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14 Views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 与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 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志功 2006 年 8 月 1 日. 内容提要. 一 .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 二 . 2001 ~ 2005 年基础课教指委基本情况 三 . 2001 ~ 2005 年基础课教指委完成的主要工作 四 . 2006 ~ 2010 年基础课教指委基本情况 五 . 2006 ~ 2010 年基础课教指委 工作展望 六 .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 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E N D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当前高等教育形势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 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志功 2006年8月1日
内容提要 一.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 二. 2001~2005年基础课教指委基本情况 三. 2001~2005年基础课教指委完成的主要工作 四. 2006~2010年基础课教指委基本情况 五. 2006~2010年基础课教指委工作展望 六. 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规模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是1998年的4.7倍 • 在学人数达到了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 毛入学率为21%,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 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吴启迪副部长2006年5月24日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召开的“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 •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使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 • 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 • 组建了一批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办学优势凸显,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3)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3)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 “十五”期间,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 • 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 • 2004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05年1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两个文件,为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03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抓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教学名师奖”的表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展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4)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成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4)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成效 • 从“九五”到“十五”,教育部加强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 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 • 在高校中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和研究成果 • 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5)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5)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 • 国家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 • 国家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后者打破了我国连续6年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局面。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6大问题 • 素质教育问题: 应试学习的倾向还比较普遍,没有真正做到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亟待加强。 • 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 高校规模增长过快,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众教育阶段的新的质量问题日益突现。 • 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 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 • 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 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师资明显不足,办学条件紧张。 • 教师队伍的问题: 教师的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积极性不高; 官本位/下海 •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 数量逐年增长,就业面临压力,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1)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1) •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 要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 要统筹重点大学和一般性高等院校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出发,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要统筹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促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西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2)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2) • 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培养人才。现在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不断攀比、盲目地提高办学层次,导致无序竞争,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要求各个学校都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根据国家需要,找准学校定位,并且各安其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办出一流。 • 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的大学要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学校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3)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3) • 加大教学投入: • 加大教学投入主要表现在经费的投入和精力的投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高等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拨款及时、足额到位。 • 在精力投入上,充分重视本专科教育,花大力气把本科教育搞好。 • 深化教学改革。 •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关注,不要搞没有特色的趋同发展。 • 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培养和汇聚人才的优势。 • 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教学基地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4)我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思路(4) • 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 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一些课程教材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加快建立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考试评价制度,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 要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增长才干。
实施“质量工程” ,提高教育质量的几项重要举措(1) • 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激励教授讲授本科基础课程。2003年,第一届评选、表彰了100名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今年已经开始第2届名师评选。 • 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建设1500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到2005年底,已评审产生了765门国家精品课程,初步建立起覆盖大多数学科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今年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也已经开始。 •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一是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第二是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开发研制计算机教学软件等符合个性化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第三是改革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
实施“质量工程” ,提高教育质量的几项重要举措(2) • 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2003—2005年,完成了对171 所本科院校、101所高职高专院校和294所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专项教学工作检查。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探索并建立了比较适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得到有效加强。今后要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将会出台一些分类型的措施,包括专家组的评审过程、评估时间、评估周期等的分类。 • 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该计划从2001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国内一流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共13所高等学校,目前对口支援的范围已经扩大到26对。
实施“质量工程” ,提高教育质量的几项重要举措(3) • 启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至2007年,将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另外,还启动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项目,为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开放度和教学科研水平打下了基础。 • 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我们已经建设了35个示范性软件学院,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9个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35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批准重点建设了180个高职高专实训基地。
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情况 • 教育部于2001年6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成立文、理、工、法和管理29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45个(分)委员会。 • 电子信息与电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是29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之一。 •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是45个分委员会之一。
工科专业点排名(100以上) 工科电子电气相关的专业点: 875+665=1540
理科专业点排名(100以上) 理科电子电气相关的专业点: 563
2003年理工科学科专业与学生(前6名) 602509 • 电气信息类各项指标均占第一! • 在校生人数超过第2-6名的总和!
