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 2013 年 9 月 17 日

金融講堂- 臺 北城市科技大學 金融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 2013 年 9 月 17 日. 題 綱. 壹、金融與經濟發展 貳、金融體系的演變 參、未來提升競爭力策略及挑戰 肆、國際金融的發展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壹、金融與經濟發展. 一、銀行為心臟,貨幣如血液 貨幣經由金融市場供需,進行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將資金導入有效率產業發展,影響經濟 日本在 2000 年初期,銀行失去中介功能(因為呆帳),經濟活動奄奄一息 二、台灣銀行占 GDP 比重不斷下滑 2000 年時高達 GDP10% ,現已下降至 7% 左右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 2013 年 9 月 17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融講堂-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金融服務業與經濟發展金融講堂-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金融服務業與經濟發展 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 2013年9月17日

  2. 題 綱 壹、金融與經濟發展 貳、金融體系的演變 參、未來提升競爭力策略及挑戰 肆、國際金融的發展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3. 壹、金融與經濟發展 一、銀行為心臟,貨幣如血液 • 貨幣經由金融市場供需,進行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將資金導入有效率產業發展,影響經濟 • 日本在2000年初期,銀行失去中介功能(因為呆帳),經濟活動奄奄一息 二、台灣銀行占GDP比重不斷下滑 • 2000年時高達GDP10%,現已下降至7%左右 • 市場太小,管制太多,利差太小,產品同質性太高,創新能力不足 • overbanking(過度競爭)

  4. 近12年來,臺灣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下降(-1.8%),遠不及大幅上升中的香港(6%)、新加坡(2%),也不及韓國(1%)近12年來,臺灣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下降(-1.8%),遠不及大幅上升中的香港(6%)、新加坡(2%),也不及韓國(1%) • 台灣經濟高度開放,貿易依存度高,同期間經濟成長率仍達3.72%。表示該期間台灣本身經濟成長,對外經貿活動所衍生之金融服務需求未能由國內業者滿足,香港金融業成了最大受惠者 表1 亞洲各國金融保險業占GDP比 資料來源:薛琦(2013),如何提升臺灣金融業競爭力,臺大財務金融論壇。

  5. 香港、新加坡及韓國金融保險業占服務業GDP比都呈上升趨勢,台灣及日本則呈下降,台灣尤其顯著下降香港、新加坡及韓國金融保險業占服務業GDP比都呈上升趨勢,台灣及日本則呈下降,台灣尤其顯著下降 • 在後工業化時代之經濟,通常多需藉服務業的發展來推升經濟成長,台灣金融服務業顯未能扮有其應有的角色 表2 亞洲各國金融保險業占服務業GDP比 資料來源:薛琦(2013),如何提升臺灣金融業競爭力,臺大財務金融論壇。

  6. 近年來,台灣金融業就業成長緩慢,亦為四小龍之末近年來,台灣金融業就業成長緩慢,亦為四小龍之末 表3 台灣金融業就業人口 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薛琦(2013),如何提升臺灣金融業競爭力,臺大財務金融論壇。

  7. 過去十年,金融及保險業所增加就業人數,相對其他行業,落後甚多過去十年,金融及保險業所增加就業人數,相對其他行業,落後甚多 表4 台灣近十年各行業就業人數 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薛琦(2013),如何提升臺灣金融業競爭力,臺大財務金融論壇。

  8. 金融及保險業,尤其銀行業,屬高薪資行業,就業人數增加有助提升整體薪資水準金融及保險業,尤其銀行業,屬高薪資行業,就業人數增加有助提升整體薪資水準 表5 台灣近十年各行業平均薪資(月) 單位:新台幣千元 資料來源:薛琦(2013),如何提升臺灣金融業競爭力,臺大財務金融論壇。

  9. 三、功能 1.協助提供經濟發展所需資金 • 光復初期,高利率壓抑通膨,將資金導入銀行,再貸款給所需企業,促成經濟發展 • 匯率大幅貶值(1950年代末期),邁向出口導向經濟體,經濟快速起飛 2.推動產業發展 • 外銷:中國輸出入銀行(輸出保證) • 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銀行 • 電子業: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e)

  10. 表6 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之比較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說明:貨幣市場之票券餘額含國庫券、商業本票、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定期存單。資本市場之票券餘額含金融債券、股票、公債、公司債。股票為總市價。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

  11. 3.幫助企業上市/櫃,取得創投,快速茁長 • 義大利:家族企業(100年) • 台灣:華碩(1千萬元)、宏碁(100萬元)→世界級大公司

  12. Table 7 Venture capital companies in Taiwan, 1995-2001 Source: Taiwan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2002).

