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917 Views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感染科 田 野. 手足口病历史. 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导, 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 年提出 HFMD 命名。 1972 年 EV 71 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1981 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 10 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 。 2008 年 5 月 2 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近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我国手足口病的应对. 2008 年 4 月 30 日 《 肠道病毒( EV71 )感染诊疗指南( 2008 年版) 》 。
E N D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感染科 田 野
手足口病历史 •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 •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 1972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 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 。 • 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我国手足口病的应对 • 2008年4月30日《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 2008年11月19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 2010年4月21日卫生部发布《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 2011年4月29日卫生部发布《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
可怕的手足口病?! • 老病新发,死残惊人 • 变化神速,非病乃妖 • 机制两论,疫苗无效
手足口病的定义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脑炎、脑炎、脑脊髓炎、类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的病原 • 柯萨奇病毒A组16、4、5、9、10型 • 柯萨奇病毒B组2、5型 • 肠道EV71病毒
肠道病毒的特性 • 50℃ • 紫外线及干燥 • 氧化剂、甲醛、碘酒 4 ℃可存活1年, -20 ℃可长期保存 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 乙醚 • 来苏尔 • 75%酒精 迅速灭活 不能灭活
流行病学特征 • 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 流行特征
传染源 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均有传染性。 病人咽部排毒1-2周,粪便排毒2-8周。 潜伏期:2-10天; 隔离期:2周。
传播途径 • 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 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持续时间不明确) • 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 患者主要为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
流行特征 •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 季节分布: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春、夏、秋季多见; • 流行方式:暴发流行,然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血性泡沫痰 口腔疱疹皮疹发热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 精神差嗜睡 易惊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发病机制 肺出血 EV71 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毒血症 肺动脉压增高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 损害脑干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全身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
EV71感染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普通型) • 潜伏期2-10d,短约12-24h。 • 前驱症状为口痛、厌食、拒吃及发热(热程较短1-5天,多数2-3天)。 • 在口腔出现水疱疹或溃疡。
EV71感染第1期 • 皮肤先出现丘疹或斑丘疹,后转为呈卵圆形周围绕以红晕小而清晰的水疱,2-3d后吸收,4-7d后消退。 • 皮疹常发生在手指和足趾背、侧面,特别在指甲周围,但也有波及手指屈面和掌趾,是本病的特征。 • 在婴儿好发于臀部,罕见有肘部、膝部。 • 本病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 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 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EV71感染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EV71感染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 • 心率、呼吸增快 • 出冷汗 •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 血压升高 • 血糖升高 • 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 • 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EV71感染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 •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 • 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 • 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 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EV71感染第5期(恢复期) •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亦逐渐恢复。 • 若在6个月内不能恢复,则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临床诊断 •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儿童,婴幼儿多见。 •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不发热。 •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临床确诊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 CoxA16 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 丘疹性荨麻疹 • 水痘 • 疱疹性咽峡炎 • 幼儿急疹 • 不典型麻疹 • 风疹 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以红斑为基底的水疱状损害是水痘的特征性表现。损害成批出现,从斑丘疹到水疱或甚至脓疱结痂各期都存在,向心性分布。以红斑为基底的水疱状损害是水痘的特征性表现。损害成批出现,从斑丘疹到水疱或甚至脓疱结痂各期都存在,向心性分布。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瘙痒明显。丘疹性荨麻疹又称婴儿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瘙痒明显。
疱疹性咽峡炎 • 柯萨奇病毒A组1—10、16、22型 • 柯萨奇病毒B组1--5型 • 埃可病毒6、9、16、17、25、30型
幼儿急疹 • 概要: 主要由人疱疹病毒6、7型经唾液传播的婴幼儿出疹性热病,临床特征: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 • 好发年龄:3岁以内(6-18月) • 潜伏期:5~15天,平均10天
麻 疹(Measles) • 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流涕、结膜炎、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 • 隔离传染源:三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肺炎10天 • 切断传播途径:紫外线、通风;晒洗 • 。
风疹 • 临床特征:全身症状轻,持续3日的斑丘疹、枕后、耳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发热第1-2天出疹,1日遍及全身由面至全身、散在斑丘疹或针尖状或猩红热状皮疹,消退迅速,全身症状不严重:体温很少>38.4oC,时间≤3天
治疗要点 第1期: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抗病毒治疗 目前无特效药物。可酌情选择利巴韦林、干扰素等药物; (3)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4)无须住院治疗,但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重症表现,应当立即就诊。
如何应对 可怕的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1.体温居高:体温大于39℃,持续时间> 3天; 2.血压升高:<2岁(118/82)3 ~5岁(118/84)mmHg 3.血象增高:当外周血WBC>15×109/L; 4.血糖攀高:随机血糖> 8.3mmo/L; 5.呼吸增快:> 30~40次/分,可减慢或节律不整; 6.心率增快:>140~150次/分; 7.精神极差:嗜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抽搐; 8.循环功能差:面色差、出冷汗、皮肤发花、四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其它需重视的症状/体征/检查 • 年龄:3岁以下;病程:5天以内; • 难以安抚的哭闹、烦躁(慎用镇静药); • 呛咳、声嘶、咽反射减弱; • 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反射异常; • 肢体乏力、斜颈、排尿困难,膀胱异常充盈; • 肺部细湿罗音;胸片快速进展。
手足口病预防 • 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肠道病毒感染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和健康宣教工作,最大限度阻止疾病蔓延。 • 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3%漂白粉浸泡;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 家长应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 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 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加强与家长,医院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共同为孩子健康创造良好学习和医疗环境 向家长普及常见疾病的知识,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问题作为大家共同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