2001-2005电子信息与电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教指委)2001-2005电子信息与电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教指委) 原大教指委由26人组成, 主任委员为李衍达院士(清华大学) 下设5个分委员会分别为: 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分委员会,21人 (主任委员 姚建铨 院士 天津大学 ) 2.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7人 (主任委员 谈振辉 校长 北方交通大学) 3.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2人 (主任委员 吴 澄 院士 清华大学 )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8人, (主任委员 王兆安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5.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32人 (主任委员 王志功 教授 东南大学 )
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 主任委员: 王志功 教授,东南大学 • 副主任委员: 胡东成 教授,清华大学; 邹寿彬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孙雨耕 教授,天津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7名委员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7名委员 王大鹏 北京大学 李哲英 北方交通大学 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解月珍 北京邮电大学 刘润华 石油大学 崔 翔 华北电力大学 王永军 东北大学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洪亮 上海交通大学 孟 桥 东南大学 王成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淑阁 南京理工大学 史国栋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朱伟兴 江苏大学 王小海 浙江大学李肖伟 中国计量学院 李国丽 合肥工大 许 茹 厦门大学 雷银照 郑州大学罗锡璋 中山大学 殷瑞祥 华南理工大学 刘宗行 重庆大学 彭启琮 电子科技大学余 江 云南大学 邓建国 西安交通大学 傅丰林 西安电子科大 王 勇 兰州大学
基础课教指委5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1)教学改革研究与交流 (2)教材建设 (3)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评审验收 (4)EDA协作组 (5)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评审验收基本情况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评审验收基本情况 2003年11月4日至2004年6月24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4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进行了验收评估。 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共有8个,即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 验收评估专家组成员有:王志功教授、孙雨耕教授、倪光正教授、陈怡教授、彭启琮教授、陈洪亮教授、姜建国教授和王永军教授。专家组成员有分有合,分别由王志功教授和孙雨耕教授任组长。 2004年6月24日教育部在西南交大对各类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评估验收工作进行了总结。 2004年9-10月对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东北大学4个备案基地进行了验收评估。
教学基本要求制定情况工作汇报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2003年8月28日发出的[2003]141号文件,在教育部组织下,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自2003年12月5日在昆明召开的工作会议以来,开展了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制订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除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外,还有前课委会的主任和特邀代表。
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订:方向划分 • 电子电气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包括五个方向: • “电路分析”、 • “信号与系统”、 • “电磁场”、 • “电子技术”、 • “电工学”。
委员分工:电路组 • 成员:孙雨耕、刘宗行、陈洪亮、刘杰、 李肖伟 • 特邀:陆文娟、李瀚荪、邱捷、吴锡龙、 陈希有、肖达川等
委员分工:电磁场组 • 成员:崔翔、雷银照 • 特邀:倪光正、马西奎、 赵家生、杨儒贵等
委员分工:信号与系统组 • 成员:彭启琮、孟桥、许茹、王勇 • 特邀:郑君里、芮坤生、张永瑞、 吕玉琴、朱锺霖等
委员分工:电子技术组 • 成员:邹寿彬、胡东成、华成英、 张晓林、王永军、邓建国、傅丰林 李国丽、王成华、李哲英、周淑阁 王大鹏、王小海、解月珍、王志功 • 特邀:董在望、蔡惟铮、康华光等。
委员分工:电工学组 • 成员:吴建强、朱伟兴、段瑞祥、史国栋、刘润华、 • 特邀:林孔元、朱承高、唐介、 叶挺秀等。
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订:工作进展 • 2005年8月11-12日基础课教指委在成都讨论研究,拿出了5个方向12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修改稿 • 8月16-17日兰州会议上向大教指委报告 • 大教指委提出增加覆盖面广的专业平台课程 • 10月26日在东南大学由基础课教指委牵头召开研讨会,增加了“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 和“控制工程基础”3门平台课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一门可选平台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12门基础课程 1.电路理论基础 2.电路分析基础 3.信号与系统 4.信号分析与处理 5.电磁场 6.电磁场与电磁波 7.电子线路(I) 8. 电子线路(II) 9.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1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2.电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4门平台课程 • 3门平台课程 • 微机原理 • 数字信号处理 • 控制工程基础 • 一门可选平台课程 •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举 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基本内容) 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电功率、能量。 4)基尔霍夫定律。 5)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6)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7)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 (可选内容) 8)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 9)有源与无源的概念。
2. 电阻电路的分析 (基本内容) 1)等效的概念,串、并联电阻电路的计算,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含源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支路分析法,回路分析法,节点分析法。 3)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5)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可选内容) 6)图论的基础知识。 7)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3.动态电路的分析 • (基本内容) • 1)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电容、电感的贮能,初始状态的确定。 • 2)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暂态和稳态的概念。 • 3)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响应。 • 4)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 • 5)RLC电路中响应的振荡和非振荡情况,LC电路的自由振荡。 • (可选内容) • 6)冲激函数,冲激响应。 • 7)卷积的概念。 • 8)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动态电路。