  13. Table 8 Countries’ comparison of the ratio of Stock market value over GDP unit : % Source: 1.Chang, Ya – Chi (2002), “A study on the Business Cycle between Taiwan Economy and IT Industry” Industry of Free China, 92(7), 49-73.2.Chi, Schive (2012), “ Innovation and prospect of Taiwan’s Capital Market in Globalization ”

  14. 4.和社會/政治互動密切 • 地下融資、投資公司(早期資金供不應求) • 政黨介入(省屬三商銀) • 財團介入(民營化) • 派系(基層金融)

  15. 貳、金融體系的演變 一、沿革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上冊)。 圖1 台灣金融發展階段

  16. 二、體系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發展史,經濟發展(上冊)。 圖2 台灣金融體系(民國100年)

  17. 三、正負面影響 (一)正面 • 支持經濟、產業發展及企業茁長 (二)負面 1.1990~2000:低估匯率,緩慢升值,造成房地產、股匯市泡沫 2.1997~2000:亞洲金融風暴/本土金融風暴(1998) • 中興、泛亞銀行;國揚建設、新巨群、國產實業 • AMC、RTC介入 3.2005:雙卡風暴(台新銀行) 4.2008:國際金融風暴 5.2010: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18. 四、沿革及政策 (一)金融開放(1989~2000) 1.利率自由化 2.開放銀行民營化 • 資本額100億→2000年有53家 • 公庫民營化:三商銀(2000年) (二)金融整併(2001~) 1.2001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2004有14家金控公司成立 2.過度競爭→合併→37家(2008) 3.一、二次金改 • 第一次:二五八專案(二年內逾放下降至5%以下,資本適足率達8%以上) • 第二次: • 公股金融機構由12→6家; • 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 • 合併

  19. 表9 資本市場信用工具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三)證券業 • 1987年,上市公司141家;2000年上市758家,上櫃564家,興櫃? 說明:資本市場之票券餘額含金融債券、股票、公債、公司債。股票為總市價。 資料來源:整理自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編,《中華民國金融統計月報》。

  20. 參、未來提升競爭力策略及挑戰 一、提升競爭力策略 • 差異化/專業化 • 善用中國大陸市場(服貿協議) • 購/合併發揮綜效 二、挑戰 • 國際資本移動 • 資產價格飆漲,風險增加 • 資金進退快速,風險提高 • 西進大陸的效益與風險

  21. 表10《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金融開放項目 證券業 證券業 銀行業 銀行業 資料來源:旺報轉引自金管會。

  22. 表11服貿協議對主要優勢產業的商機及展望 資料來源:參酌經濟部(2013)<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等資料整理而成。

  23. 肆、國際金融的發展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全球金融風暴 (一)遠因 1.葛林斯班任內採低利率政策,帶領美國走出網路泡沫、911危機,但也埋下日後資金氾濫、投機橫行及資產泡沫的種子 2.全球化致熱錢流竄,其擴散、投機及蔓延效果無遠弗屆

  24. (二)近因 1.低利率推升房價,愈來愈多人買房子,銀行借錢給沒有能力買房子的人購屋(“次貸”),繼續推升房價形成泡沫。央行雖然升息壓抑房價,但資金氾濫,泡沫愈吹愈大,最後利率攀升,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crisis)爆發 2.道德風險(moral hazard):銀行已將房貸保險,故對房貸審核寬鬆 3.投資銀行由代理人(仲介資金借貸)演變為主事人,發行衍生金融商品(CDS等),以短支長,尋求高風險下之高報酬,在金融風暴下,投資銀行之證券價格暴跌無力償還發行在外之到期金融商品 4.商品推陳出新,政府缺乏對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管理規範

  25. 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 • 為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是一種信用風險的保證契約(保險)。在於買方、賣方可能無法履約時,折價的擔保,因為高報酬率,所以吸引大量的投資 出售 投資銀行 金融商品 其他銀行 CDS 擔保 (AIG)

  26. 第1波海嘯(2007.3~2008.3)貝爾斯登面臨破產 ’07.3.9 ’07.8.1 ’07.8.9 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遭調查非法放貸,股價重挫,後來被迫下市。 新興市場股市大跌,但Fed評估不至於爆發全面性信用危機,並未降息。 法國市值最大銀行BNP Paribas SA,旗下三檔基金因投資美國次貸產品虧損,暫停投資人贖回。 市場信用緊縮,德國兩家國營銀行、全美最大抵押放款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都出現籌資困難,道瓊工業指數當日大跌387點。 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檔次貸相關基金倒閉,共損失逾15億美元。 華爾街多家金融業者停止房屋抵押貸款,全美第十大抵押放款業者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瀕臨破產。 衝擊 衝擊 衝擊 貝爾斯登面臨破產。 3月17日貝爾斯登被迫以每股2美元的低價出售給摩根大通。 ’08.3.6 衝擊 (三)全球金融風暴發展沿革及因應對策 1.發展始末 圖3 美國金融風暴的發生經過

