成灾。本题让不求甚解、死套“黄金代换”公式的学生尝到了苦果,这些学生刻板地看到“黄金代换”公式中g是和R2成反比的,选择了选项D,导致了解答的错误。本题让大家看到:死套一些结论,不注重具体分析,并不能赢得高考分数,这对高中教师正确制订自己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同时给我们一个启示:把教辅中泛滥成灾的某些错误做法体现在高考试题中,让死记硬背的教学付出代价,这是否也是一种正确引导教学的命题思路?
2012年高考理综试卷第21题: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B. C. D. 高考数据统计(0%答案选项未列入): 选 D 的人数之多,暴露了高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 C.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 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 中其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②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 之间的联系;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 的问题。【例题】(2007年新课标23)倾斜雪 道的长为25 m,顶端高为15 m,下端 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 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 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 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10 m/s2)
y 2B B × P Ⅰ Ⅱ x O d 2d 25.(19分)如图,在区域I(0≤x≤d)和区域II(d<x≤2d)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和2B,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平面。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q(q>0)的粒子a于某时刻从y轴上的P点射入区域I,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向。已知a在离开区域I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30°;此时,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a相同的粒子b也从P点沿x轴正向射入区域I,其速度大小是a的1/3。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⑴粒子a射入区域I时速度的大小; ⑵当a离开区域II时,a、b两粒子 的y坐标之差。 2011新课标卷理综第25题
① 由几何关系得 ② ③ 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 参考解析:(1)设粒子a 在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C(在y 轴上),半径为Ra1,粒子速率为va,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P/,如图,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2)设粒子a在II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a,半径为Ra1,射出点为Pa(图中未画出轨迹)(2)设粒子a在II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a,半径为Ra1,射出点为Pa(图中未画出轨迹)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 由①⑤式得 ⑥ C、P/和Oa三点共线,且由⑥式知Oa点必位于 ⑦ 的平面上。由对称性知,Pa点与P/点纵坐标相同,即 ⑧ 式中,h 是C 点的y 坐标。
设b在I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b1,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设b在I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b1,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⑨ 设a到达Pa点时,b位于Pb点,转过的角度为α。如果b没有 飞出I,则 ⑩ ( 11) 式中,t 是a 在区域II 中运动的时间,而 (12) (13 ) 由⑤⑨⑩(11)(12)(13)式得α=300 (14 ) 由①③⑨(14)式可见,b没有飞出。Pb点的y坐标为 (15)
由①③⑧⑨(14)(15)式及题给条件得,a、b 两粒子的y 坐标之差为:
典型错解 • 错解一:Eq=ma 在I区域当平抛运动处理了(太夸张的错误) • 错解二:受力分析出错:将重力也算进去 • 错解三: 区域2中的圆心位置不会确定 • 错解四:相关物理量的关联无思路 • 错解最多:审题不清
几点反思 • 第一问很基本属送分题,但丢分仍很可惜,也不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 • 关键是审题,a离开区域1,“此时”b粒子才开始进入区域1,则势必要关注多种可能情况:当a离开2区时,b粒子有可能从y轴返回飞出;有可能恰到区域分界处;有可能正处于1区或正处于2区;要有判断的意识需调动思维看a粒子在2区偏转的过程中b粒子到底在哪?这样才会想到用第10、11个公式分析得知b粒子并未到达2区。 • 其次才是依相应偏角得出对应的几何关系:思考a在2区的圆心的确定;b在1区的部分轨迹。 • 最终仍回归到审题上:求ab两粒子的纵坐标之差而非距P点距离之差,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题的过程会显示考生对题意的理解,若转换为距P点距离之差,数学运算相对会简洁些。
2012新课标卷理综第25题 • 25.(18分)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横截面(纸面)。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沿图中直线在圆上的a点射入柱形区域,在圆上的b点离开该区域,离开时速度方向与直线垂直。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3R/5 。现将磁场换为平行于纸面且垂直于直线的匀强电场,同一粒子以同样速度沿直线在a点射入柱形区域,也在b点离开该区域。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r,由牛顿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圆周的半径为r,由牛顿 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① (3分) 式中v为粒子在a点的速度。 • 过b点和O点作直线的垂线,分别与直线交于c和d点。由几何关系知,线段 和过a、b两点的轨迹圆弧的两条半径(未画出)围成一正方形。因此 ② (1分) • 设 • 有几何关系得 ③ (1分) • ④ (1分) • 联立②③④式得 ⑤ (2分)
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再考虑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公式得 • qE=ma ⑥ (3分) • 粒子在电场方向和直线方向所走的距离均为r,有运动学公式得 ⑦ (2分) r=vt ⑧ (2分) • 式中t是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 联立①⑤⑥⑦⑧式得 ⑨ (3分)
