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孟长功 2013.07 长春

无机化学及实验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 实践与思考. 孟长功 2013.07 长春. 课程建设的基础. 1. 转型升级之必要性.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3. 几点体会、想法和建议. 4. 一、 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2003 年 ,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 2003 年 -2004 年,课程团队参加了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 —— 普化及无机子库建设,于 2004 年 12 月出版单机版,作为“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一部分, 2005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rolan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孟长功 2013.07 长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无机化学及实验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 实践与思考 孟长功 2013.07 长春

  2. 课程建设的基础 1 转型升级之必要性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3 几点体会、想法和建议 4

  3. 一、 课程建设的基础 •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2003年,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 • 2003年-2004年,课程团队参加了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普化及无机子库建设,于2004年12月出版单机版,作为“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一部分,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4年,以精品课程资源为基础,“以立体化教材为核心建设无机化学精品课程”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一、课程建设的基础 •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2004年,编写出版多本实验教材,如《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此基础上“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05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 一、 课程建设的基础 •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2005年-2008年,我们在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无机化学》(第五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 2007 和 2008 年分别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和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截止至2013年5月,教材累计销量达近40万册。此外还出版了《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等9部教材

  6. 一、 课程建设的基础 • 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 • 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4部 6

  7. 一、课程建设的基础 •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完成了开放课程资源库Open Course Ware(OCW)项目,改版了课程网站。 “无机化学教学网络交流平台” “无机化学交互式自主学习系统”,分别获得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优秀奖 • 2009年,“全方位打造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 一、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程资源要如何使用? • 2009年-2012年,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转向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研究。在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以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搭建了“无机化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将各类资源免费向网络公众开放,这部分工作于2012年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8

  9. 在资源共享方面所做的前期工作 课程网站访问总量超过5万次 无机化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普通化学、无机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四个层次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

  10. 在资源共享方面所做的前期工作 以共享的视频资源为例:“无机化学及实验”课程中分子结构章节的教学视频,优酷检索“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播放次数排序前5名都是我们的视频,播放次数累计37000余次,用户给予很高评价

  11. 二、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之必要性 • 硬件平台的稳定性和影响力不够,不能做到充分开放共享,限制了使用范围 • 在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研究得不够深入,个性化学习要素呈现的不充分 • 资源建设由课程组独立完成,共建机制有待探索 • 优质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没能形成 • 新的传播方式的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12.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教高〔201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 教高[2011]8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 教高厅〔2012〕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 教高司函[2012]135号:《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

  13.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建设计划:“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服务对象:从服务教师到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公众学习也能使用; • 课程: 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基本要求:课程资源系统完整,由网络有限开放到网络传播、充分开放; • 建设方式: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师生、社会公众评价遴选

  14.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组建课程队伍

  15. 三、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理顺课程资源

  16.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补充和确定提交的资源(总计259) 全程教学 录像 系统完整 充分开放共享

  17.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 • 补充和确定提交的资源 体现课程特色、优势

  18. 目前的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更加切合实际,符合教与学的需求目前的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更加切合实际,符合教与学的需求 • 已经做的工作:将既有资源进行梳理上传,完成了资源共享课基本内容的搭建 • 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任重道远

  19. 进一步建设的内容 1. 课程建设无止境,课程本身资源的丰富与完善还需不断进行,尤其是特色教学资源 2. 资源共享的内容是否可以由单门课程扩展至二级学科课程群,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求 3. 是否可以借助其它方式巩固数字化学习的效果?如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微博即时发布课程通知等 4.与实验教学相关的资源的建设:实验室安全技术、基本操作规范、创新性实验

  20. 四、几点体会 1.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个长期积累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资源共享而建设——“多积累” 2. 资源建设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目的,同时体现自身特色——“建特色” 3. 课程团队建设十分重要,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多投入,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和需求——“有传承”

  21. 四、几点体会 4. 进一步推进网上作业功能的实现,这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很有意义 5. 与高教社和兄弟院校合作建设数字课程及其他拓展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共建共享 6. 资源共享课的持续建设与应用下,必然会对原有《无机化学》(5版)的编写体例与内容产生影响,对教材修订的思路产生更新

  22. 四、困惑??? •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间过短,工作量大。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参与进来? • 系统承载能力不够,资源上传速度慢, 应尽快解决 • 共建共享机制不明确,对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实现有影响,应尽快明确。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我们身处一线的老师亲自实践中得来

  23. 相信上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今日的不方便都是为了明天更多受众的方便。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相信这么多学校、老师的投入不会付诸东流,必将会汇成一股洪流,推动我们化学化工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相信上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今日的不方便都是为了明天更多受众的方便。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相信这么多学校、老师的投入不会付诸东流,必将会汇成一股洪流,推动我们化学化工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4. 谢谢! 请各位老师指正 联系方式:cgmeng@dlut.edu.cn inorchem@dlut.edu.cn 0411-84708545 大连理工大学288信箱,11602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