  27. 第3波海嘯(2008.9~) 雷曼兄弟破產 第2波海嘯(2008.7~9) 二房危機 雷曼兄弟宣布破產,AIG因籌資案告吹向Fed求助400億美元;美林證券也被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收購。 Fed宣布兩大紓困措施:擴大對銀行的融資額度、放款擔保品限制;華爾街十大銀行聯合注資700億美元,提供金融機構周轉。但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當天仍重挫504點。 9.15 雷曼兄弟研究報告看空全美最大房貸公司房利美與房地美,掀起二房財務危機。 7月8日亞洲股市重挫,各國央行澄清持有二房債券無立即危險。又因二房手中房貸資產高達5兆美元,占全美房貸市場一半以上,美國財政部7月13日要求國會授權無限制購買兩家公司的股票與提高借貸額度。 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與房地美。 房利美、房地美股價大跌,一夜之間重挫近九成,股價都不到1美元。 7.7 9.7 衝擊 衝擊 衝擊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087期,2008.9.22。 圖3 美國金融風暴的發生經過(續)

  28. 表12 美國5大投資銀行,已有3家重傷 註1:排名依據2008年美國《財星》雜誌500大排名; 註2:目前市值以2008.9.12收盤價計算; 註3:次貸前後市值縮水幅度計算從2007.6.1到2008.9.12。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1087期,2008.9.22。

  29. 二、歐債危機 (一)歐債危機的發展 1.發生原因及演變 • 歐洲福利支出比重甚高 • 2001年至2008年平均社會福利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高達25.0%以上 • 監管制度形同虛殼 • 規定預算赤字占GDP比重不得超過3.0%、債務比率則不能超過60.0%,若違反規定則予以罰款,金額不超過該國GDP的0.5% • 德法兩大經濟體不僅自2002年開始預算赤字突破3.0%,債務比率也隨後於2003年超越60.0%,帶頭違反公約,監督機制蕩然無存 • 貨幣自主性消失 • 歐元區實施集中性的貨幣政策,各國貨幣皆與歐元掛鉤,然因經濟情勢大相逕庭,所面臨的經濟問題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單一政府無法透過貨幣政策來因應經濟問題,也無從利用匯率來解決貿易失衡,只能藉由財政政策勉強解決,直接造成財政赤字嚴重惡化 • 金融危機是壓垮歐債的最後一根稻草 •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各國為挽救經濟成長,推出大規模振興方案,財政支出增加,財政赤字加速惡化,占GDP比重皆達6.0%以上,債務比率也突破70%大關,歐債危機迅速延燒

  30. 表13 歐元區會員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 單位:% 資料來源:歐洲統計局(Eurostat)。

  31. 表14 歐元區會員國政府負債占GDP比重 單位:% 資料來源:歐洲統計局(Eurostat)。

  32. 2.直接間接影響 歐債現況與發展:金融風暴後,各國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因大量舉債使歐債問題發酵,並出現所謂的歐洲五國(PIIGS)。自2011年下半年起,國際經濟因歐債問題呈現走緩情況,根據Global Insight預測,2012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將持續探底。 歐債爆發 臺灣 • 間接影響效果: • 消費信心:歐美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東亞國家股市波動。包括我國由於股價指數走滑且波動幅度大,引發民間財富縮水,消費信心走弱。 • 廠商投資意願下降:歐債危機,我國對歐、美出口減緩,由於我國機竟主要以外貿為支撐,也導致廠商投資意願下降。 • 直接影響效果 • 貿易直接衝擊弱:雖然臺灣目前出口歐盟9%,加上間接出口比重龐大。不過由於主要產品為手機、筆電等3C產品,屬於生活必需品,受歐洲波動影響較不敏感。 • 金融影響風險低:歐系銀行在臺灣市占率低,本國銀行對PIIGS五國曝險金額到2011年9月僅43億美元,占全餘額2.4%,故受衝擊影響不大。 因應作為:以全球化角度思考,歐債爆發,仍不可輕忽其對我國影響,如歐商對臺投資及技術轉移。另外,全球目前積極推動再工業化(製造業提升),我國如何掌握歐債危機動向,繼而爭取臺歐產學科技合作契機,應值得深入思考。