典型错误: 1.没有仔细分析过程,轻率认为bOa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扣6分。 2.没有文字说明,一片混乱,看不懂。 3.计算能力差,算不对。 4.R与r混乱。 陕西省全省平均分:3.75
两个压轴题共性的反思点拨 •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其思路、方法与解题步骤与力学问题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仅多了两个性质力。应注意: • 1、弄清物理情景,头脑再现客观事物的运动全过程,对问题情景原型进行具体抽象,建立正确清晰的物理情景; • 2、对物理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比如运动分解的方向性指引)训练,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心领神会; • 3、熟练掌握相关几何、代数知识,巧妙应用到解题之中。数学运算技巧已不再单是数学老师的问题,我们责无旁贷(解方程的不同方案、求极值的数学工具、函数的转换方法) • 4、注重分析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各类综合题,找出其共同点,将基本方法迁移到这些题中推理分析,确立突破口; • 5、进行逐步递进的针对性训练,规范解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会分析写不清) 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难”在哪里?
(一)高中物理《高考说明》的要求4.吃透《高考说明》对能力的要求D.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 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E.实验能力:①“四能三会”: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 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 使用仪器,会观 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 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②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 仪器去处 理问题。 43 43
(二)新课程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 明确难度结构特点 找出复习主攻方向 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 难度结构是有一定梯度的,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不 同档次的题目比例一般呈现为3:5:2。 容易题——约30% 中档题——约50% 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基本能力。 较大难度题——约20%——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 选拔性强。 难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 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提高中低档题的正 确率及解题速度,是复习的主攻方向。 44 44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内容分析 (1) 试题结构: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 (2) 实验题的内容:一力、一电 (3) 计算题的内容:一力、一电 ●力学题既涵盖各章内容,也可以连续两年重复,是次难题。 ●电学题均为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是压轴题。
难度系数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题目序号 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物理必考题难度分析 难度因素 共12道必考题中,只有第25题比较复杂(综合),其它题目是以灵活来体现它的难度。选择题第21题难度最大。 第21题难在哪里?(前已分析)
(三)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概念不清 原理模糊 部分考生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的不牢,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的不准;一些规律认识模糊。通过对选择题,可以明显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一些大题出现的错误也是由此类问题引起。 知识零乱 考虑不全 多数考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不能全面统认识,重要的知识点深度不够,一般了解的知识 点广度不够。遗忘是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善于归纳总结。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 47 47
(三)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思路不通 不会建模 绝大多数考生对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认识不清,看完一道题不能很快建模或者不能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严重阻碍了学生顺利解题,不能熟练运用牛顿定律等重要规律大致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实验不熟 方法不会 绝大多数考生对实验基本工具的使用不熟悉,实验技能、实验方法训练不够,造成综合用能力较差,因而得分整体较低,失分较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不够,另外学生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很弱,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8 48
(西中质检四第1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小车放在斜面上,(西中质检四第1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小车放在斜面上, 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 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 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 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 到地面的距离小于 小车到滑轮的距离.
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 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 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 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Hz.图乙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 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