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5 Views
ASIPP. 1MHz 模拟量高速光电隔离的研制. 报告人:晁慧丽 导 师:季振山 研究员 2009 .11 .4. ASIPP. 报告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 四、文章发表情况 五、文献阅读. ASIPP.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1 )解决传输模拟信号时各个系统的地电位不同造成的问题 ( 2 )光耦传输模拟信号的实现相对复杂,要考虑频率响应, 线性度,信号输入范围,本底噪声等诸多因素,论文研究的 目标在于综合协调这些影响因素
E N D
ASIPP 1MHz模拟量高速光电隔离的研制 报告人:晁慧丽 导 师:季振山 研究员 2009 .11 .4
ASIPP 报告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 四、文章发表情况 五、文献阅读
ASIPP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解决传输模拟信号时各个系统的地电位不同造成的问题 (2)光耦传输模拟信号的实现相对复杂,要考虑频率响应, 线性度,信号输入范围,本底噪声等诸多因素,论文研究的 目标在于综合协调这些影响因素 (3)与以往光电隔离传输信号一般为几十K至几百K,论文要 达到模拟信号高速传输,-3dB带宽高于1MHz
ASIPP 二、论文研究进展情况 研究内容: (1)光电耦合器的工作特性和缺陷 (2)克服缺陷的电路设计
ASIPP (1)光电耦合器的工作特性和缺陷: 光耦具有非线性和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必然会带来失真;另一方面,光耦自身存在分布电容,光电耦合器的频率特性就越差,传输延时也越长。 合理设计外围电路,克服光耦的非线性,并保证足够的幅度范围,较高的频率响应和尽量小的噪声。
ASIPP (2)克服缺陷的电路设计 采用模块化组合的设计思想,利用高速光耦,完全差分放大器和仪表放大器,设计了该电路。整体电路图如下: 单端输入信号转为差分信号 光电隔离 差分信号转为单端输出信号 • 静态工作点设置 图 1 电路整体框架图
ASIPP 各部分电路和器件选择: (1)单端信号输入转为差分信号电路 主要器件:THS4151,高速,低噪音的完全差分放大器 (2)光电隔离电路 主要器件:6N136,速度高,线性较好 (3)静态工作点设置电路 主要器件:运放OP27,50K电位器和合适阻值电阻; 要求电阻误差小 (4)差分信号转单端信号电路 主要器件:INA103,低噪音,高共模抑制比仪表放大器, 频带很宽;电位器 此外,电容:要求漏电小、温度和电介质特性稳定性好。
ASIPP 电路设计图 静态工作点设置 偏置调节电路 单端输入转 差分传输 差分信号转单端输出 光电隔离
ASIPP 测试结果: 电路测试主要有四个方面: (1)能否进行1:1准确隔离,即线性度如何(2)能否达到较高的速度(3)本底噪声特性如何(4)传输信号的幅度范围 经测试,有以下结果: (1)线性度较好, -5V-+5V的电压信号中取样,测量数据见下表1;在有效的输入范围内,线性误差小于1% (2) -3dB带宽可达1.2MHz,实现了较高的速度;见图2 (3)本底噪声小于20mv,基本满足应用要求;见图3 (4)该电路可以对幅值-5V-+5V,频率在400KHZ以下的电压信号进行1:1传输;见图4和图5
ASIPP 表1 输入Vin,输出Vo和输出误差△V测试
ASIPP 台面测试: 输入CH1幅值为8.40V 输出CH2幅值为6.6V 二者的频率为1.2Mhz 噪声峰峰值17.6mv 图2 -3dB 带宽测试 图3 本底噪声测试
ASIPP 台面测试: 输入CH1幅值为80.8mv 输入CH1幅值为5.04V 输出CH2幅值4.72V 输出CH2幅值81.6mv 图5 大信号测试 f=400Khz 图4 小信号测试 f=400Khz 单位:ms
ASIPP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存在问题 如何在不增大本底噪声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信号的输入范围 下步工作 (1)研究并改进光电隔离之后的射随放大电路,因为噪声主要是在这一部分引入的,尽量降低此部分的噪声 (2)选用噪声特性更好,共模抑制比更高的差分仪表放大器,尽量在此部分恢复有用信号的同时,减弱噪声
ASIPP 四、文章发表情况 《1MHz模拟量高速光电隔离的研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已录用
ASIPP 五、阅读文献 [1] 沈洁.基于NetBox的远程控制信号调理器及高压线性光电隔离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05 [2]吕勇军.数据采集系统中的隔离技术[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3年增刊:67-68 [3] 后鹏,丁国清.模拟量线性光电隔离的新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11-12 [4]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9 [5] 张邵华,施红军,林言方.光电耦合隔离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3,24(1):58-59 [6] 王继业,钮金真,王东明.一种新颖的模拟信号光电隔离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10(1):38-39 [7]秦伟刚.光电耦合隔离技术与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6):20-22 [8]付丽娟,杨景之.光耦合器组成的模拟信号放大电路分析与设计[J].电子测试,2008,3(3):79-80 [9]赵向华,高军,王兆安.一种实用的线性隔离检测电路[J].电源技术应用,2008,11(11):48-49 [10]王琳,陈松立,季海涛,陈婕.一种高精度光电隔离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测控技 术,2008,12:43-44
ASIPP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