  33. 3.長期發展的影響 (1)短期希臘去除引信,但長期危機仍在 (2)股匯市提早反映,未來衝擊降低 (3)長期觀察歐元區經濟不樂觀(5-10年) • 財政紀律不易落實 • 金融→實質 • 累積國債超過GDP80%以上 (4)對台灣影響 • 直接影響不大 • 大陸對EU出口20%→台灣 • EU景氣,影響全球景氣→金融呆帳及外部性

  34. 三、QE發展及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美國經濟好轉了嗎? 1.金融面 • Dow Jones 創新高 • 債市殖利率平穩 • 美元堅挺(熱錢回流) 2.實質面 • 汽車需求增加 • 零售增加有限 • PMI/失業率/房地產有改善

  35.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 

  36. 房市需求溫和復甦 Sales of New and Existing Homes

  37. (二) QE不退出的風險(為何要退出?) 1.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 • 失業率由7.8%降至7.4%耗了一年多 2.外部性/排擠效果 • 金融泡沫/資產泡沫(Greenspan的教訓) • 投入金融股債市報酬率>製造業投資(排擠效果) • 每個月850億美元注入流動性,一旦退出風險大 • 日本QE空頭進→多頭出 • 美國QE多頭進→多頭出 • 聯準會購入金融資產為其法定準備的17.8倍 3.政策工具選擇 • 一個政策工具→一、二個政策目標(一隻手不能端多個盤子) • 貨幣政策→匯率、利率→失業率及所得分配 • 採用其他工具(產業、財政、福利政策)

  38. (三)聯準會主席人選與QE退出時間及作法 1.柏南克的跛腳 • 歐巴馬:「柏南克在位時間遠比他自己的預期及法定任期更久‧‧‧‧‧‧」意味:柏南克出局 • 柏南克轉為低調,聯準會分行主席輪流發表意見,鷹派有抬頭跡象 失業率下滑代表離QE退場的時間更近,但何時縮減購債還要再觀察 如果經濟成長加溫,今年內縮減購債的機率非常高,不排除9月就宣布 一切要看經濟狀況,最快9月縮減購債 Fed之前就應縮減購債,如今失業率已降到7.4%,9月就該展開縮減行動

  39. 2.未來聯準會主席人選

  40. 3. QE逐漸退出(Tapering )≠ 緊縮 • 1.即時Tapering 也不意味緊縮 • 失業率6.5%為升息的指標 • 2.公債會優先到期,房地產抵抑債券仍遠

  41. 1.房價上升一成 • 2.消費者信心回升 • 3.後遺症增加 • 風險↑ • 新泡沫替代舊泡沫 • 熱錢流竄、不利全球經濟 1.就業不穩定 2.美國復甦是股市、房市形成的假象 3.擔心現出原形 • QE結束 • 2013下半年或2014年上半年 • 逐步縮減額度(850億美元/月) 支持者 反對者 金融面影響 1.QE結束,美元走強 2.可能升息,對債市不利,股市有短期波動 3.新興國家債、股市衝擊大 4.全球資金大挪移 實質面影響 1.熱錢撤退,對能源、原物料衝擊(巴西、澳洲) 2.資金回流美國,加速復甦,對出口有利 3.美國和其他國家新資差異減少、頁岩油成本低(蘊藏量全球可用十年)、先進科技(3D列印),再工業化可能衝擊新興國家 4.台灣應思考搭上美國再工業化列車 (四)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1.S-R:Tapering消息一出,全球股市、金融市場大幅震盪 2.影響遍及各個層面

  42. 3.全球資金流回美國、美元資產具保值功能 • 全球股市、債市會有衝擊(印尼10年公債利率由3%增至6%) • 房市(非貿易財)(受國內因素、利率影響大) 4.L-R:美國經濟好轉→推升需求→包括台灣在內的出口導向、新興國家受惠 • 變數:QE退出,現出原形→停滯膨脹 5.頁岩油、3D列印、雲端科技、電動車為美國再工業化增添柴火 • 台灣產業應設法搭上美國再工業化的供應鏈列車

  43. 結 語 一、過去十年,台灣金融業相對其他產業,發展相對落後,也較鄰近競爭國家金融業發展相對落後 二、金融是根,產業是葉,健全的金融業對產業平衡發展與消費、理財,至關重要。國內金融業開放不足,導致國內經濟活動所衍生之金融服務需求,由外部(資)金融來滿足 三、為提升國內金融業競爭力,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務及調整其組織結構,確有必要

  44. 簡 報 結 束敬 請 指 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