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729 Views
第七章 大 洋 洲 Oceania. 第一节 概述 一、地理范围与位置 1 、名称: 1984 年中国外交部宣布为“大洋洲”。原为“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2 、地理范围: 一 陆: 澳大利亚 二岛: 新西兰岛 新几内亚岛 三岛弧: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3 、地理位置:
E N D
第一节 概述 一、地理范围与位置 1、名称:1984年中国外交部宣布为“大洋洲”。原为“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 2、地理范围: 一 陆: 澳大利亚 二岛: 新西兰岛 新几内亚岛 三岛弧: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 波利尼西亚
3、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陆:距南极洲最近。 洲:与亚洲最近,有人居住洲中最孤立的洲。 (2)经纬位置: 大陆四至: 北至:约克角 10º45’S 南至:威尔逊角 39º08’S 南北跨28º23’ 东至:拜伦角 153º39’E 西至:斯提普角 113º09’E
洲四至: 北:库雷岛 28º25’N 南:麦阔里岛 54º36’S 南北跨83º01’ (仅次于亚洲) 东:萨拉一伊一戈麦斯岛(复活节岛 西) 105ºW 西:德克哈托格岛:112º59’E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1、大洋洲地理环境的对比性: (1)洲的范围与陆地面积的对比性。大陆面积763万km2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洲陆地面积896万km2,包括岛屿面积133万km2。洲的范围是世界最大的,东西长12000km(复活节岛),南北宽7500km。 (2)大陆和岛屿环境的对比性。 平坦的平原与山地的对比;大陆(稳定)与岛屿(不稳定)的对比;大陆(干旱)与岛屿(湿润)的对比; (3) 古老生物与现代畜牧业的对比;土著居民(占澳大利亚总人数的1.6%)与现代文明的对比性。
2、大陆地理环境独特性: (1)干旱区相对面积最大。(1)年雨量小于500mm的区地占68%。(2)年均雨量470mm(除南极洲外最小)。(3)干旱区587万km2,占77%。 (2)古老的生物界。(1)存在世界最古老的单孔目动物,是白垩纪的遗留种,是卵生的哺乳动物。(2)有袋动物典型,有120种:袋鼠。(3)植物特有种多:12000种植物中特有种有9086种,占75.7%。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半环状。
第二节 澳大利亚地形及成因 一、地形特点 1.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340m 最高:科修斯科山 2230m 最低:艾尔湖 -15m 2. 风沙地貌广泛: 五大沙漠 3. 地形东西并列为三带(区): 西部高原区 中部平原区 东部山地区
二、地形区 1、西部高原区 面积大,约占该大陆的 60%; 形成早,以平均海拔450~600米的低高原为主; 呈环状分布: 阿马迪厄斯湖 麦克唐奈山脉 马斯格雷夫岭 四大沙漠 周边高原山脉
2、中部平原区 特点:构造盆地,海拔最低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 自流井盆地,约占总面积的25%。 (1) 卡奔塔利亚平原:地形向海洋倾斜,气候湿润 (2) 大自流盆地(艾尔湖盆地):世界最大的自流井盆地,177万km2,是仅次于刚果盆地的构造盆地 (3)默累—达令平原:海拔低,有大河流经过,最适宜农业发展
3、东部山地区 • 为最高部分,约占大陆总面积的15%。 • (1) 布里斯班以北:大分水岭 • 大部分为600m 以下丘陵,宽达600km • (2) 布里斯班——古尔本:新英格兰山脉 • 山地变窄,高多为1000m以上,起伏大 • (3)古尔本以南:澳大利亚山脉 • 高度最大,科修斯科山 2230m为澳最高峰,宽度较窄,南端延伸为东西向的维多利亚山脉
三.地形成因 1.特点: (1)古老。35~41亿年,冈瓦纳古陆组成部分,西澳地盾上世界最古老的地盾之一,从西向东扩展。陆地主体只受加里东和海西运动影响。 (2)缺乏新褶皱山地。中生代以来的运动未形成大陆(各大陆中构造运动最少的地区)。 (3)垂直升降小,缺乏火山地震“最宁静的大陆”,地形起伏不大。 (4)水平运动幅度最大,与南极大陆分离后,第三纪以来北移了15个纬度,现在6cm/a 向北运动。
2、构造运动: (1)基础:西澳地盾(西部高原区)500多万km2,古老独特的构造单元(哈默斯利山脉铁矿丰富)。 (2)加里东运动:地盾北部和东部形成陆地——金伯利山地,阿纳姆地,麦科唐纳山。 (3)海西运动:以东部分全部形成。成陆面积较大,陆地形成早。
(4)中生代:中部拗陷,接受沉积,形成大自流盆地地质结构(岩石隔水性好)。(4)中生代:中部拗陷,接受沉积,形成大自流盆地地质结构(岩石隔水性好)。 (5)新生代:科修斯科运动(喜山运动),造山运动——科修斯科运动。 3、地质演化与现代气候 (1)大陆北移15个纬度。 (2)陆地自西向东扩展。 (3)回归干旱区范围加大。
第三节 气候、水文与生物界 一、气候 1、气候的基本特征 (1)暖热而不极端(见课本347页图) 极端高温——克隆卡里53.1℃,马布尔巴最热月4l℃,尤克拉50.7℃,暖热地区广泛。 夏1月——大陆大于20℃,闭合中心34℃。 冬7月——大于1O℃(高于其它洲)。最低温(堪培拉)-7.7℃。