4. 正弦稳态分析 • (基本内容) • 1)正弦信号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值、振幅(最大值)、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正弦信号的三角函数、波形图、相量和相量图表示法。 • 2)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一端口电路的正弦稳态等效电路。 • 3)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表观功率(视在功率),无功功率,复功率。 • 4)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同名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耦合系数。 • 5)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阻抗变换作用。全耦合变压器。 • 6)二端口网络的Z、Y、H、A参数方程,各种参数的计算。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7)正弦稳态的网络函数。 • 8)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频率响应,谐振频率,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通频带和选频的概念。RC电路的低通、高通性质。 • 9)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 (可选内容) • 10)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 (基本内容) • 1)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及其有效值。 • 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 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功率。
(二)实践教学部分 1.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会应用常规的测试方法测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等物理量和电阻、电感、电容等器件的参数,测定特性曲线。 3.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和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分析并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正确地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5.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6.了解一种电路分析软件,能用以求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习题。
三、说 明 • 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有关专业学生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的最低要求,是学校组织本课程教学(制定教学大纲、计划,编写教材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 2.“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中的基本内容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 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学校可以自主安排。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以及新的内容,或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校的特色。 • 4.课程学时建议:理论教学70~90学时;实验教学20~30学时。 •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2006~2010年大教指委委员会基本情况 • 本届教指分委会的基本组成:34人 • 其中:主任委员1人 • 副主任委员8人 • 秘书长1人 • 委员24人 • 原包括5个分委员会,本届增为6个,从“电子科学与技术”分委员会中分出一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委员会。 • 联络员由委员会自行聘任, • 还可根据需要聘任顾问, • 也可在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单位聘请秘书。
2006~2010年大教指委委员基本情况 主任委员郑南宁 西安交通大学 副主任委员吴 澄 清华大学 谈振辉 北京交通大学 王志功 东南大学 王兆安 西安交通大学 郁道银 天津大学 吕志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邹寿彬 电子科技大学 孙才新 重庆大学 秘书长 齐 勇 西安交通大学 委员金亚秋 复旦大学 薛安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郝 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韩九强 西安交通大学 严晓浪 浙江大学 胡敏强 东南大学 金伟其 北京理工大学 王泽忠 华北电力大学 刘向东 浙江大学 尹项根 华中科技大学 杨坤涛 华中科技大学 戈宝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 秦石乔 国防科技大学 杨启明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龚 克 清华大学 王 萍 天津大学 朱世华 西安交通大学张晓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聂在平 电子科技大学 刘新元 北京大学 郑宝玉 南京邮电大学申功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穆 钢 东北电力大学 田作华 上海交通大学 说明:深蓝色为上届委员(13人),黄色为上届分委员会委员(8人)。
大教指委第一次会议情况 • 于2006年4月22-23日在西安召开 • 参加会议的委员应到34人,实到28人,其中4人派代表参加。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马杰出席会议。基础课教指委委员中有孙才新院士、王志功、王萍和刘新元3位主任副主任委员。列席会议的有四家出版社的代表 • 大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王志功教授代表上届主任李衍达院士汇报了上届教指委的工作情况 •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马杰同志代表周济部长传达了教育部2006年3月30日召开的新一届全国高校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精神,并代表教育部为新一届教指委委员颁发聘书 • 大教指委王兆安副主任代表本届主任郑南宁院士作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的报告。
大教指委的工作思路 1、做好整个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的发展战略研究; 2、继续深入进行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各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和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研究; 3、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4、制定好本届教指委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 5、理顺大教指委与各分教指委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大教指委应做好宏观规划,解决共性问题;分教指委应做好专业及教材建设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做好网站建设; 6、继续做好评估方案的起草、准备工作; 7、对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教指委应积极关注,可做一些研究课题,形成系列报告或论文,为教育部和各高校的决策提供咨询和指导; 8、今后教指委开会形式应多样,如举办教学研讨交流会,开会时可增加系列主题报告等。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 主任委员: 王志功 教授,东南大学 • 副主任委员: 王 萍 教授,天津大学 张晓林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新元 教授,北京大学 • 秘书长: 孟 桥 教授, 东南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7名委员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7名委员 王东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邹寿彬 电子科技大学 王成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后金 北京交通大学 王建新 南京理工大学 陈意军 湖南工程学院 王 殊 华中科技大学 姜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 邓建国 西安交通大学 柯亨玉 武汉大学 刘润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东风 云南大学 孙才新 重庆大学 赵旦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朱伟兴 江苏大学 徐淑华 青岛大学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殷瑞祥 华南理工大学 张正平 贵州大学 袁建生 清华大学 李国丽 合肥工业大学 郭宝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 青 中国计量学院 崔 翔 华北电力大学 李哲英 北京联合大学 曾孝平 重庆大学 李晶皎 东北大学 (原教指委委员10人)