(2)少雨而不干燥 年均雨量——470mm。 极少雨值——埃尔湖120mm (极值:0.5mm)。 极端多雨——塔利7897mm,(小于非、南美)。 干旱区面积大——年降水不足250mm的地区占总面积的35%,250~500mm的地区占33%, 2/3以上的面积为干旱地区。 降水量分布——半环状(西部少,但末闭合)。
(3)少雨中心与高温中心不重合(见课本345、347页分布图)。(3)少雨中心与高温中心不重合(见课本345、347页分布图)。 为什么? 有什么地理意义?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与大陆轮廓:处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所在的纬度,下沉气流占优势;所跨纬度少,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海岸平直,增加了副热带高压控制面积,这是气候干燥、炎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地形: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形单调,不足以形成气候屏障,气候很少出现突变现象; 东部山地阻碍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在向风地带,降水丰富。
(3)洋流:大陆东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它们对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起了一定的作用。东部的暖流有利于降水,西部的寒流不易产生降水,西岸沙漠的形成与寒流影响密切相关。(3)洋流:大陆东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它们对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起了一定的作用。东部的暖流有利于降水,西部的寒流不易产生降水,西岸沙漠的形成与寒流影响密切相关。 (4)气压与风:
夏季,1月,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分别形成高压中心,低压区位于大陆北部,割裂了副热带高压,夏季,1月,在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上分别形成高压中心,低压区位于大陆北部,割裂了副热带高压, 大陆南半部盛行东南风和南风,但不易形成降雨。 东海岸盛行偏东风,受地形抬升,有较多的降水。 北部,赤道辐合带经过,有强大的西北气流,这是澳大利亚的北部的夏季季风,是大陆北部降雨的主要原因。
冬季,7月,大陆上空形成高压区,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大,与大陆高压连成一体。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干燥少雨。冬季,7月,大陆上空形成高压区,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很强大,与大陆高压连成一体。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所以干燥少雨。 大陆北部,盛行东南风; 东北部沿岸,东南风来自海上有一些降水; 西南角和东南角,有从海上吹来的西风,因此有较丰富的降水。
3.气候区(课本350页) 1.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热带沙漠):包括大陆的中、西部 2.热带干湿季气候区(热带草原):包括金伯利高原、阿那姆地、约克角半岛 3.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约克角半岛以南的昆士兰州东部沿海地带 4.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东南部沿海地区 5.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亚热带草原):位于大陆东南部内陆 6.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南角和以阿得雷德为中心的地区 7.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塔斯马尼亚岛等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 (一)、地表水基本特点: 1、地表水最贫乏的大陆。 (1)径流总量:350km3,(大洋洲2390km3)(最少,南极洲除外)。 (2)径流深度小,平均45.3mm(各大陆最小)。 (3)无大的江河,大河:墨累一达令河,3490km(世界16位),流域面积105.7万km2(世界14位)。
2、外流区占比例最少。 (1)外流区376 km2,占大陆总面积48%,其中印度洋流域占40%,太平洋流域占8%。 (2)内流区124万km2,占大陆17%。 (3)无流区260万km2,占35%。
3、河流分布呈放射状 (1)短小的水系具有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原因:降雨量的环状分布) (2)内流区和无流区:内流区东起大分水岭,向南经格雷山脉、巴里尔山脉直抵大澳大利亚湾沿岸;北起巴克利高原,向西到西部高原的边缘。 主要内流河: 迪亚曼提纳河、汤姆孙河、乔治纳河
(3)外流区:多分布在大陆边缘,这种河网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除墨累—达令河较长外,其余都较短。(3)外流区:多分布在大陆边缘,这种河网分布状况与降水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除墨累—达令河较长外,其余都较短。
(二)、地下水最丰富 1、总量:120万km3(撒哈拉(90万km2的面积)地下水总量30万km3) 。 承压水多。120万km3的水量中75%可自流,大部分集中在10多个自流盆地,总面积270万km2,占澳陆地面积的35%,其中最大的自流井盆地面积为173.5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井盆地。 2、自流井多:全澳自流井有20万个之多,有的水柱喷高可达50米,有的地方由于压力过大,自流水沿裂缝自动上升,形成泥火山(土丘泉)。
3、地下水利弊分析: (1)地下水主要的利: a.水量大,120万km3,年利用72 km3。 b.承压水,只要钻井,多可自流,不需抽水,减少投资。 c.可更新,可循环利用。 d.分布广,配合好。
(2)地下水主要的弊: a.含盐量大。人饮用水矿化度应小于500ppm, 但澳大利亚地下水矿化度达1000ppm以上,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矿化度达1600ppm,墨累盆地达1500ppm。 用该水灌溉的土壤易形成盐碱化,澳大利业所具有的盐碱化耕地占世界盐碱化土地的37.4%。
b.钻井深度大。打井深度一般在60-600米,打井的最大深度可达2179米,费用大。 c.水温高。有的地下水到地面水温可达l10℃, 为了饮用要用许多其它设备降温。水温高的原因是因为深度大。
(三)、主要河湖 1、墨累一达令河: 总长3490km,流域面积105.7万km2,流量715m3/秒。 雪山工程:调东部的水到西边,进入潘巴斯盆地。
2、埃尔湖 澳大利亚湖泊多,760个湖泊,大部分是干旱湖,盐沼占多数。 埃尔湖南北长210km,东西宽30-60km,面积:雨季为1.5万km2,干季为9000km2。 深度16m,其中北部一16m,南部一14m,流域面积129.5万km2。
三、生物界 1、植物界特点: (1)特有植物种多。 特有属有500属,占总属数的33、3%。(亚洲特有属占6、6%)。 特有种9086种,占总种数的75、7%。(巴西特有种30%)。 桉树(桃金娘科):有600种(澳人利亚的国树),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阔叶林,种子非常小,20粒种子有1粒大米大小,是世界上种子最小的树种。 金合欢(豆科):灌木(花为国花),500种(全世界800种)。
(2)耐旱植物多。 旱生植物大部分是无刺,多半刺植物。 桉树:通过树叶,(具有两层光栅栏组织,叶子垂直下吊,两边均可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景天作用(白天气孔关闭,晚上开放,气孔多,占叶面面积大,蒸发小,保持水分)。 桉树具有巨大的根系,可伸入地下30多米,可降低水位,治理盐碱化。 关于“桉树之争”。
(3)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面积占大陆的5%(世界最小)。 草场面积大,总面积4、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60%。 (4)森林易燃,森林火灾多。
2、植物界成因: (1)热带环境(无第四纪冰川) (2)孤立地理位置 (3)人类干扰少 (4)植物区系
澳大利亚植物区系图 澳大利亚东北植物亚区 桉树属,胡椒属 艾列美亚植物亚区 桉树属,金合欢属,滨藜属 澳大利亚西南植物亚区 刺叶树属,木麻黄属(特有种占82%)
3、动物界特点: (1)古老:单孔目:鸭嘴兽(鸟类到哺乳类之间的过渡型)。 (2)特有:典型动物有袋鼠,肺鱼(三叠纪的遗留种),黑天鹅。 (3)少有:缺乏其它大陆常见的哺乳动物。 (4)外来种影响大。
4、动物界成因: (1)热带环境(无第四纪冰川): (2)孤立地理位置: (3)人类干扰少(但引入多): (4)动物区系:
澳大利亚动物地理区划图 巴布亚亚区 棘蜥,极乐鸟 等 肺鱼,鸭嘴兽,树袋熊,大袋鼠 澳大利亚亚区 密袋貂
四、区域差异 1、分异特点: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显著 2、区划结果(课本47页): 3、区域比较: 中国与澳大利亚干旱区地理环境的比较
中国与澳大利亚干旱区地理环境的比较 ——最大差异与启示? (1)位置: 中:温带内陆干旱区。 澳:热带回归干旱区。 (2)干旱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中:占29.8%(其中:干21.4%,半干8.4%) 澳:占68%。 (3)地质条件: 中:山地,褶皱带。 澳:西部高原,地盾为主,古老。
(4)气候条件: 中:温带干旱区,干。 澳:热带干旱区,较湿。 (5)水文: 中:冰川,雪水。 澳:有丰厚的地下水。 (6)植被: 中:植被少,载畜能力是澳大利亚的1/10。 澳:植被茂密,载畜能力15.6个单位(牛)/100亩草场。
(7)全国人口: 中:135人/km2。 澳:1.7人/km2。 其中干旱区人口: 中:10人/km2(新疆)。23人/km2 (甘肃)。40人/km2(陕北)。 澳:1人/13—25km2。
(8)结论: 共同点:同为干旱区。 不同点:干旱 区性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人口压力不同,荒漠化程度不同。 借鉴:控制干旱区人口密度,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如发展旅游业等等。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